一种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4880发布日期:2021-03-16 22:2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超声引导下胸腔闭式引流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作,但是现在常用的引流管是不具有显著的超声显像功能的,这就为超声引导下导管的定位以及调节造成了困难,尤其是待处理的胸腔积液较为复杂时,超声对引流管的显像将更不清晰。

另外,在出现胸腔积液不能被继续引流的情况时,多数是因为两种情况:一是引流管的远端即胸腔内端发生移位,已经不在胸腔内,此时传统医疗工作中不能确定引流管远端的位置,往往直接拔出,造成患者的痛苦和更多的费用;二是引流管内被蛋白纤维堵塞。

基于此,现有的引流管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解决定位难、对患者影响大、容易堵塞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由分隔板分为气体腔和液体腔两部分,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外壳体的远端部分连接从而所述气体腔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气体口;所述液体腔两端开口,液体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近端;所述分隔板可至少在所述盲端处断开从而自所述气体口抽出。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分隔板皆为弹性材质。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所述分隔板在所述盲端处的厚度以及分隔板边缘处的厚度薄于分隔板的其他部分。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所述气体腔和所述液体腔的体积比可变。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所述外壳体横截面呈圆形、方形或三角形。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所述分隔板抽出后,气体腔消失,仅留液体腔,气体口能够被外壳体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由分隔板分为气体腔和液体腔两部分,气体能明显被超声显像,所以实现了精确定位引流管的位置;

在出现胸腔积液不能被继续引流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空气填充气体腔,达到超声显影的目的,精确定位导管位置,快速得到临床决策;

进一步的,整个分隔板可以通过牵拉气体口被整体取出,同时携带堵塞物移动甚至直接到管外,达到清除堵塞,再通导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抽气后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抽气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被堵塞时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被堵塞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分隔板抽出后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请参图1和图2,所述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

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由分隔板20分为气体腔11和液体腔12两部分,所述分隔板20与所述外壳体10的远端部分连接从而所述气体腔11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气体口110;所述液体腔12两端开口,液体口120位于所述外壳体10的近端;所述分隔板可至少在所述盲端处断开从而自所述气体口110抽出。

所述气体腔11中气体能明显被超声显像,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精确定位引流管的位置,正确安放引流管的位置。

在出现胸腔积液不能被继续引流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空气填充气体腔11,达到超声显影的目的,精确定位导管位置,快速得到临床决策。

进一步的,整个分隔板20可以通过牵拉气体口110被整体取出,同时携带堵塞物移动甚至直接到管外,达到清除堵塞,再通导管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可以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同或相似部分省略其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体的,请参考图1-图4,本实施例包括:

所述外壳体10和所述分隔板20皆为弹性材质。例如,可以选择为橡胶材质,或者是聚酰胺(pa),热塑性弹性体(tpe),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和聚烯烃(pe)聚醚醚酮(peek)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20在所述盲端处的厚度以及分隔板边缘处的厚度薄于分隔板的其他部分,分隔板边缘部分与外壳体连接。由此,在拉出时,分隔板在盲端处和边缘处断开。相应的,分隔板20在气体口110的边缘连接处也容易被拉断。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20可以是盲端处及边缘部分较薄较软,而其他部分较硬,从而更容易实现拉断。

所述外壳体10的厚度可以是比所述分隔板要厚。

相对而言,所述液体口120更大,而所述气体口110较小,这样在分隔板20被抽出后,由于液体口120可以外接引流设备,在向外引流时,借助于压力和引流管本身的弹性,气体口可以封闭。

由于分隔板20是弹性的,因此所述气体腔11和所述液体腔12的体积比可变。例如,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体积可以相同,或者相差无几,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比例,然后气体腔抽气时,气体腔体积自然变小,直至完全抽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达到一定压强时即可认为是完全抽气状态),气体腔11几不可见,而液体腔12则占据绝大部分空间。

所述外壳体10横截面呈圆形、方形或三角形。此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设置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分隔板20抽出后,气体腔11几乎消失,仅留液体腔12,气体口110能够被外壳体10封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可以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也可以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体的,请参考图1-图6,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自气体口110充气,气体腔11充满气体;例如,可以采用注射器进行充气,并进行漏气检查,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使用,以避免漏气时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步骤s20,将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远端置于病灶中,近端位于体外;由于气体腔11中充满气体,因此能够被明显的超声影像到,故可以精确的实时定位引流管的位置,实现快速、准确的安放引流管,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痛苦。

步骤s30,自气体口110进行抽气至抽空;由于引流管已经到位,为了便于引流,需要使得液体腔12体积变大,并防止气体腔产生漏气的情况,故将气体抽空,实现气体腔11的封闭。

步骤s40,进行引流;

步骤s50,当积液不能被继续引流的情况时,首先自气体口110再次充气,判断超声显像的双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位置,若位置异常,则恢复原位,并自气体口110进行抽气至抽空;由于气体腔11被抽空,因此,此时引流管位置不易探测到,当出现胸腔积液不能被继续引流的情况时,可以将气体腔11再次进行充气,首先判断引流管是否移位,若位置变动,则可以调整正确位置,使得积液继续被引流出,此时再次抽气即可。

步骤s60,若恢复原位并不能继续引流,则表明液体腔被堵塞,将分隔板20自所述气体口110抽出,在管壁上的堵塞物30(通常是纤维蛋白和细胞等)随着所述分隔板20的抽出而松动并朝气体口移动;自液体口120抽出堵塞物,例如可辅以注射器等抽出,实现引流管的正常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