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4168发布日期:2021-02-09 17:4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冷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医用内窥镜是由照明光源及成像系统组成,照明光源作为内窥镜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在微创手术中,配合内窥镜成像系统使用,提供内窥镜成像系统所需的照明,其主要组成结构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板、调光面板、照明芯片及导光束接口。导光束接口为照明芯片与内窥镜导光束的连接端口,作为内窥镜冷光源主要的用户接口之一,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是医用冷光源使用频率最高的接口。
[0003]
但市场上不同的厂家都有自己内部定义的导光束接口形式,随着主流厂家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目前市面上存在四种主流的导光束接口。目前的医用光源照明模组根据导光束插座是否能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能够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另一种是不能够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
[0004]
对于不能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的照明模组,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若设备上不具备有能兼容多种导光束的导光束接口,则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导光束与设备需一一对应,导致导光束不能在设备上通用,这对于医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在临床手术场景中,每台手术都会使用到导光束接口,由于目前医院中的设备都是由多个厂家提供的,故使用的导光束的规格不一定相同,若导光束接口无法做到兼容多种导光束,将对用户临床使用造成极大的不便。
[0005]
目前市场上能够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的照明模组,其主要缺点在于,需要用户双手操作才可以进行导光束的插拔,而且部分方案还需要旋紧螺钉来锁紧导光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难度,医用冷光源的工作场景是在手术室无菌区的边缘区域,若其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将细菌交叉传染至患者,对手术造成极大的风险。同时,由于兼容多种导光束的机械结构都比较紧凑,而且为了提高通光量,光源的光传输元件需要与导光束端面贴紧,而现有的方案都是采用导光束端面与光棒端面密闭的结构,容易导致导光束过热,拔出时易烫伤。
[0006]
同时,目前市场上部分现有技术方案是采用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的导光束插座与后端的发光元件单独模组的方案进行设计的,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方便用户切换导光束接口,但其缺点是影响了光的传输效率,即使得光源发光元件与光传输元件发生轴偏心及轴向距离偏差。早期的氙灯方案采用的是凹面镜聚光的原理,其聚光面较大,故而光源光路上的元器件的光轴偏心及轴向距离偏差对通光量的影响较小,而目前广泛采用的led方案由于其发光面小,故而光路上的元器件的位置精度对于通光量影响较大。
[0007]
同时,目前市场上部分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的照明模组还存在漏光的问题,即在主要的通光孔之外的其余孔也能看到发光元件内部模组所发出的光,漏光问题除了会影响美观,而且如果漏光太严重也会影响到医生的手术操作,故而此缺点也是用户所不能接受
的。
[0008]
市场上还有部分厂家采用通过用户临时更换导光束插座来满足兼容多种导光束的方案,此方案虽然也可以做到兼容多种导光束,但是存在操作和管理不方便的问题:由于同时存在多个导光束插座,在存储的过程中易遗失且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方可进行更换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既能够使导光束插座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又能够使用户单手操作即可完成导光束的插拔动作。
[001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包括导光束插座、导光束插座固定座、光锥固定座、光锥、led芯片和散热器,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位于所述导光束插座与所述光锥固定座之间并与所述光锥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光锥固定座热传导接触,所述led芯片与所述散热器热传导接触,所述光锥固定座对应于所述led芯片的位置设有光锥固定孔,所述光锥固定在所述光锥固定孔中,所述导光束插座可旋转地与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连接,贯穿所述导光束插座沿轴向设有不同规格的多个导光束接口,所述多个导光束接口用于插接导光束,通过旋转所述导光束插座可使每个导光束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光锥同轴对齐。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束插座右侧端面的中部位置设有导光束插座旋转轴,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对应于所述导光束插座旋转轴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导光束插座旋转轴可旋转地插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束插座右侧端面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多个限位槽与所述多个导光束接口的数量相同,所述多个限位槽环绕所述导光束插座旋转轴为中心相互间隔分布设置,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内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固定有弹簧柱塞,通过旋转所述导光束插座可使每个限位槽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对齐且所述弹簧柱塞的端部伸入至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对齐的限位槽内。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整体为u形结构,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的u形开口朝向所述光锥固定座设置,所述光锥的左端位于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的u形开口内。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光锥的右端设有法兰,所述法兰沿周向凸出环绕设置在所述光锥的外表面上,环绕所述光锥固定孔设有凹槽,所述法兰上设有直边,所述法兰的直边卡在所述凹槽内以防止所述光锥自由旋转。
[0015]
进一步地,还包括照明模组底座,所述光锥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照明模组底座上,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与所述光锥固定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光锥固定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led芯片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6]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所述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导光束插座和所述光锥固定座之间,所述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于靠近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一侧设有感应器,所述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光束是否在位,所述感应器位于所述导光束插入路径的上方或下方。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束插座和所述光锥固定座之间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与所
述光锥固定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通风槽的截面呈u形,所述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与所述通风槽的开口侧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与所述通风槽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光锥的左侧端面。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对应于所述光锥的位置设有u形槽,当所述导光束插入所述u形槽后,在所述u形槽的限位下所述导光束插座与所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将无法相对旋转。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导光束接口包括第一导光束接口、第二导光束接口和第三导光束接口,所述导光束包括不同规格的第一导光束、第二导光束和第三导光束,所述第一导光束包括第一导光束插头,所述第二导光束包括第二导光束插头,所述第三导光束包括第三导光束插头,所述第一导光束接口、所述第二导光束接口和所述第三导光束接口的规格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光束插头、所述第二导光束插头和所述第三导光束插头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一导光束接口、所述第二导光束接口和所述第三导光束接口分别用于插接所述第一导光束插头、所述第二导光束插头和所述第三导光束插头。
[0020]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束插座沿所述第一导光束接口的径向设有第一台阶孔,所述导光束插座沿所述第二导光束接口的径向设有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和所述第二台阶孔内均装设有弹性卡接装置,所述弹性卡接装置包括碰珠、碰珠弹簧和碰珠压盖,所述碰珠弹簧一端与所述碰珠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碰珠压盖相连接,所述第一导光束插头的外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台阶孔的位置设有第一碰珠槽,所述第二导光束插头的外周面对应于所述第二台阶孔的位置设有第二碰珠槽,所述第三导光束接口内设有卡箍槽,所述第三导光束插头的外周面对应于所述卡箍槽的位置设有卡箍。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导光束插座上设有多个导光束接口,导光束插座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可旋转的连接,用户可通过旋转导光束插座快速切换导光束接口,而且一只手即可完成导光束接口的切换及导光束的插拔动作,简单方便;同时,该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中的导光束接口、光锥及led芯片均为同轴设置,从而保证了照明模组中三大核心部件的对中精度及光传输效率;同时该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中设有散热器,可将热量快速导出,使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同时防止用户在使用后拔出导光束时造成烫伤。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主视爆炸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左视爆炸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右视爆炸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束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8]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
(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9]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包括导光束插座1、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光锥固定座11、光锥13、led芯片16和散热器17,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位于导光束插座1与光锥固定座11之间并与光锥固定座11固定连接,散热器17与光锥固定座11热传导接触,led芯片16与散热器17热传导接触,光锥固定座11的右侧设有容置槽113,led芯片16收容在容置槽113内,光锥固定座11对应于led芯片16的位置设有光锥固定孔111,光锥13固定在光锥固定孔111中,导光束插座1可旋转地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连接,贯穿导光束插座1沿轴向设有不同规格的多个导光束接口40,多个导光束接口40用于插接导光束18,通过旋转导光束插座1可使每个导光束接口40选择性地与光锥13同轴对齐。
[0030]
具体地,led芯片16为照明模组中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led芯片16产生的光通过光锥13导到导光束18的入光面上,即形成了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整体的光路结构,led芯片16表面离光锥13右侧端面的距离及光锥13左侧端面离导光束18入光面之间的距离都会直接影响到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光传输效率;同时led芯片16发光面中心与光锥13中心、光锥13中心与导光束18入光面中心的同轴度也与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光传输效率息息相关,故而在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轴向及径向的精度,减少相关的尺寸链环节,才可以使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效率达到最佳。而导光束插座1作为光源重要的对外输出接口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连接导光束18的导光束插头,由于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冷光源导光束插头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规格,但最主流的有三种导光束插头标准,在医用手术的场景中,若导光束插座1只能兼容单一的导光束接口标准,对于用户来说若遇到手术室设备混用的情况是极不方便的,对医用手术设备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情况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进度,故而用户对于能兼容多种导光束接口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有着极大的需求。
[003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7包括热扩散板171、热管172和散热翅片173,热管172连接在热扩散板171和散热翅片173之间,热扩散板171与光锥固定座11热传导接触,led芯片16与热扩散板171热传导接触。散热器17用于给led芯片16降温,led芯片16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热扩散板171上,热扩散板171上的热量再通过热管172传导至散热翅片173上,最后经由散热翅片173发散出去。当然,散热器17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0032]
进一步地,导光束插座1右侧端面的中部位置设有导光束插座旋转轴101,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对应于导光束插座旋转轴101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51,导光束插座旋转轴101可旋转地插入在第一通孔51中。
[0033]
优选地,第一通孔51内固定有轴承4,导光束插座旋转轴101插入在轴承4中并穿过第一通孔51,轴承4用于支撑导光束插座1围绕导光束插座旋转轴101相对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旋转,导光束插座旋转轴101右侧的末端固定有卡簧6,卡簧6用于限制导光束插座1沿轴向窜动,轴承4使导光束插座1旋转更顺畅。
[0034]
进一步地,多个导光束接口40的数量为三个且环绕导光束插座旋转轴101为中心呈均匀等间距分布设置。
[0035]
进一步地,导光束插座1右侧端面设有多个限位槽102,多个限位槽102与多个导光束接口40的数量相同,多个限位槽102环绕导光束插座旋转轴101为中心相互间隔分布设
置,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内设有第二通孔52,第二通孔52内固定有弹簧柱塞3,通过旋转导光束插座1可使每个限位槽102选择性地与第二通孔52同轴对齐且弹簧柱塞3的端部伸入至与第二通孔52同轴对齐的限位槽102内。
[0036]
具体地,在旋转导光束插座1时,若导光束插座1的旋转角度没有限定,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感知导光束插座1是否旋转到位,即无法感知用户所需的导光束接口40是否与光锥13同轴。通过弹簧柱塞3与限位槽102的配合,当用户旋转导光束插座1到对应的角度时,弹簧柱塞3的销头对应卡在限位槽102内,使用户感知到此时有导光束接口40与光锥13同轴,同时通过判断导光束接口40上的标识(本实施例中为“w”、“s”和“o”),即可知道此时与光锥13同轴的导光束接口40是否为用户所需的接口。同时,若导光束插座1的旋转角度没有限定,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导光束插座1会发生晃动,影响照明,通过弹簧柱塞3的销头卡在限位槽102,可提供导光束插座1旋转时的旋转阻尼,起到限位的作用,此时若要旋转导光束插座1需要克服弹簧柱塞3的弹簧力。本实施例中弹簧柱塞3和限位槽102设定的位置与导光束接口40的位置对应即可,不作具体的限定,即当弹簧柱塞3的销头卡在其中一个限位槽102内时,恰好有一个导光束接口40与光锥13同轴。
[0037]
当然,还可以使用密封圈或者其它能够提供摩擦的方案来代替弹簧柱塞3提供旋转阻尼,在此不作限定。
[0038]
优选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整体为u形结构,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的u形开口朝向光锥固定座11设置,光锥13的左端位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的u形开口内。
[0039]
进一步地,光锥13左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光锥固定孔111的左侧设有光锥固定螺母8,光锥13与光锥固定座11通过螺接固定。
[0040]
光锥13的右端设有法兰131,法兰131沿周向凸出环绕设置在光锥13的外表面上,环绕光锥固定孔111设有凹槽112,法兰131上设有直边,法兰131的直边卡在凹槽112内以防止光锥13自由旋转。
[004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法兰131的上下两边为直边(也可以是其它方向上设有直边,同时直边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条或多条,此处不作限定),光锥13在装配过程中,法兰131的左侧端面作为光锥13的定位端面,先将光锥13插入光锥固定孔111中并使法兰131的左侧端面与凹槽112贴合,通过旋紧光锥固定螺母8,直至法兰131的左侧端面与光锥固定座11端面贴紧,从而来保证光锥13端面与led芯片16表面的距离不影响光传输效率,在旋紧光锥固定螺母8的过程中法兰131上的两条直边将被光锥固定座11上的凹槽112限定住,从而使光锥13在旋紧光锥固定螺母8过程中不会自由旋转,降低装配难度。
[0042]
进一步地,该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还包括照明模组底座15,光锥固定座11固定在照明模组底座15上,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与光锥固定座11的左侧固定连接,散热器17与光锥固定座11的右侧固定连接,led芯片16与散热器17的左侧固定连接。
[004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热扩散板171与光锥固定座11的右侧固定连接,led芯片16与热扩散板171的左侧固定连接。
[0044]
进一步地,该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还包括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位于导光束插座1和光锥固定座11之间,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于靠近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一侧设有感应器(图未示),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用于检测导光束18是否在位,感应器位于导光束18插入路径的上方或下方。感应器设置在导光束在位
检测传感器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上下两面,可根据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与导光束18插入路径的相对位置调整。
[0045]
具体地,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用于检测冷光源照明模组中是否有导光束18插入,当导光束18与感应器的距离或者导光束18与感应器的投影重叠面积发生变化时,会引起感应器电感的变化,同时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与led芯片16信号连接,当没有导光束18插入到导光束接口40中时,led芯片16不发光;当有导光束18插入导光束接口40内时,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检测到有导光束18插入,led芯片16发光(整机电源已经打开的前提下);当导光束18从导光束接口40内拔出时,led芯片16自动熄灭。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可自动控制led芯片16的开合,可方便用户操作,用户只需要打开整机电源的开关即可,而不需要手动开关控制led芯片16。同时,有导光束18插入的导光束接口40有光输出,而其它导光束接口40由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的遮挡则无光输出且导光束18无法插入。
[0046]
进一步地,导光束插座1和光锥固定座11之间设有通风槽9,通风槽9与光锥固定座11的左侧固定连接,通风槽9的截面呈u形,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与通风槽9的开口侧固定连接并在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与通风槽9之间形成风道91,风道91的出风口靠近光锥13的左侧端面。风道91的入风口处即通风槽9于远离光锥固定座11一侧设有涡轮风扇(图未示),风道91用于将涡轮风扇产生的风引到光锥13的左侧端面和导光束18的入光面上,给导光束18末端散热,同时热量经由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的u形开口排出。由于led光源在工作过程中,光传输过程中会有能量损耗,尤其是在光传输界面上光能损耗容易转化成热能,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而导光束18作为光的入射面,有部分光损由光能转换成热能,故而导光束18末端的温度会急剧上升;在临床使用中,当手术结束后,用户会关闭冷光源拔出导光束18,此时导光束18的入射面由于集中大量的热还未能够及时散去,若人手碰到导光束18极易造成烫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涡轮风扇和风道91,可防止元器件温度过高,以免用户在拔出导光束18时造成烫伤,同时降低了对元器件选型的耐温性要求,有助于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及降低成本。
[0047]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位于通风槽9的上方,也可以设置成通风槽9在上方、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在下方的结构,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与通风槽9的相对位置不作限定。
[0048]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光束接口40包括第一导光束接口401、第二导光束接口402和第三导光束接口403,多个导光束接口40用于插接导光束18,导光束18包括不同规格的第一导光束181、第二导光束182和第三导光束183,第一导光束181包括第一导光束插头81,第二导光束182包括第二导光束插头82,第三导光束183包括第三导光束插头83,第一导光束接口401、第二导光束接口402和第三导光束接口403的规格分别与第一导光束插头81、第二导光束插头82和第三导光束插头83的规格相同,第一导光束接口401、第二导光束接口402和第三导光束接口403分别用于插接第一导光束插头81、第二导光束插头82和第三导光束插头83。
[0049]
导光束插座1沿第一导光束接口401的径向设有第一台阶孔103,导光束插座1沿第二导光束接口402的径向设有第二台阶孔104,第一台阶孔103和第二台阶孔104为相互错位设置,第一台阶孔103和第二台阶孔104内均装设有弹性卡接装置30,弹性卡接装置30包括碰珠303、碰珠弹簧302和碰珠压盖301,碰珠弹簧302一端与碰珠303相连接,另一端与碰珠
压盖301相连接,第一导光束插头81的外周面对应于第一台阶孔103的位置设有第一碰珠槽811,第二导光束插头82的外周面对应于第二台阶孔104的位置设有第二碰珠槽821,第三导光束接口403内设有卡箍槽(图未示),第三导光束插头83的外周面对应于卡箍槽的位置设有卡箍831。
[0050]
具体地,通过弹性卡接装置30与碰珠槽对应卡接的结构及卡箍831与卡箍槽对应卡接的结构,可防止导光束18插入导光束接口40内后脱落,同时为用户提供导光束18插拔的手感。
[005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光束插座1上设有三个导光束接口40,实际运用时可根据需要设置导光束接口40的数量,同时本实施例中导光束插头与导光束接口40对应的卡接方式是针对市场上主流的导光束插头的结构而设置的,实际运用中可根据需要设计卡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0052]
进一步地,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对应于光锥13的位置设有u形槽53,当导光束18插入导光束接口40内后,导光束18穿过u形槽53并与光锥13的左侧端面相贴靠。当导光束18插入导光束接口40内后,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误操作旋转导光束插座1,而导致导光束18撞上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本实施例在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上开有u形槽53,此时导光束18插入u形槽53后,在u形槽53的限位下导光束插座1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将无法相对旋转,从而防止用户误操作导致撞坏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及影响光输出。当导光束18拔出时,导光束插座1相对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又可进行旋转,从而切换到不同接口进行使用。
[0053]
进一步地,导光束插座1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之间设有屏蔽板2,屏蔽板2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固定连接。屏蔽板2用于照明模组与机壳(图未示)之间的屏蔽连接作用。
[0054]
进一步地,光锥固定座11与散热器17的热扩散板171之间还设有垫片12。
[0055]
进一步地,屏蔽板2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通过第一螺钉21固定连接,光锥固定座11与照明模组底座15通过第二螺钉22固定连接,导光束在位检测传感器10与通风槽9通过第三螺钉23固定连接,通风槽9与光锥固定座11通过第四螺钉24固定连接,光锥固定座11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通过第五螺钉25固定连接,led芯片16与散热器17的热扩散板171通过第六螺钉26固定连接,散热器17的热扩散板171、垫片12和光锥固定座11通过第七螺钉27固定连接。
[0056]
对于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来说,用户除了关注导光束接口40能否兼容多种导光束18之外,还关注光源的输出能量强度,即光输出的效率不仅影响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性能指标,同时若光传输效率较低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光能转换成热能,这也将影响到光源使用的安全性能。
[0057]
本实施例在兼容多种导光束18的前提下还兼顾了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光传输效率问题。本实施例的主要思路在于,将导光束插座1与led芯片16作为一个整体的组件,组件内部零件需要精确定位的部分通过销钉进行定位,同时使用螺钉保证所有零件之间的端面贴合。具体地,led芯片16和光锥固定座11之间通过第一销钉14进行定位,光锥固定座11与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之间通过第二销钉7进行定位,光锥13相对于led芯片16的位置精度(对中精度)通过光锥固定座11上孔位的机加工精度及第一销钉14来保证,光锥13相对于导光束18的位置精度(对中精度)是通过导光束插座1的加工精度及导光束插座固定
座5的加工精度及第二销钉7来保证,使导光束18的入光面、光锥13以及led芯片16的位置对中。本实施例中led芯片16、光锥13及导光束18的入光端面的距离都是通过机加工件来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中通过机壳上的钣金来连接,本方案的精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的精度有量级上的提升,且本实施例中导光束插座1与led芯片16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装,可以保证端面的精确贴合,从而来保证led芯片16与光锥13、光锥13与导光束18的入光端面之间的相对距离更精度,且组装过程中无需进行调校。
[005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59]
1、本实用新型在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上固定有弹簧柱塞3,且在导光束插座1的端面上开有限位槽102,两者相互配合可以提供用户旋转导光束插座1时的阻尼手感及使导光束插座1锁定,故而用户只需单手即可完成切换导光束接口40及导光束18的插拔操作;
[0060]
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外观更为齐整,避免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及运输过程中对导光束插座1的损坏;
[0061]
3、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束插座1、光锥13以及led芯片16通过精度较高的机加工件进行连接,从而保证了照明模组中三大核心部件的对中精度及各端面之间距离的精度,从而保证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照明模组的光传输效率;
[0062]
4、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束插座固定座5整体呈u形结构,既使得照明模组结构紧凑、保证了机械组装的精度,同时留出半开敞的通路用于导光束18的散热及位置检测,在兼容多种导光束18结构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导光束18的散热,使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