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内科护理的辅助起身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科等,在内科治疗的过程中,有些病人在治疗后需要住院观察治疗,这就需要用到医院内的护理病床,在住院病人中,很多术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孕产妇、老年人、瘫痪病人等需要卧床休息,医生和护士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将病人扶起,传统的病床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而现有的病床在使用时,病人在起身时需要旁边的人进行帮忙或者通过摇把将床体上升,病人不方便操作,太消耗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内科护理的辅助起身装置,具备病人可以自己控制起身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病人不方便自己起身,需要别人帮忙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内科护理的辅助起身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床板,所述底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床板上方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护栏,所述床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靠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侧活动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床板的下表面活动安装有放置盒。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拉杆,所述床板的正面左侧设置有开关。
两个支撑杆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横杆,拉杆的底部设置有拉环,病人在起身时可以通过拉动拉环节省体力,并且可以达到锻炼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底板正面和背面的左侧,所述固定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机构。
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孔槽,转动杆与固定块之间进行转动连接,转动机构通过内部转动带动上方的伸缩杆进行转动,通过横向转动带动纵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上方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转动机构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电机。
伸缩杆活动连接于旋转套的内部,电机带动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套和伸缩杆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床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放置盒的正面设置有把手。
滑块固定安装于放置盒上方的左右两侧,与滑槽相互对应,滑块带动放置盒在滑槽内进行滑动运动,把手方便人员进行抽拉。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转动块。
转轴带动内部的齿轮进行转动,齿轮与旋转套之间进行啮合运动,带动伸缩杆进行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内科护理的辅助起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基于内科护理的辅助起身装置,通过开关,升降装置内的转动杆,转动机构,旋转套,伸缩杆和电机的共同作用,病人只需通过开关进行控制,转动杆进行转动,然后带动内部的转轴,齿轮和转动块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上方的旋转套和伸缩杆进行转动,完成上下伸缩,伸缩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靠背的下表面,从而可以达到病人自己就可以进行起身控制的作用。
2、该一种基于内科护理的辅助起身装置,通过放置盒,滑槽,滑块和把手的相互作用,放置盒的内部用来放置一些病人的常用物品,放置盒通过滑块在滑槽内进行滑动运动,把手方便进行进行操作,从而可以达到方便病人和其它人员进行寻找和拿取病人的生活物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体;101、底板;102、弹簧柱;103、床板;104、支撑腿;105、护栏;106、滚轴;107、靠背;108、支撑杆;109、横杆;110、拉杆;111、开关;2、升降装置;201、固定块;202、转动杆;203、转动机构;204、旋转套;205、伸缩杆;206、电机;3、放置盒;301、滑槽;302、滑块;303、把手;4、转轴;401、齿轮;402、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基于内科护理的辅助起身装置,包括床体1,床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101,底板101的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有弹簧柱102,弹簧柱102可以对床板103进行缓冲减震,防止病人在上下床时,因剧烈运动而导致床板103影响到病人的身体健康,弹簧柱10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床板103,底板1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04,支撑腿104用于对床体1的支撑,床板103上方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护栏105,护栏105起到防护的作用,床板103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滚轴106,滚轴106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靠背107,滚轴106与床板103之间进行转动运动,靠背107与滚轴106之间进行转动运动,底板101的上表面左侧活动安装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用于将病人的身体进行向上调节,床板103的下表面活动安装有放置盒3,放置盒3的内部放置有病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方便进行拿取和存放。
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板10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08,支撑杆10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09,横杆109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拉杆110,床板103的正面左侧设置有开关1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杆108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横杆109,拉杆110的底部设置有拉环,病人在起身时可以通过拉动拉环节省体力,并且可以达到锻炼的作用。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装置2包括固定块201,固定块201固定连接于底板101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固定块20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杆202,转动杆20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机构20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201的一侧开设有孔槽,转动杆202与固定块201之间进行转动连接,转动机构203通过内部转动带动上方的伸缩杆205进行转动,通过横向转动带动纵向转动。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机构20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旋转套204,旋转套204的上方活动连接有伸缩杆205,转动机构203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电机20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205活动连接于旋转套204的内部,电机206带动转动机构20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套204和伸缩杆205进行转动。
具体的,如图2所示,床板10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301,滑槽30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302,放置盒3的正面设置有把手30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块302固定安装于放置盒3上方的左右两侧,与滑槽301相互对应,滑块302带动放置盒3在滑槽301内进行滑动运动,把手303方便人员进行抽拉。
具体的,如图4所示,转动机构2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齿轮401,齿轮401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转动块40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轴4带动内部的齿轮401进行转动,齿轮401与旋转套204之间进行啮合运动,带动伸缩杆205进行运动。
在使用时,病人躺在床体1上,当需要起身时,通过按动开关111,使电机206进行运转,带动转动杆202,转轴4和齿轮40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伸缩杆205进行上下伸缩运动,从而可以对靠背107进行高度的调节,从而可以对病人的起身起到快速稳定的效果,弹簧柱102可以在床板103上升和下降的时候进行防护减震,保护病人的身体不受伤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