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患者支承设备的具有剪式机构的提升设备、和患者支承设备、以及具有这种提升设备的医学系统。
背景技术:2.在医疗技术中,在患者支承设备中需要提升运动(也称为升降运动或垂直运动)以用于多种应用。在此,患者支承设备从通常表示对于患者的“升起位置”的下升降位置向上移动到治疗位置(上升降位置)。为了实现这种提升运动,使用例如呈单剪的形式的多剪式机构。
3.近年来,市场要求越来越低的升起位置,借此,患者可以人体工程学地登上患者支承设备。对于剪式机构,这意味着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剪切角非常平,并且用于剪式机构的空间通常很小。如果必须将供给线路如线缆或软管引导到患者支承设备的上部区域中,则这尤其可能引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通常仅还在剪式机构外可行,由此增大了尺寸。
4.即使这被接受,用于线缆引导的传统构思在特别低的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通常达到其极限。因此,例如能量链在平行于升降方向的垂直平面中由于系统而弯曲。在低的升降位置中,需要如下弯曲半径:所述弯曲半径由于能量链和线缆的有限的弯曲性能而不再能够无损害地表现能量链和线缆。直接将供给线路紧固在剪式机构上通常也不是解决方案,因为大的升降差异可能引起固定安装的供给线路中的大的应力,并且在此,通常也不能够遵守最小允许的弯曲半径。
技术实现要素: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实现用于患者支承设备的提升设备和患者支承设备,其中在患者支承设备的上部区域中,在升起位置低的同时,能够实现供给线路的过程可靠的引导。
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借助于用于患者支承设备的提升设备并且借助于患者支承设备或具有提升设备的用于检查和/或治疗患者的医学系统来实现。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下文中说明。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用于患者支承设备的提升设备。所述提升设备具有地板支架、支承支架、剪式机构和线路装置。剪式机构设置在地板支架上并且对支承支架进行支承,使得所述支承支架可以相对于地板支架在升降方向上从最下部的升降位置移动到最上部的升降位置。线路装置是弯曲柔性的并且是基本上长度稳定的。线路装置的一端紧固在设置在地板支架处的下固定点处。线路装置的另一端紧固在上部的、随着支承支架运动的上固定点处。线路装置具有长度储备,所述长度储备设定成,使得在最上部的升降位置中,可以通过线路装置至少跨接下固定点与上固定点之间的间距。根据本实用新型,线
路装置在剪式机构内被引导,使得至少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线路装置从下固定点至上固定点划出螺线形轨迹,在所述螺线形轨迹中,线路装置在到地板支架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的方向变化至少360
°
且至多1080
°
。
8.在此,地板支架可以设计为板、框架或支架,或者具有上述部件的组合。地板支架构成为,使得其相对于地面支撑提升设备或患者支承设备。支承支架尤其可以设计成,使得其可以容纳——例如呈检查床的形式的——患者容纳设备。剪式机构可以实施为单剪、双剪或多剪。最上部和最下部的升降位置可以不仅通过机械措施而且通过操控技术措施来预设,并且表示剪式机构可以最大驶向的升降位置。升降方向通常垂直于地板(从而垂直于地板支架的平面)。
9.结合线路装置,弯曲柔性尤其意指所述线路装置可以弯曲直至最小弯曲半径而不受到损害。为此,换言之是可弯曲的。基本上长度稳定尤其意指线路装置的长度不能显著伸展而不受到损害。同样,线路装置的长度不能显著压缩。因此所述线路装置是剪式稳定的。线路装置尤其设计用于,其可以传输能量(尤其电能)和过程流体。线路装置的长度储备设定成,使得其在最上部的升降位置中至少“以两点间的直线”可以跨接上固定点与下固定点之间的间距而不受到损害。
[0010]“紧固在固定点处”尤其意指线路装置在所述点上不具有运动自由度。在此,上固定点可以直接设置在支承支架处。替选地,上固定点例如可以设置在患者容纳设备处。对于固定点的其他术语是固点 (fixierungspunkt)或紧固点。
[0011]“在剪式机构内引导”尤其意指线路装置不作为剪式机构外的独立构件移动,而是至少大部分地设置在剪式机构内,并且更确切地说,尤其使得所述线路装置必要时可以通过包围剪式机构的覆盖件遮盖。结合螺线形轨迹,这尤其意指线路装置在剪式机构内构成一个或多个回环。在此,线路装置可以借助于剪式机构的(构件)部件来引导。
[0012]
所述方向变化应与螺线形轨迹概括理解成,使得线路装置划出一到三圈的螺旋轨迹,其中,螺旋轴线垂直地立于地板支架的平面上。地板支架的平面尤其可以是在其上设置有提升设备的底层地板。那么,到地板支架的平面上的投影通过提升设备的从上方的俯视图得出。在此,线路装置不必划出具有圆形横截面和恒定半径的“完美的”螺旋线。更确切地说,线路装置的螺线形轨迹仅是螺旋形的并且例如也可以具有直的部段,在所述直的部段中,所述线路装置不弯曲。此外,线路装置的平均轨迹直径可以从下固定点至上固定点以螺旋形轨迹的样式逐渐变细或变宽。此外,半回环或全回环可以例如在螺线形轨迹的俯视图中彼此偏移——因此螺旋形轨迹可以是“倾斜的”螺旋。
[0013]
因此,换言之,供给线路在剪内螺线形(或者螺旋形或蜗旋形)地从下固定点向上至上固定点安置。通过线路装置在剪式机构内被引导的方式,使得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长度储备处于一个至两个完整回环中,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线路装置特别平坦地设置,这有利于低的最下部的升降位置。因为整个长度储备安置在仅仅一个至三个完整回环中,所以另一方面,回环的曲率半径对应地大,由此可以有利地限界线路装置的曲率。借此,线路装置的根据要求的引导将期望的低登上高度与供给线路的抗干扰的敷设相结合。在此,从360
°
至1080
°
的方向变化在线路捆束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的高度与提供足够的长度储备之间呈现良好折衷。
[0014]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剪式机构具有两个剪式连杆对,所述剪式连杆对又分别具有
经由连接轴承可旋转地彼此连接的两个剪式连杆。在此,两个剪式连杆对相对置,使得连接轴承处于一条轴线上(或换言之对齐),并且两个剪式连杆对在其间限定/形成/围成中间空间。在此,线路装置被引导,使得螺线形轨迹在间隙中延伸。在下文中,两个剪式连杆对也称为“剪式装置”。
[0015]
通过线路装置在中间空间中延伸的方式,尤其实现线路装置在剪式机构内被引导。因此,可以将提升设备紧凑地保持,并且由此更容易借助于覆盖件遮盖装置,这例如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和由于工作可靠性的原因是有利的。此外,线路装置在中间空间内最优地被保护,并且可以容易地防止所述线路装置例如伸进剪式连杆之间并且在那里被损害。
[0016]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螺线形轨迹在到地板支架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的最小曲率半径是两个剪式连杆对之间的中间空间的宽度的25%至45%。
[0017]
因此,换言之,螺线形轨迹在装置的从上方的俯视图中占据中间空间的宽度的50%至90%。由此,可以良好地使用剪式连杆之间的空间,而不存在线路装置落入剪式连杆之间的危险。同时,以有利的方式限界线路装置的曲率半径。
[0018]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线路装置被引导成并且长度储备设定成,使得在从最下部的升降位置运动到最上部的升降位置期间,线路装置划出螺线形轨迹,在从最下部的升降位置运动到最上部的升降位置期间,所述螺线形轨迹相对于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的轨迹在升降方向上连续地进一步彼此拉开,但是具有基本上相同(恒定)的方向变化数值。
[0019]
通过在整个升降过程期间线路装置在螺线形轨迹中被引导,存在对于线路装置的运动性能的更好的控制。由此可以确保,线路装置不伸进机构中。
[0020]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线路装置的螺线形轨迹在到地板支架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的方向变化为基本上540
°
。
[0021]
换言之,540
°
意指线路装置划出一圈半的螺旋。对于许多几何形状,这是根据线路捆束的在回环中容纳的长度储备和所需空间的适当折衷。
[0022]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提升设备还具有紧固在剪式机构上的引导元件,所述引导元件紧固在剪式机构上,使得在螺线形轨迹中在从下固定点开始基本上180
°
的方向变化后,所述引导元件支撑线路装置。
[0023]
在此,优选地,引导元件紧固在朝向中间空间的剪式连杆上(即内部连杆上)。在此,支撑尤其意指引导元件抵抗重力支撑线路装置。
[0024]
借助于引导元件在线路装置从下固定点开始计算方向变化180
°
之后的设置,可以良好地支撑线路装置。所述设置还使在期望的轨迹中引导线路装置变得容易。
[0025]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提升设备具有紧固在剪式机构上的另一引导元件。所述另一引导元件紧固在剪式机构上,使得在螺线形轨迹中在从下固定点开始基本上360
°
的方向变化之后,所述另一引导元件支撑线路装置。
[0026]
在此,另一引导元件优选地同样紧固在剪式连杆上,更确切地说,尤其紧固在关于上述引导元件相对置的剪式连杆对的剪式连杆上。在此,支撑尤其意指另一引导元件抵抗重力支撑线路装置。
[0027]
另一个引导元件在从下固定点开始计算方向变化360
°
之后的设置引起:可以最优地支撑线路装置——特别是如果这与上述引导元件结合出现。所述设置还使在期望的轨迹中引导线路装置变得容易。
[0028]
与上述引导元件相结合地,引导元件安装在剪式机构处,使得所述引导元件越过螺线形轨迹彼此相对置。通过线路装置关于其轨迹延伸从两侧被保持的方式,实现线路装置的更稳定的支承和改进的引导。
[0029]
在此,还优选地,引导元件安装在剪式机构处,使得至少在最上部的升降位置中(并且可能也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和/或中间位置中),引导元件中的一个引导元件在升降方向上设置在另一引导元件的上方。因此,引导元件可以在线路装置从下固定点向上的延伸中一起确保改善的支撑和引导,因为一个引导元件在下部区域中支撑螺线形轨迹,而另一引导元件在轨迹的上部区域中提供支撑。
[0030]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引导元件和/或另一引导元件设计成,使得其限界线路装置关于螺线形轨迹在向外和/或向内的方向上的位置。
[0031]
在此,关于螺线形轨迹向外和/或向内的方向尤其平行于连接轴承的在上文中引入的轴线或者平行于剪式机构的宽度方向。在此,向外意指远离螺线形轨迹的中心,例如朝向剪式连杆。向内意指朝向螺线形轨迹的中心。换言之,借此限界线路装置在垂直于升降方向且垂直于线路装置的局部行进方向的方向上的运动。引导元件优选地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其对线路装置朝向剪式连杆的运动限界。
[0032]
通过以这种方式设计的引导元件,一方面可以防止线路装置伸进剪式连杆中。另一方面,一般使线路装置的引导变得容易,使得可以更好地控制线路装置的轨迹曲线。
[0033]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引导元件以安装在剪式机构(剪式连杆)处的导向板的形式构成。
[0034]
呈导向板形式的设计允许线路装置的可靠引导,并且同时允许线路装置的一定的运动自由度。
[0035]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引导元件和/或另一引导元件构成为,使得其分别允许线路装置相对于引导元件在供给线路装置的行进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0036]
通过允许线路装置对于引导元件的一定的相对运动的方式,在剪式机构移动时,螺线形轨迹的部分回环的长度变化可以得到补偿而在线路装置中不产生应力。
[0037]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线路装置具有用于能量传输和/或信号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尤其电的线路和/或用于传输过程流体的一个或多个线路。
[0038]
过程流体例如可以是液体例如水或油,或者是气态物质、例如(压力) 空气。电线路例如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电线缆。用于信号传输的线路例如可以是数据线路例如光纤线路或电线路。
[0039]
通过线路装置的这种设计方案,支承支架或患者容纳设备能被供给所有必需物,并且可以最优地连接到治疗系统或医治系统中。
[0040]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用于患者支承设备的提升设备,所述提升设备具有地板支架、支承支架和设置在地板支架上的剪式机构。在此,剪式机构支承支承支架,使得所述支承支架可以相对于地板支架沿着升降方向从最下部的升降位置移动到最上部的升降位置。在此,剪式机构具有一个或多个剪式装置。如果存在多个剪式装置,那么所述多个剪式装置以多剪的形式在升降方向上彼此相叠地设置。每个剪式装置分别具有两个剪式连杆对,所述剪式连杆对又分别具有经由连接轴承可旋转地彼此连接的两个剪式连杆。在此,剪式装置的两个剪式连杆对彼此相对置,使得连接轴承处于一条轴线上,并且两个剪式连杆对在其
间围成中间空间。此外,提升设备具有弯曲柔性且基本上长度稳定的线路装置,其中线路装置的一端紧固在设置在地板支架处的下固定点处,并且线路装置的另一端紧固在随着支承支架运动的上固定点处。在此,线路装置具有长度储备,所述长度储备设定成,使得在最上部的升降位置中,可以通过线路装置至少跨接下固定点与上固定点之间的间距。线路装置在中间空间中被引导,使得至少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线路装置从下固定点至上固定点划出螺线形轨迹,在所述螺线形轨迹中,每个剪式装置的线路装置在到地板支架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的方向变化至少360
°
和至多720
°
。
[0041]
换言之,每个剪式装置的线路装置因此划出一至两圈的螺旋。如果存在(呈双剪式的形式的)两个剪式装置,则线路装置因此划出二至四倍的螺旋(即从720
°
至1440
°
的方向变化),如果存在(呈三剪的形式的)三个剪式装置,则线路装置划出三至六倍的螺旋(即从1080
°
至2160
°
的方向变化),以此类推。
[0042]
因此,借助于这种装置,可以实现与借助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提升装置相同的有利效果。
[0043]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剪式机构具有呈双剪的形式的两个剪式装置。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剪式机构具有呈三剪的形式的三个剪式装置。
[0044]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每个剪式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所述引导元件安装在剪式装置处(优选地在剪式连杆中的一个剪式连杆处),使得至少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优选地在从最下部的升降位置运动到最上部的升降位置期间),所述引导元件支撑线路装置。在此,引导元件优选地朝向中间空间。
[0045]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每个剪式装置具有两个(优选地分别朝向中间空间的)引导元件,所述引导元件安装在剪式装置处(优选地在剪式连杆中的一个剪式连杆处),使得至少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优选地在从最下部的升降位置运动到最上部的升降位置期间),所述引导元件支撑线路装置,其中一个引导元件设置在相应的剪式装置的一个剪式连杆对处,并且另一引导元件设置在剪式装置的另一剪式连杆对处。
[0046]
换言之,剪式装置的两个引导元件越过剪式连杆对之间的中间空间彼此相对置。
[0047]
此外,结合第一方面讨论的改进方案,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引导元件尤其可以如结合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那样进行改进。
[004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具有如上所述提升设备的患者支承设备,以及用于支承患者的设置在支承支架上的患者容纳设备。
[0049]
在此,患者容纳设备例如可以以检查床的形式构成。
[005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用于检查和/或治疗患者的医学系统,其具有上述患者支承设备和用于医学成像的模态(成像模态)和/或用于治疗患者的装置(治疗装置)。
[0051]
医学系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成像模态和/或一个或多个治疗装置。成像模态例如可以是可移动的c形臂设备、x射线设备、血管造影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荧光透视设备、磁共振断层扫描设备、x射线照相设备和/或超声设备。治疗装置例如可以具有用于微创手术的(可能是机器人支持的)系统、牙科设备或用于放射治疗应用的照射系统。
附图说明
[0052]
根据下文中根据示意图对实施例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变得显而
易见。在上下文中提及的改型方案可以分别彼此组合,以便构成新的实施方式。
[0053]
附图示出:
[0054]
图1.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
[0055]
图1.2从上方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56]
图1.3以看向剪式连杆之间的中间空间的视角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57]
图1.4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侧视图,
[0058]
图2.1以从上方的视角示出处于下升降位置中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59]
图2.2以从上方的视角示出处于上升降位置中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60]
图3.1从上方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61]
图3.2以看向剪式连杆之间的中间空间的视角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62]
图3.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侧视图,
[0063]
图4.1从上方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64]
图4.2以看向剪式连杆之间的中间空间的视角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65]
图4.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侧视图,
[0066]
图5.1以看向剪式连杆之间的中间空间的视角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视图,
[0067]
图5.2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的侧视图,以及
[0068]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患者支承设备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学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9]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部件。
[0070]
图1.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升设备100的三维示图。图1.2从上方示出提升设备100,以及图1.3以从前方看向中间空间z的视角示出提升设备100。图1.4从侧面示出提升设备100,其中为了更好的概览,省略了提升设备100的两个剪式连杆对中的一个剪式连杆对。
[0071]
提升设备100具有地板支架1、剪式机构10以及支承支架2。支承支架2可以构成用于容纳患者容纳设备200例如检查床(为此也参见图6)。此外,支承支架2可以构成用于容纳用于检查和/或治疗患者的部件500 (为此也参见图6)。
[0072]
剪式机构10相对于地板支架1对支承支架2进行支承,使得支承支架2可以通过剪式机构10的移动相对于地板支架1从最下部的升降位置基本上无级地移动到最上部的升降位置,并且反之亦然。最下部或最上部的升降位置可以分别通过(例如呈止挡元件的形式的)机械限界和/或通过剪式机构10的操控中的调节方面的限界来预设。支承支架2相对于地板支架1的运动在升降方向h(在此在竖直方向上或在垂直于地板支架1 的平面的方向
上)上实现。
[0073]
如图1.1至图1.4所示,剪式机构10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实施为单剪。作为单剪,剪式机构10具有第一剪式连杆对11和第二剪式连杆对12。第一剪式连杆对11和第二剪式连杆对12分别具有两个剪式连杆11.1、11.2 和12.1、12.2,所述剪式连杆分别借助于连接轴承13.1和13.2可旋转地彼此连接。如在图1.1至图1.3中所示,连接轴承13.1和13.2处于共同的支承件轴线a上。第一剪式连杆对11和第二剪式连杆对12在沿着支承件轴线a的方向(也称为剪式机构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置,使得所述第一剪式连杆对和第二剪式连杆对在其间围成处于剪式机构10内的中间空间z。由两个剪式连杆对构成的所述装置也称为剪式装置。
[0074]
在所示出的单剪装置中,彼此相对置的剪式连杆11.1和12.1在一端处分别具有旋转支承件15,所述旋转支承件固定地设置在地板支架1上 (“固定支承件”)。在另一端处,剪式连杆11.1和12.1分别具有旋转支承件16,所述旋转支承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承支架2下方(“活动支承件”)。与此相反,彼此相对置的剪式连杆11.2和12.2在一端处分别具有旋转支承件17,所述旋转支承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底板上(“活动支承件”)。那么在另一端处,剪式连杆11.2和12.2分别具有旋转支承件14,所述旋转支承件固定地设置在支承支架2下方(“固定支承件”)。旋转支承件14处于沿着剪式机构的宽度方向的共同的支承件轴线上。同样的情况也分别适用于旋转支承件15、旋转支承件16和旋转支承件17。
[0075]
如从图1.1至图1.3中可看出,中间空间z的宽度通过剪式连杆对11、 12的沿着支承件轴线a的间距定义。在此可以与所述情况相对应地选择间距。出于稳定性和稳固性的原因(以及为了安置线路装置),可以有利地选择间距,使得所述间距具有与支承支架2或患者容纳设备200相似的宽度,例如支承支架2或患者容纳设备200的宽度的60%至120%。如在图中所示,四个剪式连杆11.1、11.2、12.1和12.2中的各两个剪式连杆,即12.1和11.1或11.2和12.2成对地相对置。其中,剪式连杆11.2和12.2 关于中间空间z处于外部地设置(在下文中,所述剪式连杆也称为外部连杆)。另一对11.1和12.1关于中间空间z处于内部地设置。所述另一对在下文中也称为内部连杆。所述设计方案优化了稳定性和结构空间,尽管同样可考虑其他变型方案。为了加固,彼此越过中间空间z相对置的剪式连杆可以通过支杆13.4彼此连接。这尤其可以对于两个内部连杆11.1和12.1 良好地实现,因为内部连杆的支杆13.4不影响升降运动。相对于此附加地或替选地,可以通过未示出的将连接轴承13.1和13.2连接的连接件来实现加固。
[0076]
通过(未示出的)(例如呈线性驱动器或一个或多个升降缸的形式的) 驱动设备,旋转支承件15和17或14和16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由此,剪式机构10可以占据沿着升降方向h的不同的升降位置。
[0077]
为了向支承支架2上部的区域供给能量、过程流体或也供给控制信号,提升设备100还具有线路装置20(也称为供给线路装置20)。线路装置20可以实施为由多个单独的软管、玻璃纤维线路或线缆构成的复合结构,所述软管、玻璃纤维线路或线缆以基本上软管形捆束的形式组合。线路装置20可以设计成,使得其可以(例如借助于单个线缆或软管)传输能量、调节信号和/或过程流体如液体或压力空气。线路装置20是基本上长度稳定的且剪式稳定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弯曲柔性的——弯曲柔性使得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中间空间z内构成在图1.1-1.4中示出的回环。
[0078]
线路装置20的一端紧固在地板支架1的区域中,并且另一端紧固在支承支架2的区域中。在此,所述紧固可以在固定点21和22(也称为固点21和22)处实现。在此,地板支架1的区域中的固定点21是下固定点21。支承支架2的区域中的固定点22是上固定点22。固定点21和22 例如可以通过紧固元件如夹、螺栓、线缆扎带等形成。地板支架1和支承支架2的区域中的与线路装置20连接的连接部也可以表示固定点。
[0079]
在此,线路装置20至少如此长(具有这样的长度储备),使得当剪式机构10处于最上部的升降位置时,所述线路装置可以跨接下固定点21与上固定点22之间的间距。
[0080]
在固定点21与22之间的区域中,线路装置20通过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支撑和引导。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设置成,使得线路装置20在剪式机构10内基本上在中间空间z中延伸。如在图1.1至图 1.4中示出,在此,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安装在剪式机构10处并且尤其安装在剪式连杆12.1和11.2处或支杆13.4处。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元件18紧固在内部连杆12.1上和/或支杆13.4上。因此,第一引导元件18借此与内部连杆11.1和12.1同步运动。第二引导元件19 安装在外部连杆12.1处,借此,所述第二引导元件与所述外部连杆同步运动。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的所述设置应被理解为示例性的。相对于此替选地,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也可以安装在与剪式机构10的所提及的部件不同的部件处。除此之外,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尤其可以省略第二引导元件19。
[0081]
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构成为,使得其向线路装置20至少提供支承机构,并且因此,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抵抗重力支撑(参见图 1.1至图1.4)。附加地,所示出的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设计成,使得其对线路装置20在剪式连杆11.1、11.2、12.1、12.2的方向上向外的运动限界。因此,尤其可以防止线路装置20被剪式连杆11.1、11.2、12.1、 12.2挤压。为此,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尤其具有垂直部段或导向板18.1和19.1。也可考虑对线路装置20向上和/或关于中间空间z向内的运动间隙限界。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设计成,使得其至少在线路装置20的行进方向上实现线路装置2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 19的相对运动(即“滑动”),由此在剪式机构10上升移动或下降移动时可以补偿变化的长度需求。
[0082]
在图1.1至图1.4中示出的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设计为基本上平坦的导向板或引导板。同样可考虑其他实施方案。因此,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例如也可以具有槽形、u形或半圆形的横截面。此外,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也可以管状地实施,其中,那么线路装置 20在这种引导元件的管状横截面中延伸。
[0083]
除此之外,如果例如剪式机构10的本来存在的部件已经足够引导线路装置20,则也可以省略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尤其地,通过支杆13.4上的支承机构也已经可以充分引导线路装置20。
[0084]
在图1.1至图1.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线路装置20借助于剪式机构 10并且必要时借助于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被引导,使得所述线路装置在其从下固定点21至上固定点22的路径上划出螺线形或螺旋形的轨迹。直至下固定点21或从上固定点22开始,线路装置20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剪式连杆对11和12延伸。在图1.1至图1.4中示出的示例中,下固定点21与上固定点22之间的由线路装置20划出的轨迹曲线在到地板支架1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的方向变化大约540
°
。因此,线路装置20划出一圈半的螺旋轨迹。平面上的投影例如在从
上方俯视装置的俯视图中得出(参见图1.2)。在所述实施例中,方向变化通过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 18和19相对于固定点21和22的所示出的设置实现。第一引导元件18 设置成,使得线路装置20形成从固定点21至第一引导元件18的“半回环”,并且在此,方向变化大约180
°
。在此,第一引导元件18紧固在连接轴承13.2的区域中。第二引导元件19越过中间空间z与第一引导元件18 相对置,更确切地说,线路装置20在第一引导元件18与第二引导元件 19之间形成另一半回环,并且在此,方向再次变化大约180
°
。那么,关于第二引导元件19,上固定点22设置成,使得线路装置再次在半回环中以大约180
°
的方向变化被引导。因此,如在图1.3中所示,固定点21、第一引导元件18、第二引导元件19和固定点22在中间空间z中关于提升设备100的宽度方向b交替地在左侧和在右侧设置。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 18和19在升降方向h上彼此偏移,其中第二引导元件19在升降方向上比第一引导元件18更靠上地设置。
[0085]
在此,线路装置20被引导,使得线路装置20的最小曲率半径r处于中间空间z(在宽度方向上或在轴线a的方向上)的宽度的25%与45%之间的范围中(参见图1.2)。由此可以最优地使用中间空间z。同时,由此对于线路装置20仅要求适度的曲率半径。
[0086]
通过如此形成的基本上三个“半个”线路回环,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回环来承受在从下升降位置至处于上部的上升降位置的升降运行中线路装置20的变化的长度需求。这在图2.1和图2.2中在提升设备100的从上方的俯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图2.1示出下升降位置,而图2.2示出处于与此相对的更高的上升降位置。如从图2.1和图2.2中可看出,下升降位置中的回环比上升降位置中的回环更大/更长。
[0087]
如在图2.1和图2.2中所表示,优选的是,线路装置20的长度储备设定成,使得线路装置20在最下部的升降位置中以及也在最上部的升降位置中和在全部的中间位置中可以划出通过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支撑的螺线形轨迹。因此,到达上升降位置时的附加的长度需求不通过“松弛”来补偿,而是通过将螺线形轨迹在升降方向上彼此拉开以及通过缩短线路回环来补偿(参见图2.1和图2.2)。
[0088]
根据升降高度、固定点21、22的位置以及剪式机构10的设计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也还提出用于线路装置20的其他螺线形轨迹。图3.1至图3.3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提升设备100'。在此,在图3.1中从上方示出提升设备100',在图3.2中从前方示出提升设备100',以及在图3.3中从侧面示出提升设备100',其中为了更好的概览,在最后提及的示图中省略了提升设备100'的两个剪式连杆对12中的一个剪式连杆对12。如从图3.1至图3.3可看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线路装置 20的螺线形轨迹具有单螺旋的形式。在到地板支架1的平面上的投影中,螺线形轨迹划出基本上360
°
的方向变化(参见图3.1)。在此,线路装置 20由安装在内部连杆12.1处的第一引导元件18引导。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省略了第二引导元件19。提升设备100'的其他部件与提升设备100 的其他部件相对应。
[0089]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升设备100”在图4.1至图4.3中示出。在此,图4.1从上方示出提升设备100”,图4.2从前方示出提升设备100”,以及图4.3从侧面示出提升设备100”,其中为了更好的概览,在最后提及的示图中再次省略了两个剪式连杆对中的一个剪式连杆对12。在图4.1至图4.3中,线路装置20借助于三个引导元件,即第一、第二和第三引导元件18、19和25以两圈螺旋轨迹的形式被引导。在所述轨迹曲线的情况下,在到地板支架1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线路装置20的方向因此变化基本上720
°
(参见图4.1)。在此,第三引导元件25可以与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类似地设计。第三引导元件
25尤其也可以具有垂直安置的导向板25.1,所述导向板对线路装置20朝向剪式连杆12.1 和12.2的运动限界。提升设备100”的其他部件与提升设备100的其他部件相对应。
[0090]
到目前为止描述的实施方式的剪式机构10是单剪。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因此也可以使用多剪,例如具有彼此相叠设置的剪式装置的双剪。在这种多剪的情况下尤其优选的是,线路装置20被引导,使得其总体上划出至少一圈半(参见图1.1至图1.4以及图2.1和图2.2)或两圈 (参见图4.1至图4.3)的螺旋轨迹。这原因在于,在此通常必须跨接下固定点与上固定点之间的更大的最大间距。与在单圈的螺旋轨迹(参见图 3.1至图3.3)中相比,为此所需的长度储备可以更好地维持在至少一圈半或两圈的螺旋轨迹内。
[0091]
在图5.1和图5.2中还示例性示出多剪式机构,其中图5.1以从前方看向中间空间z的视角示出提升设备,以及图5.2从侧面示出提升设备。在图5.1和图5.2中示出的提升设备100”'具有三个剪式装置10-1、10-2和 10-3。剪式装置10-1、10-2、10-3分别具有带有剪式连杆11.1、11.2、12.1 和12.2的剪式连杆对11和12。为了更好的概览,在图5.2中分别省略了剪式连杆对12。彼此相叠设置的剪式装置10-1、10-2和10-3在剪式连杆 11.1、11.2、12.1、12.2的对应的端部处与连接轴承23可旋转地彼此连接。提升设备100”'的其他部件与提升设备100的其他部件相对应。提升设备 100”'具有线路装置20,所述线路装置通过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19在螺线形轨迹中引导,所述螺线形轨迹在剪式连杆对11、12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延伸。在此,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剪式装置10-1、10-2和 10-3具有两个引导元件,即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剪式装置10-1、 10-2、10-3的两个引导元件,即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在此越过中间空间z相对置。为此,第一引导元件18例如可以设置在剪式连杆对 12处(尤其使得所述第一引导元件与剪式连杆12.1同步运动或紧固在所述剪式连杆上),而第二引导元件19设置在相对置的剪式连杆对11处(尤其使得所述第二引导元件与剪式连杆11.2同步运动或紧固在所述剪式连杆上)。因此,关于整个剪式机构10,各个剪式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交替设置在中间空间z的左侧和右侧。
[0092]
在此,线路装置20通过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和19引导,使得所述线路装置划出螺线形轨迹,所述螺线形轨迹在到地板支架1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的方向从下固定点21至上固定点22变化基本上1080
°
。借此,换言之,线路装置20因此划出三圈的螺旋。因此,借助于每个剪式装置10-1、 10-2、10-3,实现360
°
的方向变化。
[0093]
同样可考虑其他配置。因此例如可行的是,多剪的每个剪式装置10-1、 10-2、10-3的线路装置划出540
°
的方向变化(如在提升设备100中)或 720
°
的方向变化(如在提升设备100”中)。同样地,与提升设备100、100' 和100”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地,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18、19的类型和数量可以改变。
[009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方式,还提供患者支承设备300。这种患者支承设备示例性地在图6中示出。在此,患者支承设备300具有前述提升设备中的一个提升设备(在图6中示例性地示出提升设备100)。此外,患者支承设备300具有患者容纳设备200、例如呈检查床的形式的患者容纳设备。为了在实践使用中提高工作可靠性以及在卫生和美学方面来看,提升设备100可以通过环绕的包覆件30遮盖(为了更好地表示,在图6中中断地示出)。包覆件30设计成,使得其可以适应升降位置的变化,即,其随着剪式机构10在升降方向h上的运动而拉开或收缩(这例如可以通过“手风琴”状的设计方案来实现)。因为线路装置20在剪式机构 10内被引导,所以所述线路装置同样由包覆件30覆盖并且在任何位置处都不会从
所述包覆件伸出。
[009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方式,还提供用于检查和/或治疗患者的医学系统1000。如在图6中所示,系统1000具有患者支承设备300和用于医学成像的一个或多个模态400(成像模态)和/或用于治疗患者的一个或多个装置500(治疗装置)。如在图6中所示,成像模态400例如可以以可移动的c形臂设备的形式实施。替选地或附加地,其他成像模态也可以是系统1000的一部分,即,例如x射线设备、血管造影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荧光透视设备、磁共振断层扫描设备、x射线照相设备和/或超声设备。成像模态400可以独立于患者支承设备300设置。替选地,成像模态400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与患者支承设备300连接。例如,磁共振断层扫描设备的接收器线圈可以安装在患者容纳设备200和/或支承支架2处。那么,这种部件可以有利地通过线路装置20来供给能量和操控。
[0096]
作为治疗装置500,在图6中示出用于微创手术的机器人支持的系统。当然也可考虑其他装置,例如非机器人支持的侵入式系统、牙科设备或用于放射治疗应用的照射系统。如在图6中所示,治疗装置500可以安装在患者容纳设备200和/或支承支架2处。那么,治疗装置可以通过线路装置20连接在系统1000上。
[0097]
尽管已经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中推导出其他变型方案和组合方案,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