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流贴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05905发布日期:2022-03-19 17:1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微电流贴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微电流贴片,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微电流贴片,即,在基材上配置小型电池和电路部并在基材上以胶层覆盖小型电池和电路部,由此,在将贴片附着于人体的情况下,可使得微电流通过皮肤流动。


背景技术:

2.近期的报告显示,当微电流在人体流动时,将发出多种积极的身体信号。随着向人体施加微电流,可促进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身体机能或缓解疼痛、促进细胞再生及激素分泌等,这些功效已广为人知,当前公开有多种利用微电流的产品。
3.这种产品大多由附着在人体上的垫部分和与此相连接的电池组成,因此,具有体积大且使用不便的缺点。
4.最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有韩国授权专利第10-1423241号“微电流生成贴片”。
5.已授权的上述发明具有如下结构,即,由于在贴片的粘结层两侧分别附着有互不相同的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因此,当附着在身体时,可自动生成微电流。
6.然而,由于已授权的上述发明通过由金属成分制成的电极与人体体液的电解质作用生成电流,因此,具有柔韧性显著降低且产生电流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技术问题
8.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微电流贴片,即,通过在基材上配置小型电池和电路部并在基材上以胶层覆盖小型电池和电路部来形成一个本体,从而可提供使用便利性。
9.并且,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微电流贴片,即,可通过具备优秀的柔韧性来使得对于曲面人体的附着变得简单。
10.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微电流贴片,即,可基于电路部的线宽或胶层的孔数量来调节通过贴片流动的电流量。
11.技术方案
12.本发明的微电流贴片的特征在于,包括:基材,由高分子膜制成;小型电池,配置在上述基材上,用于生成电流;电路部,与上述基材上的小型电池相连接,配置在两个区域,使得电流能够流动;以及胶层,用于在上述基材上覆盖小型电池和电路部,以与上述电路部相对应的方式贯通形成有多个孔。
13.优选地,上述基材包含选自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成分。
14.并且,根据需求,上述小型电池在基材上至少并联配置有两个以上,也可在基材上
至少串联配置有两个以上。
15.上述电路部与小型电池实现电连接,被两分为与小型电池的阳极端子相连接的电路部及与阴极端子相连接的电路部。
16.优选地,上述电路部形成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
17.上述电路部为线状,线宽为0.01mm~10mm。
18.优选地,上述电路部包含选自由碳、镍、银、铝、铜、金成分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成分。
19.上述胶层的两面由粘结物质制成并具有绝缘性。
20.优选地,上述胶层由丙烯酸酯(acrylate)制成,厚度为0.01μm~1000μm。
21.发明的效果
22.本发明的微电流贴片具有如下效果,即,由于在基材上配置小型电池和电路部并在基材上以胶层覆盖小型电池和电路部来形成一个本体,因此,可通过实现便于使用及提高生产率来提高产品的商品性。
23.并且,由于本发明的微电流贴片具备优秀的柔韧性,因此,可使得对于曲面人体的附着变得简单来提供使用便利性。
24.并且,由于本发明的微电流贴片可基于电路部的线宽或胶层的孔数量来调节通过贴片流动的电流量,因此,可通过改变小型电池的串联次数或并联次数来轻松调节电压及容量。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微电流贴片的俯视图。
26.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胶层形状的俯视图。
27.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在基材上配置小型电池和电路部并以胶层覆盖的状态的俯视图。
28.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小型电池处于并联配置状态下的微电流贴片的俯视图。
29.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在基材上并联配置小型电池和电路部并以胶层覆盖的状态的俯视图。
30.图6为示出本发明的小型电池处于串联配置状态下的微电流贴片的俯视图。
31.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在基材上串联配置小型电池和电路部并以胶层覆盖的状态的俯视图。
32.图8至图10为示出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微电流贴片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成多种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明确说明,附图中的要素的形状及尺寸等可被放大,在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要素为相同的要素。
34.本发明的微电流贴片附着在人体并使得微电流通过皮肤流动,由基材100、小型电池200、电路部300及胶层400组成。
35.如图1所示,上述基材100由又软又薄的高分子膜组成,不仅起到印刷小型电池200
和电路部的基底作用,而且,可起到小型电池200的包装材料作用,应由水分阻隔性优秀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成。
36.因此,优选地,上述基材100包含选自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成分。
37.配置在上述基材100上的小型电池200以单电池形态配置于基材100的中心部,可通过印刷工艺制造而成。
38.通常,上述小型电池200的电容量在0.01mah~300mah之间,与基材100形成为一体。
39.上述电路部300通过印刷工艺分别形成在小型电池200两侧的两个区域,与小型电池200的阳电极和阴电极相连接。
40.若一个区域的电路部300与小型电池200的阳电极相连接,则另一区域的电路部300与小型电池200的阴电极相连接。
41.优选地,上述电路部300形成为线状,以使得电流能够在大面积皮肤上顺畅流动,形成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电路部300的两个区域也可以为面形状。
42.优选地,上述电路部300的线宽为0.01mm~10mm,优选地,包含选自由碳、镍、银、铝、铜、铜、金等导电成分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成分。
43.其中,上述电路部300并不一定形成为线状,也可形成为规定面积的平面形状。
44.除印刷工艺外,如上所述的小型电池200和电路部300也可通过包括涂敷工艺、溅射工艺在内的真空蒸镀工序制成。
45.如图2所示,上述胶层400的两面由粘接性物质制成,具备绝缘性。
46.上述胶层400的一侧面覆盖包括小型电池200和电路部300的整个基材100,另一侧面附着在人体的皮肤。因此,上述胶层400具有与基材100相同的尺寸,主要由丙烯酸酯(acrylate)类制成,以顺利附着在曲面的人体皮肤并防止产生皮肤问题。
47.在上述胶层400贯通形成有多个孔410,上述孔410与电路部300相对应,当附着在人体皮肤时,起到通道作用,使得电流在皮肤与电路部300之间进行流动。
48.其中,上述孔410的数量和直径取决于胶层400的厚度和电路部300的宽度。
49.如图3所示,若以胶层400覆盖配置在基材100上的小型电池200和电路部300,则形成在胶层400的多个孔410将对齐到电路部300上。
50.由于上述胶层400为绝缘体,因此,即使完全覆盖与小型电池200相连接的电路部300,小型电池200仍会维持开放电路状态。
51.若以上述胶层400覆盖的本发明的微电流贴片附着在人体,则通过胶层400的孔410来形成闭环电路,小型电池200以人体皮肤为介质来处于放电状态。
52.当微电流贴片附着在人体皮肤时,在人体流动的电流量与小型电池200的内阻和电压、电路部300的形状和电阻、胶层400上的孔410的数量和孔的尺寸及每个人的人体状态密切相关。
53.由于,在微电流贴片上分为两个区域的电路部300被胶层400完全覆盖,因此,胶层400必须具备绝缘性,若胶层400具备导电性,则微电流贴片将无法工作,这是因为,小型电池200从组装瞬间开始便已放电,而在附着在人体之前,小型电池200已完全放电。
54.如图4至图5所示,小型电池210也可并联连接在基材100上。
55.若微电流贴片的面积变大,则容易在电路部300上生成较大的电阻梯度。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小型电池210的附近部分会集中生成电流流动,因此,为了防止产生这种现象,需要具有并联结构的微电流贴片。
56.当并联连接小型电池210时,虽然小型电池210的容量将增加至两倍,但电压相同。
57.其中,显而易见的是,连接上述小型电池210的上述电路部300分为两个区域,胶层400覆盖小型电池210和电路部300,多个孔410与网状结构的电路部300相对应。
58.用于提高人体皮肤流动电流的方法有减少小型电池的内阻、电路部的电阻、人体皮肤与电路部300的接触电阻或串联连接两个小型电池来提高电压等。
59.如图6至图7所示,小型电池220也可串联连接在基材100上。
60.若串联连接上述小型电池220,则可实现将流动电流的大小提高至两倍的效果,在人体皮肤中,若向皮肤层较厚的部位附着安装有小型电池220的微电流贴片,则可提高微电流的功率。
61.像这样,如图1至图7所示,微电流贴片可根据需求形成形状并排列多个小型电池来获得所期望的效果。
62.试验
63.图8示出了将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微电流贴片附着在人体的试验结果。
64.上述微电流贴片形成直径达到60mm的圆形,安装有1.5v的小型电池。
65.将微电流贴片附着在手腕部位后,使用电流计来针对通过皮肤流动的电流测定20分钟,结果,可知流动的电流为4微安(μa)~8微安(μa)。
66.图9示出了向皮肤附着微电流贴片并经过规定时间后取下贴片测定小型电池的容量并与附着前的小型电池的容量进行比较来计算附着在人体期间流动的平均电流的结果。
67.上述试验中的参与人员为两名,附着贴片部位为腋窝内侧,小型电池的电压为1.5v。
68.示例1表示试验人员在附着贴片48小时后取下贴片并测定贴片的小型电池的容量结果,示例2表示试验人员在附着贴片72小时后取下贴片并测定贴片的小型电池的容量结果。
69.由此可知,随着小型电池的容量减少,示例1中的平均流动电流为1.2微安(μa),在附着72小时的示例2的情况下,流动电流约为1微安(μa)。
70.并且,图10示出了为了观察安装在微电流贴片的小型电池的电压对于皮肤电流的大小产生的影响而附着两个小型电池串联配置的微电流贴片并经过规定时间后取下贴片并对小型电池进行放电的结果。
71.在上述试验中,参与人员为两名,贴片附着部位为大腿内侧。
72.两名人员的贴片附着时间相同,均为24小时,在示例1的情况下,24小时平均流动的电流为2.1μa,在示例2的情况下,流动电流为8.8μa,流动电流相比于示例1相对较大。通过上述试验可知,基于每个参与试验的人员身体状态及电池电压流动的电流均呈现出不同的值。
73.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附图。应以发明要求保护范围限定权利范围,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在不脱离记载在发明要求保护范围
的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多种实施方式的置换、变形及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