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2047发布日期:2021-06-01 17:2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尿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生活日用品领域以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尿袋。



背景技术:

尿袋具有广阔的使用场景,例如,对于下床不便的病人或老人,利用尿袋在床上或床边排尿,可减轻病人、老人或护理人员的负担;对于长途驾驶车辆但难以快速抵达服务站的司机,利用尿袋在车内排尿,可提供很大的便利。尿袋还可以在其他各种不存在洗手间或难以抵达或使用洗手间的场合使用。

现有技术的尿袋大都采用分体式的尿液储存袋与接尿器,接尿器通常采用橡胶材料注塑而成,其上侧开口用于从人体接尿,下侧开口连接至尿液储存袋。这种结构具有诸多问题,例如,尿液储存袋与接尿器需要分别保存,使用时需要花时间进行安装操作,操作不便;储存袋与接尿器之间的接口处结构复杂,如安装不当则会容易脱落;橡胶接尿器体积大,不便存储和运输;橡胶接尿器成本较高,用户通常会选择多次使用,接尿器沾染过尿液,会产生异味且易滋生细菌,进行清洗也很不方便;对尿袋的后处理不便且不环保。

因此,实践中期望获得一种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清洁卫生、后处理环保的尿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造成的至少一个问题。更确切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清洁卫生、后处理环保的尿袋。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尿袋,其包括:容纳部,用于容纳尿液;接取部,其为中空管状,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接取部的下开口设置在容纳部的内侧,在接取部的下开口附近形成防倒流部;硬化部,其适于接收在接取部中,硬化部的材质比接取部的材质更硬;其中,所述尿袋具有两种可彼此切换的形态:在压合形态中,接取部的上开口附近的两个片材彼此贴近,使上开口保持闭合;在展开形态中,接取部的上开口附近的两个片材在硬化部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彼此远离,使上开口变为敞开。

根据这一方案的尿袋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容纳部和接取部形成一体的尿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分体式结构,便于运输和存储,且使用时无需组装,使用快捷方便;

-在压合形态(即使用前形态或使用后形态)中,尿袋呈片状,厚度方向尺寸很小,节约体积;

-采用硬化部硬化了接取部,由此,在展开形态(即使用期间形态)中,硬化部可支撑接取部的上开口变为敞开,防止接取部弯曲变形,便于使用者手持尿袋进行排尿,极大改善了使用的方便性,而且,硬化部撑开接取部使得尿液能够通畅地进入容纳部中;

-在压合形态中,在接取部的下开口附近形成防倒流部,该防倒流部的相对的两个内侧表面彼此贴合时,可封闭从下开口到上开口的流体路径,有效防止尿液外流,防止污染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硬化部贴合至接取部,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在压合形态中,硬化部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彼此贴近,此时硬化部形成片状,接取部的上开口保持闭合;在展开形态中,硬化部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在外力的作用下彼此远离,此时硬化部形成管状,接取部上开口变为敞开;并且,硬化部的下边缘至接取部的下开口之间的长度大于接取部的上开口和下开口之间的总长度的1/4,并且小于该总长度的1/2。

根据这一方案的优点至少在于:

-当硬化部下边缘封闭时,由于硬化部比防倒流部更硬,硬化部不易在尿液的反向冲击下展开,可防止防倒流部朝向上开口的方向从接取部的内部越过硬化部的下边缘(即,防止“反套现象”),防止尿液意外溢出;

-发明人经实验测试发现,硬化部的下边缘至接取部的下开口之间的长度大于接取部的上开口和下开口之间的总长度的1/4,并且小于该总长度的1/2,这一尺寸设置是十分有益的。如果硬化部的下边缘至接取部的下开口之间的长度小于接取部的总长度的1/4,则硬化部的下边缘至接取部的下开口之间的接取部的材料过少,不足以形成有效的防倒流部;如果硬化部的下边缘至接取部的下开口之间的长度大于接取部的总长度的1/2,在硬化部的下边缘至接取部的下开口之间的接取部的材料过多,导致在展开硬化部时,接取部的下开口仍然会保持封闭,阻止尿液通畅地进入容纳部,相应地,在硬化部的下边缘至接取部的上开口之间的接取部的材料过少,无法通过硬化部形成有效和可靠的手握持部分,使用体验不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取部的部分位于容纳部的内侧,并且,所述接取部的上开口位于容纳部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取部的整体位于容纳部的内侧,并且,所述接取部的上开口也位于容纳部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取部为一体的倒锥形中空管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取部包括分体的上接取部和下接取部,所述上接取部连接至所述容纳部,所述上接取部具有管状内腔,硬化部的外表面贴合且固定至上接取部的内表面,所述下接取部为管状结构,所述下接取部的上侧开口附接至所述硬化部的下边缘,所述硬化部的下边缘距离所述下接取部的下开口一定距离,以使在下接取部的下开口附近形成防倒流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纳部的外侧设置收纳片,收纳片和容纳部的外侧之间形成收纳袋;尿袋被配置为能够围绕一翻折部翻折,使接取部的上开口进入所述收纳袋的内部。

在这一方案中,在使用尿袋接取尿液后,可将沾染过尿液的接取部闭合,然后将其翻折并放入收纳袋中,收纳袋可阻止接取部处产生的异物扩散到周围环境中,改善使用体验;而且,由于接取部发生了翻折,翻折部位的接取部的内侧表面可实现紧密贴合,可进一步降低尿液外泄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翻折部的位置高于或等于所述下开口的位置,低于或等于所述硬化部的下边缘的位置。

发明人经实验测试发现,上述翻折部的位置设置是十分有益的。一方面,所述翻折部的位置高于或等于所述下开口的位置,则翻折部的位置邻近下开口或在下开口上方,翻折操作可进一步压合下开口或下开口上方,进一步确保尿液不会穿过下开口外泄;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翻折部的位置高于所述硬化部的下边缘的位置,导致在翻折过程中需翻折硬化部,增大翻折操作的阻力,由于硬化部较硬,会有损坏尿袋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部的下侧设置上翻片,上翻片能够向上翻折从而与容纳部的外侧之间形成收纳袋;尿袋被配置为能够围绕一翻折部翻折,使接取部的上开口进入所述收纳袋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纳袋具有粘接部,所述粘接部粘接接取部,使接取部相对于收纳片固定。

在这一方案中,粘接部可相对于收纳袋固定接取部,防止接取部意外脱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部形成密封部,将位于收纳袋内的接取部的部分与外部环境密封隔离。

在这一方案中,密封部气体和液体密封地隔离收纳袋的内部和外部,可进一步阻止接取部处产生的异物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纳袋内可装有纸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取部为倒锥形管状,其上开口大于下开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化部的上边缘超出所述接取部的上开口,并且,所述硬化部的上边缘具有外翻形成的圆形接口。

根据这一方案,这一硬化部的圆形接口可舒适地贴合身体,并避免割伤皮肤,改进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化部的上边缘低于所述接取部的上开口,并且,所述接取部的上边缘具有外翻形成的圆形接口。

根据这一方案,这一接取部的圆形接口可舒适地贴合身体,并避免割伤皮肤,改进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部内设置有尿液吸收材料。

根据这一方案,尿液吸收材料可将尿液转化为胶体状或固体形态,防止尿袋意外受刺穿或挤压时尿液外泄,污染环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部的下侧设置常闭的阀门,当所述阀门打开时,排出容纳部中的尿液。

根据这一方案,通过操作阀门可排出尿液,从而可以以无尿液状态扔弃尿袋,或重复使用尿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化部的材质为纸、塑料、橡胶、织物或其结合,所述接取部的材质为纸、塑料、橡胶、织物或其结合;所述硬化部的材质的抗弯曲变形性能优于接取部的材质的抗弯曲变形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部、接取部和硬化部均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

根据这一方案,在使用尿袋接取尿液后,可将尿袋放置于田野中,在一段时间后,尿袋的全部材料被生物降解消失,尿液可作为有机肥料进入土壤中,从而实现了对尿袋的方便环保的后处理,并且以十分环保的方式实现了对尿液这种生活污水的处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化部为一体的圆锥筒状结构,其设置在接取部的内侧或外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化部为分体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第一片材设置在接取部的内侧或外侧,第二片材设置在接取部的内侧或外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片材的外表面固定至接取部的第一内表面,第二片材的外表面固定至接取部的第二内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取部为沙漏型,其具有位于容纳袋外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容纳袋内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倒锥形,用于在其中接收硬化部,所述第二部分为锥形,用于形成防倒流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部分中设置多个粘接点,用于在粘接第二部分的相对的两个内表面。

附图说明

现参考附图,其中各图示的目的仅在于显示某些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不旨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各附图中的尺寸和比例仅用于示意,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缩限。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尿袋的分解示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尿袋在组装加工过程中一中间状态的示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尿袋的正视图;

图4是正在接取尿液的处于压合形态的尿袋的正视图;

图5是完成接取尿液的处于展开形态的尿袋的正视图;

图6是翻折操作之前的尿袋的正视图;

图7是翻折操作之后的尿袋的正视图;

图8至图11分别显示了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且翻折前、以及翻折后的尿袋的侧视图;

图12示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尿袋;

图13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尿袋;

图14和图15示出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尿袋;

图16示出根据第四变形例的尿袋;

图17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尿袋;

图18示出处于包装盒中的多个尿袋;

图19示出了在收纳袋中设置纸巾的尿袋;

图20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尿袋;

图21示出了移除了硬化部的图20的尿袋。

附图标记列表

尿袋10;容纳部100;接取部200;硬化部300;

容纳部的开口101;收纳片102;收纳袋103;粘接部104;阀门105;尿液吸收材料106;上翻片107;封口部108;接取部的上开口201;接取部的下开口202;接取部的圆形接口203;防倒流部204;上接取部205;下接取部206;硬化部的圆形接口301;纸巾p;翻折部b;第二翻折部b2;尿液u;上半部分401;下半部分402;粘接点4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现它们。然而,本发明还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而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与描述本发明无关的部分。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用的术语具有在本领域中的通常含义。在本文中,采用术语“左”、“右”、“上”、“下”描述附图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这些术语和类似术语的使用仅用于方便描述,而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尿袋10的各部分的分解示图,图2和图3示出了该尿袋10的各部分的组装示图。最佳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尿袋10主要包括容纳部100、接取部200和硬化部300。容纳部100用于容纳尿液;接取部200连接至容纳部100,用于接取尿液进入容纳部10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取部200为中空管状,其具有上开口201和下开口202,接取部200的上部和上开口201设置在容纳部100的外侧,接取部200的下部和下开口202设置在容纳部100的内侧。硬化部300附接接取部200的上部,用于提高接取部200的上部的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图1示出了容纳部100,其具体为纸、塑料、橡胶、织物或其结合等软质材料制成的袋。如图1所示,容纳部100的一个示例是轮廓大致为矩形的塑料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其它形状的塑料袋作为容纳部100均是可行的,只要其能容纳一定体积的尿液而不外泄。优选地,容纳部100具有大致哑铃型(或称为沙漏型)的轮廓。此外,容纳部100可以是透明、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图1示出了接取部200,其用于接取尿液进入容纳部100。接取部200为中空管状结构,优选地,如图1所示为倒锥形的中空管。在其它未示出的示例中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中空管,例如圆柱形中空管。当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向尿袋的外部敞开时,可用于从使用者接取尿液;当接取部200的下开口202向尿袋内部敞开时,可用于使接取的尿液通畅地流入尿袋的容纳部100的内部。接取部200也可采用硬度较小的纸、塑料、橡胶、织物或其结合等材料制成。

图1还示出了硬化部300,其用于附接至接取部200,起到硬化接取部200的作用,提高接取部200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在一种示例中,硬化部300可以为图1所示的倒锥形中空管,其可以插入同为倒锥形中空管的接取部200内侧。而且,硬化部300的外表面和接取部200的内表面的轮廓相符,使得二者可彼此紧密贴合。硬化部300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纸、塑料、橡胶、织物或其结合等材料制成,需说明,硬化部300的材料的抗弯曲变形性能/硬度应优于接取部200的材质的抗弯曲变形性能/硬度,由此,在接取部200和硬化部300附接之后,接取部200的相应部位的硬度和抗弯曲变形的性能得以增强。虽然附图中示出了硬化部是设置在接取部的内侧的一体圆锥筒状结构,但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硬化部还可以是设置在接取部的外侧的一体圆锥筒状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硬化部还可以是分体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其中,第一片材设置在接取部的内侧或外侧,第二片材设置在接取部的内侧或外侧;优选地,第一片材的外表面固定至接取部的第一内表面,第二片材的外表面固定至接取部的第二内表面。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尿袋在组装加工期间的一中间状态的示图。如图2所示,已经将图1所示的倒锥形中空管的硬化部300放置在倒锥形中空管的接取部200的内侧;然后,将二者压平,使得形成硬化部300的两个相对的片材彼此贴合在一起,而且,接取部200的两个相对的内侧表面的至少部分,例如靠近上开口201的环形部分和靠近下开口202的环形部分,也彼此贴合在一起,由此,接取部200和硬化部300二者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即垂直于图2纸面方向的尺寸)明显减小,使其整体从管状变为片状。之后,将接取部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容纳部100的上侧开口101放入容纳部100的内部,使得接取部200的上部和上开口201设置在容纳部100的外侧,且接取部200的下部和下开口202设置在容纳部100的内侧。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尿袋10的正视图,该视图显示了组装加工完成后的尿袋10。如图3中下侧点划线所示,在容纳部100的开口位置进行热合加工,形成热合线h,由此封闭容纳部100的开口;而且,容纳部100和接取部200也通过该热合线h彼此连接在一起。另外,如图3中的上侧点划线所示,在硬化部300和接取部200相重合的某些位置,也进行热合加工,形成热合线h,使得硬化部300和接取部200彼此连接在一起。由此,容纳部100、接取部200和硬化部300形成一个整体的尿袋。需说明,结合图2和图3的组装加工方式仅为示例,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先热合接取部200和硬化部300,再将二者一起部分地或全部地放入容纳部100的开口内;又例如,接取部200和硬化部300之间的连接部可以是一条环线,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宽度的一条环带,还可以是彼此分立的若干个连接区域,只要能将接取部200和硬化部300固定为一体即可。

下面结合图3至图11来阐释使用本发明的尿袋的使用过程,通过这些阐释中,本发明的尿袋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显现。

图3示出了使用前,例如刚从包装盒内取出的尿袋的正视图;图8示出了此时的尿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在使用之前,尿袋的接取部200处于压合形态中,此时,硬化部300的两个相对的片材被压合在一起,使得接取部200的两个相对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至少部分彼此贴合,上开口201和下开口202均保持闭合。这样的尿袋在厚度方向的尺寸很小,可便于生产者、经销者、运输者和使用者储存和运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图4示出了使用期间的尿袋的正视图;图9示出了此时的尿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在使用期间,使用者可用手在图3中的接取部200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的部位施加一定挤压力,致使硬化部300的两个相对的片材彼此分开,并带动接取部300的两个之前贴合在一起的内侧表面也彼此分开,使得接取部300变为中空管型。此时,接取部200处于展开形态中,此时,接取部200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彼此分开,上开口201变为敞开,下开口202也可变为敞开。此时,使用者可将尿液注入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尿液经由接取部200和硬化部300的内壁导流,可经由接取部200的下开口202顺畅地流入下方的容纳部100中,图中的短虚线示出了接取到的尿液u。需说明,如不存在硬化部300,由于接取部200的材料很软易于变形,导致使用者在接取尿液期间难以握持接取部200。在本发明的尿袋中,硬化部300增强了接取部200的上部的硬度,使其不易于变形,能够被使用者方便可靠地握持,极大改善了使用的便利性。另一方面,由于硬化部300的支撑作用,接取部200的下开口202或附近的部分变为敞开,允许尿液从中顺畅流过,不会产生堵塞。

图5示出了使用之后的尿袋的正视图;图10示出了此时的尿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在使用尿袋接取尿液之后,使用者可用手在图4中的接取部200的前侧和后侧的外侧部位施加一定的挤压力,致使硬化部300的两个相对的片材再次压合,并带动接取部200的两个之前分开的内侧表面也彼此再次贴合,使得接取部200变为内部闭合的片状。此时,尿袋的接取部200回到压合形态中,此时,接取部200的相对的两个内侧面贴合彼此,上开口201和下开口202均闭合。此时,在靠近接取部200的下开口202的区域,接取部200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和内侧面彼此贴合,封闭从下开口202到上开口201的流体路径,形成防倒流部204。当尿袋的取向变化(例如,倾斜或倒转)时,尿液u将包围在该防倒流部204的周围并将其压合,避免尿液u经由接取部200外泄,使尿袋保持洁净。

在图5和图10所示的状态中,发明人发现,虽然接取部200虽然已经闭合,但由于其接触过尿液,仍然会产生一定的异味,这一问题在诸如车辆等封闭空间内使用尿袋时尤为明显。为解决这一异味问题,在本发明的尿袋中,如图8最佳所示,在容纳部100的外侧设置一收纳片102,收纳片102和容纳部100的外侧之间形成收纳袋103。如图1所示,收纳片102可为大致矩形,在其左、右、下三个边缘部位通过热合工艺与容纳部100的外侧连接在一起,而上边缘保持分离,形成口袋状结构。本发明的尿袋被配置为能够围绕一翻折部b翻折,使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可以进入这一收纳袋103的内部。由于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被收纳袋103包围和封闭,可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异味问题。

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仅在左边缘或右边缘中的一个边缘、以及下边缘这两个部位处通过热合工艺与容纳部100的外侧连接在一起,而左边缘或右边缘中的另一个边缘以及上边缘保持分离,形成在两侧敞开的口袋状结构,该结构可使接取部200的上开口更易进入。

图6示出了翻折操作之前的尿袋,图中的虚线示出了翻折部b的位置。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位于这一翻折部b的上侧的尿袋的部分将会被朝向下侧的收纳袋103的方向翻折大致180度。翻折部b的位置高于尿袋内的尿液的液面,由此,尿袋翻折期间可不受较大阻力。图6示出翻折部b的位置基本为接取部200的下开口202所处的位置。优选地,翻折部b的位置高于或等于下开口202的位置,低于或等于硬化部300的下边缘的位置。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如果所述翻折部b的位置高于或等于所述下开口202的位置,导致翻折操作可进一步压合防倒流部,增强防倒流效果;如果所述翻折部b的位置高于所述硬化部的下边缘的位置,导致在翻折过程中翻折硬化部300,增大翻折操作的阻力,有损坏尿袋的风险。

图7示出了翻折操作之后的尿袋的正视图;图11示出了此时的尿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尿袋的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和靠近上开口201的部分已经进入了收纳袋103中。为了防止尿袋的接取部200意外脱出收纳袋103,可在收纳部103的上侧边缘设置一突出的粘接部104,如图7所示,该粘接部104的内侧设有粘接剂,其可粘接至尿袋的接取部200的相应的外侧,从而固定接取部200。这里示出的粘接部104仅是一种示例。优选地,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沿着收纳片102的上侧边缘的内侧在整个宽度上设置条状的粘接部,当接取部200进入收纳袋103后,这一条状粘接部将粘合容纳部100的外侧和接取部200的外侧,形成密封地隔离收纳袋103的内部和外部的密封部,这可在更大程度上防止来自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的异味外泄至环境中。

在上文所述的尿袋的示例性结构基础上,还可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形设计。

图12示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尿袋,其中,在尿袋的容纳部100的下侧设置一常闭的阀门105,当所述阀门105打开时,可排出容纳部100中的尿液。这一设置允许使用者在排空尿液之后再扔弃尿袋,或者再次使用尿袋。

另外,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如图12所示,硬化部300的上边缘低于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并且,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处具有外翻形成的圆形接口203。这一圆形接口203可舒适地贴合使用者的身体,避免割伤使用者皮肤。而且,这一圆形接口203的轮廓可被构造为与男性或女性使用者排尿器官周围的身体轮廓相吻合,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并避免尿液溢出。

图13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尿袋,其中,在尿袋的容纳部100的内部设置尿液吸收材料106(也称为固化剂)。该尿液吸收材料106可经过一时间段后吸收尿液,将尿液转化为胶体状或固体形态,防止尿袋被意外刺穿或挤压时外泄尿液,方便后续处理,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需说明,这一尿液吸收材料106也可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尿液吸收材料106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高分子液体吸收材料。还可以在尿液吸收材料106中添加除臭剂、杀菌剂等物质,以改善尿袋的使用性能。

另外,在该第二变形例中,如图13所示,硬化部300的上边缘超出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并且,硬化部300的上边缘具有外翻形成的圆形接口301。这一圆形接口301也可舒适地贴合使用者的身体,避免割伤使用者皮肤。而且,这一圆形接口301的轮廓也可被构造为与男性或女性使用者排尿器官周围的身体轮廓相吻合,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并避免尿液溢出。

图14示出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尿袋,其中,容纳部100的下端具有上翻片107,该上翻片107不内部容纳尿液。上翻片107可以沿着图14中下侧虚线所示的第二翻折部b2向上翻折大约180度,从而与容纳部100的外表面一起围成收纳袋结构。图15显示翻折操作之后的尿袋,其中,上侧的接取部200围绕翻折部b向下翻折,然后,下侧的上翻片107围绕第二翻折部b2向上翻折,使得上翻片107覆盖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的位置,实现封闭上开口201的目的。优选地,可以在上翻片107的翻折后的内侧表面上设置粘接剂,以便在翻折后将上翻片107稳固地粘接至容纳部100的外侧,实现压紧和密封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的作用。

图16示出了根据第四变形例的尿袋,其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接取部200以其整体设置在容纳部100的内部。如图16所示,接取部200由两片相对的矩形片材形成,矩形的接取部200的左右两侧边缘与容纳部100的左右两侧边缘连接在一起。在接取部200的靠近的中间的位置,热压形成两条倾斜的热合线h1和h2,从而在接取部200的中间位置形成倒锥形的腔室,该倒锥形腔室的上侧形成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下侧形成接取部200的下开口202,倒锥形的硬化部300以贴合接取部200的倒锥形腔室的内壁的方式设置在接取部200的内侧。而且,硬化部300通过热合线h连接至接取部200。另外,如图16所示,硬化部300的下边缘与接取部200的下开口202之间间隔开一定距离布置,由此,在接取部200的下开口202附近形成防倒流部,当该防倒流部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彼此贴合时,可阻挡内部的尿液溢出外部。继续参见图16,在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的上侧,可设置封口部108,封口部108可以是容纳部100的向上延伸的部分。该封口部108可以是两片相对的片材,这两个片材可以通过粘接剂或粘扣结构彼此附接在一起,实现对接取部200的封口,防止异味外泄;该封口部108也可以是单边的片材,该片材可向下翻折大约180度,并以其内表贴合在容纳部100的外表面,以此实现对接取部200的封口,防止异味外泄。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尿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接取部200并非一体结构,而是包括两个分离的上接取部205和下接取部206。上接取部205限定倒锥形的内部腔室,用于接收和固定倒锥形的硬化部300。而且,硬化部300通过热合线h连接至上接取部205。上接取部205的下边缘固定连接至容纳部100的上边缘,优选地,上接取部205和容纳部100可形成为一体结构。下接取部206为中空的薄壁筒形结构,硬化部300的下边缘的部分插入下接取部206的上侧开口内,并与下接取部206固定在一起。由此,硬化部300的下边缘和下接取部206的下开口202间隔开一段距离,从而在下接取部206的下开口202附近形成防倒流部,当该防倒流部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即下接取部206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彼此贴合时,可阻止内部的尿液溢出外部。

虽然未示出,但上文结合图12至图16所示的变形和改进的构思均可适用于图17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例如,在应用图16中的变形构思时,上接取部205可整体设置在容纳部100的内部。即,上接取部205可由两片相对的矩形片材形成,矩形的上接取部205的左右两侧边缘与容纳部100的左右两侧边缘连接在一起。在上接取部205的靠近的中间的位置,热压形成两条倾斜的热合线h1和h2,从而在上接取部205的中间位置形成倒锥形的腔室,该倒锥形腔室的上侧形成接取部200的上开口201,倒锥形的硬化部300以贴合上接取部205的倒锥形腔室的内壁的方式设置在上接取部200的内侧,而且,硬化部300通过热合线h连接至上接取部205。

图18示出了处于包装盒中的多个尿袋10。每个尿袋10呈片状,其厚度方向尺寸很小,这一结构可极大程度地节约存储空间。另外,如图18所示,可在相邻的两个片状的尿袋10之间设置纸巾p,如虚线所示,便于使用者使用尿袋10之后擦拭身体。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可将纸巾预先放置在尿袋10的用于随后收纳接取部200的收纳袋103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尿袋10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容纳尿液的尿袋可直接扔弃于田野中,一段时间(例如3个月)后,尿袋10的材料将完全降解消除,内里的尿液将作为肥料进入土壤中。据此,本发明的尿袋10可用作一种以环保方式处理尿液这种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

图20示出了另一种实施方式。下面仅描述其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取部200被形成为沙漏型,即包括倒锥形的上半部分401和锥形的下半部分402,上半部分401位于容纳部100的外侧,用于在其中接收硬化部300,例如截头圆锥形的中空纸杯,下半部分402位于容纳部100的内侧,用于形成防倒流部。另外,在下半部分402中,设置多个分散的粘接点403,用于在多个分散的位置处粘接下半部分402的两个相对的片材的内表面。粘接点403可防止下半部分402的两个片材在液体冲击下撑开,改善防倒流效果。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容纳部100可以不是方形,其上侧对应接取部200的下半部分402的轮廓可以为梯形,相比于方形轮廓裁剪了多余了角部,以节省材料。另外,如图20所示,容纳部100内还设有尿液吸收材料106。

图21示出了图20中的尿袋移除了硬化部300之后的示意图。对于这一结构整体而言,上半部分401附近为双层结构,前后两个片材在其中形成从上侧开口通向下半部分402的通道;下半部分402附近为四层结构,最内侧的两层为接取部200的两个片材,这两个片材在其中形成从上半部分401的出口通向容纳部100内侧的通道;四层结构最外侧的两侧为容纳部100的两个片材的部分,其分别与邻近的接取部200的下半部分402(即防倒流部)的外壁间隔开,用于容纳液体。

上文已经详细描述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些最佳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的作用仅在于举例,而不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适用或构造。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对前述各实施例作出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