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烫伤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73471发布日期:2021-05-07 22:4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烫伤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烫伤是人体组织被高温物体或热辐射所伤害而发生的变化,其致伤原因包括火焰、热铁、沸油、开水、汤液、电弧以及化学物质等。其临床表现根据受伤程度和面积大小而有所不同,轻者以红、肿、热、痛或皮肤起水泡为主要症状;重者可深入肌肉、骨骼,并造成休克、感染等全身变化。烫伤后的治疗及护理尤为关键,主要原则是尽可能的修复自体皮肤,减少感染,加快愈合速度,减少皮肤坏死的产生。现有技术中治疗烫伤的药物有很多,如西药的作用是消炎、抗菌、镇痛,但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还有一些中药烫伤膏,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多次刮去创面的分泌物,使患者痛苦不堪,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理想的烫伤药需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效果,不易产生耐药性,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并保持创面湿润微环境等功效,还应具有止痛、使用方便等特点。综上,如何提供一种疗效好、使用方便、患者体验感好的烫伤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烫伤药及其制备方法。该烫伤药组方简单、合理,成品使用方便,治疗时间短,疗效好,无副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烫伤药,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枣树皮80~97份、川黄连1~5份和白芨1~5份。中医认为热毒为烧烫伤的病因,清热解毒类药为常用治疗药。晋代至唐代的医家如葛洪、孙思邈等指出烧烫伤多因火热毒邪而致,当以苦寒收敛为治则,常用栀子、黄芩、柳白皮等清热药治之,以去热毒。枣树皮,性温,无毒。主治收敛止泻,祛痰,镇咳,消炎,止血,肠炎,慢性气管炎,烧烫伤,外伤出血。川黄连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清热燥湿类的中药,其药性苦、寒,归于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川黄连主要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呕吐、泻痢、腹痛等病症;可以用于热盛烦躁以及吐血、衄血等病症;还可以用于火热炽盛所致的痈肿疮毒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连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解热、抗炎、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利胆、抗溃疡等作用。现代应用黄连配伍,可以治疗慢性胆囊炎、高血压、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心律失常等疾病。白芨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发现,还对常见病有较好疗效。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优选的,一种烫伤药,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枣树皮88~97份、川黄连1~3份和白芨1~3份。优选的,一种烫伤药,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枣树皮95份、川黄连2.5份和白芨2.5份。一种烫伤药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烫伤药制备成粉剂,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2)将预处理原料使用乙醇提取,得到醇提液;(3)将醇提液经喷雾干燥后即得成品。传统治疗烫伤的中药剂型多为散剂、糊剂、油膏剂等。其制法常常是把药物粉碎成粉末后直接加入赋形剂或是用油炸的方法得到药物油炸液再加赋形剂制得,但所制得制剂一般较粗糙,有效成分未明确且未进行收集,又因制备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致使这些传统工艺获得的制剂疗效较低,且质量不稳定。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将原料经挑选除杂、清洗、烘干、粉碎、称量、混匀,得预处理原料,备用。其中,烘干温度50~60℃,且粉碎后过200目筛。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预处理原料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0~35)g/ml,提取时间为15~23h,提取温度为40~5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65%~75%。优选的,所述步骤(3)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60℃,进风风量700l/h,进料速度6ml/min。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对多味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加工,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对烫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本发明的烫伤药具有止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抑菌的功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所需药剂为常规实验药剂,采购自市售渠道;未提及的实验方法为常规实验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1组方:枣树皮80g、川黄连1g和白芨1g。制备方法:(1)原料预处理:将原料经挑选、清洗、烘干、粉碎、称量,得预处理原料,备用;其中,烘干温度50℃,且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预处理原料使用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提取,得到醇提液;其中,预处理原料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温度为40℃。(3)将醇提液经喷雾干燥后即得成品,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60℃,进风风量700l/h,进料速度6ml/min。实施例2组方:枣树皮97g、川黄连5g和白芨5g。制备方法:(1)原料预处理:将原料经挑选、清洗、烘干、粉碎、称量,得预处理原料,备用;其中,烘干温度60℃,且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预处理原料使用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提取,得到醇提液;其中,预处理原料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35g/ml,提取时间为23h,提取温度为50℃。(3)将醇提液经喷雾干燥后即得成品,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60℃,进风风量700l/h,进料速度6ml/min。实施例3组方:枣树皮88g、川黄连1g和白芨1g。制备方法:(1)原料预处理:将原料经挑选、清洗、烘干、粉碎、称量,得预处理原料,备用;其中,烘干温度55℃,且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预处理原料使用质量浓度为67%的乙醇提取,得到醇提液;其中,预处理原料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5g/ml,提取时间为20h,提取温度为45℃。(3)将醇提液经喷雾干燥后即得成品,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60℃,进风风量700l/h,进料速度6ml/min。实施例4组方:枣树皮97g、川黄连3g和白芨3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实施例5组方:枣树皮95g、川黄连2.5g和白芨2.5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临床治疗资料(1)病例:共纳入2017年至2020烫伤患者供86例。其中,ⅰ度烫伤38例、浅ⅱ度烫伤26例、深ⅱ度烫伤22例。(2)分组:将上述病例分成两组,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烫伤程度无显著差别。用药前使用0.9%生理盐水将创面清洗干净,实验组施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粉剂,每天3次;对照组涂抹市售烫伤药膏,按照使用说明使用。(3)评价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烫伤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创面疼痛消失,渗出明显减少,ⅰ度烫伤3天开始结痂、浅ⅱ度烫伤10天内愈合、深ⅱ度烫伤3周内愈合。显效:用药3天疼痛明显减轻,渗出减少,ⅰ度烫伤5天开始结痂、浅ⅱ度烫伤2周内结痂、深ⅱ度烫伤3周内结痂。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4)治疗结果:见表1。表1治疗结果治愈(例)显效(例)无效(例)实验组3850对照组3067由表1结果可知,本发明制备的烫伤药可有效治疗烫伤,治愈率达到100%,治疗效果优于市售烫伤膏。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表2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别瘙痒(例)红斑(例)肿胀(例)水疱(例)糜烂(例)实验组00000对照组42100由表2结果可知,本发明制备的烫伤药使用后无不良反应,安全,无副作用。典型病例朱某,男,36岁。右大腿被热水烫伤,浅ⅱ度至深ⅱ度。烫伤处起片状大水泡。治疗时,先将水泡挑破,排出其内液体,创面经0.9%生理盐水消毒后,施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粉剂(与香油配合使用)。每天3次。10天后痊愈,未留疤。叶某,女,52岁。做饭不慎将粥撒到自己小腿和脚背,当时出现红疹、血泡。当天未就诊,自己冲凉水、抹市售烫伤膏处理,未见好转。第二天前来就诊,创面表面皮肤呈黑紫色,有脓水渗出,呈现出坏死的组织。首先将创面进行清洁,然后施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粉剂(与香油配合使用),每天3~5次。用药次日,局部红肿处由深色变为浅色,经过一周的治疗创面逐渐干燥、面积缩小。3周后创面基本痊愈,仅留下小面积的疤。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