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

文档序号:25603954发布日期:2021-06-25 13:0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

1.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


背景技术:

2.泌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大肠上的各种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从狭义说: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各种疾病,常见的有30多种,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直肠溃疡、出口性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管癌、直肠癌、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门直肠结核、肛门神经症、尖锐湿疣、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肛门直肠外伤等;在肛肠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经常对病患处进行清洗,由于病患部位较为私密,经常用到肛肠科用座椅来辅助患者对肛门清洗,现有的肛肠科座椅结构简单,功能少,不仅占用空间,而且还存在清洗不彻底的现象;为此设计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在使用时展开,使用完毕后合拢,减少存放时所占用的立体空间,还可辅助患者撑开臀部,大面积的冲洗腚沟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肛肠科座椅结构简单,功能少,不仅占用空间,而且还存在清洗不彻底的现象等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安装有主支撑板,所述主支撑板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扶手,所述主支撑板上端表面后侧铰接有靠板,所述主支撑板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踩踏板,所述扶手向下移动时可构成靠板向前翻转、踩踏板向后翻转的结构;所述底板上端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梯形安装箱,所述梯形安装箱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可向上移动后又向外侧移动的弧形托板;所述主支撑板前端内壁铰接有可向下翻转的坐板。
6.优选的,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前侧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左端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后端啮合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前端设有与第一直齿轮相配合的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五带轮。
7.优选的,所述第一带轮后端带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右端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下端啮合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
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上端带连接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外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外侧表面非圆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销,所述主支撑板左右两端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滑槽,所述扶手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凹滑槽内壁,所述扶手下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销相配合的o形滑板。
8.优选的,所述扶手外侧表面后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端分别铰接在靠板左右两端表面下侧;所述扶手外侧表面前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下端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滑销,所述主支撑板下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第二滑销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l形支撑板内壁,所述第二滑销外表面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主支撑板左右两端表面前侧分别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踩踏板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四连杆下端,所述踩踏板外侧表面后端分别铰接有与第四连杆相互平行且等长的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上端分别铰接在主支撑板左右两端表面前侧,所述第三连杆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四连杆中部。
9.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板下端表面后侧中部铰接有短连杆,所述坐板下端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与短连杆相配合的第三滑销,所述短连杆右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另端铰接在主支撑板下端表面。
10.优选的,所述第五带轮后端带连接有第六带轮,所述第六带轮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曲轴,所述第一曲轴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二曲轴,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前侧左端固定连接有异形安装箱,所述第一曲轴、第二曲轴均转动连接在异形安装箱内壁,所述异形安装箱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筒,所述第一活塞筒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下端铰接有第六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端与第一曲轴铰接,所述异形安装箱后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筒,所述第二活塞筒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前端表面铰接有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另端与第二曲轴铰接;所述异形安装箱前端设有水桶,所述第一活塞筒上端内壁前侧固定连接有进液单向阀,所述进液单向阀管连接在水桶底端内壁,所述第一活塞筒上端内壁后侧管连接在第二活塞筒内壁,所述第二活塞筒后端内壁下侧固定连接有出液单向阀,所述出液单向阀管连接有喷嘴,所述喷嘴固定连接在梯形安装箱上端表面。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曲轴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下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七带轮,所述第七带轮后端带连接有第八带轮,所述第八带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长转轴,所述长转轴外表面下端转动连接有环形支撑板,所述长转轴外表面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牙筒,所述梯形安装箱下端表面转动连接有与第一牙筒相配合的第二牙筒,所述第一牙筒下端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小滑销,所述底板上端铰接有撬杆,撬杆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小滑销相配合的u形座,所述第一圆筒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下端固定连接在环形支撑板上端表面;所述撬杆左右两端表面前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延伸板,所述l形延伸板下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梯形滑块,所述梯形滑块外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l形延伸板内壁,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前侧中部设有与梯形滑块相配合的凹形卡板,所述凹形卡板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小导杆,两个小导杆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一个六边形复位块;所述撬杆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脚踏板。
12.优选的,所述第二牙筒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平面凸轮,所述第一平面凸轮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锥齿轮,所述大锥齿轮前端上侧啮合有小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平面凸轮,所述第二后端表面啮合有长滑销,所述长滑销外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长滑板,所述长滑板滑动连接在梯形安装箱内壁,所述长滑板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短滑板,所述第一平面凸轮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啮合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短滑板下端表面,所述短滑板上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弧形托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延伸杆上端表面。
13.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发明患者通过坐在坐板上,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压坐板后端向下翻转,便于冲洗患者的肛门处,且通过小幅度向下翻转的坐板,可辅助患者的臀部呈现向下端倾斜的状态,便于冲洗后的废液流出到回收箱内。
15.2、本发明当启动电机后,转动第一手柄,可控制对应的第一直齿轮与第三直齿轮相啮合,通过向下踩踏脚踏板,会控制对应的弧形托板向上移动后又向外侧张开,可托患者的左右两侧臀部向外侧张开,再通过喷嘴对患者的肛门处喷洒,大面积冲洗肛门处。
16.3、本发明通过转动第一手柄,使对应的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可控制扶手向下移动,对应的靠板向前翻转,踩踏板向后翻转,装置呈现收合状态,减少占用的立体空间,便于存放。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轴测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底板上端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第一直齿轮安装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联轴器安装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第一蜗杆安装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踩踏板安装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第一圆盘安装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扶手安装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主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靠板安装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主支撑板剖视图。
28.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梯形安装箱安装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回收箱安装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异形安装箱剖视图。
31.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梯形安装箱内部结构图。
32.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长转轴安装示意图。
33.图17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第一牙筒安装示意图。
34.图18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l形延伸板安装示意图。
35.图19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梯形安装箱剖视图。
36.图20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第一平面凸轮安装示意图。
37.图21为本发明的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的第二平面凸轮安装示意图。
38.图中标号:1

底板、2

电机、3

联轴器、4

第一转轴、5

第一滑块、6

第一螺纹块、7

第一螺纹杆、8

第一手柄、9

第一延伸板、10

第一直齿轮、11

第二直齿轮、12

第一带轮、13

第三直齿轮、14

第五带轮、15

第二带轮、16

第一锥齿轮、17

第二锥齿轮、18

第一蜗杆、19

第一蜗轮、20

第三带轮、21

第四带轮、22

第一圆盘、23

第一滑销、24

o形滑板、25

扶手、26

第一连杆、27

第二连杆、28

l形支撑板、29

第二滑销、30

第三连杆、31

第四连杆、32

第五连杆、33

踩踏板、34

主支撑板、35

靠板、36

坐板、37

短连杆、38

第三滑销、39

支柱、40

第一拉簧、41

第一支撑板、42

第二支撑板、43

回收箱、44

梯形安装箱、45

第六带轮、46

第一曲轴、47

第二曲轴、48

第六连杆、49

异形安装箱、50

第一活塞板、51

第一活塞筒、52

第七连杆、53

第二活塞板、54

第二活塞筒、55

喷嘴、56

水桶、57

第三锥齿轮、58

第四锥齿轮、59

第七带轮、60

第八带轮、61

长转轴、62

环形支撑板、63

第二拉簧、64

第一圆筒、65

小滑销、66

u形座、67

撬杆、68

第一牙筒、69

第二牙筒、70

脚踏板、71

l形延伸板、72

梯形滑块、74

第一弹簧、75

凹形卡板、76

六边形复位块、77

小支撑板、78

小导杆、79

第一平面凸轮、80

大锥齿轮、81

小锥齿轮、82

第二平面凸轮、83

长滑销、84

长滑板、85

短滑板、86

伸缩杆、87

延伸杆、88

弧形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40.如图1

2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肛肠科多功能椅,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安装有主支撑板34,所述主支撑板34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扶手25,所述主支撑板34上端表面后侧铰接有靠板35,所述主支撑板34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踩踏板33,所述扶手25向下移动时可构成靠板35向前翻转、踩踏板33向后翻转的结构;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41,所述第一支撑板41上端固定连接有梯形安装箱44,所述梯形安装箱44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可向上移动后又向外侧移动的弧形托板88;所述主支撑板34前端内壁铰接有可向下翻转的坐板36。
41.如图1

2、12

13所示,底板1下端表面各角处固定连接有脚刹万向轮,脚刹万向轮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脚刹万向轮的作用是便于装置的移动;如图1所示,扶手25的作用是可防止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侧摔状况;底板1上端表面设有回收箱43,如图13所示,回收箱43放置在底板1上端表面;如图1所示,坐板36上端表面开设有大圆柱通孔,患者通过坐在坐板36上,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压坐板36后端向下翻转,便于冲洗患者的肛门处,且通过小幅度向下翻转的坐板36,可辅助患者的臀部呈现向下端倾斜的状态,便于冲洗后的废液流出到回收箱43内;通过可向上移动后又向外侧移动的弧形托板88,可托患者的左右两侧臀部向外侧张开,便于大面积冲洗肛门处;在冲洗完毕后,储放装置时,通过可向下移动的扶手25,扶手25向下移动时,可使对应的靠板35向前翻转,踩踏板33向后翻转,减少占用立体空间的面积。
42.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前侧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左端固定连接有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外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块6,所述第一螺纹块6内壁螺纹连接
有第一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7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8,所述第一转轴4外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0,所述第一直齿轮10后端啮合有第二直齿轮11,所述第二直齿轮11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12;所述第一直齿轮10前端设有与第一直齿轮10相配合的第三直齿轮13,所述第二直齿轮11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五带轮14。
43.如图3

4所示,底板1上端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板9,第一滑块5滑动连接在第一延伸板9上端表面,第一延伸板9的作用是限位第一滑块5只能前后滑动;第一螺纹杆7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板,轴承板的作用是限位第一螺纹杆7只能转动;联轴器3安装和形状如图3或4所示,联轴器3的作用是实现对应的第一转轴4既能前后移动,又能转动;第二直齿轮11和第一带轮12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第三直齿轮13和第五带轮14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电机2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通过启动电机2,电机2会带动对应的联轴器3转动,联轴器3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转轴4转动,第一转轴4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直齿轮10转动,第一直齿轮10转动通过与第二直齿轮11的啮合会带动第二直齿轮11和第一带轮12同步转动;当转动第一手柄8时,第一手柄8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螺纹杆7转动,第一螺纹杆7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螺纹块6前后移动,第一螺纹块6前后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滑块5前后移动,当第一滑块5向前移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转轴4向前移动,第一转轴4向前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直齿轮10向前移动,第一直齿轮10向前移动则会与第三直齿轮13啮合,当第一直齿轮10转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三直齿轮13转动,当第三直齿轮13转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五带轮14转动。
44.所述第一带轮12后端带连接有第二带轮15,所述第二带轮15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16,所述第一锥齿轮16右端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7,所述第二锥齿轮17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18,所述第一蜗杆18下端啮合有第一蜗轮19,所述第一蜗轮19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20,所述第三带轮20上端带连接有第四带轮21,所述第四带轮21外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圆盘22,所述第一圆盘22外侧表面非圆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销23,所述主支撑板34左右两端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滑槽,所述扶手25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凹滑槽内壁,所述扶手25下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销23相配合的o形滑板24。
45.如图5

10所示,第二带轮15和第一锥齿轮16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第一蜗杆18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第一蜗轮19和第三带轮20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41内壁;第四带轮21和第一圆盘22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板34下端表面;如图9所示,主支撑板34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滑槽,分别对其扶手25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应的扶手25只能上下移动;如图7所示,o形滑板24和第一滑销23安装如图7所示,当第一圆盘22转动时,通过第一滑销23与o形滑板24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应的扶手25上下滑动;当第一带轮12转动时,通过带连接会带动对应的第二带轮15转动,第二带轮15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锥齿轮16转动,第一锥齿轮16转动通过啮合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二锥齿轮17转动,第二锥齿轮17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蜗杆18转动,第一蜗杆18转动通过啮合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蜗轮19转动,第一蜗轮19转动则会带动的第
三带轮20转动,第三带轮20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四带轮21转动,第四带轮21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圆盘22转动,第一圆盘22转动则会带动第一滑销23做圆周运动,对应的o形滑板24会在第一滑销23的驱动下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应的扶手25上下移动,且在第一蜗杆18、第一蜗轮19的单向自锁功能下,当第一圆盘22不转动时,对应的扶手25也不会上下移动。
46.所述扶手25外侧表面后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26,所述第一连杆26另端分别铰接在靠板35左右两端表面下侧;所述扶手25外侧表面前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27,所述第二连杆27下端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滑销29,所述主支撑板34下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28,所述第二滑销29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l形支撑板28内壁,所述第二滑销29外表面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30,所述主支撑板34左右两端表面前侧分别铰接有第四连杆31,所述踩踏板33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四连杆31下端,所述踩踏板33外侧表面后端分别铰接有与第四连杆31相互平行且等长的第五连杆32,所述第五连杆32上端分别铰接在主支撑板34左右两端表面前侧,所述第三连杆30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四连杆31中部。
47.如图6或8所示,l形支撑板28外侧表面分别开设有键形通孔,第二滑销29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键形通孔内壁,从而限位第二滑销29只能前后移动;第一连杆26、第二连杆27、第三连杆30、第四连杆31、第五连杆32安装如图8所示,踩踏板33形状如图8所示,踩踏板33的作用是提供患者盛放两脚,第四连杆31与第五连杆32相互平行且等长,间接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从而限制对应的踩踏板33始终与对应的主支撑板34保持相平行,当第四连杆31向后翻转时,可实现对应的踩踏板33水平向后翻转折合,减少占用的空间;当扶手25向下移动时,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杆26向下移动,第一连杆26向下移动则会拉动对应的靠板35向前翻转,从而使靠板35翻转至与主支撑板34相接触;与此同时当扶手25向下移动时还会带动对应的第二连杆27向下移动,第二连杆27向下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二滑销29向后滑动,第二滑销29向后滑动则会拉动对应的第三连杆30后端向后滑动,第三连杆30前端则会拉动对应的第四连杆31向后摆动,第四连杆31向后摆动则会在第五连杆32的限位下使对应的踩踏板33向后翻转,从而实现对应的靠板35向前翻转、踩踏板33向后翻转折合不占用空间。
48.所述主支撑板34下端表面后侧中部铰接有短连杆37,所述坐板36下端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与短连杆37相配合的第三滑销38,所述短连杆37右端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柱39,所述支柱39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簧40,所述第一拉簧40另端铰接在主支撑板34下端表面。
49.如图10

11所示,底板1上端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2,主支撑板34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2内壁,第二支撑板42的作用是支撑主支撑板34;短连杆37左端表面开设有键形通孔,第三滑销38滑动连接在键形通孔内壁,当患者坐在坐板36上时,通过患者的自身重力作用会使对应的坐板36后端向下翻转,使对应的第三滑销38在短连杆37内壁滑动,且在短连杆37的作用下,坐板36只能翻转一小段距离,即会使患者的臀部呈现向下端后侧倾斜的状态,便于冲洗后的废液向后流入到回收箱43内;当患者起身时,通过第一拉簧40的拉力作用会使对应的短连杆37向上翻转,即在第三滑销38与短连杆37的相互配合下会使对应的坐板36向上翻转,即归位。
50.所述第五带轮14后端带连接有第六带轮45,所述第六带轮45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曲轴46,所述第一曲轴46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二曲轴47,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前侧左端固定连接有异形安装箱49,所述第一曲轴46、第二曲轴47均转动连接在异形安装箱49内壁,所述异形安装箱49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筒51,所述第一活塞筒51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板50,所述第一活塞板50下端铰接有第六连杆48,所述第一连杆26另端与第一曲轴46铰接,所述异形安装箱49后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筒54,所述第二活塞筒54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板53,所述第二活塞板53前端表面铰接有第七连杆52,所述第七连杆52另端与第二曲轴47铰接;所述异形安装箱49前端设有水桶56,所述第一活塞筒51上端内壁前侧固定连接有进液单向阀,所述进液单向阀管连接在水桶56底端内壁,所述第一活塞筒51上端内壁后侧管连接在第二活塞筒54内壁,所述第二活塞筒54后端内壁下侧固定连接有出液单向阀,所述出液单向阀管连接有喷嘴55,所述喷嘴55固定连接在梯形安装箱44上端表面。
51.如图14所示,第六带轮45和第一曲轴46、第二曲轴47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异形安装箱49内壁;水桶56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水桶56上端设有可拆卸的桶盖,便于向水桶56内部加入清洗液;进液单向阀和出液单向阀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进液单向阀的作用是只能使水桶56内部的清洗液流入到第一活塞筒51内部,出液单向阀的作用是只能使第二活塞筒54内部的清洗液流出到喷嘴55内部;当第五带轮14转动时,会带动对应的第六带轮45转动,第六带轮45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曲轴46转动,第一曲轴46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六连杆48下端坐圆周转动,第六连杆48上端则会带动第一活塞板50上下往复移动,第一活塞板50上下移动时则会压缩第一活塞筒51内部的空气,可水桶56内部的清洗液抽到第一活塞筒51内部,与此同时,当第二曲轴47转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七连杆52前端做圆周转动,则后端会带动对应的第二活塞板53前后移动,可使第一活塞筒51内部的清洗液抽取到第二活塞筒54内,且会使清洗液推送至喷嘴55处,通过第一活塞板50、第一活塞筒51、第二活塞板53、第二活塞筒54可实现对清洗液快速的加压,使清洗液喷出。
52.所述第二曲轴47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57,所述第三锥齿轮57下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58,所述第四锥齿轮58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七带轮59,所述第七带轮59后端带连接有第八带轮60,所述第八带轮60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长转轴61,所述长转轴61外表面下端转动连接有环形支撑板62,所述长转轴61外表面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牙筒68,所述梯形安装箱44下端表面转动连接有与第一牙筒68相配合的第二牙筒69,所述第一牙筒68下端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圆筒64,所述第一圆筒64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小滑销65,所述底板1上端铰接有撬杆67,撬杆67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小滑销65相配合的u形座66,所述第一圆筒64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簧63,所述第二拉簧63下端固定连接在环形支撑板62上端表面;所述撬杆67左右两端表面前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延伸板71,所述l形延伸板71下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梯形滑块72,所述梯形滑块72外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4,所述第一弹簧74另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l形延伸板71内壁,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前侧中部设有与梯形滑块72相配合的凹形卡板75,所述凹形卡板75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小导杆78,两个小导杆78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一个六边形复位块76;所述撬杆67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脚踏板70。
53.如图15

18所示,第三锥齿轮57和第二曲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贯穿且转
动连接在异形安装箱49内壁;第四锥齿轮58和第七带轮59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长转轴61转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环形支撑板62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2前端表面;底板1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小支撑板77,小导杆78固定连接在小支撑板77上端表面;第一牙筒68与长转轴61属于花键连接,第一牙筒68既能在长转轴61外表面上下滑动,第一牙筒68又能跟随长转轴61转动;如图17所示,u形座66左右两端内壁分别开设有与小滑销65相配合的键形通孔;梯形滑块72、凹形卡板75、六边形复位块76如图18所示,l形延伸板71下端内侧分别开设有方形通孔,梯形滑块72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方形通孔内壁;当第三锥齿轮57转动时通过啮合则会带动对应的第四锥齿轮58转动,第四锥齿轮58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七带轮59转动,第七带轮59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八带轮60转动,第八带轮60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长转轴61转动,长转轴61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牙筒68转动,当需要使对应的第二牙筒69转动时,通过向下踩动脚踏板70,撬杆67前端则会带动对应的l形延伸板71向下移动,l形延伸板71向下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梯形滑块72,梯形滑块72向下移动遇到凹形卡板75时,梯形滑块72则会在凹形卡板75的配合下向外侧移动,当梯形滑块72移动到凹形卡板75下端时,则梯形滑块72会在第一弹簧74的作用下会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对应的梯形滑块72卡在凹形卡板75下端,且在第二拉簧63的拉力下会使对应的撬杆67有个向上的作用力,脚踏板70向下移动则会使对应的撬杆67后端向上移动,撬杆67则会带动对应的u形座66向上移动,u形座66向上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小滑销65向上移动,小滑销65向上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圆筒64向上移动,第一圆筒64向上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牙筒68向上移动,第一牙筒68向上移动则会与对应的第二牙筒69啮合,从而当第一牙筒68转动时会使第二牙筒69转动;当不需要使第二牙筒69转动时,通过再次向下踩动脚踏板70,脚踏板70向下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l形延伸板71、梯形滑块72向下移动,当梯形滑块72向下移动遇到六边形复位块76时,则会在六边形复位块76的作用下再次向外侧移动,且当梯形滑块72移动至六边形复位块76下端时,在第一弹簧74的弹力下会使对应的梯形滑块72向内侧移动,此时松开脚踏板70,在第二拉簧63的拉力下会使对应的撬杆67前端向上移动,则梯形滑块72会带动对应的六边形复位块76向上移动,当六边形复位块76移动至凹形卡板75下端表面相接触时,则会在第二拉簧63的拉力下会使梯形滑块72脱离对应的凹形卡板75和六边形复位块76,从而使对应的第一牙筒68向下移动,与第二牙筒69脱离啮合。
54.所述第二牙筒69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平面凸轮79,所述第一平面凸轮79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锥齿轮80,所述大锥齿轮80前端上侧啮合有小锥齿轮81,所述小锥齿轮8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平面凸轮82,所述第二后端表面啮合有长滑销83,所述长滑销83外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长滑板84,所述长滑板84滑动连接在梯形安装箱44内壁,所述长滑板84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短滑板85,所述第一平面凸轮79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啮合有伸缩杆86,所述伸缩杆86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短滑板85下端表面,所述短滑板85上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杆87,所述弧形托板88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延伸杆87上端表面。
55.如图19

21所示,第一平面凸轮79和第二牙筒69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贯穿且转动连接在梯形安装箱44内壁;第一平面凸轮79、第二平面凸轮82安装和形状如图21所示,当第一平面凸轮79转动时,则会驱动对应的伸缩杆86间歇性同步向外侧移动或向内侧移动,第二平面凸轮82转动时则会驱动对应的长滑销83间歇性上下移动;大锥齿轮80与小锥齿轮81的传动比为2:1,从而实现当第一平面凸轮79转动一周时,第二平面凸轮82转动两
周;当第二牙筒69转动时,则会带动第一平面凸轮79转动,第一平面凸轮79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大锥齿轮80转动,大锥齿轮80转动通过啮合则会带动小锥齿轮81转动,小锥齿轮81转动则会带动第二平面凸轮82转动,从而使对应的长滑销83先向上移动,长滑销83向上移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长滑板84向上移动,长滑板84向上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短滑板85、延伸杆87、弧形托板88同步向上移动,当短滑板85向上移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伸缩杆86向上伸长,当弧形托板88向上移动至与患者臀部相接触时,当第一平面凸轮79继续转动则会使对应的两个伸缩杆86向外侧移动,伸缩杆86向外侧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短滑板85向外侧移动,短滑板85向外侧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两个延伸杆87、弧形托板88向外侧移动,从而通过弧形托板88掰开患者的屁股沟,便于大面积的彻底冲洗。
56.本发明在使用时,患者通过坐在坐板36上,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压坐板36后端向下翻转,便于冲洗患者的肛门处,且通过小幅度向下翻转的坐板36,可辅助患者的臀部呈现向下端倾斜的状态,便于冲洗后的废液流出到回收箱43内;当启动电机2后,转动第一手柄8,可控制对应的第一直齿轮10与第三直齿轮13相啮合,通过向下踩踏脚踏板70,会控制对应的弧形托板88向上移动后又向外侧张开,可托患者的左右两侧臀部向外侧张开,再通过喷嘴55对患者的肛门处喷洒,大面积冲洗肛门处;通过转动第一手柄8,使对应的第一直齿轮10与第二直齿轮11相啮合,可控制扶手25向下移动,对应的靠板35向前翻转,踩踏板33向后翻转,装置呈现收合状态,减少占用的立体空间,便于存放。
5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