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文档序号:25606463发布日期:2021-06-25 13:5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1.本发明属于临床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血管壁给药的微针球囊。


背景技术:

2.介入治疗是介于传统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不开刀暴露病灶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在皮肤上微创切孔或利用人体呼吸、排泄口,经包括血管、肠等在内的人体原有通道,在动态影像(血管造影、ct、mr、b超)的引导下,使用专用器械对疾病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
3.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不同的介入治疗手段已经被开发,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是球囊扩张导管,它可用于辅助血管支架放置、血管局部病变给药等方面。
4.目前能用于给药的球囊只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洗脱球囊(drug

eluting balloon,deb)。
5.通过将抗增殖药物涂于球囊表面,在球囊被输送至病变部位时扩充球囊,使药物均匀黏附到血管壁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从而实现既可以减轻血管狭窄、同时减少再狭窄的风险。
6.但是由于药物洗脱球囊的药物附着在球囊表面,在操作过程中一旦接触血液或其他液体,附着的药物会被溶解导致达到病变部位的药量不足。
7.靶病变所在血管如果存在扭曲或狭窄,球囊输送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会导致较大的药物脱载损耗。
8.由于血管壁的阻碍作用,为了实现药物有效的释放到病变组织中,球囊膨胀时间一般要求60秒,这对远端血管床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缺血,如果靶血管较大,供血范围广,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10.为达成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包括导丝腔体,球囊扩张导管以及通过球囊连接颈与球囊扩张导管固定的扩张球囊,还包括载药微针和基板,所述载药微针位于基板中并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扩张球囊连接。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颖的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膨胀后的扩张球囊可使载药微针快速穿透病变斑块壁,完成病变部位组织内精准缓释给药的同时,也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对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潜在的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13.1.本发明实现了新型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经球囊扩张导管送达靶病变球囊膨胀前,药物损耗小;
14.2.膨胀过程中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的刺入斑块,达到精准治疗的目标,且载
药微针内的药物可以达到缓释的效果,局部药物浓度稳定,远期效果更甚一筹;
15.3.载药微针的刺入,起到微切割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的球囊的钝性扩张相比,可减少内膜不规则撕裂,减轻损伤;
16.4.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均由生物可降解或者相容性材料制备,载药量可快速调整,可辅助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扩充状态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的载药微针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通过以下实施例可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从事本专业的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
21.请参阅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扩充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
22.优选地,包括导丝腔体1,球囊扩张导管2以及通过球囊连接颈3与球囊扩张导管2固定的扩张球囊4,还包括载药微针5和基板6,所述载药微针5位于所述基板6中并连接,所述基板6与所述扩张球囊4连接。
23.优选地,具有多排载药微针5和多个基板6,每排载药微针5分布于对应的一基板6中。
24.优选地,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的载药微针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具有混合药物的所述载药微针5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所述载药微针5由一圆锥体5a、一圆柱体5b组成,所述圆锥体5a位于所述圆柱体5b上面并连接,所述圆柱体5b与所述基板6连接。所述载药微针5是混合物并混合在载药微针5中。
25.具体地,所述每排载药微针5与对应的一基板6粘结或为制成一体结构。
26.具体地,所述每排载药微针5与对应的一基板6是在模板的帮助下浇筑制备成一体结构。
27.具体地,所述圆锥体5a底部与所述圆柱体5b上部粘结或为制成一体结构。
28.具体地,所述圆柱体5b与所述基板6粘结或为制成一体结构。
29.具体地,所述载药微针5的载药量,根据病情个性化调节载药微针5的数量。
30.具体地,所述基板6底面与所述扩张球囊4的表面粘结或是浇筑制备成一体结构。
31.下面仅以在基板6上布设有两排载药微针5的一具体实施例:
32.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通过生物兼容性的粘结材料与扩张球囊5浇筑固定在一起。
33.基于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进行介入给药的过程具体表述如下:
34.1.将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的包含载药微针5的基板6和传统扩张球囊4
的粘结,并对其折叠用以保护微针和缩小整体直径;
35.2.选择合适血管,用常规的经皮穿刺(seldinger)技术穿刺;
36.3.穿刺成功后,送入导丝腔体1,植入动脉鞘管,经鞘注入肝素等药物;
37.4.选用合适冠状动脉造影球囊扩张导管2,送至左冠状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注入造影剂(碘克沙醇、碘海醇等)使冠状动脉在x线下显影;
38.5.根据造影结果确定病变位置,更换相应指引球囊扩张导管2,送入指引导丝腔体1至靶血管远段,将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循指引导丝腔体1输送到病变位置;
39.6.使用适中压力扩张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其中球囊连接颈3可限制球囊扩张范围,完成载药微针5扩展并刺破病变部位血管壁,所述载药微针5插入组织后,载药微针5中载药的非缓释部分快速溶解吸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载药微针5中载药的缓释部分存留在组织中;
40.7.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负压状态下回撤至体外,复查冠脉造影,如无明显破裂或损伤,即可结束手术,撤除指引球囊扩张导管2、拔除动脉鞘管,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如扩张后有明显夹层等损伤,酌情植入支架。
41.续请参阅图3,示出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是固定后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通过折叠工具完成的折叠形状,以便后续通过引球囊扩张导管2输送到特定位置。完成给药后,拔出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不具有尖锐物和毒性,可当作普通医疗垃圾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