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术后锻炼康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内外科以及康复科等病房都有大量长期卧床的患者,这些患者由于手术或病情原因不得不长期卧床治疗,因此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应有的运动,不仅不利于康复,长此以往会造成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低下、深静脉血栓、其中深静脉血栓导致的急性肺栓塞是致死性的,因此帮助这些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功能锻炼需要消耗医护人员的大量人力和体力,目前各级医疗单位都是严重的医护人员缺乏,医护人员由于忙于治疗而疏于帮助患者锻炼;同时,卧床患者因自身病情状态,不便进行下床锻炼,而现有锻炼康复设备又无法实现患者在病床上的使用,因此极大制约了卧床患者的使用;与此同时,虽然市面上也存在一些用于卧床患者的肢体锻炼装置,但是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具体如下;
1、一部分功能强的锻炼装置,普遍结构复杂,内置大量电器设备,因此造价成本高,不利于大众性的推广应用。
2、另一部分简易的锻炼装置,虽然成本低,但患者锻炼效果差,无法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同时满足患者上身和下肢的锻炼需求。
3、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病床也不便患者进行便捷的下床,尤其老年术后患者在下床过程中容易摔倒,大大增加安全隐患的问题。
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包括病床,还包括导轨架、床板架、抬高板、固定底板、第一电动推杆、下身板、限位座、固定座、第二电动推杆、调节块、弹簧、足板,所述的导轨架放置于病床顶部,所述的导轨架与病床采用活动连接,所述的床板架滑设于导轨架内壁,所述的床板架与导轨架采用前后滑动连接,所述的抬高板转动设于床板架内部左侧,所述的抬高板与床板架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底板固设于床板架底端,所述的固定底板与床板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固设于固定底板顶部左侧后端,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与固定底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下身板转动设于床板架内壁右侧,所述的下身板与床板架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限位座固设于固定底板顶部右侧,所述的限位座与固定底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固定座固设于限位座右侧,所述的固定座与限位座一体成型,且所述的固定座与固定底板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电动推杆固设于固定座内部中端下侧,所述的第二电动推杆与固定座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调节块固设于第二电动推杆顶部,所述的调节块与第二电动推杆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调节块与固定座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弹簧固设于调节块内部前后两端,所述的弹簧与调节块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足板固设于弹簧顶部,所述的足板与弹簧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足板与调节块采用上下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导轨架内部后端左右两侧还贯穿有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的第一定位螺栓与导轨架采用内外螺纹连接,所述的导轨架内部右侧前端还贯穿有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的第二定位螺栓与导轨架采用内外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床板架内部左侧还设有避让孔,所述的避让孔为矩形通孔,所述的床板架内壁右侧还设有避让槽,所述的避让槽为矩形凹槽,所述的床板架内部前端右侧还贯穿有第三定位螺栓,所述的第三定位螺栓与床板架采用内外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底板顶部前端左侧还固设有放置柜,所述的放置柜与固定底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放置柜顶部还固设有把手架,所述的把手架与放置柜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把手架与床板架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顶部还固设有推动球,所述的推动球与第一电动推杆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限位座右侧还设有倾斜面,所述的倾斜面和固定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25°。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座前后两端还设有踩踏台阶,所述的踩踏台阶与固定座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首先当正常卧床时,床板架位于导轨架内部,即位于病床正上方,方便患者的正常卧床使用。
2、其次当康复锻炼时,床板架从导轨架内部抽出,再借助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能够对患者上身进行被动式锻炼,然后通过弹簧和足板的配合,继而实现患者下肢的阻抗锻炼。
3、最后当患者下床时,只需将床板架从导轨架内部向前抽出,再操作第一电动推杆对抬高板进行抬高,然后放下下身板,最后患者可借助固定座的支撑来实现便捷安全的下床,解决了传统病床不便患者下床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的立体图1;
图4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的立体图2;
图5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的a向剖视图;
图6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的变化状态立体图1;
图7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的变化状态立体图2;
图8是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的变化状态立体图3。
病床1、导轨架2、床板架3、抬高板4、固定底板5、第一电动推杆6、下身板7、限位座8、固定座9、第二电动推杆10、调节块11、弹簧12、足板13、第一定位螺栓201、第二定位螺栓202、避让孔301、避让槽302、第三定位螺栓303、放置柜501、把手架502、推动球601、倾斜面801、踩踏台阶9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包括病床1、导轨架2、床板架3、抬高板4、固定底板5、第一电动推杆6、下身板7、限位座8、固定座9、第二电动推杆10、调节块11、弹簧12、足板13,所述的导轨架2放置于病床1顶部,所述的导轨架2与病床1采用活动连接,所述的床板架3滑设于导轨架2内壁,所述的床板架3与导轨架2采用前后滑动连接,所述的抬高板4转动设于床板架3内部左侧,所述的抬高板4与床板架3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底板5固设于床板架3底端,所述的固定底板5与床板架3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6固设于固定底板5顶部左侧后端,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6与固定底板5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下身板7转动设于床板架3内壁右侧,所述的下身板7与床板架3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限位座8固设于固定底板5顶部右侧,所述的限位座8与固定底板5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固定座9固设于限位座8右侧,所述的固定座9与限位座8一体成型,且所述的固定座9与固定底板5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电动推杆10固设于固定座9内部中端下侧,所述的第二电动推杆10与固定座9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调节块11固设于第二电动推杆10顶部,所述的调节块11与第二电动推杆10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调节块11与固定座9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弹簧12固设于调节块11内部前后两端,所述的弹簧12与调节块11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足板13固设于弹簧顶12部,所述的足板13与弹簧12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足板13与调节块11采用上下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适用于术后患者无需下床肢体多功能锻炼装置具备以下功能;
a、正常卧床时,床板架3位于导轨架2内部,即位于病床1正上方,方便患者的正常卧床使用;
b、康复锻炼时,将床板架3从导轨架2内部向前抽出,使得床板架3脱离病床1正上方,接着根据需要可操作第一电动推杆6,即使得第一电动推杆6进行上下升降,通过第一电动推杆6往复伸缩,继而使得推动抬高板4进行往复旋转,利于患者上半身进行被动式的活动锻炼,同时,医护人员可旋转将下身板7放下,然后通过调节第二电动推杆10,来利于带动调节块11上升,方便患者脚部放置在足板13上方,利于后续患者踩踏足部13来克服弹簧12的回弹力,实现患者下肢的阻抗锻炼目的;
c、患者下床时,只需将床板架3从导轨架2内部向前抽出,使得床板架3脱离病床1正上方,接着操作第一电动推杆6对抬高板4进行抬高,然后放下下身板7,实现了患者的坐卧状态,最后患者可借助固定座9的支撑来实现便捷安全的下床,解决了传统病床不便患者下床的问题;
所述的导轨架2内部后端左右两侧还贯穿有第一定位螺栓201,所述的第一定位螺栓201与导轨架2采用内外螺纹连接,所述的导轨架2内部右侧前端还贯穿有第二定位螺栓202,所述的第二定位螺栓202与导轨架2采用内外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螺栓201能够旋转夹持在病床1上,实现了导轨架2与病床1的相连固定,实现了便捷安装,第二定位螺栓202能够旋转夹持床板架3,实现床板架3和导轨架2的相连固定,避免了床板架3的随意滑动问题;
所述的床板架3内部左侧还设有避让孔301,所述的避让孔301为矩形通孔,所述的床板架3内壁右侧还设有避让槽302,所述的避让槽302为矩形凹槽,所述的床板架3内部前端右侧还贯穿有第三定位螺栓303,所述的第三定位螺栓303与床板架3采用内外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孔301能够对抬高板4进行避让,不仅便于抬高板4放置,此外也能够与现有技术中病床的抬高板4的避让,不影响现有技术中病床1的抬高使用,避让槽301能够对下身板7进行避让,方便后续下身板7向下旋转,第三定位螺栓303能够旋转托下身板7的下方进行限位,避免了下身板7的随意向下旋转,当需要旋转下身板7时,可反向旋转第三定位螺栓303,继而取消对下身板7的限位,方便后续下身板7的向下放置;
所述的固定底板5顶部前端左侧还固设有放置柜501,所述的放置柜501与固定底板5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放置柜501顶部还固设有把手架502,所述的把手架502与放置柜501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把手架502与床板架3采用螺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放置柜501能够方便存放物品,便于患者的物品放置,把手架502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拉动床板架3进行前后滑动;
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6顶部还固设有推动球601,所述的推动球601与第一电动推杆6采用螺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推动球601能够在第一电动推杆6的上升作用下推动顶部的抬高板4进行旋转,同时因推动球601不与抬高板4产生相连,因此在实现推动的同时,也不影响后续抬高板放置在病床1顶部;
所述的限位座8右侧还设有倾斜面801,所述的倾斜面801和固定底板5之间的夹角为125°;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面801能够利于下身板7的旋转放置,实现了限位目的;
所述的固定座9前后两端还设有踩踏台阶901,所述的踩踏台阶901与固定座9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踩踏台阶901能够利于患者下床过程中的脚部踩踏放置,方便患者下床,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