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2062发布日期:2021-07-30 18:00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中药制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益智仁,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贺和云南亦有栽培。

相关技术中,一种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含有以下步骤:取净益智仁,加入30%食盐水,拌匀后使益智仁在食盐水浸润20min,将浸润后的益智仁放置于预热的炒药机内,文火加热,炒药机内表面温度控制在170℃--180℃,益智仁表面温度控制在70℃--75℃,炒制时间约5-6min,迅速出锅,摊晾;待冷后,包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益智仁炒制过程中,易出现益智仁受热不均,使得部分益智仁受热不足,从而影响益智仁中药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得益智仁不易出现受热不均,并使得部分益智仁受热不足的情况,实现提高益智仁中药质量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益智仁放入食盐溶液中腌制20-25min;s2、将s1腌制的益智仁分批次放入炒制容器中炒干后取出并冷却,其中,所述益智仁每次的加入体积量与炒制容器的容量之比不大于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益智仁分批炒制以及严格控制益智仁的加入体积量与炒制容器的容量之比使得益智仁炒制过程中,不易出现益智仁受热不均,并使部分益智仁受热不足的情况,从而实现提高益智仁中药质量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炒制容器为炒药机,所述炒药机包括机架、加热筒和炒药筒,所述加热筒与机架固定连接,且所述加热筒套设在炒药筒外侧,以为炒药筒加热,所述炒药筒与加热筒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炒药筒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炒药筒一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加热筒上设置有用于闭合和打开进料口的门板,所述炒药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炒药板,多个所述炒药板沿炒药筒周向布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益智仁炒制时,炒药筒相对于加热筒转动,从而使得炒药板不断翻动炒药筒内的益智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炒药机炒药时益智仁的加热均匀性,以进一步使益智仁不易出现受热不均并使部分益智仁受热不足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实现提高益智仁中药质量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炒药筒内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炒药筒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上连接有承接筒,且承接筒远离地面的一端开设有入料口,靠近地面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筒的设置对物料起到缓冲作用。

可选的,所述承接筒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倾斜设置,以承接炒药板上掉落的中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板的设置,使得益智仁从炒药板上掉落后被缓冲板承接,从而进一步使得益智仁不易因掉落过程中的产生的冲击力而产生破碎的情况,以进一步提高了益智仁炒制后的药物质量。

可选的,所述承接筒与支撑块滑移连接,所述承接筒上设置有用于启闭出料口的挡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筒与支撑块滑移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承接筒滑出后将出料口闭合,再将益智仁倒入承接筒内,从而实现炒药机的上料,同时当益智仁炒制结束后,工作人员利用挡料板闭合出料口,从而使得益智仁在炒药板作用下聚集在承接筒内,最后工作人员将承接筒滑出,即可实现炒药机的卸料。

可选的,所述挡料板与承接筒侧壁滑移连接。所述承接筒上设置有用于调控挡料板启闭出料口的调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调节组件,使得挡料板滑移,从而实现承接筒上出料口的打开和闭合。

可选的,所述调控组件包括调控板和多根转动杆,所述调控板与承接筒沿承接筒轴向滑移连接,多根所述转动杆平行间隔设置,且转动杆一端与调控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挡料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拽动调控板使得调控板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带动挡料板发生滑移,从而实现出料口的打开或闭合。

可选的,所述门板上设置有启动块,所述启动块沿靠近或远离炒药筒筒底的方向与门板滑移连接,所述启动块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启动杆一端伸入炒药筒内,且启动杆伸入炒药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调控板上开设有供连接块转入的连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门板闭合后,转动启动杆,使得连接块转入连接槽内,拽动或推动启动块,从而使得调控板的滑移,以实现出料口的闭合和打开。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加热筒转动连接,并与炒药筒同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轴连接以驱动驱动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使得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使得炒药筒转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益智仁分批炒制以及严格控制炒制容器中的益智仁加入量,从而使得益智仁炒制过程中不易出现受热不均并使部分益智仁受热不足的情况,从而实现提高益智仁中药质量的目的。

2.益智仁炒制时,炒药筒转动并带动炒药板不断翻动炒药筒内的物料,从而提高了炒药机炒药时益智仁的加热均匀性,以进一步使益智仁不易出现受热不均并使部分益智仁受热不足的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实现提高益智仁中药质量的目的;

3.承接筒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待炒制的益智仁加入炒药机内,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将炒制好的物料从炒药筒中卸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工艺流程框架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炒药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炒药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示出驱动组件。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承接筒与支撑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承接筒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机架;110、衔接杆;111、转动子杆;112、衔接子杆;200、加热筒;210、进料口;220、门板;221、启动块;222、启动杆;223、衔接槽;224、启动孔;225、连接块;300、炒药筒;310、支撑块;311、滑移板;320、缓冲板;330、炒药板;400、承接筒;410、入料口;420、出料口;430、挡料板;440、连接板;441、滑移槽;450、承载板;451、滑动槽;460、滑槽;500、调控组件;510、调控板;511、连接槽;520、转动杆;600、驱动组件;610、驱动电机;611、驱动皮带轮;620、驱动轴;621、传动皮带轮;622、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参照图1,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益智仁放入质量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中腌制20分钟;s2、将s1腌制的益智仁分批次加入炒制容器中炒干后取出并冷却,炒药机内温度140℃-170℃,炒制时间为4-5min,本实施例中炒药机内温度140℃,炒制时间为4min,为了提高益智仁的加热均匀性,因此每次加入的益智仁的体积量与炒制容器的容量之比不大于2/3,且步骤s2中的炒制容器可以为炒药机。

基于上述工艺,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炒药机。参照图2,炒药机包括机架100和加热筒200,机架100放置在地面上,加热筒200与机架100固定连接,且加热筒200内布设有电加热丝。

参照图2和图3,炒药机还包括用于对益智仁进行加热的炒药筒300,炒药筒300一端开设有进料口210,以便于工作人员将益智仁投入炒药筒300内。炒药筒300设置在加热筒200内,并与加热筒200内壁转动连接。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炒药筒300转动的驱动组件600。驱动组件600包括驱动电机610和驱动轴620,驱动电机610与机架100螺栓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610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皮带轮611,驱动轴620与加热筒200侧壁转动连接,且驱动轴620穿入加热筒200内与炒药筒300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轴620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皮带轮621,驱动皮带轮611与传动皮带轮621通过传动皮带622传动连接。

参照图2和图4,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启闭进料口210的门板220,门板220一侧与加热筒200转动连接,门板220另一侧通过锁紧件与加热筒200侧壁连接,以使门板220将进料口210闭合。锁紧件具体设置为衔接杆110,衔接杆110包括衔接子杆112和转动子杆111,转动子杆111一端与加热筒20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衔接子杆112螺纹连接,门板220上开设有供转动子杆111转入的衔接槽223。当转动子杆111转入衔接槽223后,转动衔接子杆112使得衔接杆110长度变小,直至衔接子杆112靠近转动子杆111一端与门板220抵触,从而实现门板220的锁定。

回看图2,为了对炒药筒300内的益智仁进行翻料处理,因此炒药筒300内壁上设置有多块炒药板330,炒药板330一侧与炒药筒300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炒药筒300径向向炒药筒300轴线方向延伸。工作人员将益智仁放入炒药筒300内,闭合门板220,启动驱动电机610,使得驱动轴620带动炒药筒300转动,即炒药板330随炒药筒300转动,从而使得炒药板330不断对炒药筒300内的益智仁进行翻料处理,以提高炒药筒300内益智仁的加热均匀性。

参照图2和图5,由于益智仁加热后脆性较大,当炒药板330不断翻料时,益智仁从炒药板330上掉落至炒药筒300内时,易在其自身掉落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破碎,从而使得益智仁中药质量下降,因此为了提高益智仁中药质量,炒药筒300内转动连接有支撑块310,本实施例中支撑块310设置有两块,其中一块支撑块310位于炒药筒300一端,另一支撑块310位于炒药筒300另一端。

参照图5和图6,支撑块310上连接有承接筒400,承接筒400横截面为半圆形,且承接筒400远离地面的一侧开设有入料口410,靠近地面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420。承接筒400一侧壁上设置有缓冲板320,缓冲板320一侧与承接筒400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延伸,以使益智仁从炒药板330上掉落后可直接掉落至缓冲板320上,并从缓冲板320滑落至承接筒400内,最后从承接筒400的出料口420流出。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益智仁进行上料和卸料,因此承接筒400上开设有沿承接筒400轴向的滑槽460,支撑块310上设置有与滑槽460滑移连接的滑移板311,滑移板311架设在两支撑块310上,且滑移板311一端与其中一块支撑块3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支撑块310固定连接。滑槽460与滑移板311的设置,实现了承接筒400与支撑块310的滑移连接。

参照图6和图7,承接筒400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块连接板440,一块连接板440位于出料口420一端,另一块连接板440位于出料口420另一端,两连接板440上对应开设有滑移槽441,承接筒400上设置有挡料板430,挡料板430一端与一连接板440上的滑移槽441滑移连接,另一端与另一连接板440上的滑移槽441滑移连接,从而使得挡料板430滑移以打开或闭合出料口420。

承接筒400上设置有用于调控挡料板430滑移的调控组件500。调控组件500具体如下:调控组件500包括调控板510和多根转动杆520,本实施例中转动杆520设置有两根,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杆520可以设置为三根或四根,转动杆520数量可根据承接筒400长度来确定。承接筒400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板450,承载板450与炒药板330间隔设置。承载板450上开设有沿承接筒400长度方向的滑动槽451,滑动槽451为t形槽,调控板510与滑动槽451形状适配,并与滑动槽451滑移连接。两根转动杆520平行间隔设置,且转动杆520一端与调控板5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挡料板430转动连接。

参照图7和图8,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滑移调控板510,因此门板220上开设有沿承接筒400轴向的启动孔224,启动孔224内设置有与启动孔224内壁密封滑移连接的启动块221。启动块221上连接有启动杆222,且启动杆222与启动块221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启动杆222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另一端伸入炒药筒300内,且启动杆222伸入炒药筒300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25。调控板510上开设有供连接块225转入的连接槽511。

工作人员握持把手并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块225转入连接槽511内,拽动把手,使得启动块221与启动块221发生滑移,从而使得调控板510与滑动槽451槽壁发生滑移,以使调控板510带动转动杆520转动,并使得挡料板430滑移至打开出料口420的位置。

基于益智仁中药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中炒药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滑移挡料板430至出料口420闭合的位置,然后将益智仁倒入承接筒400内,然后将承接筒400向靠近炒药筒300筒底的方向滑移至合适位置,最后转动门板220闭合进料口210。

握持把手并转动,使得连接块225转入连接槽511内,拽动把手,使得启动块221带动启动杆222移动,从而使得调控板510滑移,以使转动杆520转动且挡料板430滑移,从而实现出料口420的打开,承接筒400内的物料从出料口420卸出。

启动驱动电机610,使得驱动电机610带动炒药筒300转动,从而使得炒药板330带动益智仁移动,当炒药板330转动至一定角度时,炒药板330上的物料滑落至缓冲板320上,并经承接筒400从出料口420卸出,从而实现益智仁的炒制。

当益智仁炒制结束后,推动把手,使得启动块221带动启动杆222移动,从而使得调控板510滑移,以使转动杆520转动且挡料板430滑移,以实现出料口420的闭合,炒药筒300转动,从而使得炒药板330将益智仁不断倒入承接筒400内,最后握持把手并转动,使得连接块225从连接槽511内转出,再将承接筒400从炒药筒300内滑出,打开挡料板430即可实现炒药机的卸料。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