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6348发布日期:2021-11-17 20:2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制作方法
一种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


背景技术:

2.激光以及atp能量治疗技术是近年来新推出一种适应性广泛,对患者刺激小,便于实施的新型治疗技术,基于实际需求,目前出现了型号和种类众多的激光以及atp能量治疗设备,其主要由激光发生部分、治疗部分以及控制管理部分组成。
3.在针对慢性创面的手术时,通常需要多阶段外科手术,首先通过控制感染和处理导致伤口慢性的任何潜在因素然后到伤口的后续覆盖,这可能需要手术血运重建。接受手术的患者会出现由各种病因(血管、压力、创伤、手术、医源性等)引起的伤口,常规治疗对其无效,甚至拖延数年,或者由于位置、并发症或深度可能难以愈合,
4.而激光治疗是利用激石墨烯热管效应凝固、汽化的方式祛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会对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热损伤,形成不同程度的热损伤创面,如处置不当,容易产生色素沉着,浅表性瘢痕、感染、瘙痒等并发症。因此激光创面修复的修复问题需要慎重对待,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灵活处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消杀处理工作,这方面的现有产品极少能够兼顾,特别是在激光治疗过程中,激光器以及相应设备会差生一些医疗废弃物以及有害物质,以及多余的热量等,这些问题上若得不到很好的方案来进行处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此类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治疗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控制方式灵活多变,在满足特激光和atp能量光治疗的基础上,在治疗过程中实现灵活的正压消杀以及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附属物进行清除、回收,具有良好的自清洁维护能力的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包括移动治疗台1,还包括设于移动治疗台1顶部的光疗组件;
8.所述移动治疗台1包括安装座10、抽屉式安装盒11、气液处理盒12;安装座10为中空结构,安装座10中空部水平设置有安装隔板101,安装座10内部经安装隔板101分隔形成位于上部的控制腔以及位于下部的功能腔;所述控制腔和功能腔后侧臂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口;所述抽屉式安装盒11从功能腔后侧的安装口插入安装在安装座10上;所述气液处理盒12设于安装座10底部;
9.所述光治疗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移动治疗台1顶部的操作臂20、设置在操作臂20末端的激光治疗器21、设置在设于移动治疗台1内部的特激光发生器、atp能量光发生器;
10.所述操作臂20包括多段可控制弯曲角度的导管;操作臂20由设置在移动治疗台1
上的电机驱动转动;
11.所述激光治疗器21包括保护壳210以及固定设置在保护壳210中的反射管211、螺纹套管212、套管控制旋钮213、热管214;
12.所述特激光发生器、atp能量光发生器的发光端设置在反射管211中或者通过光缆与反射管211连通;反射管211固定在保护壳210上,其下端从保护壳210上伸出形成治疗端;
13.所述atp能量光发生器发射波长为0.8~3μm,功率>8w;所述特激光发生器发射波长650nm,功率<5mw;
14.所述螺纹套管212可滑动地套设在反射管211上,螺纹套管212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控制旋钮213可转动地固定在保护壳210上,套管控制旋钮213设置有与螺纹套管212外部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且与螺纹套管212套接;所述热管214安装在螺纹套管212的下端并罩在反射管211外部,通过旋转套管控制旋钮213可控制螺纹套管212和热管214上下移动。
15.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还包括设于移动治疗台1内部的正压功能组件;所述正压功能组件包括设置于抽屉式安装盒11中的空气净化机30、臭氧发生器31、雾化器32;所述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连接有多个管路,包括:
16.由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经第一控制阀k1连通至反射管211内部、再由反射管内部引出至消杀系统的正吹除尘回路;
17.由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经第二控制阀k2连通至移动治疗台1内部、再由移动治疗台1内部引出至消杀系统废气排出回路;
18.由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经主控制阀k0、雾化器32、雾化控制阀k3和第一单向阀d1连通至反射管211内部的雾化给药通路;
19.由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经主控制阀k0、臭氧发生器31、臭氧控制阀k4经第一单向阀d1连通至反射管211内部的臭氧消毒通路;
20.由设置于激光治疗器21上的若干回收吸气口经第二单向阀d2引出至消杀系统废气回收回路。
21.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臭氧发生器后侧用于将臭氧雾化的超声雾化设备,所述超声雾化设备雾化频率为1.7mhz,雾化量为2~5ml/min,浓度为0.3~0.5mg/l。
22.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所述消杀系统包括:设置在气液处理盒12中间的吸附槽12a,设置在吸附槽12a边缘的多个导气槽12b;导气槽12b和吸附槽12a之间设置有过滤腔12c,过滤腔12c内设置有过滤介质;所述导气槽12b和过滤腔12c之间通过多孔材料连通,所述过滤腔12c与吸附槽通过单向透气膜连通。
23.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还包括导气罩壳13,所述导气罩壳13设于移动治疗台1内侧,所述抽屉式安装盒11位于导气罩壳13内,气液处理盒12位于导气罩壳13下侧;
24.所述导气罩壳13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离肋板13a,所述隔离肋板13a与各吸附槽12a的侧边相对,相邻隔离肋板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腔的下端与吸附槽12a对接。
25.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激光治疗器21上的手动补风装置215;所述手动补风装置包括风机、连接风机与反射管211的导管以及用于控制风机启动的开关。
26.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所述热管(214)是指石墨烯套管或者电热管;石墨烯套管为内壁敷设有石墨烯热管材料的金属套管;所述电热管是指辐射温度为25~40℃的可调电热管。
27.所述热管214是指有内壁敷设有石墨烯热管材料的金属套管;所述特激光发生器是指能够产生650nm特激光的激光发生器;所述反射管211的内壁设置有镜面反光层。
28.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所述过滤介质是指吸附棉,所述吸附槽12a内设置有臭氧吸附剂。
29.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抽屉式安装盒11内部的电源。
30.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激光治疗器21上的手动补风装置215;所述手动补风装置包括风机、连接风机与反射管211的导管以及用于控制风机启动的开关。
31.对前述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移动治疗台(1)顶部的定位扫描组件;所述定位扫描组件内设置有患区扫描定位装置。
32.其有益效果在于:
33.本技术的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运用适宜的臭氧超声雾化(杀灭病菌),650特激光(加强细胞的新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atp光(给细胞补充能量,使细胞恢复正常)、生物调节剂综合治疗(调节菌群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为组织修复创造了条件,有效加快创面损伤及术后创面修复,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
34.本装置使用灵活控制方便,基于灵活的多管操作臂结构,其可以采用人工操作或者自动治疗的方式利用650nm特激光以及能量光来完成多种治疗;其特别设置的激光治疗器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方便的辅助进行热疗,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对患区温度和空气质量进行控制,装置灵活性好,操作和驱动无需复杂系统。
35.装置附带完善的内部管路的循环管理和治疗控制回路,可以基于其基本结构实现雾化治疗、臭氧消杀等已完成患区的特定处理工作,同时具备完善的回路自清洁维护结构,在具备丰富功能的同时,维护工作量少,安全性高,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医疗废物能够实现自动收集处理,且装置运行过程中无异味无污染无噪音,有助于改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治疗体验;在进一步拓展及结合现有技术,还可以在操作臂上设置摄像头、视觉系统等装置实现完全自动化的患区自动定位、自动制定治疗方案,实现无人值守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36.图1是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主视图
37.图2是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的移动治疗台的示意图;
38.图3是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
39.图4是激光治疗器的剖视图;
40.图5是激光治疗器的装配图;
41.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42.移动治疗台1、安装座10、抽屉式安装盒11、气液处理盒12、操作臂20、激光治疗器
21、保护壳210、反射管211、螺纹套管212、套管控制旋钮213、热管214。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44.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包括移动治疗台1,还包括设于移动治疗台1顶部的光疗组件;
45.所述移动治疗台1包括安装座10、抽屉式安装盒11、气液处理盒12;安装座10为中空结构,安装座10中空部水平设置有安装隔板101,安装座10内部经安装隔板101分隔形成位于上部的控制腔以及位于下部的功能腔;所述控制腔和功能腔后侧臂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口;所述抽屉式安装盒11从功能腔后侧的安装口插入安装在安装座10上;所述气液处理盒12设于安装座10底部;
46.所述光治疗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移动治疗台1顶部的操作臂20、设置在操作臂20末端的激光治疗器21、设置在设于移动治疗台1内部的特激光发生器、atp能量光发生器;
47.所述操作臂20包括多段可控制弯曲角度的导管;操作臂20由设置在移动治疗台1上的电机驱动转动;
48.所述激光治疗器21包括保护壳210以及固定设置在保护壳210中的反射管211、螺纹套管212、套管控制旋钮213、热管214;
49.所述特激光发生器、atp能量光发生器的发光端设置在反射管211中或者通过光缆与反射管211连通;反射管211固定在保护壳210上,其下端从保护壳210上伸出形成治疗端;
50.所述atp能量光发生器发射波长为0.8~3μm,功率>8w;所述特激光发生器发射波长650nm,功率<5mw;
51.所述螺纹套管212可滑动地套设在反射管211上,螺纹套管212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控制旋钮213可转动地固定在保护壳210上,套管控制旋钮213设置有与螺纹套管212外部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且与螺纹套管212套接;所述热管214安装在螺纹套管212的下端并罩在反射管211外部,通过旋转套管控制旋钮213可控制螺纹套管212和热管214上下移动。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tp与激光创面治疗修复仪,其特征在于,设于移动治疗台1内部的正压功能组件;所述正压功能组件包括设置于抽屉式安装盒11中的空气净化机30、臭氧发生器31、雾化器32;所述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连接有多个管路,包括:
53.由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经第一控制阀k1连通至反射管211内部、再由反射管内部引出至消杀系统的正吹除尘回路;
54.由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经第二控制阀k2连通至移动治疗台1内部、再由移动治疗台1内部引出至消杀系统废气排出回路;
55.由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经主控制阀k0、雾化器32、雾化控制阀k3和第一单向阀d1连通至反射管211内部的雾化给药通路;
56.由空气净化机30的出气口经主控制阀k0、臭氧发生器31、臭氧控制阀k4经第一单向阀d1连通至反射管211内部的臭氧消毒通路;
57.由设置于激光治疗器21上的若干回收吸气口经第二单向阀d2引出至消杀系统废气回收回路。
58.还包括设置于臭氧发生器后侧用于将臭氧雾化的超声雾化设备,所述超声雾化设备雾化频率为1.7mhz,雾化量为2~5ml/min,浓度为0.3~0.5mg/l。
59.所述消杀系统包括:设置在气液处理盒12中间的吸附槽12a,设置在吸附槽12a边缘的多个导气槽12b;导气槽12b和吸附槽12a之间设置有过滤腔12c,过滤腔12c内设置有过滤介质;所述导气槽12b和过滤腔12c之间通过多孔材料连通,所述过滤腔12c与吸附槽通过单向透气膜连通。
60.还包括导气罩壳13,所述导气罩壳13设于移动治疗台1内侧,所述抽屉式安装盒11位于导气罩壳13内,气液处理盒12位于导气罩壳13下侧;
61.所述导气罩壳13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离肋板13a,所述隔离肋板13a与各吸附槽12a的侧边相对,相邻隔离肋板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腔的下端与吸附槽12a对接。
62.还包括设置在激光治疗器21上的手动补风装置215;所述手动补风装置包括风机、连接风机与反射管211的导管以及用于控制风机启动的开关。
63.所述热管214是指有内壁敷设有石墨烯热管材料的金属套管;所述特激光发生器是指能够产生650nm特激光的激光发生器;所述反射管211的内壁设置有镜面反光层。
64.所述过滤介质是指吸附棉,所述吸附槽12a内设置有臭氧吸附剂。还包括设置于移动治疗台1顶部的定位扫描、设置于抽屉式安装盒11内部的电源、括设置在激光治疗器21上的手动补风装置215;所述手动补风装置包括风机、连接风机与反射管211的导管以及用于控制风机启动的开关。
65.以下位实施例应用数据:
66.该应用数据经由某人民医院烧伤和创面修复外科对特征病例进行对照治疗后获得,治疗过程中均与相应病例签署知情同意书;
67.该特征病例入选标准为:

、伤后一个月创面仍未能愈合;

、残余创面数量大于2个,且单个创面面积为25~100cm2;

、不属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或患有心肺疾病等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特殊病例;
68.筛选后获得有效病例共92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生产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人;
69.实验组以对照组治疗方案:
70.实验组组采用激光与atp能量光创面治疗修复仪进行治疗,综合使用atp能量光和650nm激光以及臭氧雾化治疗配合必要的药物创面清洗治疗,治疗频率为48h一次,治疗期21天;对照组采用必要的药物创面清洗治疗,治疗频率和治疗期与实验组一致;
71.临床观察指标以治疗期(三周)结束后病例创面的愈合率检测结果为准;
[0072][0073]
治疗效果分级以愈合率≥90%为痊愈、50%≤愈合率≤90%为显著、30%≤愈合率≤50%为进步、愈合率≤30%为无效;
[0074]
统计结果以痊愈以及显著为有效治疗;
[0075]
临床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
[0076]
表1临床治疗结果
[0077]
治愈率痊愈显著进步无效有效率
实验组21186184.78%对照组81221543.48%
[0078]
由临床数据结果可知,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0079]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