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7306513发布日期:2021-11-06 06: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1),所述针头(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针头座(101),所述针头(1)的周侧面设有刻度(102);针芯(2),所述针芯(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针芯座(201),所述针芯(2)的周侧面与针头(1)的内壁滑动配合;针头护罩(3),所述针头护罩(3)沿轴向开有放置针头(1)的针头槽(301);所述针头护罩(3)包括第一护罩(4)和第二护罩(5),所述第一护罩(4)的后端与第二护罩(5)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针头护罩(3)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和第一定位板(8),所述第一支撑板(6)与第一护罩(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7)与第二护罩(5)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8)固定连接在第一护罩(4)的第一表面(4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一表面开有第一半圆形导向槽(601),所述第一定位板(8)一表面开有第二半圆形导向槽(801),所述第一半圆形导向槽(601)与所述第二半圆形导向槽(801)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半圆形导向槽(601)和所述第二半圆形导向槽(801)均与针头(1)的周侧面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4)的后端面与第二护罩(5)的前端面磁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罩(5)沿第一护罩(4)后端面的一侧楞旋转后,第二护罩(5)的第三表面(501)与第一护罩(4)的第二表面(402)贴合,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一侧面与第二支撑板(7)的一侧面重合在同一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4)的第二表面(402)与第二护罩(5)的第三表面(501)磁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4)在靠近第一支撑板(6)的两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指环(9),所述第二护罩(5)在靠近第二支撑板(7)的两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指环(10),所述第二指环(10)可转动至与第一指环(9)贴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周侧面的刻度(102)位于针头(1)的后半段,所述刻度(102)沿针尖向针尾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刻度(102)精确到毫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到零刻度线的距离与第一支撑板(6)的外表面到第一定位板(8)的一表面距离相等。10.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从医疗包中取出穿刺针,将针头(1)从针头护罩(3)中抽出,拔出针芯(2)检查针头(1)是否通畅,将针芯(2)插回针头(1)内;s2:双手分别拿持住第一护罩(4)和第二护罩(5),将第二护罩(5)沿第一护罩(4)后端面的一侧楞旋转,使第二护罩(5)的第三表面(501)与第一护罩(4)的第二表面(402)贴合,
第二指环(10)与第一指环(9)贴合;s3:使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分别穿过第一指环(9)和第二指环(10),将第二支撑板(7)和第一支撑板(6)抵接在小儿待穿刺部位的皮肤表面,同时将第一半圆形导向槽(601)对准待穿刺的点;s4:右手拿持针头(1)的针座端(101),将针头(1)的周侧面抵靠在第一半圆形导向槽(601)和第二半圆形导向槽(801)上,针尖接触到皮肤时,零刻度线与第一定位板(8)的一表面重合;s5:以垂直背部皮肤的方向缓慢刺入,根据儿童年龄估算穿刺深度,当有落空感时,代表穿刺到位,并观察第一定位板(8)一表面在针头(1)上所指示的刻度,作为穿刺深度的辅助依据;s6:左手将针头护罩(3)缓慢从小儿穿刺部位移除,避免震动针头(1),到此,完成穿刺操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麻醉用可视刻度穿刺针及使用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针头、针芯和针头护罩,针头的周侧面设有刻度;刻度位于针头的后半段并且沿针尖向针尾方向逐渐增大;针头护罩沿轴向开有放置针头的针头槽;针头护罩包括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第一护罩的后端与第二护罩的前端转动连接,针头护罩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装置。本发明通过在针头的周侧面设有刻度,并将刻度线设置在针头的后半段,避免穿刺过程中读取刻度时,受到遮挡干扰;针头护罩可折叠用于辅助针头穿刺,并在针头护罩上设置针头的辅助定位装置,辅助定位装置配合针头上的刻度使用,实现精确识别穿刺深度的目的。精确识别穿刺深度的目的。精确识别穿刺深度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 娄超 郑晓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23
技术公布日:2021/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