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神经刺激装置

文档序号:28263523发布日期:2021-12-31 17:2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舌下神经刺激装置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2.正常情况下,空气通过呼吸道平稳地从嘴和鼻子进入肺部,呼吸过程中,呼吸道的阻塞或者变窄会造成呼吸暂停。在睡眠过程中,在本应该处于正常呼吸的情况下,却表现出不自觉地短暂停止呼吸的状态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典型的临床变现症状有洪亮的鼾声、嗜睡、失眠、夜间大脑缺氧等。如果没有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它会增加换心血患疾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甚至严重的osa患者会危及生命。衡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可以判断患者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成年人ahi小于5时为正常,5≤ahi<15为轻度osa,15≤ahi<30为中度osa,ahi≥30为重度osa。尽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osa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在睡眠时一直佩戴面罩,只有50%的患者愿意在睡眠时一直佩戴cpap,因此cpap对于osa患者的治疗只有50%的依从性和普遍性。目前,研究人员们正在着力开发创新的替代方案。提高osa治疗的依从性。舌下神经刺激(hgns)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其在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时刺激舌下神经,引起舌下肌肉收缩,从而使得患者的呼吸通道扩大。将hgns安装在患者体内,检测患者是否处于呼吸暂停状态刺激舌下神经,打开呼吸通道,帮助患者正常呼吸具有高达76%的成功率,能让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小于5。
3.目前舌下神经刺激系统体积庞大,该系统主要由三个可植入部件组成:呼吸传感器、刺激发生器和刺激电极。呼吸传感器通过感知胸壁运动的生物阻抗来检测呼吸模式,并将信息通过到导线传输给电刺激发生器。然后,电刺激产生器向刺激电极提供电刺激脉冲,刺激电极将刺激信号传递给舌下神经。接收电刺激治疗的呼吸中断患者需要经历三次开刀手术。第一个开刀切口在患者右侧颌下腺下缘处,位于患者舌下神经的远端,用来放置刺激电极。刺激舌下神经的远端能让舌头向前伸展,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第二个开刀切口平行于肋骨,位于的第三根肋骨和第四根肋骨的中间区域。这个切口用来放置呼吸传感器,通过感知胸壁运动的生物阻抗来检测呼吸状态判断患者是处于呼气还是吸气状态,并将该信息传递给刺激发生器。刺激发生器接收呼吸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向刺激电极提供刺激信号。刺激发生器相当于一个中枢系统,是植入式舌下神经刺激系统中最最核心的器件。用来放置刺激发生器的开口在右锁骨下方2

4厘米处。三个植入部件都需要通过植入体内的导线进行连接。
4.但是,对于患者而言,为了放置舌下神经刺激系统,需要经过多次的手术或者多创口的手术进行设备植入,手术部位多、创口大,并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炎症等,三个主要部件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受身体活动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失灵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舌下神经刺激系统的供电电池使用寿命有限,电池电量耗尽后需要重新手术进行电池的更换,会给病人带来二次创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应用与呼吸中断治疗,旨在降低植入用户体内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积、减小患者手术次数和创口面积,避免植入设备连接的导线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体内电池供电进行电池更换时给用户带来的二次创伤,提高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体内装置、体外装置;体内装置安装于舌下神经的远端,体内装置包括集成芯片、刺激电极、柔性线圈,集成芯片分别与刺激电极和柔性线圈连接,柔性线圈用于接收体外装置发送的能量和刺激信息,集成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能量和刺激信息产生刺激脉冲,刺激电极用于将刺激脉冲传递到舌下神经;体外装置安装于体内装置上方的体表,体外装置包括线圈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线圈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能量和刺激信息,柔性线圈用于将能量和刺激信息传输到体内装置。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将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分为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体内装置包含的柔性线圈和体外装置包含的线圈构成磁感应链路,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通过磁感应链路进行能量传输和数据交换,体外装置向体内装置发送能量和刺激信息体内装置接收到体外装置传输的能量后启动体内电路进入工作状态,根据体外装置传输刺激信息,产生特定的刺激脉冲,并通过刺激电极传递到舌下神经,治疗用户的阻塞性呼吸暂停;通过将舌下神经刺激装置拆分为高度集成的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极大的减小了需要植入用户体内的装置体积,减小了用户需要进行手术的次数和手术创口面积,降低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利用线圈构成的磁感应链路实现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之间的通信和能量传输,不需要再设置植入在用户体内的导线和电源,避免了用户身体移动可能导致的装置失灵或者安全隐患对用户造成伤害,以及电池更换给用户造成的二次伤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8.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内装置安装方式示意图;
1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内装置的第一pcb子板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内装置的第二pcb子板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由背景技术可知,当下采用的舌下神经刺激系统对于患者而言,为了放置舌下神经刺激系统,需要经过多次的手术或者多创口的手术进行设备植入,手术部位多、创口大,
并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炎症等,三个主要部件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受身体活动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失灵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并且舌下神经刺激系统的供电电池使用寿命有限,电池电量耗尽后需要重新手术进行电池的更换,会给病人带来二次创伤。因此,如何降低舌下神经刺激装置放置和使用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提高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呼吸中断治疗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体内装置、体外装置;体内装置安装于舌下神经的远端,体内装置包括集成芯片、刺激电极、柔性线圈,集成芯片分别与刺激电极和柔性线圈连接,柔性线圈用于接收体外装置发送的能量和刺激信息,集成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能量和刺激信息产生刺激脉冲,刺激电极用于将刺激脉冲传递到舌下神经;体外装置安装于体内装置上方的体表,体外装置包括线圈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线圈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能量和刺激信息,线圈用于将能量和刺激信息传输到体内装置。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将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分为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体内装置包含的柔性线圈和体外装置包含的线圈构成磁感应链路,体外装置和体内装置通过磁感应链路进行能量传输和数据交换,体外装置向体内装置发送能量和刺激信息,体内装置接收到体外装置传输的能量后启动体内电路进入工作状态,根据体外装置传输的刺激信息,产生特定的刺激脉冲,并通过刺激电极传递到舌下神经,治疗用户的阻塞性呼吸暂停;通过将舌下神经装置拆分为高度集成的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极大的减小了需要植入用户体内的装置体积,减小了用户需要进行手术的次数和手术创口面积,降低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利用线圈构成的磁感应链路实现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之间的通信和能量传输,不需要再设置植入在用户体内的导线和电源,避免了用户身体移动可能导致的装置失灵或者安全隐患对用户造成伤害,以及电池更换给用户造成的二次伤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19.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的对本技术记载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20.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呼吸中断治疗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包括:
21.体内装置101,体内装置安装于舌下神经的远端,体内装置包括集成芯片、刺激电极、柔性线圈,集成芯片分别与刺激电极和柔性线圈连接,柔性线圈用于接收体外装置发送的能量和刺激信息,集成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能量和刺激信息产生刺激脉冲,刺激电极用于将刺激脉冲传递到舌下神经。
22.具体地说,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两部分,体内装置通过手术植入用户体内的舌下神经的远端,在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开始工作后,体内装置通过柔性
线圈接收体外装置传输的能量和刺激信息,然后体内装置中高度集成的hgns芯片在接收到体外装置传输的能量后进入工作状态,对接收到的刺激信息进行解调、和分析,并根据刺激信息生成特定的刺激脉冲,将刺激脉冲通过连接的刺激电极传递到舌下神经实现对用户呼吸暂停症状的治疗。
23.在一个例子中,体内装置集成于柔性pcb板上,柔性pcb板弯折为套袖形。体内装置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高度集成于柔性pcb板上,并弯折为套袖形的体内装置201尽可能包裹在用户的舌下神经202远端的外围,通过选择柔性pcb板作为体内装置的基板,将体内装置高度集成在柔性pcb板上,极大的降低体内装置的体积,便于通过较小的创口植入用户体内;通过将集成体内装置的柔性pcb板弯折为套袖形状形成一个能够包裹舌下神经的神经套袖,使得集成后的体内装置在通过生物兼容的柔性材料进行封装后,能够尽可能地包裹在舌下神经远端外围,准确的通过刺激电极将刺激脉冲发送到舌下神经的同时,减少由于活动造成体内装置移动的可能性。
24.在另一个例子中,柔性pcb板由第一pcb子板和第二pcb子板叠加形成;集成芯片与刺激电极集成于所述舌下神经的第一pcb子板上;柔性线圈集成于远离舌下神经的第二pcb子板上,集成芯片通过第一pcb子板上的线圈接触垫与柔性线圈连接。通过体内装置包裹远端的舌下神经的时候,体内装置会存在紧贴舌下神经的一面和相对远离舌下神经的一面,为了保证向舌下神经准确发送的刺激脉冲以及与体外装置进行高效的通信与能量传输,将柔性pcb板做成上下两层的复合结构,由两块柔性pcb子板叠加形成,将高度集成的hgns芯片和刺激电极集成在更加靠近舌下神经的第一pcb子板上,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pcb子板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pcb子板上包括高度集成的hgns芯片301、上下刺激电极302、303,和用于连接第二柔性pcb子板上的柔性线圈的接触垫304和305;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二pcb子板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pcb子板上包括柔性线圈403,将柔性线圈和hgns芯片连接的接触垫401和402。通过将柔性线圈集成于相对第一pcb子板距离舌下神经更远的第二pcb子板上,并通过在第一pcb子板和第二pcb子板上的接触垫将柔性线圈与hgns芯片相连接,将第一pcb子板和第二pcb子板叠加在一起,并包利用生物兼容性材料封装成袖套形状,将第一pcb子板作为袖套内侧,第二pcb子板作为袖套外侧包裹住舌下神经。在尽可能降低体内装置的体积的同时,保证体内装置能够准确的和体外装置进行刺激信息的交互和能量传输,避免体内装置由于人体运动产生移动,并能够对舌下神经进行准确的电刺激。
25.体外装置102,体外装置安装于体内装置上方的体表,体外装置包括线圈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线圈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能量和刺激信息,线圈用于将能量和刺激信息传输到体内装置。
26.具体地说,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外部分被安装在体内装置上方的体表,例如,通过挂钩式的支架挂在耳朵上,体外装置的主体靠近用户的腮边或者放置于用户的颈部表面,使体外装置中的线圈能够尽可能的靠近体内装置的上方,通过体外装置的线圈和体内装置的柔性线圈形成磁感应链路用于能量和刺激信息的交互,在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开始工作后,体外装置的控制器产生用于控制体内装置发送刺激脉冲的刺激信息和为体内装置供能的能量,并通过控制器连接的线圈,将能量和刺激信息发送给体内装置。
27.在一个例子中,体外装置还包括呼吸感应器,呼吸感应器连接控制器,呼吸感应器用于检测用户的呼吸状态,在用户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下,向控制器发送呼吸暂停告警;控
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呼吸暂停告警后,通过线圈和柔性线圈组成的磁感应链路向体内装置发送能量和刺激信息。通过在体外装置中设置一个用于感应用户呼吸状态的呼吸感应器,在呼吸暂停装置开始工作后,呼吸感应器开始对用户的呼吸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呼吸暂停症状,在用户未出现呼吸暂停症状时,体外装置不向体内装置发送能量和刺激信息,体内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体外装置维持待机状态即可,在呼吸感应器检测到用户出现呼吸暂停症状的时候,检测用户处于呼气状态还是吸气状态,用户发生吸气的呼吸暂停的时候,呼吸感应器产生呼吸暂停警告,并将呼吸暂停告警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呼吸感应器的告警信息后,再根据刺激脉冲的脉冲参数向体内装置发送能量和刺激信息,体内装置接收到能量后进入工作状态,对接收到的刺激信息进行解调,并根据解调结果产生特定的刺激脉冲,通过刺激电极将产生的刺激脉冲传递到用户的舌下神经。
28.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呼吸感应器可以是单独安装在体外装置中和控制器相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集成的方式集成在控制器中,从而进一步减小体外装置的体积。本实施例呼吸感应器在体外装置中的具体安装方式不做限制。通过增加呼吸感应器,并在用户发生呼吸暂停的时候再向用户发送刺激脉冲,避免了呼吸暂停装置要一直维持在工作状态,进一步降低呼吸暂停刺激装置的整体能耗,增大体外装置的充电时间间隔;通过仅在用户需要进行呼吸暂停症状治疗的时候发送刺激脉冲,其余时间不发送刺激脉冲,避免用户由于长时间收到电刺激作用而对刺激脉冲出现耐受性,保证呼吸暂停装置的长期有效性。
29.在另一个例子中,体内装置还包括:第一离散电容和第二离散电容,第一离散电容与柔性线圈形成谐振电路;第二离散电容用于根据用户对刺激脉冲的电刺激反应进行电容值的调整,柔性线圈还用于将电刺激反应传输到体外装置;体外装置还用于接收电刺激反应,根据电刺激反应调整发送的刺激信息,形成刺激脉冲的闭环调节回路。例如,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体外装置的控制器中集成了电源、微控制器、调制器、解调器和放大器,同时,体外装置中还包括离散电容c1和线圈l1,体外装置的寄生电阻r1,体外装置中的线圈l1与离散电容c1构成谐振回路并与控制器连接,受控制器的控制,体内装置中高度集成的hgns芯片中包括了电源处理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电源处理单元包括整流器和电压调节器,数据通信单元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微控制器、双极型电流脉冲生成器、放大器;hgns芯片与传递刺激脉冲到舌下神经的上下两个刺激电极相连接,第一离散电容c2和柔性线圈l2构成的谐振回路,柔性线圈l2与hgns芯片的另外两个端口相连接,hgns芯片的数据通信单元中还包含有检测刺激电极之间刺激信息的模块,该模块由放大器和调至器组成,该调制信息反应出体内第二离散电容的变化并通过体内的柔性线圈传递给体外装置。
30.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工作过程中,体外装置中的控制器感应到患者处于呼吸暂停状态时,根据要发送到的舌下神经的刺激脉冲对应的刺激脉冲参数,利用离散电容和线圈组成的谐振回路,向体内装置提供能量和发送刺激信息;体内装置通过第一离散电容和柔性线圈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到来自体外装置的能量后,将来自体外装置传递的能量传递给电源处理单元的整流器和电压调节器,为体内装置供电,体内装置电路开启进入工作状态,在接收到体外装置发送的刺激信息后,数据通信单元对接收到的刺激信息进行解调,微控制器根据解调器的解调结果,控制双极型电流脉冲生成器生成特定的刺激脉冲,将刺激脉冲通过上下两个刺激电极传递到到舌下神经,对舌下神经实施刺激。采用双极性电流刺激能
够减小或消除电极之间肌体的电荷积累,避免肌体过热而损伤肌体。
31.舌下神经装置在向舌下神经传递刺激脉冲后,体内装置的微控制器还可以检测用户对脉冲的电刺激反应,然后微控制器控制调制器对检测到的电刺激反应信息进行通信编码调制,调整第二离散电容的电容值,并通过柔性线圈将调制后的电刺激反应信息传输到体外装置。体外装置通过线圈接收到体内装置传输的电刺激反应信息后,通过解调器对电刺激反应信息进行解码,然后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体内装置反馈回来的电刺激反应信息,调整后续要发送到体内装置中的刺激信息,并通过调制器和放大器将调整后的刺激信息发送到体内装置,体内装置再根据接收到的刺激信息调整发送到舌下神经的刺激脉冲。通过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利用磁感应链路的双向通信与对刺激脉冲的反馈调节,在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刺激脉冲的闭环调节回路,避免了用户接收到的刺激脉冲对用户造成伤害或者由于用户身体状态发生变化,原有的刺激脉冲对用户无法再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利用闭环调节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呼吸暂停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另外,根据电刺激反应信息进行刺激脉冲的闭环调节这一步骤可以贯穿整个舌下刺激装置的使用过程,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开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32.在另一个例子中,体内装置还用于检测刺激电极之间的电压和电阻,获取电刺激反应。体内装置在根据接收到的能量和刺激信息向舌下神经发送刺激脉冲后,用户对刺激脉冲的反应会实时变化,表现出的电特性为电极之间的电压和电阻实时变化,微控制器对上下两个刺激电极之间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进行测量,以此获取用户的舌下神经在经过刺激脉冲的电刺激后的兴奋程度,用上下两个刺激电极之间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表征用户的电刺激反应信息,传输到体外装置,体外装置在接收到电刺激反应信息后,对电刺激反应信息进行解调,在电压值和电阻值未存在于预设的区间内时,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重新调整发送给体内装置的刺激信息,使得舌下神经在调整后的刺激脉冲的刺激下,电极间的电压和电阻落在预设区间内。通过对刺激电极之间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进行检测,准确的获取到用户的舌下神经对于刺激脉冲的反应,为后续的反馈调节提供可靠的用户反应数据,进一步保证刺激脉冲治疗的有效性。
33.在另一个例子中,体内装置通过负载键控调制的方式调整第二离散电容的电容值。体内装置在检测到用户舌下神经对刺激脉冲的电刺激反应后,利用负载键控调制的方式,通过体内微控制器,对第二离散电容的电容接入状态进行调整,变更第二离散电容的电容值,实现对电刺激反应的信息编码。通过利用负载键控调制的方式,大大减小控制电容值变化的开关反应时间,及时将检测到的用户电刺激反应信息传递给体外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利用c

mos管作为第二离散电容的开关,利用c

mos管高效的开通关断特性,替代需要新增的开关,c

mos开关集成于体内集成电路中,通过体内微控制器控制c

mos的开关状态,保证电容值调整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体内装置的体积,本实施例对管控第二离散电容的电容值的开关的具体选取不做限制。
34.在另一个例子中,控制器通过幅移键控调制或相移键控调制进行刺激信息的调制。呼吸暂停刺激装置的体外装置中,包含了集成了微控制器、调制器、解调器、放大器的控制器,在呼吸暂停刺激装置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根据需要传输到舌下神经的脉冲刺激参数,微控制器通过调制器生成发送到体内装置的刺激信息,刺激信息的调制可以采用幅移键控调制的方式或者相移键控调制的方式待发送的刺激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器的工作方
式设置为幅移键控调制时,能够实现最简单的刺激信号调制,能够尽可能的减小控制器的体积,将调制器的工作方式设置为相移键控调制时,能够以最低的能量损失将产生的刺激信号传输到体内装置中,降低体外装置的整体能耗,延长体外装置的充电时长。
35.在实际应用中,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采用的调制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进行选择和变更,本实施例对具体的调制方式不做限制。
36.在另一个例子中,呼吸暂停刺激装置还包括:遥控器,遥控器与体外装置通信连接,遥控器用于接收用户设置的刺激参数,向体外装置发送刺激参数;体外装置还用于根据刺激参数调整刺激信息。包含遥控器的呼吸暂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体内装置601,用于向舌下神经发送刺激脉冲和反馈用户的电刺激反应信息;体外装置602,用于向体内装置传输能量和刺激信息,根据体内装置的电刺激反应,调整传输的刺激信息;与体外装置通信连接的遥控器603,遥控器中包含微控制调节器和通信单元,两者也可以集成在微控制器中,通过微控制调节器接收用户或者医生对发送到舌下神经的刺激脉冲的参数设置,包括刺激脉冲的强度、持续时间等参数,并将接收到的刺激参数发送到体外装置,体外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刺激参数,调整需要发送给体内装置的刺激信息。通过遥控器与体外装置的通信连接,使得发送到用户舌下神经的刺激脉冲可以在不取出体内装置的情形下进行调整,避免用户对特定脉冲产生耐受性后,需要二次手术进行刺激脉冲的重新设置,提高了呼吸暂停装置的实用性。
37.另外,还可以将呼吸感应器设置在遥控器中,体外装置中不再设置呼吸感应器,通过设置在遥控器中的呼吸感应器对用户是否发生呼吸暂停症状和呼吸状态进行检测,在检测到用户发生呼吸暂停状态,并且处于吸气的呼吸暂停状态时,呼吸感应器向微控制器提供告警信息,微控制器接收到告警信息后,根据用户上次设置的刺激参数或者提前预存的刺激参数,向体外装置发送携带有刺激参数的指令,控制体外装置根据刺激参数向体内装置发送能量和刺激信息,开始对用户进行特定的电刺激。通过将呼吸感应器设置在遥控器中,减少位于体表的体外装置的体积,避免了体外装置要实时处于待机状态,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可以在不需要发送刺激脉冲的时候处于关闭状态,根据遥控器的指令仅在特定时间点后发送刺激脉冲,进一步降低整体能耗。
38.另外,体内装置反馈用户对刺激脉冲的电刺激反应信息给体外装置后,体外装置还可以将电刺激反应信息传输到遥控器,用户根据遥控器上显示的电刺激反应信息,自行进行刺激参数的调整,也可以由遥控器的微控制器根据反馈调节的机理,调整刺激参数,并向体外装置发送调整后的刺激参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通过闭环控制的方式对刺激脉冲进行调整,保证刺激脉冲的有效性和避免刺激脉冲给用户造成伤害。
39.在实际应用中,呼吸感应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体外装置中,或者设置在遥控器中,本实施例对呼吸感应器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
40.在另一个例子中,体外装置与遥控器通过数据线、蓝牙或无线网进行通信连接。遥控器和体外装置可以直接通过一根数据线进行连接,实现信号的高速准确传输,保证刺激参数的准确性;也可以通过连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避免需要通过物理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时受连接线限制;还可以蓝牙配对的方式与体外装置进行连接,避免局域网使用受限的场景中无法准确高效的进行舌下神经刺激,通过多种可能的通信连接方式连接体外装置和遥控器,保证两者之间数据通信的准确性和效率,进一步保障舌下神经
刺激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41.此外,应当理解的是,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4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