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4410发布日期:2021-12-04 00:3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注射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


背景技术:

2.胶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25%~30%,某些生物体甚至高达80%以上;胶原蛋白种类较多,常见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

型和

型;胶原蛋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生物活性,因此在食品、医药、组织工程、化妆品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因此,美容行业有注射胶原蛋白的。
3.在注射过程中,为顺利输送胶原原纤维,针头的内径必须大于数十微米,一般推荐使用27g规格的手针;由于胶原蛋白植入剂由猪皮中萃取,其胶原原纤维的长度无法精确控制;为避免堵塞针头,实际注射过程中也会使用25g规格的手针;手针直径的数量级与皮肤厚度相当,约是人体毛孔直径的10倍,造成出血、接受表皮下注射者的体验感差,注射过程也难以被精确控制;为达到与水光针同级别的精细注射效果,使用34g规格的针头甚至更细的阵列针头,必须对胶原蛋白植入剂中的胶原原纤维进行碎裂,使其长度不大于数微米。
4.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项专利关于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2010425886x提供了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装置,包括初端注射装置、终端注射装置、中部连通管路及设置于中部连通管路两端的端部筛板,所述端部筛板设有用于粉碎纤维的筛切孔,所述端部筛板设置于所述中部连通管路内部,所述中部连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初端注射装置和所述终端注射装置连通,植入剂经过所述初端注射装置或所述终端注射装置推入所述中部连通管路,流经所述端部筛板进行纤维碎化。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所述初端注射装置或所述终端注射装置使植入剂来回穿过所述端部筛板,将胶原原纤维碎裂为更细小的片段,以利于更精确的表皮下植入及植入后的均匀分布;但是,此方案存在缺陷,此方案将胶原蛋白挤入中间管道,在中间管道内设置筛板,使胶原蛋白通过筛板完成对胶原蛋白的碎裂,难免会发生胶原蛋白残留在中间管道内,造成浪费,且需要两端配合完成切碎,操作困难;切碎结束后若直接取出再注射,则增加了工序,若直接通过此设置进行注射,一方面操作困难,另一方面胶原蛋白必须注射在真皮层,给医护人员的精准注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5.鉴于此,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对胶原蛋白进行碎裂且操作方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包括针筒、针头和推液系统;所述针筒的侧壁内表面竖直设置有一号槽,所述针筒的侧壁内表面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二号槽,且所述一号槽与二号槽相通;所述针筒的底部中央位置设置有
出液管,出液管的中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出液管底部嵌套有针头;所述推液系统包括固定板、胶塞、筛板和推杆;所述针筒侧壁内表面嵌套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突出有柱状杆;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胶塞,所述筛板位于胶塞底部并嵌套在针筒侧壁内表面,所述固定板、胶塞以及筛板均与针筒侧壁内表面和一号槽紧密接触;所述推杆贯穿固定板以及胶塞并与筛板顶部中央部位转动连接,所述推杆侧壁靠近固定板的部位以及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推杆靠近顶部的部位为设置有三号槽,所述推杆的内部中空且设有一号杆,所述一号杆的顶部露出三号槽,所述一号杆靠近底部的位置为磁铁,所述磁铁的顶部与一号杆弧形过渡;所述推杆靠近底部的部位水平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内紧密嵌套有二号杆,所述固定板与推杆紧贴的部位设置有四号槽。
8.工作时,二号杆嵌套在通道内并能够进入四号槽,且固定板与胶塞转动连接,即固定板与胶塞能够发生相互之间的转动,不能发生相互之间的移动;拉动推杆,固定板、胶塞以及筛板紧贴针筒内壁以及一号槽上移,将需要注射的胶原蛋白吸入针筒内,当达到需要的量时,停止拉动推杆,水平转动推杆,推杆与筛板转动连接,推杆相对筛板转动;且由于固定板与胶塞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故固定板发生转动,且固定板的侧壁突出有柱状杆,固定板转动将柱状杆卡入二号槽,由于二号槽水平设置,故二号槽限制了固定板以及胶塞的上下移动;转动推杆后再将针头从胶原蛋白液中移出,并关闭出液管上的阀门;若需要吸入胶原蛋白的量对应不到二号槽的位置时,可先将固定板侧壁上的柱状杆先卡入二号槽,分多次吸入胶原蛋白;关闭阀门后,通过拉动一号杆露出三号槽的部分,使一号杆上移,由于一号杆未上移时,二号杆与一号杆的侧壁接触且接触点处的一号杆半径大,一号杆上移,移动的距离恰好使一号杆上的磁铁正对二号杆,设置二号杆材料为能够被磁铁吸附的材料,故二号杆被磁铁吸引,由于磁铁处一号杆的半径小,故二号杆会向着磁铁方向移动并与磁铁接触,此时二号杆抽出四号槽,但二号杆仍在通道内并二号杆端部与通道远离一号杆的端口平齐;故固定板、胶塞与推杆取消固定,由于固定板和胶塞固定在针筒侧壁上,故此时推杆能够与固定板、胶塞发生相对移动,且推杆与筛板中央位置转动连接,故此时推拉推杆,能够带动筛板上下移动,而固定板与胶塞不发生移动,由于筛板上除与推杆连接部以外设有筛切孔,胶原蛋白穿过筛切孔能够将胶原蛋白破碎;所以推拉推杆使筛板上下移动,如此反复数次,使胶原蛋白尽可能多的穿过筛切孔将胶原蛋白切碎;当切碎过程结束后,上拉推杆使筛板紧贴胶塞,此时推动一号杆露出三号槽的部分,使一号杆下移,进而通道内的二号杆顺着磁铁顶部与一号杆的弧形过渡移动,使二号杆与一号杆半径大的侧壁接触,此过程中,一号杆会顶动二号杆移动到四号槽,使推杆继续与固定板、胶塞固定,此时转动推杆使固定板侧壁上的柱状杆从二号槽内移出,使固定板以及胶塞能够上下移动,故此时推动推杆,固定板、胶塞以及筛板能够同时上下移动,打开阀门,推动推杆,将破碎后的胶原蛋白注射到人体;且推杆侧壁靠近固定板的部位以及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刻度,当推杆侧壁上刻度与固定板上刻度完全吻合时,二号杆恰好能够顺利卡入四号槽,故可观察刻度是否吻合,以此来避免推杆在上下移动时发生转动使二号杆不能插入四号槽的情况。上述中推杆与胶塞、胶塞与针筒侧壁以及一号槽内壁、二号杆与通道的内壁均紧密接触,且通道与二号杆接触部设有与胶塞材质相同的材料;用以保证胶原蛋白在针筒内不会发生泄漏。
9.优选的,所述一号杆位于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位于一号杆上磁铁与一号杆弧形过渡的上方。
10.工作时,一号杆位于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凹槽,且凹槽位于一号杆上磁铁与一号杆弧形过渡的上方,当推杆带动固定板、胶塞以及筛板共同移动时,二号杆恰好卡在凹槽里,此设置能够使二号杆抵在一号杆上更稳定,不易发生滑动;且有可能会发生二号杆与磁铁相互吸引,使一号杆自动上移的情况,设置二号杆卡在凹槽里,相对减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
11.优选的,所述推杆靠近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绕推杆呈环形分布。
12.工作时,推杆靠近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绕推杆呈环形分布,当推杆带动固定板、胶塞以及筛板共同移动时,弧形凸起卡在胶塞内部,此设置使得胶塞与弧形凸起挤压,使胶塞与弧形凸起之间阻力变大,分担了二号杆的受力,使胶塞更易被推杆带动,且此设置避免了胶原蛋白在注射的过程中,胶原蛋白流入推杆与胶塞之间的缝隙。
13.优选的,所述弧形凸起向下方弯曲。
14.工作时,弧形凸起向下方弯曲,此设置使得注射胶原蛋白时,即推杆带动固定板、胶塞以及筛板下移时,弧形凸起在胶塞内部顶动胶塞,进一步增加了弧形凸起对胶塞的受力,进而分担了二号杆的受力,且此设置使得弧形凸起的上方产生斜面,使胶原蛋白破碎过程结束后,弧形凸起能够更容易回到胶塞内部。
15.优选的,所述二号杆靠近一号杆的端部为弧形。
16.工作时,由于二号杆靠近一号杆的端部为弧形,所以一号杆在上下移动时,即破碎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时,与没有弧形设置相比,此设置使二号杆顺着一号杆表面移动更方便,且减少了摩擦,避免了发生卡住的现象;且此设置更容易使二号杆卡到凹槽内,增加了凹槽固定二号杆的效果。
17.优选的,所述二号槽的内部设置有一号凸块以及二号凸块,所述一号凸块位于二号槽的上表面并靠近二号槽的槽口,所述二号凸块位于二号槽的下表面并远离二号槽的槽口。
18.工作时,当固定板卡在二号槽内部时,固定板侧壁上的柱状杆能够运动到二号凸块上方,故一号凸块对固定块的水平转动进行了限位,二号凸块对固定块的上下移动进行了限位,所以此设置使筛板在切割的过程中,能够让固定板更稳定,避免了由于操作失误使固定板卡在二号槽时发生转动使固定板脱离二号槽固定的情况;且当破碎过程结束后,固定板要摆脱二号槽的限位,故固定板侧壁上的柱状杆要运动出二号槽,故要从二号凸块上运动下来,进而此设置使固定板以及胶塞微微向下运动,避免了针筒内部进入空气,满足注射要求。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通过将固定板卡在二号槽内,使固定板以及胶塞固定,拉动一号杆使二号杆被磁铁吸引,解除推杆与固定板、胶塞之间的固定,使推杆能够带动筛板上下移动,完成对胶原蛋白的碎裂,碎裂结束后,推动一号杆使二号杆重新插入四号槽,并解除二号槽对固定板的固定,使推杆能够带动固定板、胶塞以及筛板共同运动,完成对胶原蛋白的注射。
21.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通过一号杆位于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凹槽,且凹槽位于一号杆上磁铁与一号杆弧形过渡的上方,当推杆带动固定板、胶塞以及筛
板共同移动时,二号杆恰好卡在凹槽里,此设置能够使二号杆抵在一号杆上更稳定,不易发生滑动;且有可能会发生二号杆与磁铁相互吸引,使一号杆自动上移的情况,设置二号杆卡在凹槽里,相对减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未进行切碎过程的剖视图;
24.图2是本发明进行切碎过程的剖视图;
25.图3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4是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5是本发明针筒的侧面剖视图;
28.图6是图5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7是本发明固定板和胶塞的零件图;
30.图中:针筒1、针头2、推液系统3、一号槽11、二号槽12、出液管13、阀门14、固定板31、胶塞32、筛板33、推杆34、刻度35、一号凸块121、二号凸块122、四号槽311、柱状杆312、三号槽341、一号杆342、磁铁343、通道344、二号杆345、凹槽346、弧形凸起347。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2.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碎裂注射系统,包括针筒1、针头2和推液系统3;所述针筒1的侧壁内表面竖直设置有一号槽11,所述针筒1的侧壁内表面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二号槽12,且所述一号槽11与二号槽12相通;所述针筒1的底部中央位置设置有出液管13,出液管13的中部设置有阀门14,所述出液管13底部嵌套有针头2;所述推液系统3包括固定板31、胶塞32、筛板33和推杆34;所述针筒1侧壁内表面嵌套有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的侧壁突出有柱状杆312;所述固定板3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胶塞32,所述筛板33位于胶塞32底部并嵌套在针筒1侧壁内表面,所述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均与针筒1侧壁内表面和一号槽11紧密接触;所述推杆34贯穿固定板31以及胶塞32并与筛板33顶部中央部位转动连接,所述推杆34侧壁靠近固定板31的部位以及固定板31上表面设置有刻度35;所述推杆34靠近顶部的部位为设置有三号槽341,所述推杆34的内部中空且设有一号杆342,所述一号杆342的顶部露出三号槽341,所述一号杆342靠近底部的位置为磁铁343,所述磁铁343的顶部与一号杆342弧形过渡;所述推杆34靠近底部的部位水平设置有通道344,所述通道344内紧密嵌套有二号杆345,所述固定板31与推杆34紧贴的部位设置有四号槽311。
33.工作时,现有技术中胶原原纤维的碎化过程繁琐,使用不便,若针对急需注射胶原蛋白的患者,速度慢,效率低;若让胶原纤维充分碎化,需要的程序繁琐,且成本较高;因此本发明提出一个简便碎裂胶原蛋白的装置;二号杆345嵌套在通道344内并能够进入四号槽311,且固定板31与胶塞32转动连接,即固定板31与胶塞32能够发生相互之间的转动,不能发生相互之间的移动;拉动推杆34,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紧贴针筒1内壁以及一号槽11上移,取下针头2,将需要注射的胶原蛋白吸入针筒1内,当达到需要的量时,停止拉动
推杆34,水平转动推杆34,推杆34与筛板33转动连接,推杆34相对筛板33转动;且由于固定板31与胶塞32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故固定板31发生转动,且固定板31的侧壁突出有柱状杆312,固定板31转动将柱状杆312卡入二号槽12,由于二号槽12水平设置,故二号槽12限制了固定板31以及胶塞32的上下移动;转动推杆34后再将针头2从胶原蛋白液中移出,并关闭出液管13上的阀门14;若需要吸入胶原蛋白的量对应不到二号槽12的位置时,可先将固定板31侧壁上的柱状杆312先卡入二号槽12,分多次吸入胶原蛋白;关闭阀门14后,通过拉动一号杆342露出三号槽341的部分,使一号杆342上移,由于一号杆342未上移时,二号杆345与一号杆342的侧壁接触且接触点处的一号杆342半径大,一号杆342上移,移动的距离恰好使一号杆342上的磁铁343正对二号杆345,设置二号杆345材料为能够被磁铁343吸附的材料,故二号杆345被磁铁343吸引,由于磁铁343处一号杆342的半径小,故二号杆345会向着磁铁343方向移动并与磁铁343接触,此时二号杆345抽出四号槽311,但二号杆345仍在通道344内并二号杆345端部与通道344远离一号杆342的端口平齐;故固定板31、胶塞32与推杆34取消固定,由于固定板31和胶塞32固定在针筒1侧壁上,故此时推杆34能够与固定板31、胶塞32发生相对移动,且推杆34与筛板33中央位置转动连接,故此时推拉推杆34,能够带动筛板33上下移动,而固定板31与胶塞32不发生移动,由于筛板33上除与推杆34连接部以外设有筛切孔,胶原蛋白穿过筛切孔能够将胶原蛋白破碎;所以推拉推杆34使筛板33上下移动,如此反复数次,使胶原蛋白尽可能多的穿过筛切孔将胶原蛋白切碎;当切碎过程结束后,上拉推杆34使筛板33紧贴胶塞32,此时推动一号杆342露出三号槽341的部分,使一号杆342下移,进而通道344内的二号杆345顺着磁铁343顶部与一号杆342的弧形过渡移动,使二号杆345与一号杆342半径大的侧壁接触,此过程中,一号杆342会顶动二号杆345移动到四号槽311,使推杆34继续与固定板31、胶塞32固定,此时转动推杆34使固定板31侧壁上的柱状杆312从二号槽12内移出,使固定板31以及胶塞32能够上下移动,故此时推动推杆34,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能够同时上下移动,打开阀门14,装上针头2,推动推杆34,将破碎后的胶原蛋白注射到人体;且推杆34侧壁靠近固定板31的部位以及固定板31上表面设置有刻度35,当推杆34侧壁上刻度35与固定板31上刻度35完全吻合时,二号杆345恰好能够顺利卡入四号槽311,故可观察刻度35是否吻合,以此来避免推杆34在上下移动时发生转动使二号杆345不能插入四号槽311的情况。上述中推杆34与胶塞32、胶塞32与针筒1侧壁以及一号槽11内壁、二号杆345与通道344的内壁均紧密接触,且通道344与二号杆345接触部设有与胶塞32材质相同的材料;用以保证胶原蛋白在针筒1内不会发生泄漏。
3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号杆342位于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凹槽346,且所述凹槽346位于一号杆342上磁铁343与一号杆342弧形过渡的上方。
35.工作时,一号杆342位于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凹槽346,且凹槽346位于一号杆342上磁铁343与一号杆342弧形过渡的上方,当推杆34带动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共同移动时,二号杆345恰好卡在凹槽346里,此设置能够使二号杆345抵在一号杆342上更稳定,不易发生滑动;且有可能会发生二号杆345与磁铁343相互吸引,使一号杆342自动上移的情况,设置二号杆345卡在凹槽346里,相对减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
3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推杆34靠近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347,所述弧形凸起347绕推杆34呈环形分布。
37.工作时,推杆34靠近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347,弧形凸起347绕推杆34呈环
形分布,当推杆34带动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共同移动时,弧形凸起347卡在胶塞32内部,此设置使得胶塞32与弧形凸起347挤压,使胶塞32与弧形凸起347之间阻力变大,分担了二号杆345的受力,使胶塞32更易被推杆34带动,且此设置避免了胶原蛋白在注射的过程中,胶原蛋白流入推杆34与胶塞32之间的缝隙。
3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弧形凸起347向下方弯曲。
39.工作时,弧形凸起347向下方弯曲,此设置使得注射胶原蛋白时,即推杆34带动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下移时,弧形凸起347在胶塞32内部顶动胶塞32,进一步增加了弧形凸起347对胶塞32的受力,进而分担了二号杆345的受力,且此设置使得弧形凸起347的上方产生斜面,使胶原蛋白破碎过程结束后,弧形凸起347能够更容易回到胶塞32内部。
4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二号杆345靠近一号杆342的端部为弧形。
41.工作时,由于二号杆345靠近一号杆342的端部为弧形,所以一号杆342在上下移动时,即破碎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时,与没有弧形设置相比,此设置使二号杆345顺着一号杆342表面移动更方便,且减少了摩擦,避免了发生卡住的现象;且此设置更容易使二号杆345卡到凹槽346内,增加了凹槽346固定二号杆345的效果。
4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二号槽12的内部设置有一号凸块121以及二号凸块122,所述一号凸块121位于二号槽12的上表面并靠近二号槽12的槽口,所述二号凸块122位于二号槽12的下表面并远离二号槽12的槽口。
43.工作时,当固定板31卡在二号槽12内部时,固定板31侧壁上的柱状杆312能够运动到二号凸块122上方,故一号凸块121对固定块的水平转动进行了限位,二号凸块122对固定块的上下移动进行了限位,所以此设置使筛板33在切割的过程中,能够让固定板31更稳定,避免了由于操作失误使固定板31卡在二号槽12时发生转动使固定板31脱离二号槽12固定的情况;且当破碎过程结束后,固定板31要摆脱二号槽12的限位,故固定板31侧壁上的柱状杆312要运动出二号槽12,故要从二号凸块122上运动下来,进而此设置使固定板31以及胶塞32向下运动一段距离,避免了针筒1内部进入空气,满足注射要求。
44.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45.现有技术中胶原原纤维的碎化过程繁琐,使用不便,若针对急需注射胶原蛋白的患者,速度慢,效率低;若让胶原纤维充分碎化,需要的程序繁琐,且成本较高;因此本发明提出一个简便碎裂胶原蛋白的装置;二号杆345嵌套在通道344内并能够进入四号槽311,且固定板31与胶塞32转动连接,即固定板31与胶塞32能够发生相互之间的转动,不能发生相互之间的移动;拉动推杆34,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紧贴针筒1内壁以及一号槽11上移,取下针头2,将需要注射的胶原蛋白吸入针筒1内,当达到需要的量时,停止拉动推杆34,水平转动推杆34,推杆34与筛板33转动连接,推杆34相对筛板33转动;且由于固定板31与胶塞32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故固定板31发生转动,且固定板31的侧壁突出有柱状杆312,固定板31转动将柱状杆312卡入二号槽12,由于二号槽12水平设置,故二号槽12限制了固定板31以及胶塞32的上下移动;转动推杆34后再将针头2从胶原蛋白液中移出,并关闭出液管13上的阀门14;若需要吸入胶原蛋白的量对应不到二号槽12的位置时,可先将固定板31侧壁上的柱状杆312先卡入二号槽12,分多次吸入胶原蛋白;关闭阀门14后,通过拉动一号杆342露出三号槽341的部分,使一号杆342上移,由于一号杆342未上移时,二号杆345与一号杆342的侧壁接触且接触点处的一号杆342半径大,一号杆342上移,移动的距离恰好使一号杆342
上的磁铁343正对二号杆345,设置二号杆345材料为能够被磁铁343吸附的材料,故二号杆345被磁铁343吸引,由于磁铁343处一号杆342的半径小,故二号杆345会向着磁铁343方向移动并与磁铁343接触,此时二号杆345抽出四号槽311但仍在通道344内;故固定板31、胶塞32与推杆34取消固定,由于固定板31和胶塞32固定在针筒1侧壁上,故此时推杆34能够与固定板31、胶塞32发生相对移动,且推杆34与筛板33中央位置转动连接,故此时推拉推杆34,能够带动筛板33上下移动,而固定板31与胶塞32不发生移动,由于筛板33上除与推杆34连接部以外设有筛切孔,筛切孔能够将胶原蛋白破碎;所以推拉推杆34使筛板33上下移动,如此反复数次,使胶原蛋白尽可能多的穿过筛切孔将胶原蛋白切碎;当切碎过程结束后,上拉推杆34使筛板33紧贴胶塞32,此时推动一号杆342露出三号槽341的部分,使一号杆342下移,进而通道344内的二号杆345顺着磁铁343顶部与一号杆342的弧形过渡移动,使二号杆345与一号杆342半径大的侧壁接触,此过程中,一号杆342会顶动二号杆345移动到四号槽311,使推杆34继续与固定板31、胶塞32固定,此时转动推杆34使固定板31侧壁上的柱状杆312从二号槽12内移出,使固定板31以及胶塞32能够上下移动,故此时推动推杆34,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能够同时上下移动,打开阀门14,装上针头2,推动推杆34,将破碎后的胶原蛋白注射到人体;且推杆34侧壁靠近固定板31的部位以及固定板31上表面设置有刻度35,当推杆34侧壁上刻度35与固定板31上刻度35完全吻合时,二号杆345恰好能够顺利卡入四号槽311,故可观察刻度35是否吻合,以此来避免推杆34在上下移动时发生转动使二号杆345不能插入四号槽311的情况;上述中推杆34与胶塞32、胶塞32与针筒1侧壁以及一号槽11内壁、二号杆345与通道344的内壁均紧密接触,且通道344与二号杆345接触部设有与胶塞32材质相同的材料;用以保证胶原蛋白在针筒1内不会发生泄漏;此外,一号杆342位于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凹槽346,且凹槽346位于一号杆342上磁铁343与一号杆342弧形过渡的上方,当推杆34带动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共同移动时,二号杆345恰好卡在凹槽346里,此设置能够使二号杆345抵在一号杆342上更稳定,不易发生滑动;且有可能会发生二号杆345与磁铁343相互吸引,使一号杆342自动上移的情况,设置二号杆345卡在凹槽346里,相对减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推杆34靠近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347,弧形凸起347绕推杆34呈环形分布,当推杆34带动固定板31、胶塞32以及筛板33共同移动时,弧形凸起347卡在胶塞32内部,此设置使得胶塞32与弧形凸起347挤压,使胶塞32与弧形凸起347之间阻力变大,分担了二号杆345的受力,使胶塞32更易被推杆34带动,且此设置避免了胶原蛋白在注射的过程中,胶原蛋白流入推杆34与胶塞32之间的缝隙。
46.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4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