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1354发布日期:2021-12-22 17:5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骨科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


背景技术:

2.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人口的老化,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骨科学关节病增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应增多等等。
3.在骨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需要使用医用电钻进行钻孔。如做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骨科医生最常进行的手术,骨科手术前需要打孔,术中医生复位骨折后,将加压锁定钢板置于骨表面,再将合适长度的螺钉顺钢板钉眼旋入骨质完成固定。而现有使用电钻的方式为医疗人员手握电钻进行钻孔,手部握持骨科用电钻手部易发生抖动,导致定位钻孔位置不够精准,多组打孔也容易造成医疗人员十分劳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现有使用电钻的方式为医疗人员手握电钻进行钻孔,手部握持骨科用电钻手部易发生抖动,导致定位钻孔位置不够精准,多组打孔也容易造成医疗人员十分劳累。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包括:承托组件、移动支撑组件、电钻和定位组件。
6.所述承托组件包括底座和柔性托板,所述柔性托板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移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定位件、顶部横板和把手,所述第一侧板底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第一侧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条形通槽,所述定位件贯穿于所述第一条形通槽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部横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侧板顶端一侧,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顶部横板顶部,所述电钻设置于所述顶部横板底部,两组所述定位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两侧,所述定位组件包括u型卡座、防滑条、限位螺栓和限位螺母,所述u型卡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侧壁,所述防滑条固定设置于所述u型卡座底部一侧,所述第一侧板侧面设置有第二条形通槽,所述限位螺栓的螺杆分别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二条形通槽和所述u型卡座,所述限位螺母螺接设置于所述限位螺栓的螺杆端部。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杆、限位端盖和第一调节旋钮,所述限位端盖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一侧,所述定位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端盖,且所述定位杆另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条形通槽,所述第一调节旋钮螺接设置于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限位端盖一端。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至少设置有两组,且所述第一调节旋钮靠近所述第一侧板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侧板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
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分别螺接贯穿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滑块。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远离所述第一侧板一侧设置有定位条槽,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顶端可延伸至所述定位条槽内壁。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滑块一侧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接相配合。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柔性托板固定嵌设于所述放置槽内部。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托板顶部设置有弧形槽。
14.该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还包括底部调节组件,所述底部调节组件包括支撑套筒、第一螺纹杆和支撑脚,所述支撑套筒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脚顶部,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螺接于所述支撑套筒内部。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杆外部固定设置有调节螺母。
16.上述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中的电钻启动需要手部进行按压电钻才能够启动,使用操作不便;且难以进行精准调节电钻钻孔高度。
17.该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还包括竖向调节组件,所述竖向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调节部、限位筒管、弹性支撑件、定位支撑件、第二螺纹杆、手轮、套管和按压件,所述套管固定套设于所述电钻的握把外部,所述转动调节部安装于所述套管顶部,所述限位筒管底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调节部,所述弹性支撑件和所述定位支撑件分别安装于所述顶部横板顶部,所述顶部横板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筒管顶部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限位筒管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螺接贯穿于所述定位支撑件,且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延伸至所述限位筒管内部,所述手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所述按压件包括第三螺纹杆、第二调节旋钮、拨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三螺纹杆顶端连接于所述套管底部,所述拨块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三螺纹杆外部,所述第二调节旋钮设置于所述拨块下方,且所述第二调节旋钮螺接于所述第三螺纹杆外部,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套管和所述拨块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三螺纹杆外部。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调节部包括支撑座、限位筒盖、连接块和定位螺栓,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管顶部,所述限位筒盖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顶部,且所述支撑座和限位筒盖之间构成一空腔,所述连接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部,所述限位筒盖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所述限位筒管底端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且所述限位筒管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定位螺栓的螺杆螺接贯穿于所述限位筒盖侧壁。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筒盖顶部设置有角尺,所述连接块顶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滚珠若干个。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限位横板和减震器,两组所述减震器分别安装于所述顶部横板顶部两侧,所述限位横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减震器顶端,所述限位筒管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横板底部,所述限位横板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二限位孔。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筒管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条,所述第一通
孔侧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活动贯穿于所述限位槽。
22.上述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中的电钻在运行钻孔过程中,若是发生突发状况,难以将电钻快速从钻孔处移出。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支撑件包括l型架板、螺纹套、固定块、导杆、第一弹簧、插块和手柄,所述l型架板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顶部横板顶部,所述l型架板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螺纹套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部,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套螺接相配合,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顶部横板顶部,所述导杆一端活动贯穿于所述固定块,所述插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杆靠近所述螺纹套一端,所述螺纹套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插块相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插块之间,且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外部,所述手柄安装于所述导杆远离所述螺纹套一端。
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使用时,将需要治疗的腿放置在底座上方的柔性托板上,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后移动调节第一侧板在底座一侧的位置;即移动的第一侧板带动第二侧板以及顶部横板和电钻沿纵向位置移动,实现电钻纵向位置的调节。通过旋松定位件调节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之间的竖向位置,即调节电钻的高度,然后单手按动电钻开关按钮进行钻孔,另一只手扶着把手调节顶部横板的高度,即调节电钻的钻孔深度。该方式避免手持电钻发生抖动,能够使得钻孔的电钻更加稳定,可使得钻孔位置更加精准。
2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侧板和定位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部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竖向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调节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调节部无限位筒盖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支撑件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按压件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标:10

承托组件;110

底座;111

滑槽;112

定位条槽;113

放置槽;120

柔性托板;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
38.请参阅图1

图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包括:承托组件10、移动支撑组件20、电钻30和定位组件60。
39.其中,承托组件10用于放置需要治疗的腿部,电钻30安装在移动支撑组件20下方,可用于对腿部进行准确定位钻孔,相比手持打孔更加稳定,省力。定位组件60则是能够调节移动支撑组件20在竖向位置的转动角度,即调节电钻30在竖向位置的转动角度,增加适用灵活性。
40.请参阅图1,承托组件10包括底座110和柔性托板120,柔性托板120设置于底座110顶部。其中,柔性托板120可采用柔性硅胶板材,用于稳定且舒适地承托待治疗的腿部。底座110顶部设置有放置槽113,柔性托板120固定嵌设于放置槽113内部。柔性托板120顶部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的设置是增加腿部与柔性托板120的接触面积,增加放置腿部的舒适性。放置槽113则是用于嵌设安装柔性托板120。
41.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移动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侧板210、第二侧板220、定位件230、顶部横板240和把手250。第一侧板210底端活动设置于底座110一侧,且第一侧板210和底座110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140。第一侧板210一侧设置有第一条形通槽211,定位件230贯穿于第一条形通槽211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210和第二侧板220,顶部横板240固定安装于第二侧板220顶端一侧,顶部横板240和第二侧板220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把手250安装于顶部横板240顶部,把手250和顶部横板24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电钻30设置于顶部横板240底部。
42.将需要治疗的腿放置在底座110上方的柔性托板120上,通过转动调节螺栓140后移动调节第一侧板210在底座110一侧的位置;即移动的第一侧板210带动第二侧板220以及顶部横板240和电钻30沿纵向位置移动,实现电钻30纵向位置的调节。通过旋松定位件230调节第二侧板220和第一侧板210之间的竖向位置,即调节电钻30的高度,然后单手按动电钻30开关按钮进行钻孔,另一只手扶着把手250调节顶部横板240的高度,即调节电钻30的钻孔深度。该方式避免手持电钻30发生抖动,能够使得钻孔的电钻30更加稳定,即使得钻孔位置更加精准。
4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定位件230包括定位杆231、限位端盖232和第一调节旋钮233。限位端盖232设置于第二侧板220远离第一侧板210一侧,定位杆231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端盖232,定位杆231和限位端盖232之间采用焊接固定;且定位杆231另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第二侧板220和第一条形通槽211,第一调节旋钮233螺接设置于定位杆231远离限位端盖232一端。定位件230至少设置有两组,且第一调节旋钮233靠近第一侧板210一侧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可采用防滑效果良好的橡胶垫片。旋转定位杆231外部的第一调节旋钮233,可调节第一调节旋钮233与限位端盖232之间的距离;即可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旋钮233使得定位件230中的第一调节旋钮233和限位端盖232放松夹持第一侧板210和第二侧板220,即可握住把手250调节顶部横板240和电钻30的高度。旋紧第一调节旋钮233可
用于固定第一侧板210和第二侧板220。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底座110靠近第一侧板210一侧设置有滑槽111,滑槽111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130;第一侧板210转动连接于滑块130;调节螺栓140的螺杆分别螺接贯穿于第一侧板210和滑块130。滑槽111远离第一侧板210一侧设置有定位条槽112,调节螺栓140的螺杆顶端可延伸至定位条槽112内壁。转动调节螺栓140,使得调节螺栓140的杆端与定位条槽112内壁相接触,用于定位固定第一侧板210。调节螺栓140端部。第一侧板210和滑块130一侧均设置有螺纹孔212,调节螺栓140与螺纹孔212螺接相配合。滑块130和滑槽111的设置可用于提升第一侧板210移动时的稳定性。
45.请参阅图5,该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还包括底部调节组件50,底部调节组件50包括支撑套筒510、第一螺纹杆520和支撑脚530,支撑套筒510顶端固定设置于底座110底部,第一螺纹杆520底端固定设置于支撑脚530顶部,第一螺纹杆520顶端螺接于支撑套筒510内部。第一螺纹杆520外部固定设置有调节螺母540。通过转动调节螺母540带动第一螺纹杆520在支撑套筒510内部转动,能够实现底座110的高度调节。
46.两组所述定位组件60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210两侧,所述定位组件60包括u型卡座610、防滑条620、限位螺栓630和限位螺母640。所述u型卡座61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210侧壁,所述防滑条620固定设置于所述u型卡座610底部一侧,所述第一侧板210侧面设置有第二条形通槽213,所述限位螺栓630的螺杆分别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二条形通槽213和所述u型卡座610,所述限位螺母640螺接设置于所述限位螺栓630的螺杆端部。通过转动第一侧板210调节第一侧板210在竖直方向的角度,即实现电钻30在竖直方向角度调节,待角度调节好后,可旋紧限位螺栓630端部的限位螺母640将两个u型卡座610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板610两侧用于定位第一侧板210。
47.上述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中的电钻30启动需要手部进行按压电钻30才能够启动,使用操作不便;且难以进行精准调节电钻30钻孔高度。
48.请参阅图6,该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还包括竖向调节组件40,竖向调节组件40包括转动调节部410、限位筒管420、弹性支撑件430、定位支撑件440、第二螺纹杆450、手轮460、套管480和按压件490。套管480固定套设于电钻30的握把外部,转动调节部410安装于套管480顶部,限位筒管420底端连接于转动调节部410。弹性支撑件430和定位支撑件440分别安装于顶部横板240顶部,顶部横板240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241,限位筒管420顶部活动贯穿于第一通孔241,且限位筒管420顶端固定连接于弹性支撑件430,第二螺纹杆450底端螺接贯穿于定位支撑件440,且第二螺纹杆450底端延伸至限位筒管420内部。手轮460安装于第二螺纹杆450顶端,手轮460和第二螺纹杆450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按压件490包括第三螺纹杆491、第二调节旋钮492、拨块493和第二弹簧494。第三螺纹杆491顶端连接于套管480底部,第三螺纹杆491和套管48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拨块493活动套设于第三螺纹杆491外部,第二调节旋钮492设置于拨块493下方,且第二调节旋钮492螺接于第三螺纹杆491外部,第二弹簧494设置于套管480和拨块493之间,且第二弹簧494套设于第三螺纹杆491外部。
49.在使用电钻30时,可通过旋转第三螺纹杆491外部的第二调节旋钮492,转动的第二调节旋钮492同时沿着第三螺纹杆491轴向移动;即第二调节旋钮492带动拨块493移动按压电钻30上的按钮开关,同时第二弹簧494被压缩,无需单手按压开关也可使得电钻30运行。即在操作过程中释放单手按压电钻30按钮开关的操作,使用更加方便。旋紧定位件230
中的第一调节旋钮233,使得第一侧板210和第二侧板220被固定;通过转动手轮460带动第二螺纹杆450转动,即带动第二螺纹杆450在定位支撑件440上做竖直移动;第二螺纹杆450底端向下推动限位筒管420向下移动,即推动限位筒管420下方的电钻30向下缓慢移动,在钻孔过程中可精准调节钻孔深度;限位筒管420向下移动的同时弹性支撑件430被压缩。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转动调节部410包括支撑座411、限位筒盖412、连接块413和定位螺栓415。支撑座411固定设置于套管480顶部,支撑座411和套管48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限位筒盖412固定设置于支撑座411顶部,限位筒盖412和支撑座411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且支撑座411和限位筒盖412之间构成一空腔,连接块413活动设置于空腔内部。限位筒盖412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孔414,限位筒管420底端活动贯穿于第一限位孔414,且限位筒管420底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块413,限位筒管420和连接块413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定位螺栓415的螺杆螺接贯穿于限位筒盖412侧壁。限位筒盖412顶部设置有角尺418,连接块413顶部设置有环形凹槽416,环形凹槽416内部设置有滚珠417若干个。
51.通过旋松定位螺栓415,可使得手动转动调节电钻30的位置,即增加了电钻30区域调节的灵活性。待电钻30转动调节结束后旋紧定位螺栓415,定位螺栓415的螺杆端部接触连接块413侧壁,可用于固定限位筒盖412,即固定电钻30。角尺418的设置是用于便于观察调节电钻30转动调节的角度,根据需要钻孔的区域进行精准调节,环形凹槽416和滚珠417的设置则可使得连接块413在限位筒盖412内部平稳转动。
5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弹性支撑件430包括限位横板431和减震器432。两组减震器432分别安装于顶部横板240顶部两侧,限位横板431固定连接于减震器432顶端,限位筒管420顶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横板431底部,限位横板431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孔4311,第二螺纹杆450底端活动贯穿于第二限位孔4311。第二螺纹杆450底端向下推动限位筒管420向下移动的同时弹性支撑件430被压缩,即弹性支撑件430中的减震器432被压缩。
53.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和图6,限位筒管420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条470,限位筒管420和限位条47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第一通孔241侧壁设置有限位槽242,限位条470活动贯穿于限位槽242;限位条470和限位槽242的设置是增加限位筒管420移动时的稳定性。
54.上述骨科用电钻钻孔结构中的电钻30在运行钻孔过程中,若是发生突发状况,难以将电钻30快速从钻孔处移出。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定位支撑件440包括l型架板441、螺纹套442、固定块443、导杆444、第一弹簧445、插块446和手柄447。l型架板441底端固定设置于顶部横板240顶部,l型架板441和顶部横板24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l型架板441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4411,螺纹套442活动设置于第二通孔4411内部,且第二螺纹杆450与螺纹套442螺接相配合。固定块443固定安装于顶部横板240顶部,固定块443和顶部横板240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导杆444一端活动贯穿于固定块443,插块446固定设置于导杆444靠近螺纹套442一端,插块446和导杆444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螺纹套442外侧设置有与插块446相配合的插槽4421,第一弹簧445设置于固定块443和插块446之间,且第一弹簧445套设于导杆444外部,手柄447安装于导杆444远离螺纹套442一端。
56.电钻30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时,立刻握住手柄447并且沿着导杆444轴向拉动手柄447,手柄447带动导杆444和插块446移动,使得插块446脱离至插槽4421外部;在弹性支撑件430中减震器432的弹力下将限位横板431向上推动,即带动限位筒管420和电钻30
向上移动,使得电钻30的钻头脱离钻孔位置;再旋松第二调节旋钮492,在第二弹簧494的弹力下推动拨块493脱离电钻30的按钮开关,实现将电钻30关闭。可有效降低突发状况中电钻30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待再次使用电钻30时,需预先将插块446卡入插槽4421内部,再按照上述操作进行打孔即可。
5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