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9819发布日期:2021-12-03 23:2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


背景技术:

2.内窥镜泛指经各种管道进入人体,以观察人体内部状况的医疗仪器。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3.纤维鼻咽喉镜是对鼻咽部、咽喉部及喉部进行检查,可进行活检、声带小结或较小的声带息肉的手术治疗、取咽部异物等的医疗器械。它是一种光纤设备,在进行喉部详细的检查时,通过显微镜的显像技术,可以将病灶放大到数千倍,医生可将放大的声带囊肿等病变组织利用其自带的手术钳对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及其它声带病变进行门诊手术治疗,操作时间短,病人基本上无痛苦。临床上还有向目标位置注射药物、抽吸体液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鼻咽喉镜虽然具有注药功能,但是仍具有以下缺陷:1、采用药物注射器在使用时存在手部容易滑动、用力不稳,导致药物注射过程不好操控等问题;2、因鼻咽喉镜为软式内镜,因此在药物喷射过程中喷药的地方容易发生滑动。
4.另外,内窥镜一般是直接置入患者体内进行检查,但由于患者体内情况复杂,有时会带动内窥镜产生位移,导致内窥镜的使用容易失去控制,使用效果欠佳;临床在操作鼻咽喉镜时,患者需要根据异物的位置采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坐位或者仰卧位时患者也会有不同幅度的位置变化,此时药物注射器的位置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以避免操作过程中鼻咽喉镜对目标位置或者途径位置造成损伤,增加患者痛苦;为了方便检查,临床上一般通过支撑架进行有效固定和支撑,但是现有的支撑架也存在以下缺陷:临床上使用的支撑架不方便对高度、角度进行自由调节;不同病人、不同环境都会对支撑架的高度和角度有具体要求,如果检查时的高度、角度有误,便无法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检查,进而有可能延误病人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同时也可能损伤内窥镜的目标位置和途经位置处组织。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
7.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其包括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注射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支撑注射结构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或抽吸操作的操作结构;所述操作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所述支撑结构下端设置用于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倾斜角度的调控结构;所述操作结构包括:操作组件、螺纹杆一和螺纹外套管,操作组件和螺纹杆一连接,螺纹外套管外套在螺纹杆一的外侧,螺纹外套管通过连接组件和注射结构连接;在操作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定螺纹外套管的防护壳,防护壳和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在防护壳内部设置有
仅供螺纹外套管和连接组件移动的移动腔;医护人员操作操作组件,带动螺纹杆一的旋转,使得螺纹外套管相对防护壳发生垂直移动,进而实现注射结构的注射、抽吸功能;通过此种方式利用支撑结构对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做有效支撑,通过调控结构对支撑结构、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的高度、倾斜角度进行自由调整,满足临床患者给药/抽吸时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需求,再根据临床需求把握操作结构,控制注射结构的给药、抽吸力度,最终实现对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角度进行自由调整目的,并自由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抽吸力度的功能。
8.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注射结构的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第一面的固定环;固定环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可以打开,且具有锁死结构。
9.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一体连接;操作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此种设置保证医护人员在操作操作结构时,注射结构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板的第一面和第二支撑板的第一面始终相互平行。
10.进一步,所述操作组件包括和螺纹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一,和操作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二一体连接的操作杆三,以及和操作杆三一体连接的旋转手柄;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三互相垂直;通过此种方式操作旋转手柄,顺序带动操作杆三和操作杆二发生转动,此时操作杆一的位置会随着操作杆二的旋转而发生变化,操作杆一围绕着操作杆一和螺纹杆一的连接点发生旋转,进而改变螺纹杆一和操作杆二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螺纹杆一相对第二支撑板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最终实现控制注射结构的注射或抽吸效果。
11.进一步,所述旋转手柄和操作杆三之间设置操作杆四,操作杆四和操作杆三互相垂直,操作杆四和旋转手柄互相垂直;此种设置可以节省操作旋转手柄时的力气。旋转手柄的外侧设置为磨砂面。
12.进一步,所述操作杆三贯穿第二支撑板,操作杆三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板发生相对旋转;旋转手柄和螺纹杆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相对面,或者旋转手柄和螺纹杆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同面;此种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
13.或者,所述操作组件包括和螺纹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一,和操作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二一体连接的操作杆三,以及和操作杆三连接的旋转控制件;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三互相垂直;通过此种方式操作旋转控制件,顺序带动操作杆三和操作杆二发生转动,此时操作杆一的位置会随着操作杆二的旋转而发生变化,操作杆一围绕着操作杆一和螺纹杆一的连接点发生旋转,进而改变螺纹杆一和操作杆二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螺纹杆一相对第二支撑板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最终实现控制注射结构的注射或抽吸效果。
14.进一步,所述操作杆三贯穿第二支撑板,操作杆三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板发生相对旋转;旋转控制件和螺纹杆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相对面,或者旋转控制件和螺纹杆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同面;此种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
15.进一步,所述旋转控制件包括:齿轮三、齿轮四和电机二,齿轮三和齿轮四相互啮合,电机二控制齿轮四是否旋转;齿轮三和操作杆三一体连接,齿轮三的中心点和操作杆三的中心点垂直映射为一点;使用时,通过控制电机二的旋转,实现控制齿轮四和齿轮三发生旋转,齿轮三的旋转带动操作杆三、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一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一的移动。
16.进一步,所述齿轮三的直径大于齿轮四的直径,此种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设置能够实现减速效果,避免因电机二转速过快影响注射或抽吸效果。
17.进一步,在所述电机二和齿轮四外设置用于支撑电机二和齿轮四的支撑壳二,支撑壳二和支撑结构一体连接;此种设置保证电机二和齿轮四运转时的稳定性。
18.进一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面或第二面设置固定块,固定块设置有供螺纹杆一伸入并旋转的螺纹孔;固定块和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固定块的设置能够对螺纹杆一的位置做进一步限定,更好地保证了螺纹杆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稳定性。
19.进一步,所述调控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结构下端的调节板,相对调节板发生移动的齿条带,设置在齿条带内侧上端的齿轮一,设置在齿条带内侧下端的齿轮二,以及和齿轮二连接的动力结构;动力结构控制齿轮二是否发生转动和转动方向;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动力结构带动齿轮二的转动,并顺序带动齿条带和齿轮一的转动,齿条带的转动能够带动调节板向上或向下移动,以实现调整支撑结构高度的功能。
20.进一步,在所述齿轮一的两侧设置用于固定齿轮一位置的固定结构;此种设置保证对齿轮一和齿条带位置的有效固定。
21.进一步,所述动力结构包括和齿轮二连接的旋转杆二,和旋转杆二连接的电机一;在电机一的外侧设置操作壳体,操作壳体内部设置用于控制电机一执行开启或阻断操作的控制组件,以及为控制组件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控制组件包括中央控制器、显示器、操作键和数据存储模块,显示器、操作键和数据存储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连接电机一,中央控制器还连接电机二;中央控制器接收操作键的开启与阻断指令,并将指令传出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再将信号传输到电机一执行开启与阻断操作;同时电机一的转动时间,齿条带的转动距离,以及支撑结构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都可在显示器上进行实时展示,保证实时监控;利用数据存储模块将上述数据进行存档;使用时,通过控制组件对动力结构发出开启或阻断命令,动力结构执行开启或者阻断操作,实现调节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操作,进而精确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高度的功能。操作键包括总开关键、电机一开关键、电机二开关键和开始/暂停键等,中央控制器接收到操作键的按键信号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22.进一步,所述操作壳体具有容纳齿轮二、齿条带的容纳空间;在操作壳体内部设置用于支撑电机一的支撑壳一,保证电机一旋转时位置得到有效固定。
23.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齿轮一中心的旋转杆一,和设置在操作壳体上端的固定板;旋转杆一和齿轮一一体连接,旋转杆一贯穿固定板,且相对固定板发生旋转;此种设置保证在齿条带带动调节板、支撑结构发生移动时,齿轮一、齿轮二和齿条带的高度不发生变化,保证正常运行。固定板设置2个分别位于齿条带的两侧。
24.进一步,所述显示器和操作键设置在操作壳体的上端,方便观察;操作壳体设置拆卸板,保证对操作壳体内部零件的更换。
25.进一步,所述调控结构设置2个,分别位于支撑结构的两端;优选地,调控结构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两端;此种设置能够满足精确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倾斜角度的需求。
26.进一步,所述鼻喉镜本体包括鼻喉管管路和鼻喉管连接口,鼻喉管连接口和注射结构活动连接;此种设置和连接方式能够满足临床上的基本操作需求。鼻喉管连接口的外
侧设置带有手指槽的手指块,方便操作。
27.进一步,所述鼻喉管管路的头端设置出水孔,出水孔的直径小,且出水孔相对鼻喉管管路头端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即喷药时,通过出水孔可以360
°
进行喷射;此种密集充满型出水孔的设置有效解决了药物在喷射过程中喷药的地方容易发生滑动的问题。
28.进一步,所述注射结构包括注射外壳,和位于注射外壳内且能够相对注射外壳发生相对移动的推杆;推杆的前端设置有活塞,活塞和注射外壳内壁紧密连接;通过此种方式改变推杆和活塞在注射外壳内的位置,实现通过注射结构完成给药和/或抽吸操作的功能。推杆远离活塞的一端和连接杆一连接。
29.进一步,在所述注射外壳的前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鼻喉管连接口的注射连接口;鼻喉管连接口和注射连接口螺纹连接。在注射连接口的外侧壁和鼻喉管连接口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此种设置保证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连接的稳定性。
30.进一步,在所述注射外壳的外部设置刻度线,刻度线直接显示利用注射结构通过鼻喉镜本体向目标位置注射给药的药量,或者从体内抽出的液体体积,方便操作。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通过为注射结构设置支撑结构,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药物注射器在使用时存在手部容易滑动、用力不稳,导致药物注射过程不好操控等问题;2、对鼻喉管管路头端的出水孔进行改造设置,使得通过出水孔可以360度式的喷药,覆盖度好,且避免了出现在药物喷射过程中喷药的地方容易发生滑动的现象。3、通过在支撑结构处设置用于控制注射结构抽吸或注射操作的操作结构,并在支撑结构下方设置用于调整支撑结构高度、角度的调控结构,很好地实现了不同病人、不同环境对支撑结构的高度和角度的需求,还适用于在各种高度、倾斜角度的情况下进行注射给药或抽吸操作。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前视结构透视图;
33.图2为本发明中旋转控制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发明中旋转控制件的放大结构透视图;
35.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前视结构透视图;
36.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发明中注射结构、操作结构和支撑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发明中注射结构和操作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放大结构透视图;
4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注射结构和操作结构连接处(通过连接帽连接)的放大结构透视图;
41.图10为本发明中注射结构、操作结构和调控结构的放大结构透视图;
42.图11为本发明中调控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12为本发明中调控结构的放大结构剖面图;
44.图13为中控制组件的结构框图;
45.图中,11、调节板;12、齿条带;13、齿轮一;14、齿轮二;15、电机一;16、操作壳体;17、固定板;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固定环;24、锁死结构;25、固定块;31、螺纹杆一;32、螺纹外套管;33、防护壳;34、连接杆一;35、连接帽;36、操作杆一;37、操作杆二;
38、操作杆三;39、旋转手柄;310、操作杆四;311、旋转控制件;3111、齿轮三;3112、齿轮四;3113、电机二;4、控制组件;41、电源结构;42、中央控制器;43、显示器;44、操作键;45、数据存储模块;51、鼻喉管管路;52、鼻喉管连接口;53、出水孔;61、注射外壳;62、推杆;63、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实施例1
48.请参照图4

图8,图10

图13,本实施例中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其包括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活动连接;注射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支撑注射结构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或抽吸操作的操作结构;操作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操作结构包括:操作组件、螺纹杆一31和螺纹外套管32,操作组件和螺纹杆一31连接,螺纹外套管32外套在螺纹杆一31的外侧,螺纹外套管32通过连接组件和注射结构连接;在操作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定螺纹外套管32的防护壳33,防护壳33和第二支撑板22一体连接;在防护壳33内部设置有仅供螺纹外套管32和连接组件移动的移动腔;医护人员操作操作组件,带动螺纹杆一31的旋转,使得螺纹外套管32相对防护壳33发生垂直移动,进而实现注射结构的注射、抽吸功能;支撑结构下端设置用于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倾斜角度的调控结构;通过此种方式利用支撑结构对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做有效支撑,通过调控结构对支撑结构、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的高度、倾斜角度进行自由调整,满足临床患者给药/抽吸时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需求,再根据临床需求把握操作结构,控制注射结构的给药、抽吸力度,最终实现对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角度进行自由调整目的,并自由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抽吸力度的功能。
49.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注射结构的第一支撑板2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第一面的固定环23;固定环23远离第一支撑板21的一侧可以打开,且具有锁死结构24;锁死结构24设置为螺纹锁死结构24,但不仅限于螺纹锁死结构24,其还可以是能够实现锁死功能的其他结构。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2和第一支撑板21一体连接;操作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2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此种设置保证医护人员在操作操作结构时,注射结构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板21的第一面和第二支撑板22的第一面始终相互平行。
50.连接组件为对称设置在螺纹外套管32两侧的连接杆一34,连接杆一34和注射结构一体连接。
51.操作组件包括和螺纹杆一31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一36,和操作杆一36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二37,和操作杆二37一体连接的操作杆三38,以及和操作杆三38一体连接的旋转手柄39;操作杆二37和操作杆三38互相垂直;通过此种方式操作旋转手柄39,顺序带动操作杆三38和操作杆二37发生转动,此时操作杆一36的位置会随着操作杆二37的旋转而发生变化,操作杆一36围绕着操作杆一36和螺纹杆一31的连接点发生旋转,进而改变螺纹杆一31和操
作杆二37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螺纹杆一31相对第二支撑板22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最终实现控制注射结构的注射或抽吸效果。
52.旋转手柄39和操作杆三38之间设置操作杆四310,操作杆四310和操作杆三38互相垂直,操作杆四310和旋转手柄39互相垂直;此种设置可以节省操作旋转手柄39时的力气。旋转手柄39的外侧设置为磨砂面。
53.操作杆三38贯穿第二支撑板22,操作杆三38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板22发生相对旋转;旋转手柄39和螺纹杆一31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2的相对面,或者旋转手柄39和螺纹杆一31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2的同面;此种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
54.操作杆一36和螺纹杆一31之间以万向球连接的方式实现万向连接;主要结构为:在螺纹杆一31的第一端设置球体,在操作杆一36第一端设置能够外套在球体外侧的旋转球体;此种设置保证操作杆一36相对螺纹杆一31的位置随意变换。
55.在第二支撑板22的第一面或第二面设置固定块25,固定块25设置有供螺纹杆一31伸入并旋转的螺纹孔;固定块25和第二支撑板22一体连接;固定块25的设置能够对螺纹杆一31的位置做进一步限定,更好地保证了螺纹杆一31水平方向移动的稳定性。
56.调控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结构下端的调节板11,相对调节板11发生移动的齿条带12,设置在齿条带12内侧上端的齿轮一13,设置在齿条带12内侧下端的齿轮二14,以及和齿轮二14连接的动力结构;动力结构控制齿轮二14是否发生转动和转动方向;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动力结构带动齿轮二14的转动,并顺序带动齿条带12和齿轮一13的转动,齿条带12的转动能够带动调节板11向上或向下移动,以实现调整支撑结构高度的功能。
57.在齿轮一13的两侧设置用于固定齿轮一13位置的固定结构;此种设置保证对齿轮一13和齿条带12位置的有效固定。
58.动力结构包括和齿轮二14连接的旋转杆二,和旋转杆二连接的电机一15;在电机一15的外侧设置操作壳体16,操作壳体16内部设置用于控制电机一15执行开启或阻断操作的控制组件4,以及为控制组件4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41;控制组件4包括中央控制器42、显示器43、操作键44和数据存储模块45,显示器43、操作键44和数据存储模块45分别与中央控制器42连接,中央控制器42连接电机一15,中央控制器42还连接电机二3113;中央控制器42接收操作键44的开启与阻断指令,并将指令传出到中央控制器42,中央控制器42再将信号传输到电机一15执行开启与阻断操作;同时电机一15的转动时间,齿条带12的转动距离,以及支撑结构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都可在显示器43上进行实时展示,保证实时监控;利用数据存储模块45将上述数据进行存档;使用时,通过控制组件4对动力结构发出开启或阻断命令,动力结构执行开启或者阻断操作,实现调节板11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操作,进而精确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高度的功能。操作键44包括总开关键、电机一15开关键和开始/暂停键等,中央控制器42接收到操作键44的按键信号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59.操作壳体16具有容纳齿轮二14、齿条带12的容纳空间;在操作壳体16内部设置用于支撑电机一15的支撑壳一,保证电机一15旋转时位置得到有效固定。
60.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齿轮一13中心的旋转杆一,和设置在操作壳体16上端的固定板17;旋转杆一和齿轮一13一体连接,旋转杆一贯穿固定板17,且相对固定板17发生旋转;此种设置保证在齿条带12带动调节板11、支撑结构发生移动时,齿轮一13、齿轮二14和齿条带12的高度不发生变化,保证正常运行。固定板17设置2个分别位于齿条带12的两侧。
61.显示器43和操作键44设置在操作壳体16的上端,方便观察;操作壳体16设置拆卸板,保证对操作壳体16内部零件的更换。
62.调控结构设置2个,分别位于支撑结构的两端;优选地,调控结构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22的两端;此种设置能够满足精确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倾斜角度的需求。
63.鼻喉镜本体包括鼻喉管管路51和鼻喉管连接口52,鼻喉管连接口52和注射结构活动连接;此种设置和连接方式能够满足临床上的基本操作需求。鼻喉管连接口52的外侧设置带有手指槽的手指块,方便操作。鼻喉管管路51的头端设置出水孔53,出水孔53的直径小,且出水孔53相对鼻喉管管路51头端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即喷药时,通过出水孔53可以360
°
进行喷射;此种密集充满型出水孔53的设置有效解决了药物在喷射过程中喷药的地方容易发生滑动的问题。
64.注射结构包括注射外壳61,和位于注射外壳61内且能够相对注射外壳61发生相对移动的推杆62;推杆62的前端设置有活塞63,活塞63和注射外壳61内壁紧密连接;通过此种方式改变推杆62和活塞63在注射外壳61内的位置,实现通过注射结构完成给药和/或抽吸操作的功能。推杆62远离活塞63的一端和连接杆一34连接。在注射外壳6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鼻喉管连接口52的注射连接口;鼻喉管连接口52和注射连接口螺纹连接。在注射连接口的外侧壁和鼻喉管连接口52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此种设置保证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连接的稳定性。在注射外壳61的外部设置刻度线,刻度线直接显示利用注射结构通过鼻喉镜本体向目标位置注射给药的药量,或者从体内抽出的液体体积,方便操作。
65.使用方法:按压不同操作键44,电机一15的旋转,带动齿轮二14、齿条带12和齿轮一13旋转,齿条带12旋转带动调节板11的上移或下移,第二支撑板22的高度发生变化;调控结构设置2个,分别位于支撑结构的两侧,根据需求调整第二支撑板22两端的高度差。手摇旋转手柄39,实现注射结构的抽吸或注射。使用过程中操作壳体16放置在桌面等硬质物体表面。
66.实施例2
67.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的区别技术特征为注射结构和操作结构的连接方式,具体将实施例1中的连接杆一34和注射结构的一体连接修改为如下技术特征: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杆一34远离螺纹外套管32一端的连接帽35,连接帽35和注射结构活动连接;使用时将连接帽35和注射结构连接后,再对操作结构进行操作。具体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68.实施例3
69.请参照图1

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操作组件的不同,具体技术特征为:操作组件包括和螺纹杆一31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一36,和操作杆一36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二37,和操作杆二37一体连接的操作杆三38,以及和操作杆三38连接的旋转控制件311;操作杆二37和操作杆三38互相垂直;通过此种方式操作旋转控制件311,顺序带动操作杆三38和操作杆二37发生转动,此时操作杆一36的位置会随着操作杆二37的旋转而发生变化,操作杆一36围绕着操作杆一36和螺纹杆一31的连接点发生旋转,进而改变螺纹杆一31和操作杆二37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螺纹杆一31相对第二支撑板22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最终实现控制注射结构的注射或抽吸效果。
70.操作杆三38贯穿第二支撑板22,操作杆三38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板22发生相对旋
转;旋转控制件311和螺纹杆一31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2的相对面,或者旋转控制件311和螺纹杆一31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2的同面;此种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
71.旋转控制件311包括:齿轮三3111、齿轮四3112和电机二3113,齿轮三3111和齿轮四3112相互啮合,电机二3113控制齿轮四3112是否旋转;齿轮三3111和操作杆三38一体连接,齿轮三3111的中心点和操作杆三38的中心点垂直映射为一点;使用时,通过控制电机二3113的旋转,实现控制齿轮四3112和齿轮三3111发生旋转,齿轮三3111的旋转带动操作杆三38、操作杆二37和操作杆一36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一31的移动。齿轮三3111的直径大于齿轮四3112的直径,此种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设置能够实现减速效果,避免因电机二3113转速过快影响注射或抽吸效果。在电机二3113和齿轮四3112外设置用于支撑电机二3113和齿轮四3112的支撑壳二,支撑壳二和支撑结构一体连接;此种设置保证电机二3113和齿轮四3112运转时的稳定性。操作键44增加电机二3113开关键。
72.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使用方法不同的是:通过按压操作键44控制电机二3113的旋转,实现注射结构的抽吸或注射。
73.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