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5551发布日期:2021-12-22 15:4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护理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2.在一些医院或者老年人护理中心,经常可以看到护理床,护理床是一种用于残疾或不能独立完成起身坐卧的人员使用的医疗护理设备。
3.目前,传统的护理床 一般包括底架,安装在底架上的床架,以及安装在床架上可旋转的床板,当用户需要起身坐卧时,一般需要人们摇动底架上的操作杆来实现,这种护理床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坐卧需求,但是,在实际中操作比较费时费力,且功能也比较单一,如果用户需要侧卧或翻身时,也无法很好的满足,对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护理床,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且功能齐全,智能化程度高,在使用时比较省时省力。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护理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安装在底架上的床架;铺设在床架上且由多块相邻侧边均转动连接的垫板组成的床板;设置在床架上用于驱动垫板沿床板宽度方向转动以使用户上半身坐卧 和/或下半身抬起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床架上用于驱动垫板沿床板长度方向转动以使用户侧卧或翻身的调节机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相邻侧边均相互转动连接的多块垫板,使得在开启驱动机构时,可以驱动垫板绕对应的侧边旋转,使得躺在床板上的用户可以上半身坐卧 或者下半身抬起和/或降落。,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设置的调节机构,可以在上述基础上调节垫板,使得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侧卧或翻身,采用此方案,不仅功能齐全,且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起来比较省时省力。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垫板包括:上半身垫板、中间垫板、下半身垫板以及脚部垫板,所述床架包括位于上半身垫板与中间垫板之间的第一支撑板,位于中间垫板与下半身垫板之间的第二支撑板,垂直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用于支撑下半身垫板的第三支撑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上半身垫板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驱动下半身垫板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在开启时,可以驱动上半身垫板绕预定的方向进行旋转,使得用户可以坐卧,而设置的第二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下半身垫板与脚部垫板拱起,方便用户抬脚和/或降脚,此操作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适用范围广泛。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侧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驱动框;安装在床架底部的安装架;以及转动安装在安装架远离床架一侧且输出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框上的第一驱动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第一驱动件,可以带动第一驱动框 绕 第一支撑板
的侧边进行旋转,第一驱动框在旋转过程中,就可以将上半身垫板驱动起来,使得用户上半身可以坐卧,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侧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驱动框;设置在第二驱动框远离第二支撑板一侧用于顶起下半身垫板旋转的起翘部;安装在床架底部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承载框;以及转动安装在承载框上用于驱动第二驱动框旋转的第二驱动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驱动件在开启时,可以驱动第二驱动框旋转,第二驱动框在旋转时,会先带动起翘 部对下半身垫板与脚部垫板之间的位置进行抵触,从而很方便的实现用户下半身的抬起和/或降落。
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部铰接在承载框两侧的动力件,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转动连接在垫板沿床板长度方向的侧边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侧卧或者翻身时,可以开启电动推杆,很方便的驱动垫板沿床板长度方向翻转,从而实现用户的侧卧或翻身。
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底架沿宽度方向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升降架,所述床架沿宽度方向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架,所述第一升降架远离底架的一侧与第二升降架远离床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底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床架进行升降的升降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升降件,可以驱动第一升降架与第二升降架 绕各自的铰接点进行旋转,由于第一升降架与床架转动连接,因此可以驱动整个床架进行升降,此结构的设计,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本技术的适用范围。
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中间垫板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承载框之间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便盆,所述承载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便盆沿承载板的承载面滑动至通口下方的动力组件,所述承载框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通口以支撑用户的遮挡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使用便盆时,可以解除遮挡组件对通口的遮挡,开启动力组件带动便盆移动到通口的下方即可,此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在承载框上且横截面呈l形的安装板;滑动连接在安装板上且内部开设有条形通口的条形滑板;安装在条形滑板一端的安装块;安装在安装块上与便盆外轮廓相适配的承载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板上用于驱动条形滑板移动的驱动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启驱动件时,可以带动条形滑板移动,条形滑板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承载架一起移动,使得承载架上的便盆可以沿着承载板移动至通口的下方,从而可以省去人工拿便盆的这个过程。
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遮挡组件包括:沿安装板长度方向开设在安装板上的条形通槽;滑动连接在条形通槽上的第一滚柱与第二滚柱;一端分别与第一滚柱、第二滚柱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架的两支撑杆,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遮挡板,两所述 支撑杆的杆身通过螺栓或铆钉或轴交叉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滚柱靠近条形滑板的一端与条形滑板远离便盆的一端转动连接,当遮挡组件遮挡住通口时,所述第一滚柱刚好与条形通槽靠近便盆的一端内壁相抵触。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解除遮挡组件对通口的遮挡时,可以开启电机带
动条形滑板移动,条形滑板在移动时会带动第二滚柱在条形槽内滑动,第二滚柱与第一滚柱就会相互远离,使得两交叉的支撑杆带动支撑架下降,同时,第二滚柱还会继续带动下降的遮挡板沿着条形槽滑动,以实现遮挡板 完全解除对通口的遮挡。
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 所述床架上可拆卸式安装有延伸方向与床板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桌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桌板,可以进一步增加本技术的适用范围,方便用户坐卧后进行吃饭等操作。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相邻侧边均相互转动连接的垫板,在开启驱动机构时,可以驱动垫板绕对应的侧边旋转,使得躺在床板上的用户可以上半身坐卧 或者下半身抬起或降落,而设置的调节机构,可以在上述基础上调节垫板,使得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侧卧或翻身;通过设置升降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调节床板的高度;而在床板上开设通口,以及在床板下方设置便盆,使得用户很方便的可以进行方便,以进一步增加本技术的适用范围,从而可以增加护理床的多种功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侧翻时床板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架与床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组件与便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遮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架;2、床架;20、框板;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第三支撑板;3、床板;301、上半身垫板;302、中间垫板;303、下半身垫板;304、脚部垫板;41、第一驱动框;42、安装架;43、第二驱动框;44、起翘部;45、承载框;5、动力件;6、第一升降架;61、第二升降架;62、气缸;7、承载板;70、安装板;71、便盆;72、条形滑板;720、条形通口;73、安装块;74、承载架;75、齿条;76、电机;8、条形通槽;81、第一滚柱;82、第二滚柱;83、支撑杆;84、支撑架;85、遮挡板;9、桌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护理床,如图1所示,包括:底架1,在底架1的底部四角安装有万向轮,在底架1上安装有床架2,床架2整体呈矩形框状,且在床架2上放置有床板3,床板3由多块相邻侧边均转动连接的垫板组成,其中,垫板包括:上半身垫板301、中间垫板302、下半身垫板303以及脚部垫板304。
29.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用户上半身坐卧 和/或下半身抬起,在床架2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上半身垫板301旋转预定的角度、下半身垫板303与脚部垫板304转动连接的一侧也旋转预定的角度。
30.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床架2包括:安装在框 板20底部且位于上半身垫板
301与中间垫板302之间的第一支撑板21,安装在框 板20底部位于中间垫板302与下半身垫板303之间的第二支撑板22,以及安装在第二支撑板22上的第三支撑板23,第三支撑板23与第二支撑板22相互垂直,第三支撑板23可以支撑在下半身垫板303与脚部垫板304之间的位置上。
31.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上半身垫板301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驱动下半身垫板303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侧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21上的第一驱动框41,在床架2的底部安装有呈 工字型的安装架42,在安装架42远离床架2的一侧通过螺栓或轴转动安装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框41转动连接,当开启第一驱动件,即可驱动第一驱动框41绕第一支撑板21旋转,从而可以将上半身垫板301顶起预定的角度,以方便用户上半身坐卧。
32.同理,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侧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2上的第二驱动框43,与第一驱动机构不同的是,由于第三支撑板23垂直于第二支撑板22安装,会对第二驱动框43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第二驱动框43远离第二支撑板22的一侧设置有向上的起翘 部44,起翘 部44刚好位于下半身垫板303与脚部垫板304之间的位置上,而在床架2底部位于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2之间的位置安装有工字型的承载框45,在承载框45上也通过螺栓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框43转动连接,当开启第二驱动件,即可驱动第二驱动框43绕第二支撑板22旋转,第二驱动框43在旋转时,其端部的起翘 部44会将下半身垫板303顶起,使得下半身垫板303与脚部垫板304相邻的一侧 均向上凸起预定的高度。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机械式推杆、气动弹簧杆、气缸或液压缸等比较常见的动力源,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34.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床架2的底部还设置有驱动垫板沿床板3长度方向转动以使用户侧卧或翻身的调节机构,为了适配调节机构,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垫板302、下半身垫板303以及脚部垫板304均是由三块垫 块组成,三块垫 块相邻的侧边均相互铰接,且三块垫 块沿床板3的宽度方向排布,不同的是,上半身垫板301包括三块并排的条板,在条板远离中间垫板302的一侧开设有缺口,在缺口内安装有用于承载用户头部的头部支撑板,上半身垫板301、中间垫板302、下半身垫板303以及脚部垫板304沿床板3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与缺口的内壁转动连接。
35.其中,调节组件包括底部铰接在承载框45两侧的动力件5,且动力件5的输出轴转动连接在垫板30沿床板3长度方向的侧边上,本实施例的动力件 采用电动推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机械式推杆或气动弹簧杆,当开启动力件5时,就可以驱动头部支撑板以及床板3的侧边进行翻转,以方便用户进行侧卧或翻身。
36.为了可以对床板3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以适配不同的用户需要,在底架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升降架6,在床架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架61,第一升降架6远离底架1的一侧与第二升降架61远离床架2的一侧转动连接,且第一升降架6与第二升降架61整体呈h形,在底架1上还安装有气缸62,气缸62的底部通过螺栓转动安装在底架1上,气缸62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第二升降架61上,当开启气缸62时,就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第一升降架6与第二升降架61驱动床板3进行升降;本实施例的气缸62 可采用电动推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机械式推杆或气动弹簧杆。
37.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躺在床板3上的用户方便,在中间垫板30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口,在第二支撑板22与承载框45之间安装有承载板7,在承载板7上放置有便盆71,同时,在承载框45上还设置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可以将便盆71沿承载板7的方向驱动,使得便盆71位于通口的下方,此外,为了在不使用通口时遮挡住通口,在承载框45上还设置有遮挡组件。
38.其中,动力组件包括:安装在承载框45上且横截面呈l形的安装板70,安装板70与承载框45的延伸方向均与床板3的宽度方向相一致,在安装板70上沿其延伸方向滑动连接有条形滑板72,在条形滑板72上开设有条形通口720,条形通口720的延伸方向与条形滑板7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在条形滑板72的外端固定有安装块73,在安装块73上可拆卸式安装有承载架74,且承载架74与便盆71的外轮廓相一致,使得便盆71可以放置在承载架74内。
39.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安装板70上安装有驱动条形滑板72滑动的驱动件,本实施例的驱动件包括:在条形通口720的内壁固定的齿条75,齿条75的延伸方向与条形通口720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在安装板70上安装有电机76,电机76的输出轴键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75相互啮合,当开启电机76时,可以通过齿轮与齿条75的啮合关系带动条形滑板72在安装板70上移动,条形滑板72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承载架74一起移动,使得承载架74内的便盆71也可以沿着承载板7移动至通口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也可以是马达和丝杆的组合方式,通过开启马达带动丝杆旋转,同样可以驱动条形滑板72移动。
40.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遮挡组件包括:沿安装板70长度方向开设在安装板70上的条形通槽8,在条形通槽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滚柱81与第二滚柱82,在第一滚柱81与第二滚柱82上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83,两支撑杆83的杆身通过螺栓或铆钉或轴相互交叉转动连接,在支撑杆83远离第一滚柱8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架84,在支撑架84上安装有遮挡板85。
41.当不使用通口时,支撑架84上的遮挡板85可以遮挡住通口,为了能够方便解除遮挡板85对通口的阻挡,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滚柱82靠近条形滑板72的一端与条形滑板72远离便盆71的一端转动连接,当遮挡板85位于通口内时,此时,第一滚柱81刚好与条形通槽8靠近便盆71的端部内壁相抵触。
42.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滚柱82与条形滑板72转动连接的好处在于,当电机76驱动条形滑板72水平移动时,不仅可以带动便盆71一起移动,同时,还能带动第二滚柱82远离第一滚柱81,使得支撑架84下降,解除遮挡板85对通口的遮挡,在便盆71持续向通口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二滚柱82会沿着条形通槽8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可以带动下降的遮挡板85朝远离便盆71的方向移动,以防遮挡板85妨碍便盆71移动至通口正下方。
43.另外,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用户用餐,在床架2上可拆卸式安装有延伸方向与床板3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桌板9,同时,为了用户的安全,在床架2的两侧还转动安装有防护板,防护板可以通过倾斜安装在床架2两侧的动力源驱动而进行旋转,动力源的具体结构原理与升降件的结构原理相同,在此不做额外说明。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