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6789发布日期:2022-01-08 01:0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涉及含有来植物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适用于治疗湿疹。


背景技术:

2.湿疹是皮肤科极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2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湿疹的发作,故湿疹患者人群庞大。湿疹一旦反复迁延达6周以上,即成为湿疹,其反复发作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病因不明确,西医的抗感染、脱敏、抗胆碱能等手段未必能发挥确切的效果,且并非所有患者都对常规抗过敏治疗敏感。目前西医治疗将h1组胺受体拮抗剂作为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但国外已有研究显示接近一半的慢性自发性湿疹病人对该类药物反应不佳,即使将药物用量升级为常规剂量的四倍以上,仍有许多病人收效甚微。也就是说,如果经典的西药方案对于病人的疗效不理想,西医便难有其他更奏效的治疗手段。
3.湿疹是一种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以皮损、瘙痒和易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湿疮”范畴,儿童患病率达20%-30%。西医多以外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抗生素并辅以口服抗组胺药等进行综合治疗,费用较高,且面临疾病“反复发作”的挑战。清代医家吴师机有云“外治非未能见脏腑,皮肤隔而主窍通,不见脏腑而直达脏腑也”;中医认为,湿疹病位表浅,病灶外露,外治药物可直达病所,通过透达腠理、疏畅经脉、调和气血、驱邪扶正等机制而发挥局部直接的治疗作用,因此,外治法是历代医家治疗湿疹的常用方法。
4.关于治疗湿疹的验方也有学者撰文报导,有内服也有外用途径的,如上市的除湿止痒软膏,药物组成为:蛇床子、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地肤子、萹蓄、茵陈、苍术、花椒、冰片;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上述验方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该中药外用制剂治疗湿疹的效果显著。
6.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该中药外用制剂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
8.黄藤12.1~14.3%,苦参8.1~9.5%,黄连9.7~11.4%,黄柏9.7~11.4%,白鲜皮9.7~11.4%,胡黄连8.1~9.5%,地榆8.1~9.5%,马齿苋8.1~9.5%,苍术9.7~11.4%,地肤子8.1~9.5%,冰片0.7~1.0%。
9.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其中所述的原料药的最佳配比为:
10.黄藤13.1%,苦参8.8%,黄连10.5%,黄柏10.5%,白鲜皮10.5%,胡黄连8.8%,地榆8.8%,马齿苋8.8%,苍术10.5%,地肤子8.8%,冰片0.9%。
11.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为常规的洗剂、凝胶剂或软膏剂。其中,所述洗剂、凝胶剂和软膏剂分别如下所述。
12.1、所述的洗剂由以下方法制得:
13.(1)按配比称取黄藤、苦参、黄连、黄柏、白鲜皮、胡黄连、地榆、马齿苋、苍术、地肤子,加水煎煮二次,其中第一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入6倍量的水,煎煮1.0小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04~1.10,得浓缩液;按所述原料药的重量往所述的浓缩液中加入1.3~2.2%的苯甲酸钠,溶解,4~8℃冷藏沉淀,滤过后再加入按所述原料药的重量加入1.3~2.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所述原料药中的冰片,混均后得a组药液;其中,所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是用适量的热水溶解后加入的,所述的冰片是粉碎后用适量的乙醇溶解后加入的;
14.(2)按所述原料药的重量称取4.3~8.8%的羧甲纤维素钠,加入适量的羟苯乙酯质量浓度为5%的羟苯乙酯乙醇湿润后,加入所述原料药重量26~53%的甘油混匀,再按所述原料药的重量加入175~264%的纯化水搅拌均匀,充分溶胀,得b组药液;
15.(3)将步骤(1)a组药液与步骤(2)b组药液合并,搅匀,调节ph值至5.5~6.5,补充适量的水,搅匀,即得所述的洗剂。
16.2、所述的凝胶剂由以下方法制得:
17.(1)按上述的洗剂同样的方法制得a组药液;
18.(2)按所述原料药的重量称取8.7~13.2%的卡波姆934,加入适量的羟苯乙酯质量浓度为5%的羟苯乙酯乙醇湿润后,加入所述原料药重量26~53%的甘油混匀,再所述原料药的重量加入131~220%的纯化水搅拌均匀,充分分散,得b组药液;
19.(3)将步骤(1)a组药液与步骤(2)b组药液合并,搅匀,调节ph值至5.5~6.5,补充适量的水,搅匀,分装,即得所述的凝胶剂。
20.所述的软膏剂由以下方法制得:
21.(1)按上述的洗剂同样的方法制得a组药液;
22.(2)按所述原料药的重量称取5.7~6.6%十六醇、37~42%的硬脂酸、21~25%的白凡士林、39~49%的液体石蜡、3.9~4.9%的蓖麻油和0.21~0.88%的羟苯乙酯,混均,得甲组药物;
23.(3)按所述原料药的重量分别称取12.2~14.1%的丙二醇和10.5~11.5%的三乙醇胺与步骤(1)的a组药液和适量的水混匀,得乙组药物;
24.(4)将甲组药物和乙两组药物分别水浴加热至85℃,然后边搅拌边将乙组药物徐徐地加入至甲组药物中乳化,搅拌均匀,静置冷却,分装,即得所述的软膏剂。
25.本发明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组方由黄藤、苦参、黄连、黄柏、白鲜皮、胡黄连、地榆、马齿苋、苍术、地肤子和冰片组成,方中黄藤,苦寒,归心、肝经,具清热毒、除湿毒之效,重用为君药,主治湿热疮毒;苦参、黄连、黄柏、黄连、白鲜皮、胡黄连、地榆均为苦寒之品,均具清热、燥湿、解毒之效,马齿苋,性寒,味酸,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与上述六味同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清热解毒燥湿之效;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有发表名目之效,为佐药,辛温反佐,避免君药苦寒过度;地肤子苦寒,归膀胱经,清热利湿、止痒,引导诸药,使热以下焦出,冰片清凉止痒,协助诸药渗透入里,二药兼作使药。故诸药合用,共凑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效,用于湿热瘀阻所引起的湿疹。
26.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的组方经十余年来数百例患者验证,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
27.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能有效地治疗湿疹,减轻红斑的发作及瘙痒程度,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28.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对湿疹的治疗效果,可通过下述研究得到进一步证实。
29.一、临床研究
30.1、病人来源:全部病例均来自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的门诊病人。
31.2、病例选择标准:
3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三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04-605。)
[0033]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多形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疾病为临床特征。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三类。
[0034]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13.20的诊断标准。
[0035]
主症:急性病程,瘙痒较重,渗出明显,伴皮肤红斑、灼热。
[0036]
次症: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0037]
有主症1项和次症2项者为湿疹。
[0038]
3、纳入标准
[0039]
(1)符合湿疹西医的诊断标准;
[0040]
(2)符合湿疹的中医证侯诊断标准;
[0041]
(3)无心肝肾等内脏疾病、无糖尿病史;
[0042]
(4)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0043]
(5)所有受试者均在1个月内未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1周内未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0044]
4、排除标准
[0045]
(1)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者;
[0046]
(2)对本药过敏或本药药物成分过敏者;
[0047]
(3)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治疗前心电图检查异常,alt、bun检测超过正常范围);
[0048]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0049]
(5)因其他疾病需局部或全身使用对湿疹有影响的药物或治疗者。
[0050]
5、研究内容: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病史特征(病程、过敏史、药物史、既住病史等);中医临床特征(主症、兼症、舌象、脉象等);湿疹发作情况(皮疹面积及皮疹形态,瘙痒程度)。
[0051]
6、治疗方法:
[0052]
(1)分组资料:选择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预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140例,随机分为下述两组:
[0053]
治疗组:90人,男54人,女36人,平均年龄为21.85
±
19.24岁;
[0054]
对照组:50人,男35人,女15人,平均年龄为21.41
±
17.51岁。
[0055]
(2)治疗方案:
[0056]
治疗组外用下述实施例1的洗剂涂遍全身或患处,用量可按患部面积大小而定约0.02g生药/cm2,使药液保留5~10分钟,用清水冲洗;一日2次,或遵医嘱,疗程为2周;对照组使用除湿止痒软膏(国药准字z20103068),外用,涂抹患处,一日3~4次;疗程同治疗组。
[0057]
7、疗效评定标准:
[0058]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对于“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判定,以皮疹面积及皮疹形态的减少,瘙痒程度减轻为主要指标。
[0059]
(1)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ssri达95%以上。
[0060]
(2)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明显减轻,ssri达70%以上。
[0061]
(3)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ssri达30%以上。
[0062]
(4)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改善或反见恶化,或ssri未达到有效标准。
[0063]
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
治疗前总积分
×
100%。
[0064]
8、观察指标:就诊时和治疗后第2周随访,记录患者皮疹面积、皮疹形态的变化,瘙痒程度的变化,按以下4级评分法记分。
[0065]

瘙痒程度
[0066]
无:(0分):无瘙痒;
[0067]
轻度(1分):偶尔瘙痒,不用药,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0068]
中度(2分):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
[0069]
重度(3分):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
[0070]

皮疹面积
[0071]
0分:无皮疹;
[0072]
1分:皮疹面积<10%;
[0073]
2分:皮疹面积为10%~29%;
[0074]
3分:皮疹面积为30%~49%;
[0075]
4分:皮疹面积为50%~69%;
[0076]
5分:皮疹面积为70%~89%;
[0077]
6分:皮疹面积为90%~100%。
[0078]

皮疹形态
[0079]
无(0分):无皮疹;
[0080]
轻度(1分):红斑、风团、丘疹、丘疱疹、水庖;
[0081]
中度(2分):渗出、糜烂;
[0082]
重度(3分):肥厚及苔藓样变;
[0083]
多形皮损:多形损害数皮疹评分相加。
[0084]
各项指标相加为总分,依据其变化判断病人疗效。
[0085]
9、统计方法:根据临床试验数据的性质(计量资料、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
[0086]
10、结果:
[0087]
从门诊就诊病人中筛选符合条件的湿疹患者,共纳入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50例。以皮损的减少,瘙痒程度的减轻为主要指标,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9%)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1)人口学特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0088]
表1.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
[0089][0090]
(2)病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0091]
表2.两组患者病程
[0092][0093]
(3)疗效统计分析:治疗组痊愈67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89例);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47例),经检验两组疗效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3。
[0094]
表3.不同组别疗效比较
[0095][0096]
在本研究纳入的病例中,两组未发现病人有任何不良反应报告,表明药物安全性较高。
[0097]
二、动物实验
[0098]
1药物与试剂:
[0099]
专利方组:取下述实施例1的洗剂;
[0100]
模型对照组:按照下述实施例1所述洗剂的方法制备,其中步骤(1)的a组药液中的浓缩液以纯化水替代。
[0101]
除湿止痒软膏组:除湿止痒软膏,购于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
[0102]
阳性对照组:皮炎平,购于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
[0103]
试剂:角叉菜胶,购于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二甲苯,购于天津市
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组织胺,购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104]
实验动物:豚鼠,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km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购于广东省医学动物实验中心;
[0105]
实验仪器:uv-800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auw220d分析电子天平日本岛津;
[0106]
2实验方法
[0107]
2.1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对盐酸组织胺所致豚鼠足瘙痒的止痒效果比较:
[0108]
取体重为的豚鼠40只,雌雄各半,将动物右后足毛脫去24h后,用0号砂纸擦伤右后足背,以少量渗血为度。将动物随机均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a组),专利方组(b1组),除湿止痒软膏组(b2组),阳性对照组(c组),分别在其擦伤处均匀涂布空白基质2g/kg、专利方洗剂2g/kg、除湿止痒软膏2g/kg、皮炎平2g/kg。30min后在动物其擦伤给药处依次滴上盐酸组织胺0.05ml/只(浓度范围按0.01%浓度递增),每次间隔时间为3min,记录各动物岀现舔足时的药物浓度,即为致痒阈。
[0109]
2.2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疗效比较:
[0110]
取km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即模型对照组(a组),专利方组(b1组),除湿止痒软膏组(b2组),阳性对照组(c组),并在动物右耳均匀涂布二甲苯(0.03ml/只)致炎,致炎后30min分别在致炎处均匀除布基质2g/kg、专利方洗剂2g/kg、除湿止痒软膏2g/kg、皮炎平2g/kg。在致炎后2h处死动物,仔细拭净动物耳片上残留的药物,用直径为8mm的不锈钢冲子取下其左右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质量差为其肿胀度。
[0111]
2.3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疗效比较:
[0112]
取km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分组及给药方法同2.2。给药后30min在动物右后足部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生理盐水0.3ml/只,致炎后4h处死动物,在其长短毛交界处取下左右后足称重,以左右后足质量差为其肿胀度。
[0113]
2.4统计方法:
[0114]
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0115]
3结果:
[0116]
3.1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对盐酸组织胺所致豚鼠足瘙痒的影响
[0117]
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组织胺致豚鼠足瘙痒阈值(均p《0.01),且两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18]
3.2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0119]
实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呈显著性差异(均p《0.05),且两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0120]
4结论
[0121]
本研究采用盐酸组织胺诱导瘙痒模型评价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均能够显著提高组织胺致豚鼠足瘙痒阈值,且两组两两比较,专利方洗剂明显优于除湿止痒软膏(p《0.05);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及二
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中,专利方洗剂和除湿止痒软膏均能显著抑制足肿胀及耳肿胀,且两组两两比较,专利方洗剂明显优于除湿止痒软膏(p《0.05)。
附图说明
[0122]
图1为不同药物对对盐酸组织胺所致豚鼠足瘙痒的影响的柱状图,图中**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0123]
图2为不同药物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的柱状图,图中*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图中**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0124]
图3为不同药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的柱状图,图中*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图中**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具体实施方式
[0125]
实施例1(洗剂)
[0126]
1、处方:
[0127]
黄藤30g,苦参20g,黄连24g,黄柏24g,白鲜皮24g,胡黄连20g,地榆20g,马齿苋20g,苍术24g,地肤子20g,冰片2g。
[0128]
2、制备方法:
[0129]
(1)按配比称取黄藤、苦参、黄连、黄柏、白鲜皮、胡黄连、地榆、马齿苋、苍术、地肤子,加水煎煮二次,其中第一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入6倍量的水,煎煮1.0小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04~1.10,得浓缩液;浓缩液中加入4g的苯甲酸钠,溶解,4~8℃冷藏沉淀,滤过后再加入4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所述原料药中的冰片,混均后得a组药液;其中,所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是用适量的热水溶解后加入的,所述的冰片是粉碎后用适量的乙醇溶解后加入的;
[0130]
(2称取15g的羧甲纤维素钠,加入适量的羟苯乙酯质量浓度为5%的羟苯乙酯乙醇湿润后,加入90g甘油混匀,再加入500ml纯化水搅拌均匀,充分溶胀,得b组药液;
[0131]
(3)将步骤(1)a组药液与步骤(2)b组药液合并,搅匀,调节ph值至5.5~6.5,补充水至1000ml,搅匀,即得所述的洗剂。
[0132]
实施例2(洗剂)
[0133]
1、处方:
[0134]
黄藤27.6g,苦参18.9g,黄连23.7g,黄柏24.5g,白鲜皮25.6g,胡黄连20.5g,地榆19.8g,马齿苋21.3g,苍术24.5g,地肤子19.8g,冰片1.8g。
[0135]
2、制备方法:
[0136]
(1)按配比称取黄藤、苦参、黄连、黄柏、白鲜皮、胡黄连、地榆、马齿苋、苍术、地肤子,加水煎煮二次,其中第一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入6倍量的水,煎煮1.0小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04~1.10,得浓缩液;浓缩液加入5g苯甲酸钠,溶解,4~8℃冷藏沉淀,滤过后再加入3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所述原料药中的冰片,混均后得a组药液;其中,所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是用适量的热水溶解后加入的,所述的冰片是粉碎后用适量的乙醇溶解后加入的;
[0137]
(2)称取20g羧甲纤维素钠,加入适量的羟苯乙酯质量浓度为5%的羟苯乙酯乙醇
湿润后,加入120g甘油混匀,再加600ml的纯化水搅拌均匀,充分溶胀,得b组药液;
[0138]
(3)将步骤(1)a组药液与步骤(2)b组药液合并,搅匀,调节ph值至5.5~6.5,补充水至1000ml,搅匀,即得所述的洗剂。
[0139]
实施例3(洗剂)
[0140]
1、处方:
[0141]
黄藤32.4g,苦参21.0g,黄连24.3g,黄柏23.4g,白鲜皮22.5g,胡黄连19.5g,地榆20.3g,马齿苋18.8g,苍术23.4g,地肤子20.3g,冰片2.1g。
[0142]
2、制备方法:
[0143]
(1)按配比称取黄藤、苦参、黄连、黄柏、白鲜皮、胡黄连、地榆、马齿苋、苍术、地肤子,加水煎煮二次,其中第一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入6倍量的水,煎煮1.0小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04~1.10,得浓缩液;浓缩液加入3g苯甲酸钠,溶解,4~8℃冷藏沉淀,滤过后再加入5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所述原料药中的冰片,混均后得a组药液;其中,所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是用适量的热水溶解后加入的,所述的冰片是粉碎后用适量的乙醇溶解后加入的;
[0144]
(2)称取10g羧甲纤维素钠,加入适量的羟苯乙酯质量浓度为5%的羟苯乙酯乙醇湿润后,加入所述原料药重量60g甘油混匀,再加入400ml的纯化水搅拌均匀,充分溶胀,得b组药液;
[0145]
(3)将步骤(1)a组药液与步骤(2)b组药液合并,搅匀,调节ph值至5.5~6.5,补充水至1000ml,搅匀,即得所述的洗剂。
[0146]
实施例4(凝胶剂)
[0147]
1、处方:与实施例1相同。
[0148]
2、制备方法:
[0149]
(1)按上述的洗剂同样的方法制得a组药液;
[0150]
(2)称取25g卡波姆934,加入适量的羟苯乙酯质量浓度为5%的羟苯乙酯乙醇湿润后,加入90甘油混匀,再加入400ml纯化水搅拌均匀,充分分散,得b组药液;
[0151]
(3)将步骤(1)a组药液与步骤(2)b组药液合并,搅匀,调节ph值至5.5~6.5,补充水至1000ml,搅匀,分装,即得所述的凝胶剂。
[0152]
实施例5(软膏剂)
[0153]
1、处方:与实施例1相同。
[0154]
2、制备方法:
[0155]
(1)按上述的洗剂同样的方法制得a组药液;
[0156]
(2)称取14g十六醇、90g硬脂酸、52.5g白凡士林、100g液体石蜡、10g蓖麻油和1.0g羟苯乙酯,混均,得甲组药物;
[0157]
(3)分别称取30g丙二醇和25g三乙醇胺与步骤(1)的a组药液和适量水混匀,得乙组药物;
[0158]
(4)将甲甲组药物和乙两组药物分别水浴加热至85℃,然后边搅拌边将乙组药物徐徐地加入至甲组药物中乳化,搅拌均匀,静置冷却,分装,即得所述的软膏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