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3945发布日期:2022-01-05 00:0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助行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助行车。


背景技术:

2.助行车通过提供稳定化、支撑和/或减轻个人的下半身的负担来促进个人的行走和独立移动的能力。典型的助行车包括支撑在三至四个轮子上的框架、车把以及座椅。对于改进助行车的使用性、可运输性和/或使用的便利性存在持续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本公开的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辅助使用者的移动性的助行车,并且所述助行车包括:左侧框架;右侧框架,其联接至所述左侧框架;座椅,其被支撑在所述左侧框架与所述右侧框架之间;第一把手组件,其联接至所述左侧框架;第二把手组件,其联接至所述右侧框架;多个轮子,其支撑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以及制动机构,其能够操作地联接至所述第一把手组件或所述第二把手组件。轮子中的第一轮子包括:轮毂,其具有从所述轮毂突出的横向延伸部;以及轮胎,其布置在所述轮毂周围。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衬块,所述制动衬块构造为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轮子以阻止所述助行车沿着表面的移动。
4.在方案中,所述第一轮子的轮胎可以包括从所述轮胎突出的横向延伸部。所述轮胎的横向延伸部可以布置在所述轮毂的横向延伸部周围。
5.在方案中,所述制动衬块可以构造为选择性地接合所述轮胎的横向延伸部的外周表面。
6.在方案中,所述制动衬块可以构造为响应于所述制动机构的致动而接合所述轮胎的横向延伸部的外周表面。
7.在方案中,所述轮毂的横向延伸部可以为与所述轮毂一体形成的环,并且所述轮胎的横向延伸部可以为与所述轮胎一体形成的环。
8.在方案中,所述制动机构还可以包括:制动把手,其能够移动地联接至所述第一把手组件;以及柔性细长元件,其在所述制动把手与所述制动衬块之间延伸并且将所述制动把手与所述制动衬块联接。所述制动把手的致动可以使所述制动衬块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制动衬块接合所述第一轮子。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制动衬块脱离所述第一轮子。
9.在方案中,所述柔性细长元件可以延伸穿过所述左侧框架。
10.在方案中,所述制动衬块可以被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弹性地偏置。
11.在方案中,所述制动把手可以构造为被从中立位置移出并且朝向第一固定位置或者第二固定位置。在所述中立位置处,所述制动衬块与所述第一轮子脱离。在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处,所述制动衬块在所述第一轮子上施加第一力,并且在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处,所述制动衬块在所述第一轮子上施加比所述第一力大的第二力。
12.在方案中,当所述制动把手处于所述中立位置时,所述制动把手可以相对于所述
第一把手组件自由地移动,并且当所述制动把手处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固定位置时,所述制动把手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手组件的移动可以被阻止。
13.在方案中,所述助行车还可以包括将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相互连接的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可以构造为使所述助行车在展开构造与收缩构造之间转变。
14.在方案中,所述折叠机构可以包括彼此能够枢转地联接的一对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中的每个可以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二端可以能够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左侧框架并且所述第二横杆的第二端可以能够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右侧框架,使得所述一对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对于彼此的枢转,调节在所述左侧框架与所述右侧框架之间限定的宽度。
15.在方案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细长支撑件,其联接至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细长支撑件,其联接至所述第二横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细长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一起构造为在其上支撑所述座椅。
16.在方案中,所述左侧框架可以具有从其向内延伸的凸起,所述左侧框架的凸起构造为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所述展开构造时支撑所述第一细长支撑件。所述右侧框架可以具有从其向内延伸的凸起,所述右侧框架的凸起构造为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所述展开构造时支撑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
17.在方案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凸轮连杆和第一表面特征件。所述第一凸轮连杆可以能够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和所述左侧框架,并且所述第一表面特征件可以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延伸。第一表面特征件可以构造为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所述展开构造时锁定地接合所述第一凸轮连杆,以将所述折叠机构选择性地固定在所述展开构造。
1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辅助使用者的移动性的助行车,并且所述助行车包括:左侧框架;右侧框架;折叠机构,其使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彼此联接;座椅,其被支撑在所述左侧框架与所述右侧框架之间;多个轮子,其支撑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以及制动衬块,其能够移动地联接至所述左侧框架或者所述右侧框架。所述折叠机构构造为调节在所述左侧框架与所述右侧框架之间限定的宽度。所述轮子的第一轮子包括具有横向延伸部的轮毂以及布置在所述轮毂周围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布置在所述轮毂的横向延伸部周围的横向延伸部,并且所述制动衬块构造为选择性地接合所述轮胎的横向延伸部的外周表面以阻止所述助行车沿着表面的移动。
19.在方案中,所述助行车还可以包括能够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制动衬块的制动把手。所述制动衬块可以构造为响应于所述制动把手的致动而选择性地接合所述轮胎的横向延伸部的外周表面。
20.在方案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可以包括彼此能够枢转地联接的一对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细长支撑件以及第二细长支撑件。每个横杆可以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二端可以能够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左侧框架并且所述第二横杆的第二端可以能够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右侧框架,使得所述一对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对于彼此的枢转,调节在所述左侧框架与所述右侧框架之间限定的宽度。所述第一细长支撑件可以联接至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可以联接至所述第二横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细长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可以一起构造为在其上支撑所述座椅。
21.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平行和垂直被理解为包括距完全平行和完全垂直上至大约正或负15度的大致平行和大致垂直的相对构造。
22.如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大约”意味着数值是接近的并且小的变化不会明显地影响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实践。使用数值限定时,除非上下文另外指出,否则“大约”意味着数值能够变化
±
10%并且保持在所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23.在此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
24.图1a为图示出以展开或操作构造示出的助行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立体图;
25.图1b为图1a的助行车的后立体图;
26.图1c为以收缩或收纳构造示出的图1a的助行车的前立体图;
27.图2为图示出接合至图1的助行车的轮子的制动衬块的立体图;
28.图3为图示出接合至轮子的图2的制动衬块的放大立体图;
29.图4为包括轮毂以及布置在轮毂周围的轮胎的轮子的剖面图;
30.图5为图示出包括接合至助行车的框架和轮子的图2的制动衬块的制动机构的细节的立体图;
31.图6为单独图示出制动机构的细节的立体图;
32.图7为单独图示出制动机构的细节的另一个立体图;
33.图8为图示出以多个位置示出的图1的助行车的制动把手的后视图;
34.图9为在座椅被移除的状态下图示出助行车的折叠机构的图1的助行车的前立体图;
35.图10a为图示出处于解锁状态的折叠机构的凸轮连杆的前视图;
36.图10b为图示出将折叠机构锁定在展开构造的折叠机构的凸轮连杆的前视图;以及
37.图11为图示出将图9的折叠机构锁定在收缩构造的支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当前公开的助行车的实施例,其中,在若干视图中的每个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相同或者对应的元件。
39.参照图1a至图1c,助行车的示例性实施例被图示出并且总体上被标明为100。助行车100通常包括左侧框架102和通过折叠机构106联接至左侧框架102的右侧框架104,折叠机构106使助行车100在展开(或操作)构造(图1a至图1b)与收缩(或收纳)构造(图1c)之间选择性转变。左侧框架102和右侧框架104中的每个包括具有上端108a和下端108b的后腿108、112,以及具有下端110b和固定至后腿108的上端108a的上端110a的前腿110、114。前腿110、114中的每个的下端110b具有能够旋转地与其联接的轮子或轮子组件116、118,并且后腿108、112中的每个的下端108b具有与其联接的轮子120、122。
40.助行车100还包括联接至左侧框架102的第一(或左)把手组件124以及联接至右侧框架104的第二(或右)把手组件126。把手组件124、126中的每个包括轴124a、126a以及向轴124a的后侧延伸的车把124b、126b。把手组件124、126的轴124a、126a能够滑动地接纳在相
应的左侧框架102和右侧框架104的后腿108、112的上端108a中以允许相对于框架102、104选择性地调节车把124a、126a的高度。背部支撑件128可以附接至把手组件124、126的轴124b、126b并且从其向前延伸。考虑到的是,背部支撑件128可以联接至助行车100的其他合适的位置。
41.参照图2至图4,轮子116、118、120、122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左后轮120,包括轮毂130和轮胎132,所述轮胎132固定在轮毂130周围以防止轮胎132相对于轮毂130旋转。在方案中,轮毂130可以由相对刚性的塑料制成,诸如,例如pvc或者玻璃填充尼龙,并且轮胎132可以由更加顺应性的材料制成,诸如,例如橡胶、pu或者pvc。在方案中,轮胎132可以二次成型到轮毂130的外周。轮毂130具有环形的主体130a和从主体130a横向向内突出的环或者横向延伸部130b。轮胎132具有环形的主体132a和从轮胎132的主体132a横向向内突出的环或者横向延伸部132b。在方案中,整个轮毂130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整个轮胎132可以一体地形成。轮胎132的主体132a围绕轮毂130的主体130a,并且轮胎132的环132b围绕轮毂130的环130b。
42.轮胎132的轮圈132b具有外周表面134,所述外周表面134构造为与助行车100的制动衬块136接合以阻止助行车100沿着表面(例如,地面)移动。由于制动衬块136构造为接合轮胎132的环132b的外周表面134而不是轮胎132的接地的主体132a,所以防止了接地的主体132a的磨损和/或撕裂。此外,在一些情况下,轮胎132的接地的外表面可能在其上具有碎片或者液体,这可能减小制动衬块136与轮胎132之间的摩擦接合。这样,使制动衬块136接合轮胎132的环132b改进了制动的功能性。
43.参照图5至图8,助行车100包括联接至左侧框架102的后腿108的制动机构140并且包括制动衬块136、制动把手138(图8)以及柔性纵向元件142,诸如,例如,使制动衬块136和制动把手138相互连接的制动线缆。在方案中,制动机构140可以联接至左侧框架102或者右侧框架104中的任一个的前腿110、114。在方案中,助行车100可以包括联接至右侧框架104的第二制动机构。
44.制动机构140还包括枢转杆148、偏置构件150以及固定至左后腿108的下端108b的外侧的支架146。枢转杆148横向延伸穿过支架146和左后腿108的下端108b并且由支架146能够枢转地支撑。枢转杆148具有延伸到框架102外部的第一端部148a以及布置在框架102内的第二端部148b。制动衬块136可以被构造为支撑在枢转杆148的第一端部148a上的有角的齿。在其他方案中,制动衬块136可以被构造为细长的橡胶垫(例如,具有大致延伸轮胎132的轮圈132b的整个宽度的大致平坦的或弓形的轮胎接合表面),所述橡胶垫构造为在接合轮子120时压缩。偏置构件150可以是布置在枢转杆148的第二端部148b与板152之间的盘簧并且将枢转杆148朝向水平位置弹性地偏置,在所述水平位置制动衬块136与轮子120间隔开。在方案中,制动衬块136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构成,包括与轮胎132相同的材料,诸如,例如,橡胶、塑料或者金属,并且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诸如,例如,圆形的、平坦的、方形的、三角形的等。
45.制动线缆142具有固定至制动把手138的上端142a(图8)以及固定至枢转杆的第二端部148b的下端142b(图5)。这样,枢转杆148被构造为响应于制动把手138的致动而枢转,从而使制动衬块136移入和脱离与轮子120的接合。
46.参照图8,制动把手138布置在车把124a下方并且能够枢转地联接至左把手组件
124的凸缘154,所述凸缘154相对于车把124a垂直向下延伸。制动把手138能够枢转地联接至凸缘154并且接纳在凸缘154内。由于制动线缆142的上端142a被规定路线到制动把手138中并且固定至制动把手138,所以制动把手138的向下或向上的致动导致沿向上方向拉动制动线缆142,从而致动制动衬块136。
47.制动把手138在中立位置“n”支撑在凸缘154中并且构造为从中立位置“n”移出至制动位置“b”。在中立位置“n”,制动衬块136(图5)与第一轮子120脱离并且制动把手138相对于凸缘154朝向制动位置“b”自由地枢转,在此期间,制动衬块136移动成与轮子120接合。考虑到的是,由于制动机构140的偏置构件150(图6)的弹性偏置,当用户释放制动把手138时,制动把手138返回到中立位置“n”。
48.用户具有将制动把手138从中立位置“n”移出并移动到第一固定位置“f1”或者第二固定位置“f2”中的选项。为了将制动把手138移出中立位置“n”而移动到第一固定位置“f1”,使制动把手138向下移动,直到制动把手138的端部上的止动器(未示出,例如舌形件)接合凸缘154中的对应的止动器(未示出,例如沟槽),从而选择性地将制动把手138固定在第一固定位置“f1”中。在第一固定位置“f1”中,制动衬块136在第一轮子120上施加第一力,足以为轮子120的旋转提供低阻力,以允许助行车100沿着表面缓慢移动。为了将制动把手138移动到第二固定位置“f1”中,使制动把手138从第一固定位置“f1”进一步向下移动,直到制动把手138上的另一个止动器(未示出)接合凸缘154中的止动器,从而选择性地将制动把手138固定在第二固定位置“f2”中。在第二固定位置或者驻车位置“f2”中,制动衬块136在第一个轮子120上施加比第一力大的第二力,足以防止轮子120旋转。凸缘154可以包括制动调节旋钮156,所述制动调节旋钮156螺纹联接至凸缘154并且固定至所述制动线缆142的上端142a,使得旋钮156的旋转调节制动电缆142中的张力。
49.参照图9、图10a以及图10b,折叠机构106使左侧框架102和右侧框架104相互连接并且构造为使助行车100在展开构造与收缩构造之间转变。折叠机构106包括彼此能够枢转地联接的第一对第一横杆160和第二横杆162,彼此能够枢转地联接并且沿纵向与第一对第一横杆160和第二横杆162间隔开的第二对第三横杆164和第四横杆166,以及第一细长座椅支撑件168和第二细长座椅支撑件170。第一对横杆160、162经由延伸穿过每个横杆160、162、164、166的中心部的枢轴销而能够枢转地联接至第二对横杆164、166。由于第一对横杆160、162基本上与第二对横杆164、166类似或相同,所以将只描述第一对横杆160、162的细节。
50.第一横杆160和第二横杆162中的每个具有第一端160a、162a和第二端160b、162b。第一横杆160和第二横杆162的第一端160a、162a相对于框架102、104自由地移动,而第一横杆160的第二端160b能够枢转地联接至横跨在右侧框架104的后腿112与前腿114之间的支撑杆103,并且第二横杆162的第二端162b能够枢转地联接至横跨在左侧框架102的后腿108与前腿110之间的支撑杆105。这样,一对第一横杆160和第二横杆162相对于彼此的枢转,调节左侧框架102与右侧框架104之间限定的宽度。
51.折叠机构106还包括联接至左侧框架102和第一横杆160的第一凸轮连杆180、联接至右侧框架104和第二横杆162的第二凸轮连杆182、从第一横杆160的第一端160a延伸的第一表面特征件184(例如,滚轮、销等)以及从第二横杆162的第一端162a延伸的第二表面特征件186(例如,滚轮、销等)。凸轮连杆180、182可以呈现大致弓形的构造并且第一凸轮连杆
180具有能够枢转地连接至左侧框架102的第一端180a以及能够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横杆160b的第一端160a的第二端180b。第一凸轮连杆180还包括中间部180c,所述中间部180c在其中限定凹口183,所述凹口183构造为当折叠机构106处于展开构造时锁定地接合第一表面特征件184从而选择性地将折叠机构106固定在展开构造中。
52.折叠机构106的第一细长座椅支撑件168固定至第一横杆160的第一端160a,而第二细长支撑件170固定至第二横杆162的第一端162a。第一细长座椅支撑件168和第二细长座椅支撑件170具有支撑在其上的可折叠座椅190(图1a)。细长座椅支撑件168、170相对于横杆160、162垂直地延伸(例如,与助行车100的中心纵向轴线平行)。左侧框架102具有从其向内延伸的凸起(未明确示出),所述凸起构造为当折叠机构106处于展开构造时支撑第一细长座椅支撑件168,而右侧框架104具有从其向内延伸的凸起192(图9),所述凸起192构造为当折叠机构106处于展开构造时支撑第二细长座椅支撑件170。考虑到的是,细长座椅支撑件168、170中的每个具有相反的端部,所述相反的端部构造为能够拆卸地联接至篮子194或者袋子(图1a),使得篮子194可以附接至助行车100的前侧或者后侧。在其他方案中,篮子194可以附接至把手组件124、126的前侧。
53.参照图9和图11,折叠机构106还可以包括支架196,所述支架196具有邻近第四横杆166的中间部而固定至第四横杆166的第一端196a和限定c形开口198的第二端196b。第三横杆164包括固定至其中间部的销199,所述销199构造为当折叠机构106处于收缩构造时能够移除地接纳在支架196的c形开口198中,从而选择性地将折叠机构106保持在收缩构造。
54.将会理解的是,可以对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型。因此,以上描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仅仅作为各种实施例的示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设想到其他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