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8239发布日期:2022-03-01 23:2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2.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部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而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因学基础,2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3.颈动脉狭窄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的和后天病变造成的颈动脉狭窄,此类疾病会严重影响供血流量,从而造成全身供血、供氧不足。目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科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近20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介入技术的日趋成熟,介入材料的改进和操作者技术的提高,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以其安全、有效、微创、疗效显著等特点,已经成为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4.目前,颈动脉支架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编织支架,另一类为激光雕刻支架,相较于编织支架,激光雕刻支架对血管的支撑性更好,但是高的支撑性造成支架在释放临近结束时存在过早弹出输送系统的风险,过早弹出的支架无法完整覆盖病变部位,易造成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所述支架输送系统包括:
7.导管;
8.输送导丝,所述输送导丝设置在所述导管内;
9.海波管,所述海波管设置在所述导管内,所述海波管的近端与所述输送导丝的远端相连接;
10.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导管内,所述连接管的近端与所述海波管相连接;
11.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外壁;
12.支架,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连接管上,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卡接部卡接,所述支架配置为被推出导管后与所述卡接部脱离。
13.在一些方案中,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
14.编织管,所述编织管设置在所述海波管内,所述编织管的近端与所述输送导丝的远端相连接;
15.尖端部,所述尖端部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远端侧,所述尖端部的近端与所述编织管的远端相连接。
16.在一些方案中,所述卡接部包括卡齿和滑块;
17.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连接管上,可沿所述连接管滑动;
18.所述卡齿的端部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卡齿的另一端部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连接管上。
19.在一些方案中,所述卡齿的材质为不锈钢丝、铂钨合金丝、铂铱合金丝、钨丝或高分子材料丝。
20.在一些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端部和中部;
21.所述端部的支架丝比所述中部的支架丝稀疏。
22.在一些方案中,所述支架在压缩状态下呈多个环状结构;
23.所述端部的环状结构与所述中部的环状结构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桥连接;
24.所述中部的多个环状结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桥连接。
25.在一些方案中,所述中部的多个环状结构之间的第二连接桥在轴向上呈直线分布。
26.在一些方案中,所述中部的多个环状结构之间的第二连接桥在轴向上交错分布。
27.在一些方案中,所述导管的远端设置有第一显影标记;
28.所述海波管的远端设置有第二显影标记。
29.在一些方案中,所述尖端部的近端设置有第三显影标记。
3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导管及相互连接并设置在导管内的输送导丝和海波管,海波管的远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近端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包括卡齿和滑块;被压缩的支架套接在连接管上,支架端部的支架丝比中部的支架丝稀疏,卡接部的卡齿卡在支架端部稀疏支架丝内,使支架不会发生轴向滑动。通过卡接部的卡齿锁住支架,防止支架过早弹出,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卡接部的卡齿尖端圆润,大大降低了卡齿对支架的损伤,避免损伤的支架对人体造成伤害;双丝结构的卡齿以及滑块设计可以在输送系统回收时释放导管对卡接部的应力,使其可以顺利回撤进鞘管,不易损伤血管。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a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4.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36.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37.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进行支架输送时的卡接部的轴向示意图;
38.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状态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编织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0.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编织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1.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编织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导管及相互连接并设置在导管内的输送导丝和海波管,海波管的远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近端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包括卡齿和滑块;被压缩的支架套接在连接管上,支架端部的支架丝比中部的支架丝稀疏,卡接部的卡齿卡在支架端部稀疏支架丝内,使支架不会发生轴向滑动。通过卡接部的卡齿锁住支架,防止支架过早弹出,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卡接部的卡齿尖端圆润,大大降低了卡齿对支架的损伤,避免损伤的支架对人体造成伤害;双丝结构的卡齿以及滑块设计可以在输送系统回收时释放导管对卡接部的应力,使其可以顺利回撤进鞘管,不易损伤血管。
4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详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将实施例中具体特征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基于本公开构思的其他类似方案。
45.如本公开所讨论的,术语“远端”或“近端”用于下文有关相对于治疗医生或医学介入医生手持端的位置或方向的描述。“远端”或“远端侧”是远离医师或介入医生手持端方向的位置,该位置不限于特定的端点,也可以为与端点接近的位置。“近端”或“近端侧”是靠近医生或介入医生手持端的方向的位置。
46.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a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1a所示,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导管1、输送导丝2、海波管3、连接管4、卡接部5、支架6、编织管7、尖端部8、y型阀9和手柄10。
47.导管1为常用的医用导管,用于建立支架输送系统的输送通路,在导管1的近端连接有y型阀9,在导管1的远端设置有第一显影标记11。
48.用于输送操作的输送导丝2设置在导管1内,输送导丝2的远端设置有海波管3,海波管3的远端设置有第二显影标记31,海波管3设置在导管1内,海波管3的近端与输送导丝2的远端相连接;在海波管3的远端设置有连接管4,连接管4设置在导管1内,连接管4的近端与海波管3的远端相连接;在连接管4的外壁设置有卡接部5,用于锁定待输送的支架6;支架6为网状的开环结构,在输送时,支架6被压缩在导管1内并套接在连接管4上,支架6的一端卡接在卡接部5上,通过卡接部5将支架6卡接在连接管4上,防止支架6在输送过程中过早弹出。
49.在海波管3内还设置有编织管7,编织管7的近端与输送导丝2的远端连接,编织管7的远端连接有尖端部8,尖端部8的近端设置有第三显影标记81,可用于在术中观察并定位支架6的远端。尖端部8采用硅胶材质,其硬度为30~60a,相较于其它颈动脉支架产品,其硬度更小,可有效降低对血管的损伤;尖端部8与编织管7相连接,形成保护装置导丝通路。
5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进行支架输送时的卡接部的轴向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卡接部5固定设置在连接管4的近端,卡接部5包括卡齿51和滑块52,其中,滑块52为环状结构,套在连接管4的近端,能够沿连接管4进行滑动;卡齿51为双丝结构,由一根丝材弯折而成,卡齿51可以使用不锈钢丝、铂钨合金丝、铂铱合金丝、镍钛合金丝或钨丝等金属丝制作而成,也可以使用具有一定强度与柔韧性的高分子材料丝制作而成。卡齿51的近端固定在滑块52上,可随滑块52进行滑动,卡齿51的远端固定在连接管4上。
51.图2a-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其它几种不同结构的卡接部的示意图,该结构相较于图2所示结构而言更易实施,但应妥善选材,保证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不会损伤血管和支架。如图2a所示的卡接部5固定设置在连接管4的近端,卡接部5仅包含卡齿51,无滑块,卡齿51为双丝结构,由一根丝材弯折而成,卡齿51的两端均固定在连接管4上,卡齿51能够嵌入支架6从而将支架6锁定在连接管4上。
52.如图2b所示的卡接部5固定设置在连接管4的近端,卡接部5仅包含卡齿51,无滑块,卡齿51为单丝结构,卡齿51的远端固定在连接管4上,近端不固定,卡齿51与连接管4之间存在一定夹角,呈倒钩状,能够卡住支架6从而将支架6锁定在连接管4上。
53.更进一步的,如图2c所示的卡接部5包括多圈单丝结构的卡齿51,每一圈的卡齿51之间可以相互对齐,也可以错开一定的角度。
54.图4-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7所示,支架6包括端部61和中部62,其中,为了能使支架6与卡接部5进行卡接,端部61的支架丝比中部62的支架丝更稀疏,使支架6被压缩时其端部61的支架丝之间存在缝隙,便于卡接部5的卡齿51能够嵌入以便卡住支架6。
55.支架6为网状的开环结构,由激光雕刻而成,材质为镍钛合金。在制作时,采用“疏-密-疏”的多段结构方式,即两个端部61的支架丝数量少,中部62的支架丝数量多,使端部61更稀疏。稀疏的端部61便于与卡接部5的卡齿51进行卡接,使支架6能够被卡在连接管4上,防止释放过程中过早弹出;密集的中部62能够提供较高的金属覆盖率,提升手术成功率。支架6呈现为多个环状结构,多个环状结构之间通过连接桥连接。具体的,端部61的环状结构与中62的环状结构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桥611连接,中部62的多个环状结构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桥621连接。
56.在一些优选的方案中,如图5-7所示,端部61的环状结构的金属丝采用24根金属丝,中部62的环状结构采用36根金属丝,端部61的金属丝比中部62的金属丝较长,以便制作出两端稀疏中间密集的支架。
57.端部61的环状结构与中部62的环状结构之间通过6个第一连接桥611进行连接,中部62的每两个环状结构之间可通过6个第二连接桥621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9个第二连接桥621进行连接。其中,中部62的多个环状结构之间的第二连接桥621在轴向上可以彼此相连形成直线,即多个第二连接桥621在轴向上呈直线分布,这种结构能够在保证支架柔顺性的同时减少支架的短缩;中部62的多个环状结构之间的第二连接桥621也可以采用波浪式连接,即多个第二连接桥621在轴向上交错分布,这种结构的支架能够增加支架的柔顺性。
58.在对支架6进行装载时,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支架6的装载方向,支架6被压缩成束状,自远端向近端套接在连接管4上,当支架6套接至卡接部5时,卡齿51受到支架6的挤压向内收缩。此时,滑块52向支架6套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避免卡齿51被过度挤压损伤支架6的内表面;当支架6装载到位后,卡齿51和滑块52恢复原状,卡齿51卡入支架6端部的稀疏网孔内,从而锁住支架6,将其固定。在滑块52的一周可以设置多个卡齿51,具体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双丝结构的卡齿51能够更牢固的锁死支架6,其尖端圆润,能够减少对支架6的损伤。同时,当对支架输送系统进行回收时,双丝结构的卡齿51及滑块52相结合的设计更容易释放与导管1接触的应力,从而更容易撤回入导管1内。
59.在对支架6进行输送时,通过观察第一显影标记11、第二显影标记31和第三显影标
记81来确定支架6被输送至最佳位置。
60.在对支架6进行释放时,卡接部5的卡齿51能够牢固地锁定支架6,只有当卡接部5释放出导管1时,支架6与卡接部5脱离,支架6才会被完全释放,该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支架6在释放过程中过早弹出的问题。卡接部5的卡齿51为柔软丝材,头部圆润,不影响支架输送系统的回收,不会刺伤血管。进行释放操作时,固定手柄10的同时回撤y型阀9,y型阀9带动导管1进行回撤,逐渐使支架6露出,当支架6和卡接部5完全露出于导管1的远端后,支架6自动打开脱离卡接部5,贴在血管内壁,然后通过回撤手柄10,将海波管3、连接管4和尖端部8撤入导管1内,随导管1将整个支架输送系统撤出体外。
6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导管及相互连接并设置在导管内的输送导丝和海波管,海波管的远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近端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包括卡齿和滑块;被压缩的支架套接在连接管上,支架端部的支架丝比中部的支架丝稀疏,卡接部的卡齿卡在支架端部稀疏支架丝内,使支架不会发生轴向滑动。通过卡接部的卡齿锁住支架,防止支架过早弹出,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卡接部的卡齿尖端圆润,大大降低了卡齿对支架的损伤,避免损伤的支架对人体造成伤害;双丝结构的卡齿以及滑块设计可以在输送系统回收时释放导管对卡接部的应力,使其可以顺利回撤进鞘管,不易损伤血管。
6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