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腹膜透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肾脏内科用腹膜透析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2.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机体所必需的物质,通过不断的更新腹透液,达到肾脏替代或支持治疗的目的。在对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时,需要将腹透液输送到患者的腹腔内,而现有的设备在将腹透液和患者之间进行连接时,连接不便,而且还无可避免地会混入大量空气,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肾脏内科用腹膜透析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腹膜透析时连接透析管路不便且容易混入空气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肾脏内科用腹膜透析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在腹透液一侧第一接头和用于连接在患者腹部的第二接头,其中第一接头,其包括座套,座套内具有一个圆柱形的凹腔,该凹腔的侧壁上设有与之连通的进液管,凹腔的内壁的圆周方向上还具有一道弧形沟槽,该弧形沟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贯穿座套的滑孔;还包括芯柱,该芯柱的一端转动而不能轴向移动地配合安装在所述凹腔内,芯柱圆柱面上的其中一侧开设有一个盲孔,该盲孔与设置在芯柱内的一条输送通道的一端连通,芯柱的圆柱面上还凸出地具有一个导向块,导向块滑动配合地安装在所述弧形沟槽内,该导向块内弹性安装有一个能伸出导向块表面的锁销,该锁销的自由端与所述弧形沟槽的槽底挤压接触,以使得在座套内转动芯柱时,所述锁销的自由端能伸出所述滑孔且此时所述盲孔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高弹软管的一端,该高弹软管位于芯柱之内且其另一端端面与芯柱的另一端端面齐平,所述高弹软管上方并排设有彼此光滑接触的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两闸板均竖直滑动配合地安装在芯柱内且其一端均位于芯柱之外,所述高弹软管与输送通道连接的一端上方设有所述第一闸板,高弹软管的其余管段上方设置的是所述第二闸板;
6.第二接头,其包括瓶盖状的螺纹盖,螺纹盖能螺纹配合地旋在所述芯柱的另一端上,且螺纹盖靠其内侧壁处设有若干个透气孔,螺纹盖的中央具有一个圆形的凸台,在所述凸台的中央同轴地嵌入固定有出液管,出液管的进口端与凸台的端面齐平,出液管的进口端处还弹性伸缩地安装有活塞盘,活塞盘与出液管的进口端轴向滑动连接且动密封配合,出液管进口端以外的管段的内径均大于其进口端的内径,以使得活塞盘朝出液管出口端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出液管与所述高弹软管连通。
7.其中,弧形沟槽的路径为半圆形;所述锁销的自由端为半球形结构。所述芯柱的外侧还设有操作环。所述输送通道包括一段呈蛇形布置的曲线型通道,高弹软管与所述芯柱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闸板呈t型,其竖直段的一端伸出芯柱之外,芯柱水平段靠其两端处各设有一个悬挂弹簧,以实现对第二闸板的悬挂式安装,且自然状态下,第二闸板不与高弹软管接触。
8.另外,活塞盘背离高弹软管的一端固接一根滑动杆,滑动杆滑动配合地安装在椭球形的安装体内,该安装体通过若干根连杆架设在出液管的中轴线上,滑动杆穿过安装体的长轴后滑动配合地伸入到一个安装管内,该安装管架设在出液管的中轴线上,安装管内轴向安装有一根承压弹簧,承压弹簧的端部与所述滑动杆的端部相接,且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活塞盘被所述承压弹簧顶至出液管的进口端处。安装管的底部同轴安装有一根限位柱。
9.更佳的实施结构之一,本发明的出液管的进口端的管壁上还滑动配合地插接有一根光杆,该光杆底端朝活塞盘一侧斜向下设置,光杆的顶端同轴一体式连接有螺纹杆,该螺纹杆与所述螺纹盖螺纹连接,且在螺纹杆拧到底时,所述光杆的底端恰好顶在所述活塞盘的端面上。螺纹杆的顶端露出螺纹盖且固接一个钢球,螺纹杆上还具有一个刻度标记,所述光杆的底端恰好顶在所述活塞盘的端面上时所述刻度标记与螺纹盖的端面共面。透气孔以圆形阵列的布置方式设置在所述螺纹盖上。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进液管和盲孔,两个闸板控制的高弹软管,三个开关结构,可以很好地实现腹膜液的输送控制,且最重要的是芯柱与螺纹盖螺纹连接非常方便,而闸板能够挤出空气,且螺纹盖的透气孔结构设计也可以使得二者连接时较为充分地排出其间的空气,从而在连接处排出空气后再实现腹膜液的输送。
11.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闸板的一种压紧固定结构。
14.其中,座套1、芯柱2、进液管3、盲孔4、输送通道5、锁销6、高弹软管7、第一闸板8、第二闸板9、螺纹盖10、透气孔11、出液管12、活塞盘13、滑动杆14、安装体15、安装管16、光杆17、螺纹杆18、操作环19。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16.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肾脏内科用腹膜透析连接装置,整体结构来讲,其主要是包括用于连接在腹透液盛装的容器一侧的第一接头,以及用于连接在患者腹部的第二接头,当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主要是用来连接腹透液和患者腹部的,实际使用中,可以直接连接在二者对应的管路或者器械上即可。具体而言,对于第一接头,其包括座套1,座套1内具有一个圆柱形的凹腔,该凹腔的侧壁上设有与之连通的进液管3,凹腔的内壁的圆
周方向上还具有一道弧形沟槽,该弧形沟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贯穿座套1的滑孔。与此同时,本实施例还包括芯柱2,芯柱2整体宜加工为较为光滑的圆柱体状结构,芯柱2的一端转动而不能轴向移动地配合安装在凹腔内,即芯柱2在座套1内原地自转地配合安装。制作时,可在芯柱2圆柱面上的其中一侧开设一个盲孔4,该盲孔4与设置在芯柱2内的一条输送通道5的一端连通,芯柱2的圆柱面上还凸出地具有一个导向块,导向块滑动配合地安装在弧形沟槽内,例如弧形沟槽的路径为半圆形;该导向块内弹性安装有一个能伸出导向块表面的锁销6,该锁销6的自由端与弧形沟槽的槽底挤压接触,即锁销6在芯柱2内呈朝外侧弹出的趋势,以使得在座套1内转动芯柱2时,锁销6的自由端能伸出滑孔且此时盲孔4与进液管3连通,具体加工时,锁销6的自由端为半球形结构为宜。作为又一个特殊结构设计,输送通道5的另一端连接有高弹软管7的一端,所谓高弹软管7,是指的这个管道本身具有很好的弹性,易于被压缩但是可以很快恢复原状。该高弹软管7位于芯柱2之内且其另一端端面与芯柱2的另一端端面齐平,高弹软管7上方并排设有彼此光滑接触的第一闸板8和第二闸板9,两闸板均竖直滑动配合地安装在芯柱2内且其一端均位于芯柱2之外,高弹软管7与输送通道5连接的一端上方设有第一闸板8,高弹软管7的其余管段上方设置的是第二闸板9,以分别压住高弹软管7的对应位置,挤出空气或者液体。
17.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二接头具体结构为:包括瓶盖状的螺纹盖10,螺纹盖10能螺纹配合地旋在芯柱2的另一端上,以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且螺纹盖10靠其内侧壁处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螺纹盖10的中央具有一个圆形的凸台,在凸台的中央同轴地嵌入固定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的进口端与凸台的端面齐平,出液管12的进口端处还弹性伸缩地安装有活塞盘13,活塞盘13与出液管12的进口端轴向滑动连接且动密封配合,出液管12进口端以外的管段的内径均大于其进口端的内径,以使得活塞盘13朝出液管12出口端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活塞盘13与出液管内壁出现间隙,从而使得出液管12与整个高弹软管7连通,打开整个流道而可以输送腹透液。
18.本装置在使用时,转动芯柱2直到盲孔4与进液管3连通对齐,使得腹透液进入到输送通道5内,由于锁销6此时弹出弧形沟槽的其中一个滑孔,使得芯柱2与座套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也就使得输送通道5内部始终保持有腹透液流入的状态。令所有闸板不与高弹软管7接触,则高弹软管7在输送通道5的腹透液的压力下膨胀恢复管状结构,进而正常输送腹透液。
19.而在需要断开腹透液与患者之间的连接管路时,先下压第一闸板8将高弹软管7与输送通道5的接口处封死、截流,然后再按下第二闸板9,将高弹软管7压扁,以便取下螺纹盖10后高弹软管7内不会跑入空气或者说只跑入极少的空气。当然,对于两个闸板在下压后的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操作时采用人工按压两闸板,这对于短时间的断开输液可以如此,如果是长时间断开,则两个闸板就要再按下后固定在芯柱2上,这个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也可以适应性设计,采用一些现有的卡扣结构来固定住闸板的位置。或者如图2所示,采用一个γ型的架子,再配合一个竖直设置的拧入架子的螺栓,就可以压紧、固定闸板。如此设计,则在拧下螺纹盖10后,第一接头的腹透液流道便不会有空气进入,下次连接时直接套上螺纹盖10按照前述操作即可输送腹透液,几乎不会有空气混入。
20.作为实施细节,芯柱2的外侧还设有操作环19,以便握住操作环19而转动芯柱2。还可以将输送通道5加工为包括一段呈蛇形布置的曲线型通道,高弹软管7与芯柱2同轴设置。
设计蛇形结构,主要是在尽量小的空间内延长输送通道5的长度,使得后续再下压高弹软管7排出空气时,前端具有足够的充盈液柱存在。作为实施细节,第二闸板9呈t型,其竖直段的一端伸出芯柱2之外,芯柱2水平段靠其两端处各设有一个悬挂弹簧,以实现对第二闸板9的悬挂式安装,且自然状态下,第二闸板9不与高弹软管7接触,以便下压第二闸板9后一松手,高弹软管7被自动释放压力。
21.另外,对于活塞盘13的安装驱动结构,推荐如下制作,在活塞盘13背离高弹软管7的一端固接一根滑动杆14,滑动杆14滑动配合地安装在椭球形的安装体15内,以减少初始流体冲击阻力,该安装体15通过若干根连杆架设在出液管12的中轴线上,滑动杆14穿过安装体15的长轴后滑动配合地伸入到一个安装管16内,该安装管16架设在出液管12的中轴线上,安装管16内轴向安装有一根承压弹簧,承压弹簧的端部与滑动杆14的端部相接,且在非工作状态下,活塞盘13被承压弹簧顶至出液管12的进口端处,还可以在安装管16的底部同轴安装有一根限位柱,以便在滑动杆14退回安装管16内时与限位柱接触而对承压弹簧起到保护作用,主要是避免非正常操作时,偶然的液压升高时起到过载保护。
22.更佳的实施结构之一,本发明的出液管12的进口端的管壁上还滑动配合地插接有一根光杆17,该光杆17底端朝活塞盘13一侧斜向下设置,光杆17的顶端同轴一体式连接有螺纹杆18,该螺纹杆18与螺纹盖10螺纹连接,且在螺纹杆18拧到底时,光杆17的底端恰好顶在活塞盘13的端面上。螺纹杆18的顶端露出螺纹盖10且固接一个钢球,螺纹杆18上还具有一个刻度标记,光杆17的底端恰好顶在活塞盘13的端面上时刻度标记与螺纹盖10的端面共面。透气孔11以圆形阵列的布置方式设置在螺纹盖10上。
23.以上光杆17的设置,需要注意的是,拧上螺纹盖10前,必须要先拧入螺纹杆18到底,令光杆17顶在活塞盘13端面上,这样,在后续拧紧螺纹盖10时,芯柱2与螺纹盖10之间的空间逐步变小,其间的空气不会因为冲击活塞盘13而带动活塞盘13误动,使得空气只能穿过透气孔11而逸出,当螺纹盖10的凸台与芯柱2端面紧贴时,螺纹盖10旋紧到位,此时螺纹盖10和芯柱2之间的空气全部排出,且高弹软管7和出液管12对齐。然后再将螺纹杆18拧出一段距离,释放光杆17对活塞盘13的顶推阻挡力,随着腹透液的输送,此时的活塞盘13便可以朝出液管12的出口端一侧方向上移动,打开出液管12的内部通道,令腹透液顺利输入到出液管12内,从而进入到患者体内。
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