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38734发布日期:2022-02-07 21:11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月经不调的含义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月经不调,泛指一切月经病。侠义的月经不调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周期异常又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
3.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1周以上,又称经早。月经后期是指月经推迟1周以上,又称经迟,连续2次以上月经周期或先或后者,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使得药物市场需求一直保持旺盛。
4.在国内,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采取内服煎煮中药或者中成药,内服中药周期长,煎煮不方便,价格相对贵些。而外用的中医穴位贴敷膏剂基本没有。
5.因此,研究高效、使用方便的中药外用制剂是临床医疗的迫切需求,本发明所涉及的中药外用制剂-治疗月经不调中药穴位贴敷膏剂填补了此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贴敷膏剂主要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之症,且分别对于月经先期和月经后期针对性的治疗,完全契合中医对症下药原则。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基本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鹿茸1-3份、红花6-10份、川芎6-10份、当归20-30份、白芍10-20份、肉苁蓉10-20份、炒灵脂10-20份、炒延胡索10-20份、白芷10-20份、苍术10-20份、白术10-20份、乌药10-20份、茴香10-20份、陈皮10-20份、半夏10-20份、柴胡6-10份、冰片1-3份。
8.优选地,基本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鹿茸2份、红花8份、川芎8份、当归30份、白芍10份、肉苁蓉15份、炒灵脂10份、炒延胡索10份、白芷20份、苍术12份、白术14份、乌药10份、茴香16份、陈皮20份、半夏15份、柴胡8份、冰片2份。
9.进一步地,所述贴敷膏剂用于月经先期,还包括黄连3-5份、黄芩10-20份、丹皮10-20份、地骨皮10-20份。
10.优选地,所述贴敷膏剂用于月经先期,还包括黄连4份、黄芩20份、丹皮15份、地骨皮15份。
11.进一步地,所述贴敷膏剂用于月经后期,还包括炒吴茱萸3-5份、肉桂6-10份、艾叶6-10份、干姜 6-10份。
12.优选地,所述贴敷膏剂用于月经后期,还包括炒吴茱萸5份、肉桂8份、艾叶6份、干
姜 10份。
13.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鹿茸通过研钵研磨成细粉,其余中药组分放入粉粹机粉粹;s2:按重量份数计,加入基本配方各组分药粉,用于月经先期的,再加入黄连、黄芩、丹皮、地骨皮药粉,用于月经后期的,再加入炒吴茱萸、肉桂、艾叶、干姜药粉,最后加入药膏基质调成湿润状,得到贴敷膏剂。
14.进一步地,所述药膏基质为米醋、蜂蜜、凡士林,加入的质量比是:4-6:2-3:1。
15.进一步地,所述贴敷膏剂的使用方法是:在无纺布袋一侧表面涂上一层膏剂,然后贴上医用硅油纸,再在无纺布袋中装入发热包,最后进行真空密封包装。
16.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包制作过程是:将铁粉、蛭石、活性炭、无机盐、水合成的聚合物放入微孔透气膜制作的无纺布袋中,在无纺布袋外侧贴一层明胶层,得到发热包。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制备的贴敷膏剂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之症,分别对月经先期与月经后期针对性的治疗,彻底实行中药对症下药准则,而且还对在月经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状,比如腹泻,小腹胀痛,腰酸等都有明显缓解治愈作用;(2)本发明采用鹿茸、肉苁蓉有补肾之效,采用红花、炒灵脂、益母草、马鞭草活血化瘀有之效,采用川穹、当归、白芍有补血之效,采用苍术、白术、陈皮、半夏有健脾祛湿之效,采用乌药、茴香、柴胡、延胡索、冰片有疏肝理气之效,;根据月经先期的症状辨证,针对性采用黄连、黄岑、丹皮、地骨皮有清热除湿之效,正好对症治疗,根据月经后期的症状辨证,针对性采用炒吴茱萸、肉桂、艾叶、干姜有温补肾阳之效,也正好对症治疗;本发明配方配伍精当,补益肾气,肝脾调和,气虚通调,冲任得以旺盛,月经得以按时而下;(3)本发明在贴敷膏剂使用中在另一侧放入发热包,是为了在治疗过程中,药效更容易挥发渗透进穴位中,也在敷贴中起到暖宫作用,使其舒缓女性使用中的不适,且在发热状态下,配方中肉苁蓉中挥发油挥发,从敷贴穴位中渗透进人体,调节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平衡,治疗月经期间不良症状,如腹泻、小腹痛,本发明配方搭配其加入发热包的使用方法,不仅能治愈月经不调病症,还能调节月经期间的各种不适症状。
18.中医认为,月经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气旺盛,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月经按时而下。
19.月经先期,或因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助热生火;或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热扰血海;或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脾虚而统摄无权。
20.月经后期,或因外感寒邪,寒凝血脉;或久病伤阳,运血无力;或久病体虚,阴血亏虚,或饮食劳倦伤脾,使化源不足,而致月经后期。
21.月经先后无定期,或因情志抑郁,疏泄不及则后期,气郁化火,扰动冲任则先期:或因禀赋素弱,重病久病,使肾气不足,行血无力,或精血不足,血海空虚则后期若肾阴亏虚,虚火内扰则先期。
22.辨证:1.月经先期主症为月经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兼见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质黏稠,伴面红口干,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者,为实热证;月经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虚热证,月经量多,色淡质稀,
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者,为气虚证。
23.2.月经后期主症为月经推迟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兼见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者,为实寒证。月经周期延后,月经色淡而质稀,量少,小腹隐隐作痛,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者,为虚寒证。
24.3.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症为月经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兼见月经色紫暗,有血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作胀,小腹胀痛,时叹息、嗳气不舒,苔薄白、脉弦者,为肝郁证,经来先后不定,量少,色淡,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弱者,为肾虚证。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6.实施例1: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基本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鹿茸2份、红花8份、川芎8份、当归30份、白芍10份、肉苁蓉15份、炒灵脂10份、炒延胡索10份、白芷20份、苍术12份、白术14份、乌药10份、茴香16份、陈皮20份、半夏15份、柴胡8份、冰片2份;用于月经先期,还包括黄连4份、黄芩20份、丹皮15份、地骨皮15份。
27.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鹿茸通过研钵研磨成细粉,其余中药组分放入粉粹机粉粹;s2:按重量份数计,加入基本配方各组分药粉,用于月经先期的,再加入黄连、黄芩、丹皮、地骨皮药粉,用于月经后期的,再加入炒吴茱萸、肉桂、艾叶、干姜药粉,最后加入药膏基质调成湿润状,所述药膏基质为米醋、蜂蜜、凡士林,加入的质量比是:4:2:1,得到贴敷膏剂。
28.所述贴敷膏剂的使用方法是:在无纺布袋一侧表面涂上一层膏剂,然后贴上医用硅油纸,再在无纺布袋中装入发热包,最后进行真空密封包装;所述发热包制作过程是:将铁粉、蛭石、活性炭、无机盐、水合成的聚合物放入微孔透气膜制作的无纺布袋中,在无纺布袋外侧贴一层明胶层,得到发热包。
29.实施例2: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基本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鹿茸1份、红花6份、川芎10份、当归20份、白芍15份、肉苁蓉20份、炒灵脂20份、炒延胡索20份、白芷10份、苍术20份、白术10份、乌药20份、茴香20份、陈皮10份、半夏20份、柴胡10份、冰片1份;用于月经后期,还包括炒吴茱萸5份、肉桂8份、艾叶6份、干姜 10份。
30.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穴位贴敷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鹿茸通过研钵研磨成细粉,其余中药组分放入粉粹机粉粹;s2:按重量份数计,加入基本配方各组分药粉,用于月经先期的,再加入黄连、黄芩、丹皮、地骨皮药粉,用于月经后期的,再加入炒吴茱萸、肉桂、艾叶、干姜药粉,最后加入药膏基质调成湿润状,所述药膏基质为米醋、蜂蜜、凡士林,加入的质量比是: 6:3:1,得到
50天,有时甚至间隔2个月,且在月经期间伴随腹泻,腹痛,每次月经期间身体十分虚弱不适,自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中贴敷膏剂使用2个月后,月经周期正常,为30-35天,且在月经期间无腹泻、小腹痛等症状。
39.2.李某,女,30岁,因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不调症状,为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在15-20,且月经期间有头晕、心悸之症,自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贴敷膏剂治疗半年后,月经周期正常,为25-30天,且来月经期间精神健旺,无头晕、心悸症状。
40.3.彭某,女,18岁,因荷尔蒙失调导致月经不调,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呈混乱状态,且在月经期间伴随腹泻、小腹胀痛、腰酸,自采用对比例1得到的贴敷膏剂使用方法,治疗3个月后,月经期恢复正常,为25-35天,但是在月经期间出现的腹泻、小腹酸胀等并发症没有治愈,只是稍微有好转。
41.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