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用咽喉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4595发布日期:2022-04-13 14:0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用咽喉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耳鼻喉科医疗中,当人们咽喉部位发炎时,往往需要在喉腔中涂抹一些治疗用的药膏,人们除了内服一些药物外,还会使用喷雾药水促进人们咽喉部更快恢复,所以人们一般会使用专门的喷涂装置,现有的咽喉上药装置,在为患者上药时,患者需要张开口腔来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但上药时,往往会使伤口处产生疼痛感进而使得患者口腔张开幅度变小,如此,不利于医务人员观察口腔内的伤口位置而导致上药位置有所偏差,且将管子缓慢插入病人咽喉,通过带孔的喷头对伤口进行喷药,局部药物过量喷涂不均匀,会给食道黏膜造成损伤,不利于患者恢复。
3.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将患者张开口腔且喷涂均匀的耳鼻喉科用咽喉上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伤口处产生疼痛感进而使得患者口腔张开幅度变小,不利于医务人员观察口腔内的伤口位置而导致上药位置有所偏差,局部药物过量喷涂不均匀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将患者张开口腔且喷涂均匀的耳鼻喉科用咽喉上药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耳鼻喉科用咽喉上药装置,包括有手持块、第一支架、安装块、支柱、第一滑套、旋转座、出料管、第一弹簧、储料框、螺纹盖、第一滑杆、第二滑套、第三滑套、挤压杆、第二弹簧、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手持块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顶部之间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一侧设有支柱,支柱一侧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一侧转动式设有旋转座,旋转座内侧滑动式设有出料管,旋转座一侧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出料管上,第一滑套一侧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套,第二滑套上设有储料框,储料框一侧与出料管转动式连接,储料框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盖,储料框一侧设有第三滑套,第三滑套一侧滑动式设有挤压杆,挤压杆一侧与第三滑套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安装块与支柱之间设有撑开机构,安装块上设有驱动机构。
6.更为优选的是,撑开机构包括有滑动块、第二支架、把手、螺纹座和螺纹杆,支柱一侧对称滑动式设有滑动块,安装块一侧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一侧转动式设有螺纹杆,螺纹杆顶部设有把手,滑动块一侧均设有螺纹座,螺纹座均与螺纹杆螺纹式连接。
7.更为优选的是,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架、气缸和第四支架,安装块一侧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一侧设有气缸,气缸伸缩杆上设有第四支架,第四支架与储料框连接。
8.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五支架、螺旋套和螺旋杆,支柱一侧对称设有第五支架,第五支架之间设有螺旋套,出料管一侧设有螺旋杆,螺旋杆与螺旋套滑动式配合。
9.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包括有第六支架、第一转轴、传动皮
带、蜗杆、第七支架、涡轮和齿条,储料框一侧设有第六支架,第六支架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一侧和出料管一侧均设有传动轮,传动轮之间绕有传动皮带,第一转轴一侧设有蜗杆,第三滑套一侧对称设有第七支架,第七支架一侧之间转动式设有涡轮,涡轮与蜗杆啮合,挤压杆底部一侧设有齿条,齿条与涡轮配合。
10.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压住机构,压住机构包括有第八支架、第二转轴、压舌块和扭力弹簧,支柱一侧对称设有第八支架,第八支架一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压舌块,第二转轴与第八支架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
11.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有第四滑套、滑块、第三弹簧、支块和旋转块,第八支架一侧均设有第四滑套,第四滑套内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块,滑块均与同侧的第四滑套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二转轴一侧对称设有支块,支块与滑块配合,出料管上设有旋转块,旋转块位于螺旋杆一侧。
12.更为优选的是,出料管为橡胶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在螺旋套的作用下带动螺旋杆、出料管和旋转座转动,如此就无需医务人员手动转动旋转座,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2、齿条带动挤压杆向右移动,第二弹簧带动挤压杆复位,如此无需人们手动挤压挤压杆;3、第二转轴带动压舌块转动,使得压舌块将患者舌头压下去,避免上药时,由于药物刺激使得舌头乱动碰到出料管,进而造成出料管划伤患者伤口。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撑开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撑开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本发明推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本发明推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本发明压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3为本发明推动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4为本发明推动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手持块,2、第一支架,3、安装块,4、支柱,5、第一滑套,6、旋转座,7、出料管,8、第一弹簧,9、储料框,91、螺纹盖,10、第一滑杆,11、第二滑套,12、第三滑套,13、挤压杆,14、第二弹簧,15、撑开机构,151、滑动块,152、第二支架,153、把手,154、螺纹座,155、螺纹杆,16、驱动机构,161、第三支架,162、气缸,163、第四支架,17、旋转机构,171、第五支架,172、螺旋套,173、螺旋杆,18、推料机构,181、第六支架,182、第一转轴,183、
传动皮带,184、蜗杆,185、第七支架,186、涡轮,187、齿条,19、压住机构,191、第八支架,192、第二转轴,193、压舌块,194、扭力弹簧,20、推动机构,201、第四滑套,202、滑块,203、第三弹簧,204、支块,205、旋转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一种耳鼻喉科用咽喉上药装置,如图1-14所示,包括有手持块1、第一支架2、安装块3、支柱4、第一滑套5、旋转座6、出料管7、第一弹簧8、储料框9、螺纹盖91、第一滑杆10、第二滑套11、第三滑套12、挤压杆13、第二弹簧14、撑开机构15和驱动机构16,手持块1上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顶部之间设有安装块3,安装块3右侧设有支柱4,支柱4左侧设有第一滑套5,第一滑套5中部转动式设有旋转座6,旋转座6内侧滑动式设有出料管7,旋转座6左侧设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套在出料管7上,第一滑套5左下侧设有第一滑杆10,第一滑杆10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套11,第二滑套11上设有储料框9,储料框9右侧与出料管7转动式连接,储料框9下部右后侧螺纹连接有螺纹盖91,储料框9左侧设有第三滑套12,第三滑套12左侧中部滑动式设有挤压杆13,挤压杆13左侧与第三滑套12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4,安装块3与支柱4之间设有撑开机构15,安装块3上设有驱动机构16。
31.撑开机构15包括有滑动块151、第二支架152、把手153、螺纹座154和螺纹杆155,支柱4上下对称滑动式设有滑动块151,安装块3右前侧设有第二支架152,第二支架152后侧转动式设有螺纹杆155,螺纹杆155顶部设有把手153,滑动块151左侧均设有螺纹座154,螺纹座154均与螺纹杆155螺纹式连接。
32.驱动机构16包括有第三支架161、气缸162和第四支架163,安装块3上部设有第三支架161,第三支架161中部设有气缸162,气缸162伸缩杆上设有第四支架163,第四支架163与储料框9连接。
33.当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咽喉进行上药时,首先打开螺纹盖91,在储料框9内加入适量的药液,然后关闭螺纹盖91,接着患者咬住滑动块151,医务人员握住把手153,通过把手153转动螺纹杆155,使得螺纹座154向外移动,螺纹座154带动滑动块151向外张开,进而带动患者嘴张开,患者嘴张开至一定程度后,停止转动把手,然后启动气缸162,气缸162伸缩杆带动第四支架16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储料框9、出料管7、第二滑套11、第三滑套12、挤压杆13和第二弹簧14向右移动,出料管7向右移动使第一弹簧8被压缩,当出料管7的喷口向右移动至患者伤口处时,控制气缸162停止运行,然后手动向右按压挤压杆13,第二弹簧14被压缩,使得挤压杆13挤压药液,进而通过出料管7喷出,对患者伤口进行上药,医务人员可以手动转动旋转座6,旋转座6带动出料管7转动,使得药液上药均匀,出料管7为橡胶管也可避免转动使与患者口腔内部发生接触,从而导致被划伤,上药完成后,再次通过把手反转螺纹杆155,使得螺纹座154向内移动,螺纹座154带动滑动块151向内收拢与患者的嘴分离,然后将本设备取出,再松开挤压杆13,在第二弹簧14复位的作用下带动挤压杆13复位,接着控制
气缸162伸缩杆带动储料框9及其上的部件复位,第一弹簧8随之复位,然后关闭气缸162即可。
34.还包括有旋转机构17,旋转机构17包括有第五支架171、螺旋套172和螺旋杆173,支柱4中部前后对称设有第五支架171,第五支架171之间设有螺旋套172,出料管7中部设有螺旋杆173,螺旋杆173与螺旋套172滑动式配合。
35.当出料管7向右移动时,会带动螺旋杆173向右移动,在螺旋套172的作用下带动螺旋杆173转动,进而带动出料管7转动,出料管7带动旋转座6转动,如此就无需医务人员手动转动旋转座6,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
36.还包括有推料机构18,推料机构18包括有第六支架181、第一转轴182、传动皮带183、蜗杆184、第七支架185、涡轮186和齿条187,储料框9中部设有第六支架181,第六支架181中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182,第一转轴182右侧和出料管7左侧均设有传动轮,传动轮之间绕有传动皮带183,第一转轴182左侧设有蜗杆184,第三滑套12前后对称设有第七支架185,第七支架185左侧之间转动式设有涡轮186,涡轮186与蜗杆184啮合,挤压杆13底部左侧设有齿条187,齿条187与涡轮186配合。
37.当出料管7转动时,进而通过传动皮带183带动第一转轴182转动,第一转轴182带动蜗杆184转动,进而带动涡轮186转动,涡轮186带动齿条187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挤压杆13向右移动,第二弹簧14被压缩,当出料管7停止转动时,在第二弹簧14复位的作用下带动挤压杆13复位,挤压杆13带动齿条187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涡轮186反转,涡轮186带动蜗杆184反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182反转,第一转轴182通过传动皮带183带动出料管7反转复位,如此就无需人们手动挤压挤压杆13。
38.还包括有压住机构19,压住机构19包括有第八支架191、第二转轴192、压舌块193和扭力弹簧194,支柱4中部前后对称设有第八支架191,第八支架191右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192,第二转轴192上设有压舌块193,第二转轴192与第八支架191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194。
39.还包括有推动机构20,推动机构20包括有第四滑套201、滑块202、第三弹簧203、支块204和旋转块205,第八支架191右侧均设有第四滑套201,第四滑套201上部内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块202,滑块202均与同侧的第四滑套20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203,第二转轴192前后对称设有支块204,支块204与滑块202配合,出料管7上设有旋转块205,旋转块205位于螺旋杆173右侧。
40.当患者咬住滑动块151时,压舌块193会抵住患者舌头,当出料管7向右移动时,进而带动旋转块205向右移动,当旋转块205与滑块202接触时,进而带动滑块202向右移动,第三弹簧203被压缩,滑块202与支块204接触,进而带动支块204向右转动,支块204带动第二转轴192转动,扭力弹簧194形变,第二转轴192带动压舌块193转动,使得压舌块193将患者舌头压下去,避免上药时,由于药物刺激使得舌头乱动碰到出料管7,进而造成出料管7划伤患者伤口,当出料管7带动旋转块205向左移动与滑块202分离时,在第三弹簧203复位的作用下带动滑块202复位,使得滑块202与支块204分离,在扭力弹簧194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转轴192、支块204和压舌块193复位。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
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