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3372发布日期:2022-04-13 13:4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肾病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的下降、肌肉萎缩、生理、心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康复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肌力和肌肉容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评分。
3.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肾病康复锻炼装置一般都是让病人处于行走的状态,其整体运作功率无法进行人工调节,导致其整体的锻炼强度始终处于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实际起到的帮助比较有限,因此在面对不同病情的人员进行使用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人员使用起来可能比较不方便,使得不同的人员需要不同的装置进行使用,容易导致康复难度的增大,非常不利于病人的正常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采用辅助固定架构、支撑架构、二级推动架构和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组合使用的方式,配合进行使用可以使得使用人员的整个身体均处于充分运动的状态,并且整个过程让病人处于坐立的状态可以使得病人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相较于较为传统的走动锻炼方式,安全程度更高且锻炼质量更好,可以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肾病康复锻炼装置,包括人体辅助装置和锻炼器材,所述锻炼器材安装在人体辅助装置的前部,所述人体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固定架构、支撑架构、二级推动架构、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所述辅助固定架构安装在人体辅助装置的底部,所述支撑架构的底部连接在辅助固定架构的内部,所述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的一端连接在二级推动架构的内部,所述二级推动架构的一端连接在辅助固定架构的顶部,所述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包括电力驱动架构和机械传动架构,所述机械传动架构的一端连接在电力驱动架构的内部,所述机械传动架构的另一端连接在二级推动架构的内部。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固定架构包括主支撑杆、第一连接轴承、转动卡块、转动端口、从动支杆、固定底座和第二连接轴承,所述主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转动卡块的内部,所述转动卡块套接在第一连接轴承的外壁上,所述转动端口安装在第一连接轴承的两端,所述从动支杆的一端连接在转动端口的内部,所述从动支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轴承安装在从动支杆与固定底座的交接处。
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让病人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控制整体的运作功率,以方便不同状况的病人通过不同的运作强度来帮助其康复,适用范围较广,且整体的操作难度较低,便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使用。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构包括扩张金属杆、支撑横梁、延伸金属杆、次级稳定架构和承载坐垫,所述扩张金属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轴承的内部,所述支撑横梁安装在延伸金属杆的另一端,所述扩张金属杆位于第一连接轴承的两侧,所述延伸金属杆的一端连接在位于底部的支撑横梁上,所述承载坐垫安装在次级稳定架构的顶部。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过程让病人处于坐立的状态可以使得病人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相较于较为传统的走动锻炼方式,安全程度更高且锻炼质量更好,可以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次级稳定架构包括稳定底杆、撑顶斜杆、加固横杆和连接突触,所述撑顶斜杆的一端连接稳定底杆的一端,所述加固横杆的一端连接在撑顶斜杆的另一端,所述加固横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稳定底杆的另一端,所述稳定底杆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横梁上,所述稳定底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支撑横梁上。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装置晃动而导致使用人员身体出现错位或晃动的情况,以提升使用人员进行康复锻炼对病情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使用人员的身体安全,并且可以让一些体重较重或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使用。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二级推动架构包括平衡底座、对接柱、推动杆、滑动平板、卡接滑片和承载对接平台,所述对接柱安装在平衡底座的两侧,所述对接柱的另一端连接在人体辅助装置的内壁上,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连接在平衡底座的内部,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动平板的内部,所述推动杆的内部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卡接滑片安装在滑动平板的两侧,所述滑动平板安装在承载对接平台的顶部,所述卡接滑片的一端连接在承载对接平台的内部,所述主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动平板的内部。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病人的身体处于一个类似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以此来锻炼使用人员身体的上半部分,方便一些病情较轻的人员获取较高的锻炼强度。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械传动架构包括连接外环、滑动内环、引导轴杆、推进架构、限制底座和引导滑槽,所述滑动内环的内壁连接在引导轴杆的外壁上,所述连接外环安装在滑动内环的一侧,所述滑动内环位于引导轴杆的两端,所述推进架构的一端连接在滑动内环的外壁上,所述推进架构的另一端连接在限制底座的顶部,所述引导滑槽位于限制底座与推进架构的交接处,所述限制底座安装在平衡底座的内部。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使用者处于持续的运动状态中,提升锻炼的质量以加快恢复的速度。
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进架构包括固定连接层、第一转动轴、错位转动杆、第二转动轴、延伸集中杆和对接支杆,所述固定连接层的底部连接在滑动内环的外壁上,所述错位转动杆的一端连接在固定连接层的顶部,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在固定连接层与错位转动杆的交接处,所述错位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另一错位转动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错位转动杆位于另一个错位转动杆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轴安装在两个错位转动杆的交接处,所述延伸集中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转动轴的端口处,所述错位转动杆位于延伸集中杆的内部,所述对接支杆安装在延伸集中杆另一端,所述对接支杆连接在推动杆的另一端。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较为传统的走动锻炼方式,安全程度
更高且锻炼质量更好,可以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力驱动架构包括驱动电机、路径引导框架、半弧形齿板和矩形齿板,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连接在路径引导框架的内部,所述半弧形齿板安装在路径引导框架的一端,所述半弧形齿板底部连接在矩形齿板的顶部,所述矩形齿板安装在连接外环的外壁上。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采用电力驱动的方式,产生与自主锻炼同样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锻炼强度,方便一些体力较差和肾病情况较为严重的病人进行使用。
2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路径引导框架包括弧形对接板、条形摆动板、传动链条、驱动滚轮、限制圆盘和限制中心,所述弧形对接板的一侧连接在条形摆动板的一端,所述弧形对接板的另一侧连接在半弧形齿板的顶部,所述限制圆盘位于条形摆动板的底部,所述限制中心安装在限制圆盘的中心部位,所述限制中心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电机的一端,所述限制中心贯穿条形摆动板,所述驱动滚轮的底部连接在限制圆盘的顶部,所述驱动滚轮的顶部连接在条形摆动板的内部,所述传动链条安装在条形摆动板的内部,所述驱动滚轮通过设置的传动链条与条形摆动板相连接。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大幅降低运动强度的同时确保使用者依然保持在活动的状态,可以让一些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使用,同时还可以尽量避免运动强度过高而导致病人受到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
2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锻炼器材包括容纳支架、配重杆、旋转端口和弹力拉带,所述容纳支架的底部安装在人体辅助装置的顶部,所述容纳支架的中部与两侧均设置为镂空状态,所述配重杆安装在容纳支架的内部,所述旋转端口安装在配重杆的两端,所述弹力拉带的一端连接在一个旋转端口的内部,所述弹力拉带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旋转端口的内部。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锻炼器材来进一步提升锻炼强度。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5.1、本发明中,人体辅助装置采用辅助固定架构、支撑架构、二级推动架构和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组合使用的方式,可以让病人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控制整体的运作功率,以方便不同状况的病人通过不同的运作强度来帮助其康复,适用范围较广,且整体的操作难度较低,便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使用,在使用时利用病人自身的重力下压辅助固定架构来压缩二级推动架构中的推动杆,使其内部的扭力弹簧产生弹力来再次推动辅助固定架构,带动顶部的支撑架构向斜向上的方向顶出,从而使得使用者的身体处于一个类似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以此来锻炼使用人员身体的上半部分,锻炼器材上的通过弹力拉带拉动配重杆顺着容纳支架进行移动,可以对使用人员身体的下半部分进行充分的锻炼,配合进行使用可以使得使用人员的整个身体均处于充分运动的状态,并且整个过程让病人处于坐立的状态可以使得病人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相较于较为传统的走动锻炼方式,安全程度更高且锻炼质量更好,可以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26.2、本发明中,支撑架构利用次级稳定架构与辅助固定架构相连接,其整体架构多形成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较为稳定的特性来提升整体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压
力,让使用者再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持身体处在某一特定的位置,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装置晃动而导致使用人员身体出现错位或晃动的情况,以提升使用人员进行康复锻炼对病情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使用人员的身体安全,并且可以让一些体重较重或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使用。
27.3、本发明中,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利用机械传动架构和电力驱动架构组合使用的方式,使得此人体辅助装置也可以采用电力驱动的方式,产生与自主锻炼同样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锻炼强度,方便一些体力较差和肾病情况较为严重的病人进行使用,能够在大幅降低运动强度的同时确保使用者依然保持在活动的状态,可以让一些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使用,同时还可以尽量避免运动强度过高而导致病人受到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立体图;
29.图2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人体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辅助固定架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支撑架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支撑架构中次级稳定架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二级推动架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中机械传动架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机械传动架构中推进架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中电力驱动架构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电力驱动架构中路径引导框架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本发明提出肾病康复锻炼装置的锻炼器材结构示意图;
40.图中:1、人体辅助装置;2、锻炼器材;11、辅助固定架构;12、支撑架构;13、二级推动架构;14、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111、主支撑杆;112、第一连接轴承;113、转动卡块;114、转动端口;115、从动支杆;116、固定底座;117、第二连接轴承;121、扩张金属杆;122、支撑横梁;123、延伸金属杆;124、次级稳定架构;125、承载坐垫;1241、稳定底杆;1242、撑顶斜杆;1243、加固横杆;1244、连接突触;131、平衡底座;132、对接柱;133、推动杆;134、滑动平板;135、卡接滑片;136、承载对接平台;141、机械传动架构;142、电力驱动架构;1411、连接外环;1412、滑动内环;1413、引导轴杆;1414、推进架构;1415、限制底座;1416、引导滑槽;14141、固定连接层;14142、第一转动轴;14143、错位转动杆;14144、第二转动轴;14145、延伸集中杆;14146、对接支杆;1421、驱动电机;1422、路径引导框架;1423、半弧形齿板;1424、矩形齿板;14221、弧形对接板;14222、条形摆动板;14223、传动链条;14224、驱动滚轮;14225、限制圆盘;14226、限制中心;21、容纳支架;22、配重杆;23、旋转端口;24、弹力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实施例1
43.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肾病康复锻炼装置,包括人体辅助装置1和锻炼器材2,锻炼器材2安装在人体辅助装置1的前部,人体辅助装置1包括辅助固定架构11、支撑架构12、二级推动架构13、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14,辅助固定架构11安装在人体辅助装置1的底部,支撑架构12的底部连接在辅助固定架构11的内部,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14的一端连接在二级推动架构13的内部,二级推动架构13的一端连接在辅助固定架构11的顶部,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14包括电力驱动架构142和机械传动架构141,机械传动架构141的一端连接在电力驱动架构142的内部,机械传动架构141的另一端连接在二级推动架构13的内部。
44.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可以将此装置分为两种锻炼状态,其中一种适用于自主锻炼,使用时病人坐到支撑架构12上,利用病人自身的重力下压辅助固定架构11来压缩二级推动架构13,使其产生弹力来再次推动辅助固定架构11,从而带动顶部的支撑架构12向斜向上的方向顶出,使得病人的身体处于一个类似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以此来锻炼使用人员身体的上半部分,方便一些病情较轻的人员获取较高的锻炼强度,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锻炼器材2来进一步提升锻炼强度,而另一种方式的锻炼强度较低,主要用于保持身体处于活动的状态,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和体力不足的人员进行使用,此方式是利用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14中的电力驱动架构142产生动力并通过机械传动架构141传递到二级推动架构13上再推动辅助固定架构11,整个人体辅助装置1可以让病人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控制整体的运作功率,以方便不同状况的病人通过不同的运作强度来帮助其康复,适用范围较广,且整体的操作难度较低,便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使用。
45.实施例2
46.如图2-5所示,辅助固定架构11包括主支撑杆111、第一连接轴承112、转动卡块113、转动端口114、从动支杆115、固定底座116和第二连接轴承117,主支撑杆111的一端连接在转动卡块113的内部,转动卡块113套接在第一连接轴承112的外壁上,转动端口114安装在第一连接轴承112的两端,从动支杆115的一端连接在转动端口114的内部,从动支杆115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底座116的内部,第二连接轴承117安装在从动支杆115与固定底座116的交接处,支撑架构12包括扩张金属杆121、支撑横梁122、延伸金属杆123、次级稳定架构124和承载坐垫125,扩张金属杆12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轴承112的内部,支撑横梁122安装在延伸金属杆123的另一端,扩张金属杆121位于第一连接轴承112的两侧,延伸金属杆123的一端连接在位于底部的支撑横梁122上,承载坐垫125安装在次级稳定架构124的顶部,次级稳定架构124包括稳定底杆1241、撑顶斜杆1242、加固横杆1243和连接突触1244,撑顶斜杆1242的一端连接稳定底杆1241的一端,加固横杆1243的一端连接在撑顶斜杆1242的另一端,加固横杆1243的另一端连接在稳定底杆1241的另一端,稳定底杆1241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横梁122上,稳定底杆1241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支撑横梁122上。
4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构12利用次级稳定架构124与辅助固定架构11相连接,在使用时,病人首先坐到承载坐垫125上,利用自身的重力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经过次级稳定架构124传递到扩张金属杆121来压制第一连接轴承112进行移动,次级稳定架构124通过连接突触1244与承载坐垫125相连接,而此第一连接轴承112的两端通过转动端口114与从动支杆115相连接,两者可以独立进行转动,从动支杆115的另一端又通过第二连接轴承117与固定底座116连接并固定在了人体辅助装置1上,因此当支撑架构12下压第一连接轴承112时会使得主支撑杆111围绕转动卡块113进行转动,由此完成第一次的下压,而在支撑架构12下压的过程中扩张金属杆121与支撑横梁122之间形成了三角形,同时次级稳定架构124中的稳定底杆1241、撑顶斜杆1242、加固横杆1243同样形成了三角形并排列在支撑横梁122上,整体利用三角形较为稳定的特性来提升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延伸金属杆123连接人体辅助装置1在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让使用者再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持身体处在某一特定的位置,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装置晃动而导致使用人员身体出现错位或晃动的情况,以提升使用人员进行康复锻炼对病情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使用人员的身体安全,并且可以让一些体重较重或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使用。
48.实施例3
49.如图2和图6所示,二级推动架构13包括平衡底座131、对接柱132、推动杆133、滑动平板134、卡接滑片135和承载对接平台136,对接柱132安装在平衡底座131的两侧,对接柱132的另一端连接在人体辅助装置1的内壁上,推动杆133的一端连接在平衡底座131的内部,推动杆133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动平板134的内部,推动杆133的内部设置有扭力弹簧,卡接滑片135安装在滑动平板134的两侧,滑动平板134安装在承载对接平台136的顶部,卡接滑片135的一端连接在承载对接平台136的内部,主支撑杆111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动平板134的内部。
5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支撑杆111连接在滑动平板134上,因此在其转动过程中会推动滑动平板134顺着承载对接平台136进行移动,滑动平板134利用卡接滑片135会限制其移动路线,当滑动平板134移动时会同步带动推动杆133,而推动杆133的内部又设置有扭力弹簧,因此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足够大的弹力将滑动平板134回弹原来的位置,从而使得主支撑杆111再次推动第一连接轴承112带动支撑架构12重新将承载坐垫125向斜向上的方向顶出,但是此弹力有最大上限,因此在回弹时需要使用者同步进行发力,但是此力量相比较没有辅助装置的力量更小,比较适宜患有肾病的人员进行使用,使得使用者的身体处于一个类似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以此来锻炼使用人员身体的上半部分,持续进行使用则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整个过程让病人处于坐立的状态可以使得病人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相较于较为传统的走动锻炼方式,安全程度更高且锻炼质量更好,可以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推动杆133利用平衡底座131与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14连接,以此来产生另外一种操作方式,平衡底座131通过两侧的对接柱132进行固定,使得在运作的过程中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51.实施例4
52.如图2和图7-11所示,机械传动架构141包括连接外环1411、滑动内环1412、引导轴杆1413、推进架构1414、限制底座1415和引导滑槽1416,滑动内环1412的内壁连接在引导轴杆1413的外壁上,连接外环1411安装在滑动内环1412的一侧,滑动内环1412位于引导轴杆
1413的两端,推进架构1414的一端连接在滑动内环1412的外壁上,推进架构1414的另一端连接在限制底座1415的顶部,引导滑槽1416位于限制底座1415与推进架构1414的交接处,限制底座1415安装在平衡底座131的内部,推进架构1414包括固定连接层14141、第一转动轴14142、错位转动杆14143、第二转动轴14144、延伸集中杆14145和对接支杆14146,固定连接层14141的底部连接在滑动内环1412的外壁上,错位转动杆14143的一端连接在固定连接层14141的顶部,第一转动轴14142安装在固定连接层14141与错位转动杆14143的交接处,错位转动杆14143的另一端与另一错位转动杆14143的另一端相连接,其中一个错位转动杆14143位于另一个错位转动杆14143的上方,第二转动轴14144安装在两个错位转动杆14143的交接处,延伸集中杆14145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转动轴14144的端口处,错位转动杆14143位于延伸集中杆14145的内部,对接支杆14146安装在延伸集中杆14145另一端,对接支杆14146连接在推动杆133的另一端,电力驱动架构142包括驱动电机1421、路径引导框架1422、半弧形齿板1423和矩形齿板1424,驱动电机1421的一端连接在路径引导框架1422的内部,半弧形齿板1423安装在路径引导框架1422的一端,半弧形齿板1423底部连接在矩形齿板1424的顶部,矩形齿板1424安装在连接外环1411的外壁上,路径引导框架1422包括弧形对接板14221、条形摆动板14222、传动链条14223、驱动滚轮14224、限制圆盘14225和限制中心14226,弧形对接板14221的一侧连接在条形摆动板14222的一端,弧形对接板14221的另一侧连接在半弧形齿板1423的顶部,限制圆盘14225位于条形摆动板14222的底部,限制中心14226安装在限制圆盘14225的中心部位,限制中心14226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电机1421的一端,限制中心14226贯穿条形摆动板14222,驱动滚轮14224的底部连接在限制圆盘14225的顶部,驱动滚轮14224的顶部连接在条形摆动板14222的内部,传动链条14223安装在条形摆动板14222的内部,驱动滚轮14224通过设置的传动链条14223与条形摆动板14222相连接。
5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421利用限制中心14226驱动限制圆盘14225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上方的驱动滚轮14224以一个圆周的路线进行移动,而此驱动滚轮14224连接在了条形摆动板14222中的传动链条14223当中,因此就会带动条形摆动板14222进行来回的摆动,在摆动的过程中会通过弧形对接板14221来带动半弧形齿板1423进行同步摆动,而此半弧形齿板1423与矩形齿板1424之间齿轮连接,因此处于摆动状态的半弧形齿板1423会带动矩形齿板1424来回进行移动,此矩形齿板1424则会推动连接外环1411,连接外环1411与滑动内环1412相连接,整体的移动路径就由滑动内环1412与引导轴杆1413共同组成,而在滑动内环1412向内移动时,由于推进架构1414中的错位转动杆14143的长度为固定的,且错位转动杆14143通过第二转动轴14144与延伸集中杆14145连接在一起,错位转动杆14143通过固定连接层14141与引导轴杆1413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且由于此三角形的其中两边长度是确定的,因此当两个滑动内环1412同时相内移动时,会缩小错位转动杆14143之间夹角,而由于其底部的引导轴杆1413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整体的长度就会变长,错位转动杆14143围绕第一转动轴14142与第二转动轴14144进行转动,从而推动顶端的延伸集中杆14145与对接支杆14146顺着限制底座1415内的引导滑槽1416进行移动,而对接支杆14146与推动杆133相连接,因此就会驱动二级推动架构13开始运作,当两个滑动内环1412同时向引导轴杆1413的两端进行移动时,会扩大错位转动杆14143之间夹角,整体的长度就会变短,错位转动杆14143再次围绕第一转动轴14142与第二转动轴14144进行转动,回收延伸集
中杆14145与对接支杆14146再次顺着限制底座1415内的引导滑槽1416进行移动,由此形成了一个不断运作的往复式运作状态,采用电力驱动的方式,产生与自主锻炼同样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锻炼强度,方便一些体力较差和肾病情况较为严重的病人进行使用,能够在大幅降低运动强度的同时确保使用者依然保持在活动的状态,可以让一些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使用,同时还可以尽量避免运动强度过高而导致病人受到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
54.实施例5
55.如图1和图12所示,锻炼器材2包括容纳支架21、配重杆22、旋转端口23和弹力拉带24,容纳支架21的底部安装在人体辅助装置1的顶部,容纳支架21的中部与两侧均设置为镂空状态,配重杆22安装在容纳支架21的内部,旋转端口23安装在配重杆22的两端,弹力拉带24的一端连接在一个旋转端口23的内部,弹力拉带24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旋转端口23的内部、
56.本实施例中,锻炼器材2通过弹力拉带24拉动配重杆22顺着容纳支架21进行移动,可以对使用人员身体的下半部分进行充分的锻炼,配合人体辅助装置1进行使用可以使得使用人员的整个身体均处于充分运动的状态。
57.工作原理:
58.如图1-12所示,其中一种自主锻炼的方式在使用时,病人首先坐到承载坐垫125上,利用自身的重力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经过次级稳定架构124传递到扩张金属杆121来压制第一连接轴承112进行移动,次级稳定架构124通过连接突触1244与承载坐垫125相连接,而此第一连接轴承112的两端通过转动端口114与从动支杆115相连接,两者可以独立进行转动,从动支杆115的另一端又通过第二连接轴承117与固定底座116连接并固定在了人体辅助装置1上,因此当支撑架构12下压第一连接轴承112时会使得主支撑杆111围绕转动卡块113进行转动,由此完成第一次的下压,而在支撑架构12下压的过程中扩张金属杆121与支撑横梁122之间形成了三角形,同时次级稳定架构124中的稳定底杆1241、撑顶斜杆1242、加固横杆1243同样形成了三角形并排列在支撑横梁122上,整体利用三角形较为稳定的特性来提升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延伸金属杆123连接人体辅助装置1在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由于主支撑杆111连接在滑动平板134上,因此在其转动过程中会推动滑动平板134顺着承载对接平台136进行移动,滑动平板134利用卡接滑片135会限制其移动路线,当滑动平板134移动时会同步带动推动杆133,而推动杆133的内部又设置有扭力弹簧,因此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足够大的弹力将滑动平板134回弹原来的位置,从而使得主支撑杆111再次推动第一连接轴承112带动支撑架构12重新将承载坐垫125向斜向上的方向顶出,但是此弹力有最大上限,因此在回弹时需要使用者同步进行发力,但是此力量相比较没有辅助装置的力量更小,比较适宜患有肾病的人员进行使用,使得使用者的身体处于一个类似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以此来锻炼使用人员身体的上半部分,持续进行使用则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推动杆133利用平衡底座131与初级往复式推动架构14连接,以此来产生另外一种操作方式,平衡底座131通过两侧的对接柱132进行固定,使得在运作的过程中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另一种电力驱动的方式由驱动电机1421利用限制中心14226驱动限制圆盘14225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上方的驱动滚轮14224以一个圆周的路线进行移动,而此驱动滚轮14224连接在了条形摆动板14222中的传动链条14223当中,因此就会带动条形摆动板14222进行来回的摆动,在摆动的过程中会通过弧形对接板14221来带动半弧形齿板1423
进行同步摆动,而此半弧形齿板1423与矩形齿板1424之间齿轮连接,因此处于摆动状态的半弧形齿板1423会带动矩形齿板1424来回进行移动,此矩形齿板1424则会推动连接外环1411,连接外环1411与滑动内环1412相连接,整体的移动路径就由滑动内环1412与引导轴杆1413共同组成,而在滑动内环1412向内移动时,由于推进架构1414中的错位转动杆14143的长度为固定的,且错位转动杆14143通过第二转动轴14144与延伸集中杆14145连接在一起,错位转动杆14143通过固定连接层14141与引导轴杆1413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且由于此三角形的其中两边长度是确定的,因此当两个滑动内环1412同时相内移动时,会缩小错位转动杆14143之间夹角,而由于其底部的引导轴杆1413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整体的长度就会变长,错位转动杆14143围绕第一转动轴14142与第二转动轴14144进行转动,从而推动顶端的延伸集中杆14145与对接支杆14146顺着限制底座1415内的引导滑槽1416进行移动,而对接支杆14146与推动杆133相连接,因此就会驱动二级推动架构13开始运作,当两个滑动内环1412同时向引导轴杆1413的两端进行移动时,会扩大错位转动杆14143之间夹角,整体的长度就会变短,错位转动杆14143再次围绕第一转动轴14142与第二转动轴14144进行转动,回收延伸集中杆14145与对接支杆14146再次顺着限制底座1415内的引导滑槽1416进行移动,由此形成了一个不断运作的往复式运作状态,锻炼时可以再通过弹力拉带24拉动配重杆22顺着容纳支架21进行移动,可以对使用人员身体的下半部分进行充分的锻炼,组合使用可以使得使用人员的整个身体均处于充分运动的状态。
5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