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垫床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协助脊柱创伤病人固定翻身的气垫床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脊椎骨损伤即脊椎骨发生损伤,最常见的为胸腰部脊椎骨损伤,如果胸腰部脊椎骨发生损伤,会大大降低患者的运动能力,甚至丧失直觉,直至瘫痪,难以自理,需要进行针对性护理照顾。鉴于脊椎骨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影响较为严重,甚至需要久卧病床,对于此类患者的专业护理照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此类久卧病床的病患,长时间保持一个躺姿会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皮肤等造成损伤,甚至在皮肤上出现褥疮溃烂,因此,需要对此类病患进行经常性翻身。脊柱创伤患者翻身时需要保持脊柱呈直线,现有的气垫床一般不具备固定脊柱的功能,翻身时容易对脊柱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协助脊柱创伤病人固定翻身的气垫床,能够使脊柱创伤病人在翻身时保持脊柱呈直线,保护患者的脊柱,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协助脊柱创伤病人固定翻身的气垫床,包括气垫床本体,所述气垫床本体包括脊椎组块和若干个可折叠的气垫组块,每个所述气垫组块上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气垫组块包括头部组块、颈部组块、胸部组块、腰部组块、骨盆部组块、左下肢组块和右下肢组块,所述脊椎组块两侧自上而下连接有头部组块、颈部组块、胸部组块、腰部组块和骨盆部组块,所述左下肢组块和右下肢组块连接于骨盆部组块下方,所述头部组块和所述颈部组块通过可分离的第一粘连部连接,所述颈部组块和所述胸部组块通过可分离的第二粘连部连接,所述胸部组块和所述腰部组块通过可分离的第三粘连部连接,所述腰部组块和所述骨盆部组块通过可分离的第四粘连部连接,所述左下肢组块和所述右下肢组块通过可分离的第五粘连部连接,所述左下肢组块与所述骨盆部组块的左下方设有可分离的第六粘连部,所述右下肢组块与所述骨盆部组块的右下方设有可分离的第七粘连部,所述左下肢组块和右下肢组块与所述脊椎组块设有可分离的第八粘连部。
5.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气垫组块一侧的布带,所述布带的正面固定有魔术贴毛面层,所述气垫组块另一侧的背面上固定有魔术贴勾面层,所述魔术贴勾面层的长度大于所述魔术贴毛面层的长度。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粘连部、第二粘连部、第三粘连部、第四粘连部、第五粘连部、第六粘连部、第七粘连部和第八粘连部均为魔术贴结构。
7.作为优选,所述气垫床本体上设置有充气口。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垫床设计成两侧可折叠的气垫组块,方便固定对脊柱进行固定,保持脊柱创伤病人在翻身时保持脊柱呈直线,保护患者的脊
柱,防止造成二次伤害;下肢组块的设计方便分别固定两侧的下肢,提高翻身的稳定性;气垫组块通过可调节的魔术贴结构进行固定折叠,方便调节固定的强度,防止固定过紧或过松;气垫床可以防止脊柱创伤病人在长期卧病发生压疮,还能减少对患者的搬运、移动的次数,减少对脊柱的伤害。
9.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协助脊柱创伤病人固定翻身的气垫床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协助脊柱创伤病人固定翻身的气垫床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协助脊柱创伤病人固定翻身的气垫床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
‑
气垫床本体、2
‑
脊椎组块、3
‑
头部组块、4
‑
颈部组块、5
‑
胸部组块、6
‑
腰部组块、7
‑
骨盆部组块、8
‑
左下肢组块、9
‑
右下肢组块、10
‑
固定结构、11
‑
充气口、21
‑
第一粘连部、22
‑
第二粘连部、23
‑
第三粘连部、24
‑
第四粘连部、25
‑
第五粘连部、26
‑
第六粘连部、27
‑
第七粘连部、28
‑
第八粘连部、101
‑
布带、102
‑
魔术贴毛面层、103
‑
魔术贴勾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14.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协助脊柱创伤病人固定翻身的气垫床,包括气垫床本体1,所述气垫床本体1包括脊椎组块2和若干个可折叠的气垫组块,每个所述气垫组块上均设有固定结构10,所述气垫组块包括头部组块3、颈部组块4、胸部组块5、腰部组块6、骨盆部组块7、左下肢组块8和右下肢组块9,所述脊椎组块2两侧自上而下连接有头部组块3、颈部组块4、胸部组块5、腰部组块6和骨盆部组块7,所述左下肢组块8和右下肢组块9连接于骨盆部组块7下方,所述头部组块3和所述颈部组块4通过可分离的第一粘连部21连接,所述颈部组块4和所述胸部组块5通过可分离的第二粘连部22连接,所述胸部组块5和所述腰部组块6通过可分离的第三粘连部23连接,所述腰部组块6和所述骨盆部组块7通过可分离的第四粘连部24连接,所述左下肢组块8和所述右下肢组块9通过可分离的第五粘连部25连接,所述左下肢组块8与所述骨盆部组块7的左下方设有可分离的第六粘连部26,所述右下肢组块9与所述骨盆部组块7的右下方设有可分离的第七粘连部27,所述左下肢组块8和右下肢组块9与所述脊椎组块2设有可分离的第八粘连部28,所述固定结构10包括固定于所述气垫组块一侧的布带101,所述布带101的正面固定有魔术贴毛面层102,所述气垫组块另一侧的背面上固定有魔术贴勾面层103,所述魔术贴勾面层103的长度大于所述魔术贴毛面层102的长度,所述第一粘连部21、第二粘连部22、第三粘连部23、第四粘连部24、第五粘连部25、第六粘连部26、第七粘连部27和第八粘连部28均为魔术贴结构,所述气垫床本体1上设置有充气口11。
15.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16.本实用新型一种协助脊柱创伤病人固定翻身的气垫床在工作过程中,先将病人的脊柱固定在脊椎组块2上,接着将所有的粘连部都分离开,分别将头部组块3、颈部组块4、胸部组块5、腰部组块6和骨盆部组块7向中间折叠,并通过相应的固定结构10调节好压力后固定住,使用左下肢组块8和右下肢组块9固定好两边的下肢,使用相应的固定结构10调节好
压力后固定住,完成翻身后,将固定结构10解开,将所有的粘连部都粘贴回去,恢复成气垫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垫床设计成两侧可折叠的气垫组块,方便固定对脊柱进行固定,保持脊柱创伤病人在翻身时保持脊柱呈直线,保护患者的脊柱,防止造成二次伤害;下肢组块的设计方便分别固定两侧的下肢,提高翻身的稳定性;气垫组块通过可调节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折叠,方便调节固定的强度,防止固定过紧或过松;气垫床可以防止脊柱创伤病人在长期卧病发生压疮,还能减少对患者的搬运、移动的次数,减少对脊柱的伤害。
17.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