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肤导入仪及美肤导入仪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7417发布日期:2022-05-06 07:0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美肤导入仪及美肤导入仪套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入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肤导入仪及美肤导入仪套件。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外加饮食、熬夜等原因,很多皮肤问题接踵而至,人们用化妆品遮盖、做美容手术甚至用注射剂等方法来进行美容,但这些方法都具有副作用,美肤导入仪应运而生。通过在导入头设有接触电极片,并通过电流实现rf射频以及正负电荷离子异性相吸原理,伸入毛孔彻底吸附污垢及彩妆残留,达到普通清洁方式的数倍效果。同时促进护肤品的吸收,让肌肤水嫩光泽。
3.然而现有的导入仪,通常采用有线连接,或者在尾端设置充电插接口,结构较为复杂,且设置充电插接口容易增加进水进灰尘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美肤导入仪,旨在提供一种无充电插接口,减少进水或进灰尘的风险。
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美肤导入仪,该美肤导入仪包括:
6.导入头,安装于主体,且所述导入头内侧设有电路板,外侧设有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极片和第二接触极片;
7.所述电路板布设有输出电子元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在电源的电流驱动下向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输出电流,以使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之间形成美肤区;
8.主体,内设有电源,以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9.所述电路板还布设有充电电子元件及切换电子元件,所述切换电子元件触发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所述充电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以使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形成为所述电源充电的接触电极。
10.可选地,切换电子元件为磁性霍尔开关,所述磁性霍尔开关静态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所述磁性霍尔开关触发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所述充电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
11.可选地,磁性霍尔开关包括一个常闭干簧管和一个常开干簧管,所述常闭干簧管布设于所述输出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及第二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之间;所述常开干簧管布设于所述充电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之间。
12.可选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两者之一呈环状,且环状的轴线与所
述导入头的轴线重合,两者之另一位于所述环内,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轴线处。
13.可选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均为环状,且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及所述导入头共轴心设置。
14.可选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突出于所述接触部表面。
15.可选地,第一接触极片的外侧构建成导入头的外壳,且中部镂空设置,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内侧设有凹腔,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外壳中部镂空区安装有绝缘托架,且所述绝缘托架中部设有安装空位以供所述第二接触极片安装,所述切换电子元件布设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镂空区的一侧。
16.可选地,绝缘托架为透光件,所述电路板布设有光源,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可透过所述透光件射出于外界。
17.可选地,导入头还设有连接支架和锁紧螺钉,所述连接支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接触部的一侧,且设有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朝向所述电路板的端面设有螺纹连接孔,锁紧螺钉穿过电路板并与第一连接柱的螺纹连接孔连接,以将电路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第一接触极片设有第三连接柱,所述锁紧螺钉穿过电路板固定于第三连接柱,以使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电路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所述第二连接柱用于与主体物理连接。
18.可选地,电路板还设有电连接端子母座/公头,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布设有电连接端子公头/母座,以使电路板和主控板建立电性连接。
19.可选地,主体还设有hifu超声电子元件,所述主体外壁设有hifu接触片,用于与人体接触,所述hifu超声电子元件在电源电流驱动下,通过hifu 接触片对人体聚焦超声理疗。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美肤导入仪套件,包括充电座和如上所述的美肤导入仪,所述充电座设有容置腔,且设有触发件,所述导入头插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触发件用于触发所述切换电子元件。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美肤导入仪,通过在导入头电路板加装有充电电子元件和切换电子元件,导入仪美肤时,电源通过输出电子元件为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输出电流,以实现rf射频理疗或者离子导入功能。需要充电时,通过切换电子元件以使输出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使充电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从而使第一接触极片和第二接触极片形成为所述电源充电的接触电极,无需在主体尾部额外设置充电插接口或者充电电极,节省空间,使电池空间更大,增大续航能力,同时减少进水进灰尘的风险。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美肤导入仪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美肤导入仪中导入头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美肤导入仪中导入头从另一视角看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美肤导入仪中导入头的仰视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沿a-a方向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沿b-b方向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美肤导入仪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美肤导入仪套件中充电座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座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座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座从另一角度看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座中第一壳体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35.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座中pcb板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36.附图标号说明:
37.[0038][0039]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1]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2]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3]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4]
参照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美肤导入仪100套件,所述美肤导入仪100套件包括美肤导入仪100和为所述美肤导入仪100充电的充电座 200,所述美肤导入仪100包括主体10和安装于主体10的导入头30,所述导入头30内侧设有电路板33,外侧设有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31,所述接触部 31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所
述电路板33 布设有输出电子元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在电源11的电流驱动下向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电流,以使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 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形成美肤区;
[0045]
所述主体10,内设有电源11,以与所述电路板33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子元件为电路板33布设的输出电路,所述主体10可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向导入头30的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不同类型的电流,例如,主体10内部的rf射频模块通过输出电路向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rf射频波,rf射频波直接穿透皮肤、利用皮肤形成的阻抗作用时射频波还可以使细胞分子产生强烈的共振旋转(百万次每秒的数量级) 产生热能从而达到胶原组织加热和脂肪细胞加热的目的,使得皮肤底层的温度瞬间升高,利用真皮层的刺激会产生即刻性的胶原蛋白收紧及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原理。又如,通过输出电路向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输出微电流,让肌肤细胞处于电场中,使得细胞膜变得非常具有通透性,同时美容分子通过电解使得分子结构缩小,渗透至角质层,再通过电脉冲将高分子营养物质直接导入细胞内部,从而实现普通护肤数十倍的滋养效果。
[0046]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33还布设有充电电子元件,所述充电电子元件形成充电电路,再通过布设切换电子元件,使得输出电路和充电电路之间可进行切换,当所述切换电子元件触发时,所述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 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以使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形成为所述电源11充电的接触电极。
[0047]
具体地,所述充电座200包括座体、pcb板240,所述座体设有供美肤导入仪100插入的容置腔2101,所述pcb板240容置于座体内,并电性连接有充电端子241,所述充电端子241的接触部31位于所述容置腔2101内,用于为美肤导入仪100充电;所述充电座200内还设有触发件250,美肤导入仪 100插入所述容置腔2101内时,美肤导入仪100的充电电极,即,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与充电端子241抵接连接电性连接,所述触发件250用于触发美肤导入仪100内部充电电路,即,所述触发件250触发所述切换电子元件,使美肤导入仪100内部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端子241建立电性回路,所述充电座200通过所述充电端子241及所述充电回路为美肤导入仪100内部的电池243充电。
[0048]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美肤导入仪100,通过在导入头30电路板33加装有充电电子元件和切换电子元件,导入仪美肤时,电源11通过输出电子元件为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电流,以实现rf射频理疗或者离子导入功能。需要充电时,通过切换电子元件以使输出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使充电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从而使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形成为所述电源11 充电的接触电极,无需在主体10尾部额外设置充电插接口或者充电电极,节省空间,使电池243空间更大,增大续航能力,同时减少进水进灰尘的风险。同时,通过在充电座200内设置触发件250,当美肤导入仪100插入所述充电座200设有的容置腔2101时,所述触发件250触发所述切换电子元件,以激活充电电路,防止触发件250设置在美肤导入仪100主体10时,用户忘记触发,导致充电电路未激活状态下,充电座200持续对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电流的安全隐患产生。同时,也可防止用户采用其他未知充电座200进行充电,充电电
压不匹配,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0049]
除此之外,采用充电座200的方式,美肤导入仪100用完之后,将导入头30插入至充电座200内,收纳美肤导入仪100的同时,可对美肤导入仪100 进行充电,并且导入头30被收纳于容置腔2101内,不易与外界灰尘接触,减少细菌和灰尘的附着。
[0050]
具体地,所述充电座200内的触发件250为磁铁,所述切换电子元件为磁性霍尔开关,所述磁性霍尔开关静态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所述磁性霍尔开关触发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 312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所述充电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通过磁性霍尔开关,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在外部磁性环境下自动切换为充电电路。即,当用户将美肤导入仪100 的导入头30插入至充电座200时,充电座200设有的磁铁触发磁性霍尔开关,使其将输出电路切换为充电电路。进而使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 312形成美肤导入仪100的两个充电电极,并与充电座200的充电端子241建立电性回路。从而便于用户操作,避免遗忘切换导致无法充电的现象产生。
[0051]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磁性霍尔开关和磁铁的方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在美肤导入仪100主体10设有控制按键实现电路切换的方式或者,在导入头30设有触发按压区,所述容置腔2101底腔壁设有触发凸起,所述触发按压区用于启闭所述充电电路,当当触发按压区静态时,所述充电电路断开,所述美肤导入仪100插入所述容置腔2101内时,所述触发凸起挤压所述触发按压区,从而触发所述充电电路与美肤导入仪100主体10内部电池243电性回路导通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0052]
具体地,磁性霍尔开关包括一个常闭干簧管和一个常开干簧管,所述常闭干簧管布设于所述输出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及第二接触极片 312的电性回路之间;所述常开干簧管布设于所述充电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的电性回路之间。当常闭干簧管靠近外界磁铁时,常闭干簧管内部的簧片接点在磁性作用下分开,以使输出电子元件形成的输出电路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常开干簧管内部的簧片接点在磁性作用下接触,从而使充电电子元件形成的充电电路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实现电路切换。
[0053]
具体地,所述座体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所述第一壳体210 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20外,且设有所述容置腔2101,所述第二壳体220内部设有空腔,且所述第二壳体22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210容置腔210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201,所述pcb板240安装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充电端子241 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后位于所述容置腔2101内,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201内,当所述第一壳体210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 220时,遮盖所述磁铁,且将所述磁铁限位在所述安装槽2201内部。使产品较为美观,同时磁铁被遮盖防止直接显露于容置腔2101内,导致受外界水汽侵蚀生锈的现象产生。
[0054]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磁铁不仅限于安装在第二壳体220,例如,也可由第一壳体210对应所述容置腔2101的内侧开设有盲槽用于安装磁铁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为便于用户压装磁铁,优选采用第二壳体220 设有安装槽2201安装所述磁铁的方式。
[0055]
具体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两者之一呈环状,且环状的轴线与所述导入头30的轴线重合,两者之另一位于环内,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轴线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环状包括但不限于圆环,椭圆环,方形环、三角形环等,在此不做限制。为使所述导入头30旋转各个角度均可实现与充电端子241接触建立导电连接,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 采用为圆环状设置,且与导入头30的轴线重合,即圆环的中心与导入头30 外周所围成的中心重合。第二接触极片312为实心板块状,以与人体肌肤更多接触,当然也可以为环状,在此不做限定,均属于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且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只是部分位于导入头30的中心,以确保导入头 30转动至个角度时,均可建立稳定的电性连接。
[0056]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端子241为两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所述充电座200 的两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间隔设置,且之一位于中部以与中部的接触极片抵接建立电性连接,之另一位于环状接触极片的环面对应位置,用以与环状接触极片建立电性连接。从而使导入头30以不同角度均可以与外部充电座200 内部的充电接触弹针2411建立稳固的电性连接。
[0057]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座200设有的两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不仅限于设置在中部,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偏心设置。因此,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均为环状,且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及所述导入头30共轴心设置以实现导入头30以不同角度均可以与外部充电座200内部的充电接触弹针2411建立稳固的电性连接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0058]
同时,所述充电接触弹针2411的数量不仅限于两个,例如,在本技术方案其他实施例中,为防止一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在中部,另一充电接触弹针 2411偏心设置导致受力不均匀导入头30倾斜的现象产生。所述充电接触弹针 2411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位于中部,另外两个关于中部的充电接触弹针 2411对称间隔设置,以对导入头30提供均匀的支撑力。
[0059]
具体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突出于所述接触部 31表面。防止接触部31因为零件生产加工误差,不平整,导致第一接触极片 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与外界充电座200的充电接触端子接触不良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突出于所述接触部31 表面,以使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形成积液间隙,对人体美肤移动导入头30时,过多的美肤精华液可集聚于积液间隙处随导入头30 移动均匀涂覆于人体肌肤表面,便于用户操作。
[0060]
具体地,第一接触极片311采用导电材质制备或采用塑胶材质喷涂有导电涂层;且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朝向外界的一侧构建成导入头30的外壳,中部镂空设置,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内侧设有凹腔3114,所述凹腔3114的开口大于所述电路板33的尺寸,且所述凹腔3114的内壁凸设有支撑骨位 3115,当电路板33安装于所述凹腔3114内时,与所述支撑骨位3115抵接,以使电路板33与凹腔3114的底腔壁之间具有布设电子元件的空间,且电路板33的外周与凹腔3114间隔设置,防止电路板33外周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 311接触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所述镂空区3112安装有绝缘托架313,且所述绝缘托架313中部设有安装空位3131以供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安装,进而防止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接触短路的现象产生,再通过在电路板33正对第二接触极片312位置设有导电弹簧、充电接触弹针2411、导电柱等方式,以使所述电路板33与第二接触极片312建立电性连接,无需焊线,有
效便于加工生产。所述切换电子元件布设于所述电路板33朝向所述镂空区3112的一侧,因此处于距离外界较近的位置,进而容易被磁铁等磁性件触发,提升触发精度。
[0061]
具体地,所述导入头30边沿的端部渐缩式设计,从而形成楔形或弧形的导向部3111,便于插入充电座200。
[0062]
同时,所述充电座200造型设计时,将围成所述容置腔2101的侧壁高度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使导入头30插入时,对美肤导入仪100主体10 起支撑作用,防止仅导入头30插入,美肤导入仪100容易从充电座200脱离的现象产生。
[0063]
具体地,绝缘托架313为透光件,所述电路板33布设有光源334,所述光源334发射的光线可透过所述透光件射出于外界。所述光源334可选用多色led灯珠,在电流及pwm模块电路驱控下发射不同颜色、频率、强度的光线以实现对肌肤理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切换电子元件激发时的指示灯,便于指示充电状态,从而提醒用户是否正常充电。
[0064]
具体地,导入头30还设有连接支架34和锁紧螺钉35,所述连接支架34 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3背离所述接触部31的一侧,且设有第一连接柱341和第二连接柱342,所述第一连接柱341朝向所述电路板33的端面设有螺纹连接孔,锁紧螺钉35穿过电路板33并与第一连接柱341的螺纹连接孔连接,以将电路板33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34,形成组合件,同时,将第二接触极片 312过盈卡持于所述绝缘托架313后再整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的镂空区3112,再通过将电路板33和连接支架34形成的组合件安装于所述凹腔 3114,从而将第二接触极片312和绝缘托架313压紧于第一接触极片311;同时,第一接触极片311设有第三连接柱3113,所述锁紧螺钉35穿过电路板 33固定于第三连接柱3113,以使所述连接支架34和所述电路板33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从而使完成导入头30组装,安装方便。同时第三连接柱3113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钉35穿过电路板33固接于第三连接柱 3113时,电路板33对应的通孔以及第三连接柱3113设有的螺纹孔内均设有导电涂层,通过锁紧螺钉35将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电路板33建立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342可以为连接插销或螺纹连接柱,或开设有螺纹孔,在此不做过多限定,用于与主体10进行连接。
[0065]
进一步地,电路板33还设有电连接端子母座/公头,所述主体10内部设有主控板12,所述主控板12布设有电连接端子公头/母座,以使电路板33和主控板12建立电性连接。通过电连接端子公头插接于电连接端子母座,以使电路板33和主控板12建立电性连接,或通过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电连接端子公头和电连接端子母座,以使主控板12和电路板 33建立电性连接,无需焊线,有效便于加工组装,防止焊线虚焊现象产生,提升产品良率。
[0066]
进一步地,主体10另一端为柱状的握持部,且所述握持部具有一定弯曲弧度,便于与人体握持接触,所述主体10内部的主控板12还设有hifu超声电子元件13,所述主体10的外部弧形的凸起表面设有hifu接触片14,用于与人体接触,所述hifu超声电子元件13在电源11电流驱动下,通过hifu 接触片14对人体聚焦超声理疗,实现多功能化,增强用户使用场景。
[0067]
具体地,所述主控板12位于所述主体10朝向导入头30的一端,并通过连接导线与电路板33建立电性连接,主控板12背离导入头30的一侧安装有电源11,所述电源11采用可循环充电电池243,通过将所述电源11与所述主控板12错开设置,以使得电路板33布板空间较大,同时防止电池243和电路板33接触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同时错开设置,可使得产品
外径相对较为纤细修长,便于女生握持。同时由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 作为充电触点,无需在尾部设置充电结构,因此尾部空间可用于安装hifu超声电子元件13,结构空间利用度高,进一步使产品更为纤细,提升产品美学度。
[0068]
进一步地,由于美肤导入仪100对人体理疗后,导入头30的接触部31 附着有护肤产品,清洗后放置于充电座200内时,容易滴落集聚于充电座200 的容置腔2101内,因此,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2101正对腔口的腔壁设计成倾斜状,一边高一边低,或者中部低外周高等,以使导入头 30滴落的水流可在重力作用下集聚到较低处,再通过在倾斜的低处开设有排水口2102,所述排水口2102贯穿所述座体,并从所述座体的底部端面形成排水孔2302,以使水流排出,防止集聚于容置腔2101内,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
[0069]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2102贯穿所述座体的方式。例如,在本技术方案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座体内部设有集液腔,用于收集水滴,防止直接漏至桌面的方式也属于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0070]
具体地,所述充电接触弹针2411包括固定座2412和相对固定座2412活动的端子头2413,所述固定座2412一端嵌于座体内部,并采用贴片式集成于 pcb板240,加工精度高,无需焊线,防止虚焊或焊接时,第二壳体220与固定座2412嵌合处在高温状态下融化变形的现象产生。固定座24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2101内,所述端子头2413采用弹簧画的安装于固定座2412,因此具有弹性形变性能,以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紧密贴合。同时所述端子头2413背离所述固定座2412的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由于容置腔2101底腔壁为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加工,由一侧向另一侧倾斜,因此所述充电接触弹针2411位于同一连线,且该连线与倾斜方向垂直,以确保所述端子头2413背离所述固定座2412的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实现共用,同时,防止固定座2412压入第二壳体220位置出现误差,在固定座2412的外周表面设置有限位缘24121,从而进行精确的定位安装。
[0071]
具体地,所述座体的底部端面凸设有支撑垫2301,防止从排水孔2302滴落的水滴覆盖充电座200底部端面,同时所述座体包括底板230,所述第二壳体220底部敞口设计,安装好内部pcb板240后通过底板230罩盖,并通过锁紧螺丝将底板230与第二壳体220固定,所述支撑垫2301的一端插接于底板230设有的螺孔内,以支撑作用的同时遮盖锁紧螺丝,造型美观且防止螺丝生锈。
[0072]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210内侧表面环绕所述排水口2102设有排水管 2103,所述底板230开设有所述排水孔2302,当底板230安装于第二壳体220 时,所述排水管2103穿过第二壳体220后插入所述排水孔2302内,以使排水口2102、排水管2103内部空间及排水孔2302形成供液体流动的通道,防止液体进入到第二壳体220内,导致对内部pcb板240造成损伤的现象产生,同时,插入第二壳体220和所述排水孔2302,可是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 220、底板230定位安装。
[0073]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240开设有避让孔245,所述排水管2103定位穿过所述避让孔245后插入所述排水孔2302,所述避让孔245为长圆孔形,所述排水管2103对应为长圆柱状,因此可定位安装,从而对pcb板240进行定位,防止pcb板240发生晃动,且便于生产加工组装。
[007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210还设有定位连接柱2104,所述第二壳体220 对应开设有定位盲孔2202,所述定位连接柱2104安装于第一壳体210对应所述容置腔2101底腔壁的
内侧,因此可增强容置腔2101腔壁的连接强度,防止导入仪过重,放入时的冲击力压坏容置腔2101底腔壁的现象产生,将磁铁安装于第二壳体220,也可避免该现象产生,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所述第一壳体210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20时,所述定位连接柱2104插接于所述定位盲孔2202内,所述pcb板240对应开设有固定孔,并通过锁紧螺钉35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定位盲孔2202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以将pcb板240、第二壳体220及第一壳体210固定连接,从而无需设置多个锁紧螺钉35将pcb 板240和第二壳体220及第一壳体210分别固定,检索锁紧螺钉35数量,便于用户安装。
[007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210为透光材质制备,所述第二壳体220为非透光材质制备,所述pcb板240还电性连接有杀菌灯244,所述杀菌灯244 采用紫外线杀菌灯244,至少部分所述杀菌灯244发射的光线沿所述排水管 2103传导至所述容置腔2101的底腔壁,用以照射美肤导入仪100的导入头 30,充电的同时可为导入头30进行杀菌,例如,导入头30插入至所述容置腔2101内时,所述容置腔2101内部pcb板240,驱动杀菌灯244发射紫外光线,并通过排水管2103传到至容置腔2101的底腔壁,照射时长可通过pcb 板240烧录的程序控制例如照射5分钟,也可通过在充电座200安装有控制按键,用户按压控制以防止导入头30细菌滋生的现象产生。
[0076]
同时第一壳体210采用透光材质制备,第二壳体220采用不透光材质制备,可在第二壳体220的外壁涂覆有图样,以提升产品的美学性能,同时也可将第一壳体210的外壁设计成光滑表面,内壁设计呈钻面,棱形面等,提升产品美学性能。
[0077]
具体地,所述pcb板240还电性连接有充电插接母座242,所述座体对应所述充电插接母座242开设有插入口2105,以使外界充电线缆可沿所述插入口2105插入至所述充电插接母座242,并与所述充电插接母座242建立电性连接。所述座体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243,所述可充电电池243通过充电端子241为美肤导入仪100充电或为所述pcb板240供电,外界充电线缆可通过充电插接母座242为所述电池243充电,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座体内设置有内置电池243,用于为所述美肤导入仪100充电,以便于用户应急使用,同时充电座200内置电池243,可为pcb板240供电,在未接入外部电源11时,也可以驱动杀菌灯244工作,对导入头30进行杀菌。
[0078]
具体地,所述充电座200容置腔2101的整体呈圆柱状空腔,所述导入头 30呈圆柱状或等边棱柱状,所述容置腔2101的口径略大于所述导入头30的外径或等边棱柱的相切外圆直径,以使所述导入头30可以360
°
插入所述容置腔2101,便于用户使用,同时充电座200内部设于的触发件250为磁铁,用于触发所述切换电子元件中的磁性霍尔开关,实现充电切换电路。
[0079]
同时,导入头30位于主体10的端部,接触部31设有的第一接触极片311 和第二接触极片312形成充电电极,当将美肤导入仪100倒置使导入头30插入容置腔2101时,在重力作用下,使充电座200的充电接触弹针2411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紧密接触,无需加装固定元件也可建立稳固的电性连接。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