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6131发布日期:2022-06-14 19:18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替牙期儿童开合伴发反合疾病治疗中使用的活动矫治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


背景技术:

2.错颌畸形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的疾病,我国儿童和青少年错颌畸形患病率为 67.82%,其中替牙列期发生率高达71.21%,与龋病和牙周病并列为三大口腔疾病之一。错颌畸形是由于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的牙齿、牙弓、颌骨及颅面的关系不协调的畸形,严重的会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临床当前的研究认为,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并非病理原因,而主要是因口腔不良习惯等原因所致,具有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错颌畸形的发生率高达72.9%。而在 6-10岁错颌畸形的患儿中大约90%有口腔不良习惯。替牙期主要的口腔不良习惯之一是舌习惯,包括伸舌、舔牙、吐舌习惯,在儿童中占26.80%,在替牙期儿童中,不良舌习惯引起的错颌畸形高达62.5%,舌习惯可引起的错颌畸形包括前牙开合、浅覆合、浅覆盖、以及反合。
3.临床可见替牙期具有吐舌习惯的儿童同时发生开合伴反合疾病,需及早治疗,早期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显著预防错颌向更为严重的畸形发展,而且可充分利用颅面生长发育潜力,达到引导性和阻断性矫治的目的,以防止形成骨性错颌畸形,以及减小恒牙列期矫治的难度。
4.替牙列期儿童反合的治疗有活动矫治、固定矫治等方法。而开合的治疗则复杂而难度较大,除了一些简单的开合可随着向恒牙列的转变自动解除,其治疗包括拔除恒牙,压低后牙列,伸长前牙列,正颌外科手术等方法。考虑到部分患儿和家长不接受拔牙和手术,目前常用的开合治疗方法有暂时支抗装置支持疗法, meaw技术,nta矫治器配合meaw技术,牙齿萌出诱导器等。
5.现有的治疗技术主要是针对恒牙列,采用固定矫治,或固定配合矫治器的治疗,可能需要分阶段或应用多个矫治器纠正开合和反合两种错颌畸形,而且,大部分活动矫治器并不具备改善软组织功能的作用,而这些软组织(如:舌)的作用力都对牙齿的发育和排列有显著影响。因此,现有技术的缺点包括:治疗时间长,见效慢,复发率高,远期效果不佳,固定矫治易造成牙齿脱钙、龋坏等,而且口腔内佩戴的矫治器装置体积大,异物感强,年龄较小的替牙期患儿接受度低,另外,将矫治和肌功能训练分开进行,使得治疗复杂而繁琐。牙齿萌出诱导器属于广泛适合的活动矫治器,适合于多种错颌畸形,因此针对性较低,治疗周期长,疗效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
器,包括:基托、箭头卡、腭刺、双曲舌簧、双曲唇弓;基托包括基托腭部和基托侧部,基托侧部位于基托腭部两侧,箭头卡固定于基托侧部的末端,双曲舌簧固定于基托前部;双曲唇弓包括固定端和游离端,固定端固定连接于基托两侧,游离端包括用于佩戴前方牵引器的牵引钩。
8.更进一步地,双曲唇弓游离端两端弯制成对称的倒“u”形,位于尖牙中部和第一乳磨牙近中之间,牵引钩位于双曲唇弓倒“u”形结构的内侧。
9.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阻挡佩戴者舌前伸的腭刺。
10.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训练佩戴者舌肌功能的转珠。
11.更进一步地,腭刺固定连接于基托前部。
12.更进一步地,转珠转动连接于基托腭部,位于腭刺一侧,远离双曲唇弓。
13.更进一步地,牵引钩形状为“ω”形弯曲。
14.更进一步地,双曲唇弓由0.9mm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其倒“u”形结构顶端距两侧尖牙牙龈约4-5mm。
15.更进一步地,腭刺使用0.8mm不锈钢丝弯制成圆弧形。
16.更进一步地,转珠为直径0.5-0.6cm的中空塑料珠。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
18.本实用新型适合更早期的儿童替牙列时期的开合伴反合,针对错颌畸形的病因,设计了含有多个治疗目的的装置,制作成活动矫治器,便于佩戴和摘取,利于儿童口腔卫生的维护和自洁作用。所含主要的附件装置包括:
19.①
针对不良的吐舌习惯、异常吞咽习惯,设计了阻挡舌前伸的腭刺,位于腭侧基托的前牙部位;
20.②
针对吐舌习惯患儿具有的舌位置低、舌肌力量不足的症状,设计了舌肌功能训练的转珠装置,位于基托的中后部;
21.③
针对前牙反合,设计了双曲舌簧,推反合的前牙向唇侧;
22.④
对于矫治替牙列错颌畸形的活动矫治器,常规设计双曲唇弓,绝大多数的反合患儿伴有面中部发育不足,在双曲唇弓的两侧“u”型曲近中设计“ω”曲,用作佩戴前方牵引器的牵引钩。
23.临床实践表明,该实用新型将多种矫治功能集中于一个活动矫治器,能够快速纠正吐舌和吐舌所致的前牙开合、反合畸形以及面中部发育不足缺陷。患儿乐于接受,佩戴适应较快,治疗周期短,矫治效果显著。
2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2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包括:1-基托、2-箭头卡、3-双曲舌簧、4-双曲唇弓;1-基托包括11
‑ꢀ
基托腭部和12-基托侧部,12-基托侧部位于11-基托腭部两侧,2-箭头卡固定连接于12-基托侧部的末端,3-双曲舌簧固定于11-基托腭部;其特征在于,4
‑ꢀ
双曲唇弓包括42-固定端和41-游离端,42-固定端固定连接于11-基托腭部两侧,41-游离端包括用于佩戴前方牵引器的5-牵引钩。
28.本实用新型的基托由自凝塑料制成,厚度约2-2.5mm,其形状根据佩戴者的上腭形状制作,佩戴时铺于佩戴者上腭部,基托边缘根据佩戴者上颌牙列的牙龈边缘形状定制,后缘为两侧第一磨牙远中连线,基托中后部的中央根据转珠的体积,做相应的镂空,以容纳转珠和不锈钢连接丝。
29.本实用新型的箭头卡用0.8mm不锈钢丝弯制,卡抱于上颌的第二乳磨牙或第一磨牙,将矫治器固定在上颌牙列。
30.本实用新型的双曲唇弓由0.9mm不锈钢丝弯制而成,两端向牙龈方弯制对称的倒“u”形,其顶端距两侧尖牙牙龈缘约4-5mm,倒“u”形的内侧位于尖牙唇面中部,倒“u”形的外侧越过尖牙和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前磨牙邻接间隙,进入并包埋固定于基脱内,唇弓的中段位于前牙唇面近切缘1/3处。
31.本实用新型的牵引钩在双曲唇弓倒“u”形的内侧、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位置,形状为弯制的“ω”曲形,作为佩戴前方牵引器的牵引钩,更好地防止食物嵌塞、维护口腔卫生,并不妨碍侧切牙生理性合向萌出。在双曲唇弓上设计“ω”曲作为牵引钩,避免了独立弯制的牵引钩阻碍侧切牙唇向和合向的移动和萌出等弊端。
32.本实用新型的双曲舌簧由0.5mm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弯制成三个曲的结构,位于反合前牙腭侧,宽度与牙冠宽度相等,加力时双曲舌簧应抵于切牙颈部,双曲舌簧针对佩戴者前牙反合,通过向切牙施加朝向唇侧的推力以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
33.本实用新型的腭刺使用0.8mm不锈钢丝弯制成向着舌部的圆弧形,并对邻近的口腔组织进行缓冲退让,使用者佩戴该活动矫治器进行口腔活动时,腭刺不会压迫或刺伤下颌舌侧、口底和舌底的粘膜。腭刺的高度不应过短,在佩戴者进行吞咽时腭刺应阻挡住舌的前伸,使舌不能从腭刺底部伸出,经过一段时间的佩戴可达到戒除吐舌习惯的目的。
34.本实用新型的转珠使用直径0.5-0.6cm的中空塑料珠,转珠中间穿过一根 0.8mm不锈钢丝,钢丝两端固定连接在基托腭部,转珠部分中空、无基托填充,佩戴矫治器后,转珠应能灵活转动,佩戴者可用舌部舔动转珠以训练舌肌功能,针对佩戴者舌位置低、舌肌力量不足的症状进行矫治。
35.活动矫治器上设计腭刺和转珠装置,同时将破除不良吐舌习惯和舌肌功能训练相结合,矫治开合畸形,将腭刺、转珠和双曲舌簧等装置同时设计在活动矫治器上,同步开展
开合和反合的治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效率。
36.本实用新型活动矫治器将吐舌不良习惯导致的开合和反合两种错颌畸形同步进行治疗,极大地缩短了治疗时间,简化了治疗方法和步骤。
37.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功能目的的装置设计在同一个活动矫治器上,同步治疗不同类型的错颌畸形,既高效,又保证了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避免了龋病、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能够快速纠正吐舌和吐舌所致的前牙开合、反合畸形以及面中部发育不足缺陷。患儿乐于接受,佩戴适应较快,治疗周期短,矫治效果显著。
3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