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肢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8003发布日期:2022-07-12 23:0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伤肢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伤肢支架。


背景技术:

2.高原寒区环境气候恶劣,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原冬季温度可降到零下50度左右,在高原寒区作战中,火器伤、冲击伤、烧伤等导致伤病员血容量不足,病情复杂严重需及时输液治疗。
3.烧伤患者,伤肢包扎后为了保暖需要穿保暖护具或盖棉被,但在移动过程中,保暖护具或棉被易与患处摩擦、牵连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伤肢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原寒区烧伤患者难以兼顾患处的保暖与防止二次伤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伤肢支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围成两端开口的柱状腔体;
6.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7.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部,另一端设置第三限位部;
8.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二限位部,另一端设置第四限位部;
9.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扣合形成第一限位环;
10.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扣合形成第二限位环;
11.所述第一限位环用于限定伤肢一端,所述第二限位环用于限定伤肢另一端。
12.可选的,
13.所述柱状腔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支撑件;
14.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连接;
15.所述支撑件为可塑形材料。
16.可选的,
17.所述第一壳体外壁或所述第二壳体外壁与至少一根绑带连接;
18.所述绑带设置魔术贴、卡扣和/或按扣。
19.可选的,
20.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轻塑料材料。
21.可选的,
22.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透明部。
23.可选的,
24.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壁设置保护垫;
25.所述保护垫为柔软海绵材料。
26.可选的,
27.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成的柱状腔体包括圆柱、棱柱和不规则柱体中至少一种。
28.可选的,
29.所述柱状腔体截面面积由中部向两端逐渐缩小。
30.可选的,
31.所述柱状腔体与生物肢体轮廓匹配。
32.可选的,
33.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与至少一根绑带连接;
34.所述第三限位部或所述第四限位部与至少一根绑带连接;
35.所述绑带设置魔术贴、卡扣和/或按扣。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围成两端开口的柱状腔体,该柱状腔体可包住烧伤伤肢。以小臂烧伤为例进行说明,在包扎完小臂后,将该伤肢支架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将小臂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并扣合,保证伤患处被该伤肢支架包裹住,达到防风保暖的效果,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在伤患处两端,如第一限位环卡在胳膊处,第二限位环卡在手腕处,共同限定该伤肢支架与伤患小臂的相对位置,防止迁移过程中该伤肢支架与小臂发生位移、造成摩擦,避免伤患处的二次伤害。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可以设计成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尺寸,便于应用在不同的烧伤部位。柱状腔体的结构可设置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壁距离伤肢5公分,防止内壁与伤患处摩擦、减少压力。
37.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伤肢支架实施例的主视图;
4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伤肢支架实施例的展开图;
4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伤肢支架实施例的侧视图。
42.图标: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4.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45.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伤肢支架实施例,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围成两端开口的柱状腔体;第一壳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壳体1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部,另一端设置第三限位部;第二壳体2的一端设置第二限位部,另一端设置第四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扣合形成第一限位环;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扣合形成第二限位环;第一限位环用于限定伤肢一端,第二限位环用于限定伤肢另一端。
49.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围成两端开口的柱状腔体,该柱状腔体可包住烧伤伤肢。以小臂烧伤为例进行说明,在包扎完小臂后,将该伤肢支架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打开,将小臂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并扣合,保证伤患处被该伤肢支架包裹住,达到防风保暖的效果,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在伤患处两端,如第一限位环卡在胳膊处,第二限位环卡在手腕处,共同限定该伤肢支架与伤患小臂的相对位置,防止迁移过程中该伤肢支架与小臂发生位移、造成摩擦,避免伤患处的二次伤害。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可以设计成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尺寸,便于应用在不同的烧伤部位。需要说明的是,该柱状腔体的内壁并非紧贴患者伤肢的,例如该柱状腔体的结构可设置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壁距离伤肢5公分,防止内壁与伤患处摩擦、减少压力。同样适用于需要用担架运送的伤患,如腿部烧伤可将该伤肢支架的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卡在伤患处两端无损伤部分,根据不同人的躯体长短粗细的不同进行调节或选用合适的型号。
50.进一步的,柱状腔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支撑件;支撑件与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连接;支撑件为可塑形材料。
51.本实施例中,支撑件用于撑起该伤肢支架的柱状腔体的内壁,有效减轻该伤肢支架对患者身体的压力。同时,为减少患者使用该伤肢支架的不适感,在柱状腔体内增加可塑形的支撑件也方便根据伤患处的实际情况调节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与伤患处的距离。另外,该伤肢支架可与棉被或保暖衣配套使用,支撑架撑起柱状腔体的同时也要负担棉被或保暖衣的重量,防止因负重牵连伤口。提高该伤肢支架的安全性。
52.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外壁或第二壳体2外壁与至少一根绑带3连接;绑带3设置魔术贴、卡扣和/或按扣。
53.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扣合后,为保证扣合的稳定性,在壳体外部安
装绑带绑牢。该结构可以是在第一壳体1上安装一根绑带,该绑带横向缠绕该柱状腔体外壁一周后穿过绑带上的卡扣,这种结构也可以是绑带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此处不再赘述。该结构还可以是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各自安装一根绑带,一根绑带上有供另一根绑带穿过的卡扣。前述例子中的卡扣也可换成魔术贴、或按扣等,不再赘述。可以根据该伤肢支架实际应用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加强该伤肢支架对伤患部位的保护,防止位移。
54.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为轻塑料材料。
55.本实施例中,因轻塑料材料比较轻便,减轻患处的压力,减少患者的负担。在高原寒冷地区应用,选用的材料尽量保证不怕冻裂,进而增加该伤肢支架的使用寿命。
56.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包括透明部。
57.本实施例中,在该伤肢支架上设置透明部方便观察伤者患处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同时为防止因腔体内外温差大造成该透明部起雾遮挡视线妨碍观察内部患处情况的发生,可以在该透明部上镀一层防雾膜。
58.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内壁和第二壳体2内壁设置保护垫;该保护垫为柔软海绵材料。
59.本实施例中,转送过程中伤肢易与该伤肢支架的内壁发生碰撞,为防止伤患处再次受伤,在第一壳体1内壁和第二壳体2内壁设置保护垫,以缓冲伤肢与该伤肢支架的内壁撞击力。
60.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成的柱状腔体包括圆柱、棱柱和不规则柱体中至少一种。
61.本实施例中,因烧伤的部位不同,选用的伤肢支架的大小要适合患者,比如为方便在支架外穿保暖衣可以选用圆柱结构的伤肢支架,为减少患者平躺运输中的晃动可以选用棱柱结构的伤肢支架并将平面贴合担架表面或床表面。
62.进一步的,该柱状腔体截面面积由中部向两端逐渐缩小。
63.柱状腔体与生物肢体轮廓匹配。
64.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手腕相对于手臂较细一些,同时为了减少患处于该伤肢支架内壁的碰撞,选用的伤肢支架可以是中部较粗两端较细的结构。两边细可以卡住手腕防止松动。需要说明的是,两端的截面非必须呈对称的减少。
65.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与至少一根绑带连接;第三限位部或第四限位部与至少一根绑带连接;绑带设置魔术贴、卡扣和/或按扣。
66.本实施例中,为加固该伤肢支架于患者伤肢的相对稳定性,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上安装绑带,该绑带可以是环限位环一周设置也可以是绑带的一端于限位环连接,另一端绑在患者肢体上。绑带的结构同前,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绑带可以是有松紧的带子,绑在人肢体上能更舒适。限位环内也可以设置支撑件,方便根据患者的伤肢情况调节限位环的粗细,既能够起到防风保暖的效果,又能够保证患者身体血液流通不受影响。
6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