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腿部内侧支撑的装置

文档序号:28181142发布日期:2021-12-25 01: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腿部内侧支撑的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腿部内侧支撑的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有效防止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因长期卧床,引发压力性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需要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翻身。
3.为避免翻身过程中或过程后出现髋关节移位的现象,患者翻身时,基本采用枕头、靠背、衣服等夹于两腿之间,但对于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此法不能有效效保证翻身后侧卧位时患肢平直,易导致骨折端移位,引起组织、血管、神经的损伤,加剧患者疼痛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腿部内侧支撑的装置用于解决患者患肢不能平直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用于腿部内侧支撑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与腿部内侧接触面均设置为弧形面,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在第一电动推杆两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活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轴和第二支撑板转动轴分别垂直于两腿构成的平面。
8.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一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分别设置在第三电动推杆两端,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分别与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与腿部内侧接触面均设置为弧形面。
9.进一步的,还包括的背部支撑组件,所述背部支撑组件包括第四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转动电机和背板;所述第四电动推杆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上且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推杆垂直;第五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第四电动推杆端部,且第五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推杆平行;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第五电动推杆端部,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使其所述背板转动轴平行于第五电动推杆。
10.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为沿第五电动推杆延伸方向伸缩的伸缩板。
11.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面内侧设置有软性垫层。
12.进一步的,电动推杆均为双向电动推杆。
13.进一步的,支撑板均为伸缩板,所述支撑板沿腿部延伸方向伸缩。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两腿内侧设置有支撑组件,使患者在翻身后能够解决
患肢平直的问题,且不影响通过腿部外侧进行翻身侧卧,通过电动推杆调节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距离,可以根据大腿内侧间距离的不同来进行调整,第一电动推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活动连接,可以根据腿部内侧之间的角度来调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与第一电动推杆的夹角,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与腿部内侧贴合的更好,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与腿部内侧接触面均设置为弧形面,可以进一步增加腿部内侧与支撑板间的接触面,防止腿部在支撑板上滚动,提高稳定性。
1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视角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板未展开时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板展开时正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板展开时俯视图;
22.1、第一支撑组件;2、第二支撑组件;3、背部支撑组件;101、第一支撑板;102、第二支撑板;103、第一电动推杆;201、第三支撑板;202、第四支撑板;203、第三电动推杆;204、第二电动推杆;301、背板;302、第五电动推杆;303、转动电机;304、第四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
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8.如图1-图5,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腿部内侧支撑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和第一电动推杆103,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02与腿部内侧接触面均设置为弧形面,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分别设置在第一电动推杆103两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03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活动连接。
29.先将第一支撑组件1放置在两腿间,通过驱动第一电动推杆103使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按预定位置与大腿内侧支撑在大腿内侧。
30.在两腿内侧设置有支撑组件使患者在翻身后能够解决患肢平直的问题,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03调节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的距离,可以根据大腿内侧间距离的不同来进行调整,第一电动推杆103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活动连接,可以根据腿部内侧之间的角度来调整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的与第一电动推杆103的夹角,使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能够与腿部内侧贴合的更好,通过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与腿部内侧接触面均设置为弧形面,可以进一步增加腿部内侧与支撑板间的接触面,提高稳定性。
3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推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01转动轴和第二支撑板102转动轴分别垂直于两腿构成的平面。
3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2,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通过第二电动推杆204和第一支撑组件1连接,第二电动推杆204用于调整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距离,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包括第三支撑板201、第四支撑板202和与第一电动推杆平行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203,所述第三支撑板201和第四支撑板202分别设置在第三电动推杆203两端,所述第三电动推杆203分别与第三支撑板201和第四支撑板202铰接,第三支撑板201、第四支撑板202转动轴分别垂直于两腿构成的平面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与腿部内侧接触面均设置为弧形面。第二支撑组件2用于腿部其他位置支撑,第二支撑组件2和第一支撑组件1构成腿部两端支撑,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以及消除腿部对髋关节的作用力。而且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同时支撑腿部可以分担腿部的支撑力进而优化设备性能。通过调节第二电动推杆204和第三电动推杆203可以实现在翻身侧卧位后调节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位置。
3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的背部支撑组件3,所述背部支撑组件包括第四电动推杆304、第五电动推杆302、转动电机303和背板301;所述第四电动推杆304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1或第二支撑组件2上且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推杆垂直设置;第五电动推杆302固定设置在第四电动推杆端部,且第五电动推杆302与第一电动推杆或第三电动推杆203平行;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第五电动推杆302端部,所述转动电机303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使其所述背板转动轴平行于第五电动推杆。患者翻身侧卧位后,第四电动推杆将背板向背后方向推出,转动电机303转动背板与背部平行位置,第五电动推杆302推动背板向床面方向运动最后垂直连接在床面上对患者背部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在腿部侧卧位时出现患者背部仰卧造成关节脱位。
34.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为沿第五电动推杆延伸方向伸缩的伸缩板,可以增加支撑
面积,避免支撑板面积过小。患者翻身时背部压在支撑板棱边上造成对患者背部的伤害。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面内侧设置有软性垫层,增加患者舒适度。
36.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均为双向电动推杆。
37.本实施例中,支撑板均为伸缩板,所述支撑板沿腿部延伸方向伸缩,可以根据患者舒适度拉伸支撑板长度,减少支撑压力过于集中。
3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