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护理救援推车

文档序号:28549063发布日期:2022-01-19 15:2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护理救援推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科护理救援推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各级医院儿科对婴幼儿行静脉穿刺及抢救时,常因各种抢救器械、药物,而救援推车是最经常用到的一个,它不仅可以快速的运送救治儿童,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遇到的麻烦。
3.对婴幼儿行静脉穿刺及抢救时,儿童容易出现躁动哭闹的情况,需要对儿童四肢进行固定,防止儿童在乱动中触及到伤口,但是目前的救援推车在实际使用时,对儿童的四肢固定不便于进行调节,导致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护理救援推车,其具有的优点是使用时,先将儿童转移放置到底座上,然后对儿童四肢固定过程中,可以通过移动滑槽内的伸缩杆来带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进行移动,起到对儿童四肢进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得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得到提升。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儿科护理救援推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远离地面一侧的两端均水平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滑槽内依次水平设有两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滑槽内且远离所述第一滑块处水平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挡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一端贯穿所述挡板一侧并与所述挡板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滑动方向沿所述滑槽方向滑动,所述伸缩杆贯穿所述挡板一端套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伸缩杆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滑槽方向与所述挡板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一端外侧壁套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伸缩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底座一侧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固定装置一端处设有夹持装置与限位装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儿童转移放置到底座上,然后对儿童四肢固定过程中,可以通过移动滑槽内的伸缩杆来带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进行移动,起到对儿童四肢进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得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得到提升,并且还可以通过伸缩杆进行竖直方向的高度调节,以便于在调节过程中,使得儿童四肢可以放置的更加舒服,以减少儿童的不适感,其中,第一滑块对伸缩杆进行支撑固定,挡板对第二滑块进行支撑,第二滑块对伸缩杆伸缩方向进行限位固定,限位装置对伸缩杆竖直方向调节完成后进行限位固定,当调节完成后,将儿童四肢放置到夹持装置中进行固定,然后可以通过固定板对伸缩杆进行固定。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板,所
述第一夹板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远离所述伸缩杆一侧卡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卡接,使得夹持装置可以对儿童的四肢进行固定,防护垫材质为橡胶垫,可以对儿童四肢进行保护作用。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一端外侧壁开竖直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固定件位于其中一个卡槽内与所述伸缩杆卡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可与处在不同位置的槽孔进行卡接,来实现对伸缩杆的精确升降调节作用。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靠近地面一侧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一端外侧壁套设有套筒,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套筒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与支撑杆竖直方向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对底座进行支撑固定,通过支撑杆与套筒配合,对套筒内的弹簧进行挤压,使得装置整体在移动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其中,当弹簧未受外力时处于未伸缩状态。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支撑杆一侧螺纹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底座一端固定连接若干有挂钩。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装置时,可以使得医务人员将输液瓶挂在支架上的挂勾上面,不仅可以节省医务人员体力,还可以对患儿的输液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使用时,先将儿童转移放置到底座上,然后对儿童四肢固定过程中,可以通过移动滑槽内的伸缩杆来带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进行移动,起到对儿童四肢进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得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得到提升,并且还可以通过伸缩杆进行竖直方向的高度调节,以便于在调节过程中,使得儿童四肢可以放置的更加舒服,以减少儿童的不适感,其中,第一滑块对伸缩杆进行支撑固定,挡板对第二滑块进行支撑,第二滑块对伸缩杆伸缩方向进行限位固定,限位装置对伸缩杆竖直方向调节完成后进行限位固定,当调节完成后,将儿童四肢放置到夹持装置中进行固定,然后可以通过固定板对伸缩杆进行固定;
18.2.通过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卡接,使得夹持装置可以对儿童的四肢进行固定,防护垫材质为橡胶垫,可以对儿童四肢进行保护作用;
19.3.支撑杆对底座进行支撑固定,通过支撑杆与套筒配合,对套筒内的弹簧进行挤压,使得装置整体在移动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其中,当弹簧未受外力时处于未伸缩状态。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23.附图标记:1、底座;2、滑槽;3、第一滑块;4、挡板;5、伸缩杆;6、第二滑块;7、夹持装
置;71、第一夹板;72、第二夹板;73、防护垫;8、限位装置;81、固定件;82、卡槽;9、支撑杆;10、套筒;11、弹簧;12、支架;13、挂钩;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如图1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儿科护理救援推车,包括底座1,底座1远离地面一侧的两端均水平开设有滑槽2,两个滑槽2方向相互平行,底座1位于滑槽2内依次水平设有两个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与底座1滑动连接,底座1位于滑槽2内且远离第一滑块3处水平设有挡板4,挡板4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靠近挡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第一滑块3对伸缩杆5进行支撑固定,伸缩杆5远离第一滑块3一端贯穿挡板4一侧并与挡板4滑动连接,伸缩杆5滑动方向沿滑槽2方向滑动,伸缩杆5贯穿挡板4一端套设有第二滑块6,挡板4对第二滑块6进行支撑,第二滑块6与伸缩杆5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二滑块6对伸缩杆5伸缩方向进行限位固定,第二滑块6沿滑槽2方向与挡板4滑动连接,可以通过移动滑槽2内的伸缩杆5来带动第一滑块3与第二滑块6进行移动,起到对儿童四肢进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得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得到提升,并且还可以通过伸缩杆5进行竖直方向的高度调节,以便于在调节过程中,使得儿童四肢可以放置的更加舒服,以减少儿童的不适感,伸缩杆5远离第一滑块3一端外侧壁套设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与伸缩杆5滑动连接,固定板14靠近底座1一侧与底座1螺纹连接,如图1与图2所示,伸缩杆5靠近固定装置一端处设有夹持装置7与限位装置8,当调节完成后,将儿童四肢放置到夹持装置7中进行固定,然后可以通过固定板14对伸缩杆5进行固定,限位装置8对伸缩杆5竖直方向调节完成后进行限位固定。
26.如图1与图2所示,夹持装置7包括第一夹板71,第一夹板71与伸缩杆5固定连接,第一夹板71远离伸缩杆5一侧卡接有第二夹板72,通过第一夹板71与第二夹板72卡接,使得夹持装置7可以对儿童的四肢进行固定,第一夹板71与第二夹板72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73,防护垫73材质为橡胶垫,可以对儿童四肢进行保护作用;限位装置8包括固定件81,伸缩杆5远离第一滑块3一端外侧壁开竖直开设有若干卡槽82,固定件81位于其中一个卡槽82内与伸缩杆5卡接,通过设置固定件81,可与处在不同位置的槽孔进行卡接,来实现对伸缩杆5的精确升降调节作用。
27.如图1所示,底座1靠近地面一侧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对底座1进行支撑固定,支撑杆9远离底座1一端外侧壁套设有套筒10,支撑杆9与套筒10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套筒10与与支撑杆9竖直方向之间设有弹簧11,弹簧11一端与支撑杆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筒10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9与套筒10配合,对套筒10内的弹簧11进行挤压,使得装置整体在移动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其中,当弹簧11未受外力时处于未伸缩状态;底座1远离支撑杆9一侧螺纹连接有支架12,支架12远离底座1一端固定连接若干有挂钩13,使用装置时,可以使得医务人员将输液瓶挂在支架12上的挂勾上面,不仅可以节省医务人员体力,还可以对患儿的输液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2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先将儿童转移放置到底座1上,然后对儿童四肢固定过程中,可以通过移动滑槽2内的伸缩杆5来带动第一滑块3与第二滑块6进行移动,起到对儿童四肢进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得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得到提升,并且还可以通过伸缩杆5进行竖直方向的高度调节,以便于在调节过程中,使得儿童四肢可以放置的更加舒
服,以减少儿童的不适感,其中,第一滑块3对伸缩杆5进行支撑固定,挡板4对第二滑块6进行支撑,第二滑块6对伸缩杆5伸缩方向进行限位固定,固定件81可与处在不同位置的槽孔进行卡接,来实现对伸缩杆5的精确升降调节作用,限位装置8对伸缩杆5竖直方向调节完成后进行限位固定,当调节完成后,将儿童四肢放置到夹持装置7中进行固定,然后可以通过固定板14对伸缩杆5进行固定;使用装置时,可以使得医务人员将输液瓶挂在支架12上的挂勾上面,不仅可以节省医务人员体力,还可以对患儿的输液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支撑杆9与套筒10配合,对套筒10内的弹簧11进行挤压,使得装置整体在移动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作用。
2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