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1184发布日期:2022-05-17 14:5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


背景技术:

2.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专门的肿瘤医院的相关科室会根据不同部位再行细分。
3.经过海量检索,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922091406.6,公开号:cn212118599u,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属于肿瘤内科治疗技术领域,其包括外针管,所述外针管内套接有内针管,所述内针管的底端与外针管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该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通过设置混合腔、外接药管、导流开关夹、导流管、搅拌块、转轴和微型轴承,需要混合的药剂经过外接药管,向混合腔内注入,药剂流入时,重量较轻的搅拌块受到药剂的冲力,能够活动旋转,将不同药剂打乱混合,使得药剂能够在混合腔中混合,利用导流开关夹和导流管作用,流入到内针管中,方便混合直接注入人体,这样通过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混合药剂能够快速注入到人体,便于操作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工作强度。
4.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使用十分不便,不仅难以对针头进行调节保护,针头容易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可能造成感染,且不便将药液注入治疗针内,增加了使用负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具备便于对针头进行保护和便于注射药液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使用十分不便,不仅难以对针头进行调节保护,针头容易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可能造成感染,且不便将药液注入治疗针内,增加了使用负担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包括第一针筒,所述第一针筒的一侧连通有第二针筒,所述第二针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保护筒,所述第二针筒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保护筒的外侧栓接有滑块,且滑槽与滑块相适配,所述第一针筒的一侧且位于保护筒的内部连通有针头,所述第一针筒的内部插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侧栓接有活塞,所述第一针筒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液箱,所述进液箱的内部栓接有滤板,所述进液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
7.优选的,所述针头的外侧活动套接有限位套,且限位套的一侧与保护筒的内侧栓接。
8.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针筒的外侧栓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一侧粘接有防滑垫。
9.优选的,所述第一针筒的外侧栓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位于第一针筒的右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针筒的正面设置有透明窗,且透明窗的一侧开设有刻度。
11.优选的,所述保护筒的大小与第二针筒的内部相对应,且长度与针头的长度相适配。
12.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两端与第一针筒内壁的右侧栓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设计了便于使用的第二针筒、保护筒、滑槽、滑块和针头,能够便于对针头进行调节保护,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15.通过设计了便于使用的进液箱、滤板和进液管,能够便于将药液注入治疗针内,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减轻了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针筒;2、第二针筒;3、保护筒;4、滑槽;5、滑块;6、针头;7、推杆;8、活塞;9、进液箱;10、滤板;11、进液管;12、限位套; 13、压板;14、防滑垫;15、固定环;16、透明窗;17、刻度;18、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包括第一针筒1,第一针筒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针筒2,第二针筒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保护筒3,第二针筒2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保护筒3的外侧栓接有滑块5,且滑槽 4与滑块5相适配,第一针筒1的一侧且位于保护筒3的内部连通有针头6,通过设计了便于使用的第二针筒2、保护筒3、滑槽4、滑块5和针头6,能够便于对针头6进行调节保护,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23.进一步的,针头6的外侧活动套接有限位套12,且限位套12的一侧与保护筒3的内侧栓接,通过设计了限位套12,能够便于对针头6进行限位固定,使用时更加稳定。
24.进一步的,推杆7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针筒1的外侧栓接有压板13,压板 13的一侧粘接有防滑垫14,通过设计了压板13和防滑垫14,能够便于通过推杆7进行注液操作。
25.进一步的,第一针筒1的外侧栓接有固定环15,且固定环15位于第一针筒 1的右侧,通过设计了固定环15,能够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26.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一种新型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第一针筒1的内部插接有推
杆7,推杆7的一侧栓接有活塞8,第一针筒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液箱9,进液箱9的内部栓接有滤板10,进液箱9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11,通过设计了便于使用的进液箱9、滤板10和进液管11,能够便于将药液注入治疗针内,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减轻了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27.进一步的,第一针筒1的正面设置有透明窗16,且透明窗16的一侧开设有刻度17,通过设计了透明窗16和刻度17,能够便于对第一针筒1内部药液进行观察。
28.进一步的,保护筒3的大小与第二针筒2的内部相对应,且长度与针头6 的长度相适配,通过设计了与针头6相适配的保护筒3,能够便于对与针头6进行保护,避免出现刺伤情况。
29.进一步的,推杆7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定位杆18,且定位杆18的两端与第一针筒1内壁的右侧栓接,通过设计了定位杆18,能够便于提高推杆7的稳定性。
30.使用时,将药液从进液管11通入,药液经过滤板10的过滤后从进液箱9 进入第一针筒1内,通过针头6对患者进行治疗,按动压板13,带动推杆7与活塞8进行移动,从而将药液通过第一针筒1从针头6进行治疗,使用完毕后,拉动第二针筒2两侧的滑块5,带动保护筒3在第二针筒2内进行滑动,直至通过保护筒3将针头6进行保护即可完成操作。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