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9602发布日期:2022-01-12 07:1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便携超声检测设备一般包括主机和与主机可转动连接的显示器。现有技术中,便携式超声检测设备的主机是没有做任何防护处理的,这样,导致主机在具体应用中容易出现壳体背面和周缘被刮花和跌落损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应用于动物医疗机构中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更容易发生主机被动物刮到产生刮痕的现象和被动物碰到发生跌落损坏主机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其旨在解决现有便携超声检测设备跌落时主机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包括主机和显示器,所述主机包括与所述显示器转动连接的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操控面板,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设置的第二侧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周缘,所述操控面板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其中,所述主机还包括缓冲防护构件,所述周缘包括至少两个边缘部和过渡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边缘之间的拐角部,所述缓冲防护构件包括包覆所述拐角部的拐角防护部。
5.可选地,所述周缘包括四个所述边缘部和四个所述拐角部,四个所述边缘部分别两两间隔相对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边缘部通过一个所述拐角部连接,所述缓冲防护构件包括四个分别包覆四个所述拐角部的所述拐角防护部。
6.可选地,所述缓冲防护构件还包括四个分别包覆四个所述边缘部的边缘防护部,且其中一个所述边缘防护部设有用于对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壳体之转动连接结构进行避让的避位缺口。
7.可选地,所述主机包括设于一个所述边缘部的i/o接口,定义设有i/o接口的所述边缘部为第一边缘部,定义用于包覆防护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所述边缘防护部为第一边缘防护部,所述第一边缘防护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部连接的边缘防护本体和可翻转连接所述边缘防护本体以用于盖合或者打开所述i/o接口的接口防护盖。
8.可选地,所述接口防护盖包括用于遮挡所述i/o接口的盖板、从所述盖板一侧延伸穿设并卡接于所述i/o接口内的弹性卡位部和柔性连接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边缘防护本体之间的柔性连接臂,所述弹性卡位部通过倒扣或者过盈配合方式卡接于所述i/o接口内。
9.可选地,所述柔性连接臂的厚度小于所述盖板的厚度;且/或,
10.所述柔性连接臂的厚度小于所述边缘防护本体的厚度。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缘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i/o接口,所述第一边缘防护部
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各所述i/o接口对位设置的所述接口防护盖;且/或,
12.定义设有所述避位缺口的所述边缘防护部为第二边缘防护部,所述第一边缘防护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防护部分别连接于一个所述拐角部的两端。
13.可选地,所述缓冲防护构件还包括用于包覆防护所述第二侧面的板面防护部。
14.可选地,所述板面防护部上还贯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孔。
15.可选地,所述缓冲防护构件为采用软胶制成的结构;或者,
16.所述缓冲防护构件为采用软胶层和硬胶层组合形成的结构,所述软胶层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硬胶层之间;或者,
17.所述缓冲防护构件为采用弹性件和硬胶层组合形成的结构,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硬胶层之间,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者弹片。
18.可选地,所述缓冲防护构件可拆卸套设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缓冲防护构件通过抵扣部扣紧于所述壳体上;或者,
19.所述缓冲防护构件与所述壳体粘接;或者,
20.所述缓冲防护构件注塑成型于所述壳体上。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通过在主机上增设缓冲防护构件,且缓冲防护构件包覆防护主机壳体周缘的拐角部,这样,在具体应用中,当主机发生跌落现象时,包覆于主机壳体外的缓冲防护构件首先与地面接触,从而可有效缓冲主机跌落到地面上受到的撞击力,进而有效减少了主机跌落损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捷超声检测设备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捷超声检测设备的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捷超声检测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防护构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防护构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捷超声检测设备的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捷超声检测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便捷超声检测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33.附图标号说明:1、便携超声检测设备;10、主机;11、壳体;111、第一侧面;112、第二侧面;113、周缘;1131、边缘部;1101、第一边缘部;1102、i/o接口;1132、拐角部;12、操控面板;13、缓冲防护构件;131、拐角防护部;132、边缘防护部;1321、避位缺口;1322、第一边缘
防护部;1301、边缘防护本体;1302、接口防护盖;1303、盖板;1304、弹性卡位部;1305、柔性连接臂;1323、第二边缘防护部;1324、第二抵扣部;1325、第三抵扣部;1326、第一避让口;1327、第二避让口;133、板面防护部;1333、散热孔;1334、第一抵扣部;134、防护套壳;1341、容置腔;135、防护套环;2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6.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3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1,包括主机10和显示器20,主机10包括与显示器20转动连接的壳体11和安装于壳体11上的操控面板12,壳体11包括第一侧面111、与第一侧面111相背设置的第二侧面112和连接于第一侧面111与第二侧面112之间的周缘113,操控面板12设于第一侧面111上,其中,主机10还包括缓冲防护构件13,周缘113包括至少两个边缘部1131和过渡连接于相邻两个边缘之间的拐角部1132,缓冲防护构件13包括包覆拐角部1132的拐角防护部131。拐角部可以呈直角状,也可以呈倒角状,或者也可以呈圆角状。周缘113具体连接于第一侧面111的外边缘与第二侧面112的外边缘之间。本实施例,通过在主机10的壳体11外增设缓冲防护构件13,且缓冲防护构件13至少包覆防护壳体11的拐角部1132,这样,既可以防止拐角部1132被刮花,又可以减少主机跌落损坏的现象。
40.参照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周缘113包括四个边缘部1131和四个拐角部1132,四个边缘部1131分别两两间隔相对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边缘部1131通过一个拐角部1132连接,缓冲防护构件13包括四个分别包覆四个拐角部1132的拐角防护部131。本实施方案中,壳体11大致呈矩形状,且周缘113的每个拐角部1132外对应包覆一个拐角防护部131,从而可全面防护壳体11的各拐角部1132,这样,在具体应用中,无论主机10以哪个拐角部1132朝向地面跌落,缓冲防护构件13都可以起到缓冲、防跌落损坏的作用。
41.参照图1-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缓冲防护构件13还包括四个分别包覆四个边缘部1131的边缘防护部132,且其中一个边缘防护部132设有用于对显示器20与壳体11之转动连接结构进行避让的避位缺口1321。避位缺口1321的设计可以避免缓冲防护构件13对显示器20与壳体11的转动产生干涉现象。四个拐角防护部131和四个边缘防护部132连接构成一个方环状结构。本实施方案,通过拐角防护部131和边缘防护部132的共同作用,可以对周缘113进行全面防护,从而利于提升周缘113的防刮花效果,且利于进一步减少主机10跌楼损坏的现象发生。
42.具体地,主机10还包括探头接口和拨动开关,探头接口用于供超声探头插接,拨动开关用于调控超声探头的工作档位。本实施例中,探头接口和拨动开关设于同一个边缘部1131且相邻设置,当然,具体应用中,探头接口和拨动开关也可以分别设于两个不同的边缘部1131。边缘防护部132还分别设有与探头接口正相对以用于对超声插头插拔进行避位的第一避让口1326以及与拨动开关正相对以对拨动开关进行避位的第二避让口1327;当然,具体应用中,边缘防护部132所设置的避让口不限于此,其可根据主机1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计,例如还可以设置用于避让电源插头的避让孔等。
43.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机10包括设于一个边缘部1131的i/o接口1102,定义设有i/o接口1102的边缘部1131为第一边缘部1101,定义用于包覆防护第一边缘部1101的边缘防护部132为第一边缘防护部1322,第一边缘防护部1322包括与第一边缘部1101连接的边缘防护本体1301和可翻转连接边缘防护本体1301以用于盖合或者打开i/o接口1102的接口防护盖1302。i/o(input/output)接口1102,又称为输入输出接口,其用于实现主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缓冲防护构件13上集成接口防护盖1302,且接口防护盖1302采用可翻转进行打开、关闭的设置方案,这样,当i/o接口1102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接口防护盖1302盖合i/o接口1102,从而对i/o接口1102起到防尘、防水、防被刮碰的作用;而当需要使用i/o接口1102时,只需要翻转打开接口防护盖1302。由于接口防护盖1302与边缘防护本体1301时连为一体的,所以不用担心接口防护盖1302打开后收放不当产生丢失的现象。
44.参照图3、图5和图7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接口防护盖1302包括用于遮挡i/o接口1102的盖板1303、从盖板1303一侧延伸穿设并卡接于i/o接口1102内的弹性卡位部1304和柔性连接于盖板1303与边缘防护本体1301之间的柔性连接臂1305,弹性卡位部1304通过倒扣或者过盈配合方式卡接于i/o接口1102内。盖板1303主要用于实现接口防护盖1302对i/o接口1102的盖合防护效果;柔性连接臂1305主要用于实现接口防护盖1302与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可翻转连接。弹性卡位部1304的设置,主要用于保证当i/o接口1102不使用时,盖板1303在不受到人为翻转力时能牢固的盖合在i/o接口1102处。
45.参照图3和图7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弹性卡位部1304的形状与i/o接口1102的形状适配,且弹性卡位部1304与i/o接口1102过盈配合,采用这种设置方案,弹性卡位部1304的形状比较简单,且可以保证接口防护盖1302盖合i/o接口1102的稳固可靠性。当然,具体应用中,弹性卡位部1304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弹性卡位部1304包括杆体和倒扣,杆体的一端与盖板1303连接,倒扣凸设于杆体的另一端以用于扣合于i/o接口内,杆体与i/o接口1102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该替代方案中,弹性卡位部1304通过倒扣卡接于i/o接口1102内。
46.参照图7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柔性连接臂1305的厚度小于盖板1303的厚度;柔性连接臂1305的厚度小于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厚度。此处,将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厚度设置得比较大,主要用于保障边缘防护本体1301对边缘部1131的缓冲防护效果。将柔性连接臂1305的厚度设计得比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厚度小,主要用于保障柔性连接臂1305的柔性,从而便于接口防护盖1302的灵活翻转盖合或者打开。将盖板1303的厚度设计得比柔性连接臂1305的厚度大,主要用于保障盖板1303的厚度与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厚度一致,从而使得接口防护盖1302盖合i/o接口1102时,接口防护盖1302的外表面与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外表面平齐,进而利于提高产品的外形美观性。当然,具体应用中,柔性连接臂1305的厚度、盖板1303的厚度以及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厚度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将柔性连接臂1305的厚度、盖板1303的厚度以及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厚度设计得完全相同;或者,单独将柔性连接臂1305的厚度设计得小于盖板1303的厚度;又或者,单独将柔性连接臂1305的厚度设计得小于边缘防护本体1301的厚度。
47.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边缘部1101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i/o接口1102,第一边缘防护部13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各i/o接口1102对位设置的接口防护盖1302。本实施方案中,每个接口防护盖1302分别用于独立封盖或打开一个i/o接口1102,且每个接口防护盖1302可以独立翻转打开和关闭,对于没有使用的i/o接口1102可以单独保护,避免集尘。
48.定义设有避位缺口1321的边缘防护部132为第二边缘防护部1323,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防护部1322和第二边缘防护部1323分别连接于一个拐角防护部131的两端。第一边缘防护部1322和第二边缘防护部1323的设置位置主要根据主机10的构造进行匹配性设计,对于不同结构的主机10,第一边缘防护部1322和第二边缘防护部1323的相对位置也可能不同。
49.参照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缓冲防护构件13还包括用于包覆防护第二侧面112的板面防护部133。拐角防护部131、边缘防护部132和板面防护部133连接构成一个用于套设于主机10之壳体11外的防护套壳134,防护套壳134形成有与壳体11适配的容置腔1341。缓冲防护构件13可通过容置腔1341套设于壳体11外,从而实现对周缘113和第二侧面112的全面防护,这样,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周缘113和第二侧面112被刮花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小主机10跌落损坏的现象。
50.参照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板面防护部133上还贯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孔1333。散热孔1333的设置,在保证缓冲防护构件13对壳体11具有较大防护面积的前提下,又利于降低缓冲防护构件13对主机10散热的影响。
51.参照图1-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缓冲防护构件13为采用软胶制成的结构。缓冲防护构件13全部采用软胶材质制成,其缓冲性能佳,且不会在装配时刮花壳体11的表面。当然,具体应用中,缓冲防护构件13的材质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缓冲防护构件13为采用软胶层和硬胶层组合形成的结构,软胶层位于壳体11与硬胶层之间,即软胶层设于硬胶层之朝向壳体11的内侧,该替代实施方案中,缓冲防护构件13采用软胶和硬胶结合的设置方案,这样可利用软胶层起到缓冲作用,利用硬胶层提高缓冲防护构件13的结构可靠性。又或者,作为另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缓冲防护构件13为采用弹性件和硬胶层组合形成的结构,弹性件位于壳体11与硬胶层之间,弹性件为弹簧或者弹片,即弹性件设
于硬胶层之朝向壳体11的内侧,该替代实施方案中,缓冲防护构件13采用弹性件和硬胶结合的设置方案,这样可利用弹性件起到缓冲作用,利用硬胶层提高缓冲防护构件13的结构可靠性。
52.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缓冲防护构件13可拆卸套设于壳体11外,且缓冲防护构件13通过抵扣部扣紧于壳体11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341之远离板面防护部的边缘弯折设有延伸于容置腔1341内以用于抵扣于主机之第一侧面111的第一抵扣部1334。第一抵扣部1334的设置,可使得缓冲防护构件13能够扣紧于壳体11上,保障了缓冲防护构件13套设于壳体11上的稳固可靠性,且其相对于缓冲防护构件13与壳体11过盈配合方式而言,缓冲防护构件13的安装会更加省力、方便。本实施方案中,缓冲防护构件13通过套的方式安装于主机10的壳体11外,其可方便缓冲防护构件13后期的拆卸和更换。当然,具体应用中,缓冲防护构件13与壳体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缓冲防护构件13与壳体11粘接,即缓冲防护构件13通过胶水或者双面胶粘接于壳体11;又或者,作为另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缓冲防护构件13注塑成型于壳体11上,在该替代方案中,缓冲防护构件13上没有集成接口防护盖1302,缓冲防护构件13在i/o接口1102处呈镂空状态,接口防护盖1302可以单独安装。
5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缓冲防护构件13为集成有接口防护盖1302且具有容置腔1341的防护套壳134,其可以实现对壳体11侧部边缘(即周缘113)和壳体11背面(即第二侧面112)的全面防护,可有效避免壳体11侧部边缘和壳体11背面被刮花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小主机10跌落损坏的现象。具体应用中,当主机10发生跌落现象时,包裹于壳体11外的缓冲防护构件13首先与地面接触,缓冲防护构件13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可极大缓解主机10受到地面的撞击力,进而有效降低了主机10跌落时的损坏的现象。
54.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优选为适用于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其用于动物的医疗场合中,具有较大防主机10刮花和放主机跌落损坏的意义。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也可以适用于人体的医疗场合中。
55.实施例二:
56.参照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缓冲防护构件13的结构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
57.本实施例中,缓冲防护构件13为拐角防护部131和边缘防护部132连接构成一个用于套设于主机10之周缘113外的防护套环135,防护套环135的一端边缘弯折设有用于抵扣于主机10之第一侧面111的第二抵扣部1324、另一端弯折设有用于抵扣于主机10之第二侧面112的第三抵扣部1325。通过第二抵扣部1324与第三抵扣部1325对主机10形成上下扣合的关系,使得缓冲防护构件13更稳固地套在主机10的周缘113。本实施例相对实施例一中的缓冲防护构件13少了板面防护部133。采用本实施例的缓冲防护构件13可以实现对周缘113的全面防护。
58.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的其它部分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对应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59.实施例三:
60.参照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缓冲防护构件13的结构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
61.本实施例中,缓冲防护构件13为四个拐角防护部131,四个拐角防护部131相互独立设置,拐角防护部131抵扣于主机10之拐角部1132。本实施例的缓冲防护构件13相对于实施例二少了边缘防护部132。采用本实施例的缓冲防护构件13可以实现对周缘113的各拐角部1132进行全面防护。
62.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人体或者动物的便携超声检测设备的其它部分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