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负氧离子系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6472发布日期:2021-12-15 11:57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负氧离子系统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非肺呼吸式细胞负氧离子治疗装置,特别是一种卧式负氧离子系统舱。


背景技术:

2.负氧离子是粒径很小的带电粒子,每个负氧离子可带入1.56
×
10

19库伦电量。负氧离子可为细胞内充电、供氧、活化细胞,增强人体系统功能。细胞在静止的时候,细胞膜内带负电荷,而膜外带正电荷,此种状态称极化状态。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细胞膜电位,正常为

70 ~
ꢀ‑
90 毫伏。当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的变化成为动作电位。负氧离子由鼻进入呼吸道和肺,可刺激呼吸道迷走神经,产生神经调整机制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产生体液调整机制。然后可沿血液循环进入细胞分别参与细胞生物电、细胞膜离子转运、细胞能量代谢及基因活性自主修复等调整。
3.目前,负氧离子治疗仪一般采用被动式(肺呼吸)吸入方法进行治疗,是负氧离子以血液为载体到达病灶部位,其密度低、浓度小,其吸入量小、治疗时间长,对人体的病灶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医学界推出了“高压氧仓”疗法,力求增加血氧浓度,但仍收效甚微,究其根源,“高压氧仓”疗法是通过人体肺泡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进行氧交换,以血液作为载体送达全身。由于:1、高压氧是大分子氧,不能穿透细胞膜孔通道进入细胞膜内,只能在细胞外围组织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2、高压氧是分子氧,属中性,能量级很低,进入血液经过血氧平衡后浓度和密度迅速降低,达到病灶部位细胞外围组织就已失去功能作用;3、人体肺部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氧交换容量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肺部病患者远远无法满足病灶部位细胞异变基因逆转的氧、电(生物电)要求,维持其酸碱平衡状态。因此,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负氧离子治疗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负氧离子系统舱。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卧式负氧离子系统舱,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舱体和舱盖,还包括有负氧离子导向体,可开闭的舱盖内设有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舱体内设有磁性板,所述磁性板上设有绝缘垫,所述负氧离子导向体放置于绝缘垫上,所述负氧离子导向体连接有接地线。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负氧离子导向体为网状结构,由铁质材料制成。连接有接地线的铁质负氧离子导向体在绝缘的舱体内产生电位差,可对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氧离子进行吸引和导向,可大大加强负氧离子导向体上方区域的负氧离子的浓度,同时也加快了负氧离子的速度,在舱体内由上至下穿透人体病灶部位,针对性对人体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9.优选的,所述负氧离子导向体为圆形,可在负氧离子导向体上方区域的负氧离子
形成均匀的加密和加速区域,加强治疗效果。
10.优选的,所述磁性板由稀土磁性材料制成,可产生较大磁场强度,该磁场对上方舱盖内的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氧离子产生磁吸引力,形成向下方向的加速,提高其动能,大大加强负氧离子的治疗效果。
11.优选的,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内设有辊式风机和加热器,辊式风机对负氧离子进行初始加速,加热器用于加热,保持冬季治疗患者的舒适感。
12.优选的,所述舱盖内设有可容纳人体的空腔,使其密闭后与人体形状匹配,减少舱体内无效空间,使得舱体内负氧离子持续保持较高的浓度。
13.优选的,所述舱盖上设有观察窗和透气孔,可随时观察患者的治疗状况。
14.优选的,所述绝缘垫为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满足绝缘要求,其材料柔软、贴肤性好,且便于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
15.实施过程:治疗的患者进入舱体内平躺于绝缘垫上,将负氧离子导向体放置于患者病灶下方,盖上舱盖后,开启负氧离子发生器,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氧离子由辊式风机向下方吹出,舱体内设的磁性板产生的磁场对上方负氧离子发生器吹出的负氧离子产生磁吸引力,形成向下的加速作用;同时,连接有接地线的铁质负氧离子导向体在绝缘的舱体内部形成电位差,对其上方产生的负氧离子产生吸引和导向作用,加强负氧离子导向体上方区域的负氧离子的浓度,高浓度且高动能级的负氧离子,由上至下高密度穿透患者人体病灶部位,针对性对人体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16.本装置产生的高浓度且高动能级的负氧离子粒径小,可直接穿透人体任意细胞膜孔通道,包括人体皮肤细胞,进入细胞膜内,改变病灶部位细胞膜内外的氧、电子不平衡状态,改变了现有的负氧离子治疗装置的通过肺部氧交换的治疗方式,实现细胞膜内外的氧化与还原的平衡,提高细胞膜电位,迫使其细胞功能性和dna 基因缺损异变性的修补,恢复其正常细胞的功能特征,达到快速消除病灶强身健体的目的。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舱体内设的磁性板产生的磁场与地球磁场保持一致,磁性板磁场对上方舱盖内负氧离子发生器吹出的负氧离子产生磁吸引,形成向下的加速作用,提高其动能;连接有接地线的铁质负氧离子导向体在绝缘的舱体内部形成电位差,对其上方的负氧离子产生吸引和导向作用,加强负氧离子导向体上方区域的负氧离子的浓度,高浓度且高动能级的负氧离子,由上至下高密度穿透患者人体病灶部位,负氧离子导向体放置于患者病灶下方,可具针对性对人体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18.本装置产生的高浓度且高动能级的负氧离子,可直接穿透人体任意细胞膜孔通道,包括人体皮肤细胞,进入细胞膜内,改变病灶部位细胞膜内外的氧、电子不平衡状态,实现细胞膜内外的酸碱平衡及氧化与还原的平衡,提高细胞膜电位,迫使其细胞功能性和dna 基因缺损异变性的修补,恢复其正常细胞的功能特征,改变了现有的负氧离子治疗装置的通过肺部氧交换的治疗方式,可达到快速消除病灶强身健体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无毒副作用,其针对性强、疗效显著。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示意图。
21.图中零部件及编号:
[0022]1‑
舱体;2

舱盖;3

磁性板;4

负氧离子发生器;5

负氧离子导向体;6

绝缘垫;21

观察窗;51

接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4]
如图1、2所示,一种卧式负氧离子系统舱,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舱体1和舱盖2,还包括有负氧离子导向体5,可开闭的舱盖2内设有负氧离子发生器4,所述舱体1内设有磁性板3,所述磁性板3上设有绝缘垫6,所述负氧离子导向体5放置于绝缘垫6上,所述负氧离子导向体5连接有接地线51。
[0025]
其中,本实施例的负氧离子导向体5为网状结构,由铁质材料制成。连接有接地线51的铁质负氧离子导向体5在绝缘的舱体1内产生电位差,可对负氧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负氧离子产生吸引和导向作用,可大大加强负氧离子导向体5上方区域的负氧离子的浓度,同时也加快了负氧离子的速度,在舱体1内由上至下穿透人体病灶部位,针对性对人体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0026]
优选的,所述负氧离子导向体5为圆形,可在负氧离子导向体5上方区域的负氧离子形成均匀的加密和加速区域,加强治疗效果。
[0027]
优选的,所述磁性板3由稀土磁性材料制成,可产生较大磁场强度,该磁场对上方舱盖2内的负氧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负氧离子产生磁吸引力,形成向下方向的加速,提高其动能,大大加强负氧离子的治疗效果。
[0028]
优选的,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4内设有辊式风机和加热器,辊式风机对负氧离子进行初始加速,加热器用于加热,保持冬季治疗患者的舒适感。
[0029]
优选的,所述舱盖2内设有可容纳人体的空腔,使其密闭后与人体形状匹配,减少舱体1内无效空间,使得舱体1内负氧离子持续保持较高的浓度。
[0030]
优选的,所述舱盖2上设有观察窗21和透气孔,可随时观察患者的治疗状况。
[0031]
优选的,所述绝缘垫6为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满足绝缘要求,其材料柔软、贴肤性好、且便于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
[0032]
实施过程:治疗的患者进入舱体1内平躺于绝缘垫6上,将负氧离子导向体5放置于患者病灶下方,盖上舱盖2后,开启负氧离子发生器4,负氧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负氧离子由辊式风机向下方吹出,舱体1内设的磁性板3产生的磁场对上方负氧离子发生器4吹出的负氧离子产生磁吸力,形成向下的加速作用;同时,连接有接地线51的铁质负氧离子导向体5在绝缘的舱体1内部形成电位差,对其上方的负氧离子产生吸引和导向作用,加强负氧离子导向体5上方区域的负氧离子的浓度,高浓度且高动能级的负氧离子,由上至下高密度穿透患者人体病灶部位,针对性对人体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0033]
本装置产生的高浓度且高动能级的负氧离子粒径小,可直接穿透人体任意细胞膜孔通道,包括人体皮肤细胞,进入细胞膜内,改变病灶部位细胞膜内外的氧、电子不平衡状态,改变了现有的负氧离子治疗装置的通过肺部氧交换的治疗方式,实现细胞膜内外的氧化与还原的平衡,提高细胞膜电位,迫使其细胞功能性和dna 基因缺损异变性的修补,恢复其正常细胞的功能特征,达到快速消除病灶强身健体的目的。
[003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