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升降病床。
背景技术:2.现有的病床大多只是有专门的靠背,床板整体平整,因为急性心衰的病人因为心脏的负荷会十分难受,在靠起的同时腿部不方便垂直放下,所以病人为了缓解不适只能蜷在床上,导致在治疗过程中会在床上很不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升降病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床板、背板、前板、液压杆、底座、支撑杆、和驱动电机,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壁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的侧壁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侧壁铰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壁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心铰接有前板,所述前板的侧壁与床板的侧壁铰接,所述床板的侧壁铰接有背板,所述床板的侧壁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背板的侧壁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沿着第一滑轨移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竖杆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可沿着第二滑轨移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推杆,所述底座的侧壁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设置有可沿着螺纹杆移动的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侧壁与第二滑块的侧壁连接。
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滚轮。
6.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收纳盒。
7.优选的,所述床板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可沿着通孔移动。
8.优选的,所述横杆上设置有防止横杆从支撑块上脱落的限位块。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支脚均为电动伸缩杆。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液压杆控制连接杆收缩,连接杆配合支撑块拉动转轴,进而带动前板下放,使得病床形成椅子形状,方便病人垂直放下脚部,进而缓解病痛,方便配合治疗。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杆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杆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床板、11前板、12背板、2液压杆、21连接杆、22固定板、23支撑块、24转轴、25横杆、3底座、31收纳盒、32收纳槽、33支脚、34滚轮、4支撑杆、5驱动电机、51螺纹杆、52螺纹块、53第二滑块、54推杆、55第一滑块、56第一滑轨、57竖杆、58调节杆、59第二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升降病床,通过液压杆控制连接杆收缩,连接杆配合支撑块拉动转轴,进而带动前板下放,使得病床形成椅子形状,方便病人垂直放下脚部,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使得背板调节为垂直,便于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进而缓解病痛,方便配合治疗。请参阅图1
‑
2,包括床板1、背板12、前板11、液压杆2、底座3、支撑杆4和驱动电机5;
18.请参阅图1
‑
2,通过液压杆2控制连接杆21收缩,连接杆21配合支撑块23拉动转轴24,进而带动前板11下放,使得病床形成椅子形状,方便病人垂直放下脚部,通过驱动电机5的驱动,控制螺纹杆51转动进而使得螺纹52块移动,带动第二滑块53沿着第二滑轨59移动,移动的第二滑块53通过推杆54推动第一滑块55在第二滑轨56上移动,进而使得调节杆58呈不同角度将背板12抬起,进而将背板12调节为垂直,便于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进而缓解病痛,方便配合治疗,通过支撑杆4的设置便于调节病床的高度,方便病人上下床,通过可以伸缩的支脚33连接滚轮34,方便床体的移动,同时也便于将滚轮34收入收纳槽32中,保持底座3的稳定,底座3上的收纳盒31便于存放病患的物品,具体的,底座3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侧壁设置有床板1,床板1的侧壁设置有液压杆2,液压杆2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侧壁铰接有横杆25,横杆25上铰接有支撑块23,支撑块23的侧壁设置有转轴24,转轴24的轴心铰接有前板11,床板1的侧壁设置有竖杆57,竖杆57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滑轨56,背板12的侧壁设置有调节杆58,调节杆58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沿着第一滑轨56移动的第一滑块55,竖杆57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滑轨59,第二滑轨59上设置有可沿着第二滑轨59移动的第二滑块53,第二滑块53与第一滑块55之间设置有推杆54,底座3的侧壁设置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设置有螺纹杆51,螺纹杆51上设置有可沿着螺纹杆51移动的螺纹块52,螺纹块52的侧壁与第二滑块53的侧壁连接,前板11的侧壁与床板1的侧壁铰接,床板1的侧壁铰接有背板12,底座3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32,收纳槽32的内部设置有支脚33,支脚33上设置有滚轮34,底座3上设置有收纳盒31,床板1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上开设有通孔,连接杆21可沿着通孔移动,横杆25上设置有防止横杆25从支撑块23上脱落的限位块,支撑杆4与支脚33均为电动伸缩杆;
19.在具体使用中,通过液压杆2控制连接杆21收缩,连接杆21配合支撑块23拉动转轴
24,进而带动前板11下放,使得病床形成椅子形状,方便病人垂直放下脚部,通过驱动电机5的驱动,控制螺纹杆51转动进而使得螺纹52块移动,带动第二滑块53沿着第二滑轨59移动,移动的第二滑块53通过推杆54推动第一滑块55在第二滑轨56上移动,进而使得调节杆58呈不同角度将背板12抬起,进而将背板12调节为垂直,便于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进而缓解病痛,方便配合治疗,通过支撑杆4的设置便于调节病床的高度,方便病人上下床,通过可以伸缩的支脚33连接滚轮34,方便床体的移动,同时也便于将滚轮34收入收纳槽32中,保持底座3的稳定,底座3上的收纳盒31便于存放病患的物品。
20.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