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显像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59404发布日期:2022-02-08 02:5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显像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显像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食管上段,由于特殊的解剖关系,食管、气道、血管分别由后向前排列,由于气管和支气管内气体的遮挡,经食管超声再经充满气体的气管和支气管会产生的强回声,导致升主动脉远段和主动脉弓近段无法显影,升主动脉远段、主动脉弓近段以及动脉导管等位置的经食管心脏超声图像的显像是盲区,从而影响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以及左肺动脉等处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3.临床多采用无菌保护套对超声探头进行包裹从而完成对主动脉表面的扫查,这样就存在保护套破损从而引起感染的可能性;目前的一些辅助显像器械通过置入气管内进行填充和支撑,排除目标显像位置的空气残留,提高超声图像的显像清晰度。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对气管位置、支气管位置的显像均有需求,传统辅助显像器械只能针对近声门的气管位置进行填充和支撑,而对于更内部的支气管位置仍难以进行有效的显像,无法满足超声扫查的需求和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增强显像用辅助装置,采用两路弹性囊封堵结构,分别对应前位置的气管部分和后位置的支气管部分,通过注入液体介质发生膨胀来挤出目标位置的空气,提高气管、支气管位置的超声显像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增强显像用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头、第一输送管和第一弹性囊,第二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接头、第二输送管和第二弹性囊,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外部共同套设有转接件,转接件上设有呼吸通道;第一输送管穿过第二弹性囊后连通第一弹性囊。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内部均设有腔体,第一输送管连通第一弹性囊腔体,第二输送管连通第二弹性囊腔体。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囊空腔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第一接头,以暂存通过第一接头输入的辅助显像介质;所述的第二弹性囊空腔通过第二输送管连通第二接头,以暂存通过第二接头输入的辅助显像介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囊中心设有通道,第一输送管穿过通道,第一输送管外壁与通道内壁贴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均为柱状结构,能够在介质作用下环向膨胀或收缩。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囊与第二弹性囊之间的第一输送管设有折弯段,第二弹性囊的容量大于第一弹性囊的容量。
12.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上设有穿管孔,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共同穿过穿管孔。
13.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上设有配合孔,配合孔与转接件轴线呈夹角布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管外壁与第二输送管外壁贴合成为一束。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配合有介质供应机构,以便向第一弹性囊和/或第二弹性囊内充入或抽出介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7.(1)针对气管深处难以放置辅助显像器械导致难以进行有效成像的问题,采用两路弹性囊封堵结构,分别对应前位置的气管部分和后位置的支气管部分,能够探入所需的气管位置和支气管位置,通过注入液体介质发生膨胀来挤出目标位置的空气,提高气管、支气管位置的超声显像效果。
18.(2)弹性囊能够接收所输送的液体介质或排除内部存留的介质,充填在弹性囊内的液体能够挤出目标成像位置的空气,降低内部气体对超声成像的影响,从而增强主动脉弓、肺动脉的显影效果。
19.(3)双水囊结构分别对应两路输送管,根据需求对目标水囊结构充入液体介质,第一输送管结合第二弹性囊形成嵌套结构,避免第一支路对第二支路弹性囊位置显像的影响,第一支路的输送管能够将第一弹性囊送入到深处的支气管位置,满足辅助显影的需求。
20.(4)为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配置转接件,并在转接件上设置呼吸通道、配合孔,对两个输送管进行归束减小整体的直径,方便探入气管和支气管位置,预留的呼吸通道和配合孔能够方便呼吸辅助设备和导向设备的接入,有利于弹性囊放置到所需位置。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增强显像用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第一输送管、4-第二输送管、5-约束管、6-配合孔、7-呼吸通道、8-转接件、9-第二弹性囊、10-第一弹性囊。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增强显像用辅助装置。
26.针对目前气管、支气管内的气体对于超声显像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目标主动脉远端、主动脉弓近段无法显影,难以满足超声扫查的需求;通过设置能够充入液体辅助显像介质的弹性囊,能够实现显像位置对应气管、支气管内气体的驱赶,满足超声扫查的显像需求。
27.增强显像用辅助装置包括两条支路,第一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头1、第一输送管3和第一弹性囊10,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相似,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接头2、第二输送管4和第二弹性囊9。
28.第一接头1接入外部介质供应设备,通过第一接头1、第一输送管3向第一弹性囊10内输入液体介质,使得第一弹性囊10发生膨胀,对位于第一弹性囊10位置的空气进行驱赶,并贴合支气管壁,减少气体对超声显影的影响;也可以在外部介质供应设备作用下,抽取第一弹性囊10内部暂存的液体介质,使其体积缩小,在第一弹性囊10和支气管之间形成间隙供空气流通。
29.同样的第二接头2也接入外部介质供应设备,通过第二接头2、第二输送管4对第二弹性囊9充入液体介质,或从第二弹性囊9内抽出液体介质;在第二弹性囊9膨胀时能够贴合气管内壁驱赶所处位置的空气,提高显像的清晰度,在体积缩小时,能够在第二弹性囊9与气管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间隙。
30.第一输送管3、第二输送管4外部共同套设有转接件8,转接件8上设有穿管孔,第一输送管3和第二输送管4外壁贴合成为一束后,共同穿过穿管孔。
3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输送管3和第二输送管4端部分别对接接头,在靠近其对接接头位置一端的贴合位置设有约束管5,约束管5套设在第一输送管3、第二输送管4外部,对其贴合位置进行约束,方便其集成为一束,有利于在输送时对其导向。
3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囊10、第二弹性囊9分别对应不同的封堵位置,第一输送管3、第二输送管4的长度不等,第一输送管3的长度大于第二输送管4的长度,第二输送管4接头一端与第一输送管3接头一端对齐,另一端贴合在第一输送管3的中部,在此位置连通第二弹性囊9。
3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方便第一输送管3越过第二弹性囊9后连接第一弹性囊10,第一输送管3从第二弹性囊9中部穿过,第一输送管3结合第二弹性囊9形成嵌套结构,避免第一支路对第二支路弹性囊位置显像的影响,第一支路的输送管能够将第一弹性囊10送入到深处的支气管位置,满足辅助显影的需求。
34.具体的,第二弹性囊9中心设有通道,第一输送管3穿过此通道,为了避免残留空气对显像的影响,第二输送管4外壁与通道内壁贴合,避免二者之间空气残留。
35.对于第一弹性囊10和第二弹性囊9的结构,二者内部均设有腔体,用于容纳辅助显像介质,并在辅助显像介质作用下发生体积变化。第一输送管3连通第一弹性囊10腔体,第二输送管4连通第二弹性囊9腔体。
36.结合图1,第一弹性囊10空腔通过第一输送管3连通第一接头1,以暂存通过第一接头1输入的辅助显像介质;所述的第二弹性囊9空腔通过第二输送管4连通第二接头2,以暂存通过第二接头2输入的辅助显像介质。
37.所述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分别配合有介质供应机构,以便向第一弹性囊10和/或第二弹性囊9内充入或抽出介质。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介质供应机构可以选用注射器,通过推拉注射器来实现介质注入弹性囊或从弹性囊内抽出。所述辅助显像介质可以选用生理盐水,也可以根据需求选用其他能够满足显像需求的液体介质。
39.适应气管和支气管内部形状的需求,第一弹性囊10和第二弹性囊9均为柱状结构,能够在介质作用下环向膨胀或收缩。
4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囊10、第二弹性囊9的轴向长度以能够覆盖目标显像区域为基础,由于第二弹性囊9是位于支气管位置,第一弹性囊10与第二弹性囊9之间的第一输
送管3设有折弯段,适应气管连通支气管位置的生理弯折。
41.气管与支气管的截面积大小不同,第二弹性囊9的容量大于第一弹性囊10的容量,从而适应气管和支气管所需的封堵体积。
42.成人气管内径为1.6-2.0cm之间,长度为11-13cm之间。左侧主支气管的长度为4-5cm。结合图1,对应的第二弹性囊9位于接头近端,可以注入15-20ml生理盐水,用于填充主气管增强升主动脉中、远段和主动脉弓近段的显影。第一弹性囊10位于接头的远端,可以注入5-10ml生理盐水,用于填充分支主支气管以降低左主支气管内的气体对经食管心脏超声成像的影响,从而增强主动脉弓以及左肺动脉的显影。
43.整体长度约50cm,为了不影响空气的流通,第一输送管3、第二输送管4的外径约为3mm。
44.弹性囊能够接收所输送的液体介质或排除内部存留的介质,充填在弹性囊内的液体能够挤出目标成像位置的空气,降低内部气体对超声成像的影响,从而增强主动脉弓、肺动脉的显影效果。
45.对于转接件8,其上设有呼吸通道7,还设有配合孔6,配合孔6与转接件8轴线呈夹角布置。
46.为第一输送管3、第二输送管4配置转接件8,并在转接件8上设置呼吸通道7、配合孔6,对两个输送管进行归束减小整体的直径,方便探入气管和支气管位置,预留的呼吸通道7和配合孔6能够方便呼吸辅助设备和导向设备的接入,有利于弹性囊放置到所需位置。
47.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患者正常气管导管插管情况下,配合孔6能够安装纤支镜,在纤支镜引导下将封住装置的第一弹性囊10、第二弹性囊9放置到最佳位置;
48.以第一弹性囊10在左主支气管、第二弹性囊9在主支气管为例,根据个体差异,通过纤支镜观察在第一弹性囊10、第二弹性囊9充入生理盐水的适宜量。
49.根据疾病需要检查不同部位时,给予弹性囊注入生理盐水,并通过呼吸通道7接入外部呼吸机为患者进行间歇供氧。在进行注入生理盐水时,可以根据先前记录的量给予,也可以纤支镜引导下注入生理盐水至合适大小。
50.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弹性囊9注入生理盐水时封堵的是整个气道,患者完全不能通气,但患者有一定的氧储备,尤其是在通过呼吸通道7预先通气的情况下,可以使患者耐受缺氧的时间更长,这一时间足以为检查提供足够时间。即使一次不能确诊,也可间断抽出弹性囊内的生理盐水解除封堵,经过通气后再充入生理盐水检查,直至检查清楚。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