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6679发布日期:2022-02-09 14:4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在肿瘤治疗时,多会使用到引流装置对肿瘤积液进行引流,目前的肿瘤积液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引流管多为直插式结构,使得连接处结构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引流管脱落,且现有的引流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积液引流处进行渗漏防护,使得引流处发生渗漏,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本体,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的上表面一侧放置有储液袋,且储液袋的上表面一侧贯通安装有连接管口,所述连接管口的上端插接有插接管,所述插接管的外表面下端对称固定有插接滑块,所述插接管的外表面位于插接滑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
5.在所述插接管的上端连接有引流管,且引流管的外表面一端套设有防渗漏套,所述防渗漏套的外表面一侧对称固定有第一绑带,所述防渗漏套的外表面另一侧对称固定有第二绑带,所述防渗漏套的内侧设置有填充槽。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接管与连接管口相适配,所述连接管口的内侧位于与插接滑块相对应处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滑块与插接槽相适配,所述插接管和插接滑块与连接管口均为滑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口的内侧位于插接槽的下方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为圆形,所述密封盖板的外径大于连接管口的外径。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渗漏套的外表面位于与引流管相对应处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的内径大于引流管的外径,所述防渗漏套与引流管为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绑带的外侧一端贴合有子魔术贴,所述第二绑带的内侧一端贴合有母魔术贴,所述填充槽的内部填充有吸液棉,所述防渗漏套为硅胶材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的上表面另一侧安装有负压泵,且负压泵的抽负压端与储液袋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的上表面位于负压泵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的一侧面下端安装有收纳盒,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导流针头。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只需将插接管通过插接滑块沿插接槽滑动至固定卡槽处,然后,转动插接管,使得插接滑块位于固定卡槽处,且与插接槽相交错,进而对插接管处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密封盖板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使得本设计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14.2、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根据所需,将导流针头插至积液处,然后,通过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处的子魔术贴合盒母魔术贴将防渗漏套绑于积液处,通过填充槽内的吸液棉对渗漏积液进行吸收,避免积液渗漏,给护理带来不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19.图中:1、引流装置本体;2、控制器;3、收纳盒;4、负压泵;5、储液袋;6、连接管口;61、插接管;62、密封盖板;63、插接滑块;64、插接槽;65、固定卡槽;66、引流管;7、导流针头;8、防渗漏套;81、第一绑带;82、第二绑带;83、填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式肿瘤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本体1,引流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一侧放置有储液袋5,且储液袋5的上表面一侧贯通安装有连接管口6,连接管口6的上端插接有插接管61,插接管61的外表面下端对称固定有插接滑块63,插接管61的外表面位于插接滑块6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62;
22.在插接管61的上端连接有引流管66,且引流管66的外表面一端套设有防渗漏套8,防渗漏套8的外表面一侧对称固定有第一绑带81,防渗漏套8的外表面另一侧对称固定有第二绑带82,防渗漏套8的内侧设置有填充槽83。
23.插接管61与连接管口6相适配,连接管口6的内侧位于与插接滑块63相对应处开设有插接槽64,插接滑块63与插接槽64相适配,插接管61和插接滑块63与连接管口6均为滑动连接,连接管口6的内侧位于插接槽64的下方开设有固定卡槽65,固定卡槽65为圆形,密封盖板62的外径大于连接管口6的外径,在使用时,只需将插接管61通过插接滑块63沿插接槽64滑动至固定卡槽65处,然后,转动插接管61,使得插接滑块63位于固定卡槽65处,且与插接槽64相交错,进而对插接管61处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密封盖板62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使得本设计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24.防渗漏套8的外表面位于与引流管66相对应处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的内径大于引流管66的外径,防渗漏套8与引流管66为滑动连接,第一绑带81的外侧一端贴合有子魔术贴,第二绑带82的内侧一端贴合有母魔术贴,填充槽83的内部填充有吸液棉,防渗漏套8为硅胶材质,引流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另一侧安装有负压泵4,且负压泵4的抽负压端与储液袋5通过管道相连通,引流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位于负压泵4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2,引流装置本体1的一侧面下端安装有收纳盒3,引流管66的一端连接有导流针头7,根据所需,将导流针头7插至积液处,然后,通过第一绑带81与第二绑带82处的子魔术贴合盒母魔术贴将防渗漏套8绑于积液处,通过填充槽83内的吸液棉对渗漏积液进行吸收,避免积液渗漏,给护理带来不便。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只需将插接管61通过插接滑块63沿插接槽64滑动至固定卡槽65处,然后,转动插接管61,使得插接滑块63位于固定卡槽65处,且与插接槽64相交错,进而对插接管61处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密封盖板62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使得本设计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根据所需,将导流针头7插至积液处,然后,通过第一绑带81与第二绑带82处的子魔术贴合盒母魔术贴将防渗漏套8绑于积液处,通过填充槽83内的吸液棉对渗漏积液进行吸收,避免积液渗漏,给护理带来不便,准备完成后,通过控制器2使得负压泵4工作,进而对储液袋5内进行抽负压,从而快速的对积液进行引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