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轮组及支架置入器。
背景技术:2.支架植入术指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或腔道扩张、再通,解决传统手术盲区的一种技术,支架需要通过置入器置入人体内。目前的支架置入器包括手柄以及管组件,通过扣动手柄上扳机来使管组件中的内管相对外管做相对运动,从而完成支架的释放;但是人手每次扣动扳机产生的驱动行程有限,因此当前的支架置入器通过棘轮棘爪机构使扳机在击发时输出有效转矩,扳机复位时做无用功,使得在反复扣动扳机时,使内管在一个方向上移动较长的距离,但是结构比较复杂,不易制造、成本高。
3.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驱动轮组及支架置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动轮组及支架置入器,优化支架置入器的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作、降低成本。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动轮组,所述驱动轮组包括回转轮以及弹性抵持在所述回转轮一端的传动轮,所述回转轮靠近所述传动轮的一端面设有第一棘齿,所述传动轮上对应第一棘齿设置有第二棘齿,在所述传动轮在沿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棘齿与所述第一棘齿啮合配合,使所述回转轮与所述传动轮同向跟转,并在所述传动轮沿另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棘齿与第一棘齿能够脱出啮合。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棘齿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棘齿沿回转轮的周向均匀分布于回转轮上,所述第一棘齿包括沿所述回转轮的大致径向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回转轮的端面呈高坡度的抵持壁,以及沿所述回转轮的大致径向延伸并且相对于回转轮的端面呈低坡度的趋离壁。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棘齿沿所述传动轮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传动轮上的第二棘齿与所述回转轮上的第一棘齿的形状相似,另外,所述第二棘齿相对于所述第一棘齿呈180
°
翻转设置。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支架置入器,所述支架置入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壳体、扳机以及驱动轮组,所述扳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组中的传动轮正反向交替旋转。
9.进一步的,所述回转轮的两端面上分别一体设置有沿回转轮的轴心线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10.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轮远离所述回转轮的一端设有沿传动轮轴向延伸的端轴,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传动轮上的端轴设置有第二轴座,所述端轴可转动且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座上。
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轮可转动且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传动轮一端的转轴上。
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组还包括用于将传动轮弹性抵持在回转轮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弹性件呈被压缩状态安装于所述传动轮远离所述回转轮的一端。
13.进一步的,所述扳机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扳机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传动轮相对应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传动轮通过齿轮齿条啮合结构传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扳机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轮上。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组及支架置入器包括手柄,其中驱动轮组包括回转轮以及弹性抵持在回转轮一端的传动轮,回转轮靠近所述传动轮的一端面设有第一棘齿,传动轮上对应第一棘齿设置有第二棘齿,在传动轮在沿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二棘齿与第一棘齿啮合配合,使回转轮与传动轮同向跟转,并在传动轮沿另一方向转动时,第二棘齿与第一棘齿能够脱出啮合,优化了支架置入器的结构,使支架置入器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置入器中手柄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手柄省略一侧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对图1所示手柄中壳体的剖视图;
20.图4为图1示出的手柄的剖视图,其剖面经过驱动轮组中回转轮的轴心线;
21.图5为手柄中的驱动轮组与切换轮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2.图6为图5中示出的驱动轮组的分解示意图;
23.图7为图1示出的手柄的剖视图,其剖面经过切换轮组中切换轮的轴心线;
24.图8为切换轮组省略传动轴后的分解示意图;
25.图9为手柄中直线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置入器中管组件与手柄中直线驱动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7.1、手柄;100、壳体;110、第一轴座;120、第二轴座;130、承接块;131、通孔;140、导向口;200、扳机;210、齿条;220、复位件;300、驱动轮组; 310、回转轮;311、第一棘齿;3111、抵持壁;3112、趋离壁;312、转轴;320、传动轮;321、第二棘齿;322、端轴;330、弹性件;400、切换轮组;410、切换轮;411、第一配合部;412、承接轴;420、第一换向轮;430、第二换向轮; 440、第二配合部;450、传动轴;451、传动端;460、按钮;500、直线驱动组件;510、顶针;511、导向部;512、滑动部;520、驱动杆;521、空腔;522、螺旋槽;600、轴承。
28.2、管组件;21、外管;22、内管;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置入器,如图1和2所示,包括手柄1,手柄1 包括壳体100、活动设置在壳体100上的扳机200、驱动轮组300、切换轮组400 以及直线驱动组件500,
直线驱动组件500包括顶针510,使用时通过扣动扳机 200带动顶针510于壳体100上做直线往复运动。
31.同时参考图10,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置入器还包括管组件2,管组件2包括外管21以及内管22,使用时通过顶针510带动外管21与内管22做相对运动,以带动支架3动作。
32.壳体100为内部中空的枪形结构,以便使用者持握,更确切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为拼接式结构,使之便于拆装。
33.如图4和5所示,驱动轮组300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00上的回转轮310。
34.更确切的,如图6所示,回转轮310的两端面上分别一体设置有沿回转轮 310的轴心线延伸的转轴312,同时参考图3,壳体100上对应回转轮310上的转轴312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轴座110,回转轮310上的转轴312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第一轴座110中,由此使回转轮310转动连接于壳体100上。
35.驱动轮组300用于将扳机200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沿单方向的驱动力,进一步的,驱动轮组300还包括传动轮320以及弹性件330,传动轮320与回转轮 310相对地设置,传动轮320能够相对于回转轮310旋转,另外,传动轮320能够沿回转轮310的大致轴向相对回转轮310滑动;在一个更确切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传动轮320远离回转轮3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沿传动轮320轴向延伸的端轴322,壳体100上靠近传动轮320上端轴322固定设置有第二轴座 120,传动轴320上的端轴322可转动且可滑动地安装在该第二轴座120上,更确切的,参考图4,传动轮320的中心中空并贯穿传动轮320相对的两端面,以避让回转轮310上的转轴312;在另一图未示的实施例中,传动轮320可转动且可滑动地套设在回转轮310一端的转轴312上,从而使传动轮320能够相对回转轮310旋转,同时传动轮320能够相对回转轮310做直线往复运动。
36.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回转轮310靠近传动轮320的一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棘齿3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棘齿31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棘齿311沿回转轮310的周向均匀分布于回转轮310上;传动轮320靠近回转轮310的一端面上与回转轮310上第一棘齿311相对应的第二棘齿321,同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棘齿321沿传动轮320的周向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棘齿321用于在传动轮320沿单个方向转动时,通过第二棘齿321与第一棘齿311啮合配合,使回转轮310能够跟随传动轮320转动,并在传动轮320反向转动时能够与第一棘齿311脱啮合;更确切的,第一棘齿311包括沿回转轮310的大致径向延伸并且相对于回转轮310的端面呈高坡度的抵持壁3111,以及沿回转轮310的大致径向延伸并且相对于回转轮310的端面呈低坡度的趋离壁3112,传动轮320 上第二棘齿321与第一棘齿311的形状相似,另外第二棘齿321相对于第一棘齿311呈180
°
反向设置,这样在弹性件330的弹力抵持下,当传动轮320朝迎着第一棘齿311上抵持壁3111的方向转动时,使得第二棘齿321与第一棘齿311 上抵持壁3111相抵持,形成沿回转轮310周向的推力,从而使传动轮320带动回转轮310沿同方向转动,并在传动轮320朝迎着第一棘齿311上趋离壁3112 的方向转动时,使第二棘齿321沿第一棘齿311上的趋离壁3112滑动,从而沿回转轮310的轴向于传动轮320上形成背离回转轮310的推力,使传动轮320 向背离回转轮310的方向滑动,由此使得第二棘齿321与第一棘齿311脱啮,回转轮310与传动轮320脱离连接。
37.弹性件330用于将传动轮320弹性抵持在回转轮310上,以使传动轮320 上第二棘齿321与回转轮310上第一棘齿311相贴靠,以使传动轮320在沿单个方向转动时,第二棘齿
321与第一棘齿311啮合配合,并在传动轮320反向转动时,第二棘齿321与第一棘齿311脱啮合,更确切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30为螺旋弹簧,弹性件330呈被压缩状态安装于传动轮320远离回转轮310的一端。
3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轮320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轮320对称地设置在回转轮310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传动轮320也可以只设置一个。
39.扳机200用于驱动传动轮320正反交替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扳机200 沿传动轮320可滑动地安装于壳体100上,扳机200上固定安装有与传动轮32 相对应的驱动块210,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块210与传动轮320通过齿轮齿条啮合结构实现传动连接,在其他未给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块210与传动轮320 还可以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实现传动连接;在另一个图未示的实施例中,扳机 200还可以固定连接在传动轮320上,使扳机200能够相对壳体100做摆动,使用时将扳机200向靠近壳体100的方向转动,带动扳机200与相连接的传动轮 320转动。
4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扳机200上还安装有复位件220,复位件220用于在扳机200完成击发后迫使扳机200返回复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220 为螺旋弹簧,复位件220设置在扳机200靠近击发方向的位置,复位件220呈被压缩状态并分别连接在壳体100和扳机200上,从而在扳机200被扣动击发后,通过复位件22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推动扳机200复位;在另一个图未示的实施例中,复位件220还可以设置在扳机200远离击发方向的位置,复位件220 呈被拉伸状态并分别连接在壳体100和扳机200上,同样能够在扳机200被击发后,通过复位件220的弹性恢复力拉动扳机200复位。
41.参考图5所示,切换轮组400包括切换轮410、第一换向轮420、第二换向轮430以及用于输出周向运动动力的传动轴450。
42.切换轮410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100上,并且切换轮410能够沿切换轮410 的轴向滑动,更确切的,参考图7和8所示,切换轮410的两端面上分别一体设置有沿切换轮410的轴向延伸的承接轴412,同时参考图3,壳体100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对应切换轮410一体设置有承接块130,承接块130上开设有沿承接轴412的轴向延伸的通孔131,切换轮410的两个承接轴412可转动且可滑动地安装于承接块130的通孔131中,使得切换轮410不仅能够于壳体100上沿周向旋转,另外切换轮410还能够沿轴向于壳体100上做直线往复运动。
43.切换轮410的轴心线与回转轮310的轴心线大致平行,切换轮410与驱动轮组300中的回转轮310传动连接,使得切换轮410能够随回转轮310转动,同时,切换轮410还能够相对回转轮310沿切换轮410的轴向滑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切换轮410与回转轮310通过圆柱齿轮传动实现配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切换轮410和回转轮310均为直齿圆柱齿轮,可以理解的是,切换轮410和回转轮310还可以是斜齿圆柱齿轮;在另一个图未示的实施例中,切换轮410与回转轮310还可以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实现传动连接。
44.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分别位于切换轮410的两端并与切换轮 410呈相对设置,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均转动连接于壳体100上,更确切而言,参考图7所示,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壳体100上的两个承接块130上,由此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 转动连接于壳体100上。
45.参考图8所示,另外,切换轮410上相对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411,对应的,切换轮组400还包括第二配合部440,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靠近切换轮410
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配合部440,用于在第一状态下,切换轮410能够通过第一配合部411与第一换向轮420或第二换向轮420 上的第二配合部440配合,从而使切换轮410与第一换向轮420或第二换向轮 420联动;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配合部411与第二配合部440脱开配合,使得所述切换轮410与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20断开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411为多个第一凸块,多个第一凸块沿切换轮410的周向均匀且间隔地设置于切换轮410的端面上,第二配合部440为对应第一配合部 411的多个第二凸块,多个第二凸块沿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的周向均匀且间隔地设置于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的端面上,由此在切换轮410与一端的第一换向轮420或第二换向轮430相贴靠时,通过第一配合部 411与第二配合部440的相互啮合,实现周向限位,使得切换轮410在转动时,能够沿周向对第一换向轮420或第二换向轮430产生推力,驱动第一换向轮420 或第二换向轮430沿同一方向旋转,更确切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的外端呈尖角状,使得第一配合部411与第二配合部440更加容易啮合到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配合部411和第二配合部440还可以是凸块与凹槽的配合方式;在另一图未示的实施例中,切换轮410上的第一配合部411与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上的第二配合部440是相配合的摩擦片,由此在切换轮410与一侧的第一换向轮420或第二换向轮430相贴靠时,通过第一配合部411与第二配合部440之间产生需要的摩擦力,使得第一换向轮420或第二换向轮430 随切换轮410沿同一方向旋转。
46.传动轴450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00上,并且传动轴450的轴心线与切换轮410的轴心线大致垂直,传动轴450靠近切换轮410的一端设置有传动端451,传动端451用于使传动轴450与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同时实现相交轴间的传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均为锥齿轮,并且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呈对称设置,传动轴450上传动端451为与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啮合配合的锥齿轮,使得传动端451与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通过锥齿轮实现相交轴间的传动;在另一个图未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的圆弧侧面为圆锥面,并且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呈对称设置,传动轴450上的传动端451的圆弧侧面也为圆锥面,传动轴450与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通过圆锥面相接触,从而使传动轴450与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 430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实现传动连接。
47.传动轴450远离传动端451的一端设有用于输出转矩的输出端(图中未标记),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端为固定设置在传动轴450上的直齿圆柱齿轮但不限于此。
4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切换轮组400还包括按钮460,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钮460设有两个,两个按钮460分别位于切换轮410的两端,并且分别可滑动的穿设于壳体100上通孔131内,另外按钮460远离切换轮410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00外部,从而便于使用者从壳体100外推动切换轮410沿轴向滑动。
49.由此,当切换轮410沿轴向被推动至与一侧的第一换向轮420连接,并且扳动扳机200带动驱动轮组300中的回转轮310沿单一方向旋转时,回转轮310 将带动切换轮410沿反方向做单一方向的转动,并通过第一换向轮420驱动传动轴450转动;当需要切换传动轴450沿另一方向转动时,只需将切换轮410 沿轴向推动至与另一侧的第二换向轮430连接,此时将驱动第二换向轮430随切换轮410做同向转动,由于第二换向轮430与第一换向轮420呈反方向转动,从而驱使传动轴450沿另一方向转动;当需要切断传动轴450与扳机200的传动
时,只需将切换轮410推动至第一换向轮420和第二换向轮430正中间的位置,使切换轮410不与第一换向轮420或第二换向轮430连接,此时即使扳机 200动作带动切换轮410转动,也无法将转矩传递至传动轴450。
50.参考图2所示,直线驱动组件500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100上的驱动杆520。
51.驱动杆520的轴心线与切换轮组400中传动轴450轴心线大致平行,并且驱动杆520与传动轴450传动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杆520靠近传动轴450上输出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直齿圆柱齿轮,使得驱动杆520与传动轴450通过直齿圆柱齿轮实现两平行轴间的传动;在另一个图未示的实施例中,驱动杆520的外圆柱面与传动轴450上输出端的外圆柱面紧密接触,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使得驱动杆520与传动轴450传动连接。
5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00上对应驱动杆520间隔地安装有两个陶瓷轴承,驱动杆520安装于陶瓷轴承的内圈当中,使得驱动杆520能够顺畅地于壳体100上转动。
53.另外参考图9所示,驱动杆520的中心开设有沿驱动杆520轴向延伸的空腔521,空腔521贯穿驱动杆520相对的两端面,驱动杆520上还设有沿驱动杆520的周向盘旋的螺旋槽522,并且螺旋槽522贯穿驱动杆520的内、外圆弧侧壁。
54.顶针510收容于驱动杆520的空腔521中,顶针510上一体设置有导向部 511,进一步的,壳体100上开设有导向口140,导向口140的长度方向与驱动杆520的轴心线相平行,导向部511经由螺旋槽522收容于导向口140内,从而通过驱动杆520转动能够带动顶针510于壳体100上沿直线滑动,具体而言,顶针510的导向部511上位于驱动杆520外一体设置有滑动部512,同时参考图 7,滑动部512呈“工”字形结构,滑动部512可滑动地嵌设于导向口140中。由此在驱动杆520旋转时,将会通过螺旋槽522对顶针510产生沿导向口140 的长度方向的推力,推动顶针510于壳体100上做直线往复运动。
55.参考图10所示,管组件2中的外管21收容于驱动杆520的空腔521内,并且外管21与顶针510固定连接,内管22收容于外管21内部,另外内管22 相对于壳体100固定,使用时通过顶针510带动外管21相对于内管22沿轴向移动,直至外管21的外端端口处可容下支架33,将支架33沿径向收缩后置入外管21中,并使支架33靠近手柄1的一端与内管22抵持,当将支架3送入人体内病变位置时,通过驱动顶针510带动外管21相对于内管22朝靠近手柄1 的方向移动,由于内管22抵持在支架3靠近手柄1的一端,从而在外管21移动时,迫使支架3不断从外管21中露出,直至支架3完全从外管21中露出后依靠支架3自身特性恢复初始形状,并于病变处展开。
5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置入器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57.支架置入器包括手柄1,手柄1包括壳体100、活动设置在壳体100上的扳机200以及驱动轮组300,驱动轮组300包括转动连接于壳体100上的回转轮 310以及与回转轮310相对设置的传动轮320,传动轮320能够相对于回转轮310 旋转,另外,传动轮320能够沿回转轮310的大致轴向滑动,回转轮310靠近传动轮320的一端面设有第一棘齿311,传动轮320上对应第一棘齿311设置有第二棘齿321,弹性件330用于将传动轮320弹性抵持在回转轮310上,以使传动轮320在沿单个方向转动时,第二棘齿321与所述第一棘齿311啮合配合,并在传动轮320反向转动时,第二棘齿321与第一棘齿311脱啮合,扳机200 用于驱传动轮320正反交替旋转,从而使驱动轮组300将扳机200的往复运动转化为回转轮310单方向的驱动力,使扳机200在击发时输出有效转矩,而扳机200复位时做无用功,实现与现有支架置入器相同的
功能,同时优化了支架置入器的结构,使支架置入器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
5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