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

文档序号:29506142发布日期:2022-04-06 18:4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清洁灌肠是用0.1~0.2%肥皂水或者清洁水500~1000ml通过肛门,自肛管经直肠缓缓地灌入结肠,帮助病人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防止因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而使大便污染手术台,增加感染机会,同时可减轻术后腹胀。目前患者在接受结肠造口手术后,通常需要经造口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作准备,在操作中使用收集装置对造口处持续流出的排泄物进行收集。
3.现有的术后收集装置不具有对造口进行扩张的功能,易因造口发生萎缩而产生缝隙,造成排泄物漏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包括承载片和护理组件,所述承载片的两侧均连接有腰带,且承载片的前端中部安装有扩口器,所述扩口器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扩口套,所述硅胶扩口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收集排泄物的集污组件,且集污组件包括导流管、输污袋、集污筒、吸收层、储液气囊、操作窗和排污口,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污袋,且输污袋的下方连接有集污筒,所述集污筒的内壁一周设置有吸收层,且集污筒的前端上方中部安装有储液气囊,所述输污袋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操作窗,所述集污筒的下方开设有排污口,用于造口处消肿的所述护理组件安装于承载片的前端外侧一周。
6.优选的,所述腰带关于承载片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承载片的中部呈中空状结构。
7.优选的,所述扩口器和承载片之间呈一体化结构,且扩口器和硅胶扩口套套接连接。
8.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和承载片之间呈一体化结构,且导流管、输污袋和集污筒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9.优选的,所述集污筒和吸收层紧密贴合,且集污筒和储液气囊之间相互连通。
10.优选的,所述护理组件包括充气气囊圈、密封塞、储液软管、驱动泵和半导体制冷片,且充气气囊圈的上方中部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充气气囊圈的内部一周设置有储液软管,且储液软管的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泵,所述储液软管的下方右侧表面覆盖有半导体制冷片。
11.优选的,所述储液软管和驱动泵之间相互连通,且储液软管和半导体制冷片紧密
贴合。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采用扩口器和硅胶扩口套对造口部位进行扩口作业,从而在防止造口萎缩的同时杜绝手工扩口易感染的现象发生,同时硅胶扩口套呈螺纹状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大与造口部位的接触面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腰带能够将该装置绑定患者的造口处,以便于患者自由活动;通过锥形状的扩口器和硅胶扩口套对造口进行扩张,能够防止造口部位萎缩时与硅胶扩口套产生缝隙,防止排泄物漏出,减轻清理负担,同时还杜绝了手工扩口方式造成造口感染的现象发生。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储液气囊,使之储液气囊中的除臭液能够流至吸收层中,以待吸收层将除臭液彻底吸收后,来对集污筒中的排泄物进行除臭,而此方式设计,相较于直接将除臭液浸入排泄物中来说除臭效果更佳。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充入气体于充气气囊圈内,使之成型后的充气气囊圈能够对患者的造口部位的一周进行支撑,避免造口四周与承载片接触时引起感染,而驱动泵驱使制冷剂于储液软管内部一周循环流动,能够在冷气均匀释放后对患者的造口部位进行冰敷和消肿,以适当减轻痛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的扩口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承载片;2、腰带;3、扩口器;4、护理组件;401、充气气囊圈;402、密封塞;403、储液软管;404、驱动泵;405、半导体制冷片;5、集污组件;501、导流管;502、输污袋;503、集污筒;504、吸收层;505、储液气囊;506、操作窗;507、排污口;6、硅胶扩口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包括承载片1和护理组件4,承载片1的两侧均连接有腰带2,腰带2关于承载片1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通过腰带2能够将该装置绑定患者的造口处,以便于患者自由活动;且承载片1的中部呈中空状结构,且承载片1的前端中部安装有扩口器3,扩口器3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扩口套6,扩口器3和承载片1之间呈一体化结构,且扩口器3和硅胶扩口套6套接连接,通过锥形状的扩口器3和硅胶扩口套6对造口进行扩张,能够防止造口部位萎缩时与硅胶扩口套6产生缝隙,防止排泄物漏出,减轻清理负担,同时还杜绝了手工扩口方式造成造口感染的现象发生。
22.如图2所示,硅胶扩口套6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收集排泄物的集污组件5,且集污组件5包括导流管501、输污袋502、集污筒503、吸收层504储液气囊505、操作窗506和排污口507,导流管501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污袋502,且输污袋502的下方连接有集污筒503,导流管501和
承载片1之间呈一体化结构,且导流管501、输污袋502和集污筒503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集污筒503的内壁一周设置有吸收层504,且集污筒503的前端上方中部安装有储液气囊505,输污袋502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操作窗506,集污筒503的下方开设有排污口507,集污筒503和吸收层504紧密贴合,且集污筒503和储液气囊505之间相互连通,通过挤压储液气囊505,使之储液气囊505中的除臭液能够流至吸收层504中,以待吸收层504将除臭液彻底吸收后,来对集污筒503中的排泄物进行除臭,而此方式设计,相较于直接将除臭液浸入排泄物中来说除臭效果更佳,此外操作窗506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在进行造口灌肠时对扩口器3进行位置调整。
23.如图1和图3所示,用于造口处消肿的护理组件4安装于承载片1的前端外侧一周,护理组件4包括充气气囊圈401、密封塞402、储液软管403、驱动泵404和半导体制冷片405,且充气气囊圈401的上方中部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塞402,充气气囊圈401的内部一周设置有储液软管403,且储液软管403的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泵404,储液软管403的下方右侧表面覆盖有半导体制冷片405,储液软管403和驱动泵404之间相互连通,且储液软管403和半导体制冷片405紧密贴合,通过充入气体于充气气囊圈401内,使之成型后的充气气囊圈401能够对患者的造口部位的一周进行支撑,避免造口四周与承载片1接触时引起感染,而驱动泵404驱使制冷剂于储液软管403内部一周循环流动,能够在冷气均匀释放后对患者的造口部位进行冰敷和消肿,以适当减轻痛感。
24.综上,该用于造口清洁灌肠的术后收集装置,使用时,首先根据图1-4所示的结构,将承载片1设置有扩口器3的一面朝着造口部位放置,并双手牵引承载片1两侧的腰带2系于身体部位,接着使用锥形扩口器3与硅胶扩口套6对造口进行扩张,使之造口部位萎缩时能够有一定的直径缓冲,避免造口部位与硅胶扩口套6之间产生缝隙,造成排泄物漏出,为患者及护理人员减轻清理负担,紧接着揭离密封塞402,使用充气装置将空气充满至整个充气气囊圈401中,使之成型鼓起状态的充气气囊圈401能够对患者造口部位的外侧一周进行支撑,防止造口四周与承载片1发生接触引起感染,紧接着当患者造口部位存在肿胀或是痛感时,可通过驱动泵404驱使制冷剂于储液软管403内部一周循环流动,使之在冷气均匀释放后能对患者的造口部位进行冰敷和消肿,以适当减轻痛感,而利用半导体制冷片405冷端制冷,能够在驱动泵404驱使储液软管403中制冷剂循环流动时对制冷剂进行充分冷却降温,避免长时间使用制冷剂的制冷效果下降,接着通过将输污袋502与固定在承载片1后端中部的导流管501进行螺纹连接,从而能对术后造口处排泄物进行收集,其中在排泄物进入集污筒503内之前,需要挤压储液气囊505,使之储液气囊505中的除臭液能够流至吸收层504中,以待吸收层504将除臭液彻底吸收后,来对集污筒503中的排泄物进行除臭,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接着当集污筒中的排泄物液面达三分之二时可通过打开排污口507将污液顺利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