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关节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1050发布日期:2022-04-06 19:4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关节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关节复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关节复位器。


背景技术:

2.髋关节是整个人体中心的支柱部位,包括由髋臼和股骨头两者结合在一起组成的骨性结构,股骨头的顶端嵌入髋臼中。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髋臼由髂骨、坐骨、耻骨三骨构成,其中髂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前部宽大的为髂骨翼,后部窄小为髂骨体,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髋关节的稳定性的良好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微创手术就是在切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结构手术治疗过程中仅对患者正常组织结构造成微小创伤现代外科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的特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髋关节疾患者的重要骨科手术之一,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等,将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的人工假体,固定于正常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该技术主要适应于骨关节病、髋骨骨折等。
3.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水平提高和医疗器械进步,以及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假体正确植入定位领域的应用,小切口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mini-incisions mi tha)由于具备微切口在围手术期减少软组织创伤、减少失血和更少的输血需求,术后疼痛更少、恢复更快和更好的美容外观等优势,能够弥补微创手术可视化缺陷。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人工关节置换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微创手术对正常臀中肌、臀大肌、臀小肌、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等髋关节稳定结构的保护,使得髋关节假体植入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保持在接近正常状态,避免了常规手术入路术后长达一月的髋关节体位限制,术后假体髋关节脱位概率显著降低。然而,正是由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正常张力的保持在接近正常状态,微创手术术中假体髋关节复位异常困难,常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大延长手术时间和手术创面暴露,增加手术感染风险,暴力操作甚至危及髋臼假体松动。
4.目前mi tha手术包括前、前外侧、直接外侧、后、后外侧和直接双切口入路等多种方式,其核心思想通过研究和利用髋关节神经解剖平面,在有效显露置换区间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露期间的任何肌腱或肌肉损伤,以获得正常髋关节运动功能和髋关节稳定。髋关节周围肌腱和肌肉组织在术中获得有效保护有利于术后髋关节稳定和功能恢复同时,也给置换的假体髋关节复位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髋部肌肉发达、软组织张力较紧患者,术中复位面临严重挑战,耽搁手术时间,影响患者手术安全,甚至增加术后感染风险,甚至由于术中粗暴复位影响植入假体稳定、或造成坐骨神经损伤。
5.因此,在实现人工髋关节置换微创手术同时,解决术中假体关节复位是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甚至影响wi tha技术推广和广泛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微创人工髋关节置
换术中假体关节复位器,包括股骨假体部、撑开部和髂翼部,术中将髂翼螺钉固定于髋臼顶部上缘髂翼,股骨假体部握持叉固定于股骨柄颈部,然后通过撑开部与上述股骨假体部、髂翼部连接并构建撑开支架结构,撑开部包括横杆、撑开调节结构和髂翼螺钉连接件,通过撑开调节结构控制调节推动股骨端远离髋臼,能够实现假体髋关节复位。
7.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关节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器股骨假体和撑开部,其中,股骨假体包括股骨假体部,撑开部包括带外螺纹横杆、髂翼螺钉结合件和髂翼固定螺钉;
9.其中,股骨假体部的一端和带外螺纹横杆连接、另一端设有握持叉;髂翼螺钉结合件套接在带外螺纹横杆上,髂翼螺钉结合件上装有一对位置可调的髂翼固定螺钉,通过调节髂翼固定螺钉固定在髂翼螺钉结合件的位置调节髂翼螺钉结合件和髂翼假体之间的间距。
10.优选地,所述股骨假体部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套筒件和垂直于套筒件的长柄件,在长柄件的末端设有握持叉,股骨假体部通过套筒件可移动在安装在带外螺纹横杆上。
11.优选地,所述带外螺纹横杆的另一端设有横杆手柄,用于调节股骨假体部和髂翼螺钉结合件的间距。
12.优选地,所述股骨假体部的一端和带外螺纹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成与带外螺纹横杆的轴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折弯结构,折弯结构的末端设有握持叉。
13.优选地,所述髂翼螺钉结合件设有一个中心通孔和一组对称的翼孔,髂翼螺钉结合件通过中心通孔穿插在带外螺纹横杆上,翼孔位于中心通孔的外侧且翼孔的轴向垂直于中心孔的轴向;
14.髂翼固定螺钉为长杆结构且至少一端设置成带有外螺纹的螺纹端,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穿入髂翼螺钉结合件的两个翼孔中。
15.优选地,所述撑开部还包括螺母,螺母的主体结构上设置中心孔,螺母和髂翼螺钉结合件均安装在带外螺纹横杆上,螺母位于股骨假体部和髂翼螺钉结合件之间;
16.所述髂翼螺钉结合件还设有一个凸部,凸部设置在朝向螺母的一端且能够穿入螺母的中心孔内。
1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位器,其通过髂翼固定螺钉在髋臼顶上缘的固定、股骨柄假体部握持叉与股骨柄假体颈部支撑,以及通过撑开调节结构纵向撑开股骨柄假体与髋臼假体间距离,控制调节推动股骨端远离髋臼,获得对抗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防止髋关节脱位的保护性张力,方便医生复位假体髋关节。
19.2、通过假体关节复位器的术中使用,可使得假体髋关节复位有不可持续、预测和盲目的人工体力复位行为,变得机械化、可调节与可控,大大缩短术中人工髋关节复位时间,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因创面长时间暴露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20.3、通过假体关节复位器的术中使用,撑开器操作便捷、适用,既可以解决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关节复位困难窘境,避免了人工假体髋关节复位危及髋臼假体稳定性可能,减少术中医务人员长时间人工复位造成疲劳或酸痛等问题,节约劳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21.图1为图1中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关节复位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i型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ii型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股骨假体;2、撑开部;3、髋翼部;4、股骨柄假体;5、髋臼假体;6、髂翼假体;
25.ia、股骨假体部;ib、带外螺纹横杆;ic、螺母;id、髂翼螺钉结合件;ie、髂翼固定螺钉;
26.iia、股骨假体部;iib、带外螺纹横杆;iid、髂翼螺钉结合件;iic、螺母;iie、髂翼固定螺钉;iif、横杆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关节复位器,复位器包括股骨假体部、撑开部和髂翼部,依据撑开部的撑开机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i型和ii型复位器。如图1以i型复位器为例,示出了i型复位器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的使用状态。图中股骨柄假体4模拟出实际人体中的大腿骨的形状,包括股骨柄假体球形部(模拟大腿骨的球状顶端)、股骨柄假体握持部(模拟大腿骨的主干结构)、接球形部和假体握持部的股骨柄假体颈部(模拟大腿骨的股骨颈部)。股骨柄假体握持部与股骨柄假体颈部可以专门设计成圆弧形结构接触面。髋臼假体5和髂翼假体6分别模拟实际人体的髋臼和髂翼。
29.实施例一
30.如图2所示为i型复位器的具体结构,包括复位器股骨假体1、撑开部2,股骨假体1包括股骨假体部ia,撑开部2主要由带外螺纹横杆ib、螺母ic、髂翼螺钉结合件id和髂翼固定螺钉ie构成。图1中的髋翼部3,在图2中对应的两个髂翼固定螺钉ie。
31.其中股骨假体部ia的一端和带外螺纹横杆ib连接、另一端设置成与带外螺纹横杆ib的轴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折弯结构,折弯结构的末端设有握持叉。螺母ic的主体结构上设置中心孔,螺母ic和髂翼螺钉结合件id均安装在带外螺纹横杆ib上,螺母ic位于股骨假体部ia和髂翼螺钉结合件id之间。髂翼螺钉结合件id设有一个中心通孔、一组对称的翼孔和一个凸部,髂翼螺钉结合件id通过中心通孔穿插在带外螺纹横杆ib上,凸部设置在朝向螺母ic的一端且能够穿入螺母ic的中心孔内,翼孔位于中心通孔的外侧且翼孔的轴向向垂直于中心孔的轴向。髂翼固定螺钉ie为长杆结构且至少一端设置成带有外螺纹的螺纹端,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穿入髂翼螺钉结合件id的两个翼孔中,如图1中的放大部分示出了螺母ic、髂翼螺钉结合件id和髂翼固定螺钉ie三者连接处的剖视图。
32.如图2所示,i型复位器i型股骨假体部11使用时,股骨假体部ia的握持叉卡接在骨柄假体颈部的外表面,握持叉与骨柄假体颈部连接的部位可以设置成u型,也可设置成弧形或其它形状的接触面。两个长杆形的髂翼固定螺钉1e穿过髂翼结合件1d的翼孔,各个髂翼固定螺钉1e的螺纹端均位于髋臼假体5的顶部上缘,在髂翼结合件1d的引导下两枚髂翼固定螺钉平行垂直钻入髂翼6,髂翼结合件1d与撑开部横杆1b呈套筒状连接。i型复位器向髂翼假体6侧旋转髂翼固定螺钉ie,推移髂翼结合件1d向髂翼假体6侧位移。撑开器适用于假体髋关节复位,复位任务完成即结束使用,全部拆除,因螺钉与髂翼固定螺钉非紧密结合,
可以直接拔出。
33.实施例二
34.如图3所示为ii型复位器的具体结构,包括复位器股骨假体部1、撑开部2,ii型复位器中,复位器骰骨假体部1包括股骨假体部iia,撑开部2主要由带外螺纹横杆iib、螺母iic、髂翼螺钉结合件iid和髂翼固定螺钉iie构成。
35.与i型复位器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ii型复位器中,带外螺纹横杆iib的另一端设有横杆手柄iif。股骨假体部iia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套筒件和垂直于套筒件的长柄件,在长柄件的末端设有握持叉,股骨假体部iia通过套筒件是可移动在安装在带外螺纹横杆iib上。
36.ii型复位器中,带外螺纹横杆iib、髂翼螺钉结合件iid、螺母iic、和髂翼固定螺钉iie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与i型复位器类似。撑开部髂翼固定螺钉结合件id、iid与带外螺纹横杆ib、iib呈套筒状连接,带外螺纹横杆ib、iib的杆直径小于与髂翼固定螺钉结合件id、iid的内径即中心通孔的直径,两者之间自由转动。撑开部髂翼螺钉结合件id、iid两侧有各带一孔的扩张翼,两翼孔直径略大于髂翼固定螺钉ie、iie,使得髂翼固定螺钉ie、iie可在髂翼螺钉结合件id、iid的两翼孔内上下调节。
37.ii型复位器使用时,带外螺纹横杆iib预先将股骨假体部iia旋至横杆手柄iif端备用,另一端与撑开部髂翼固定螺钉iie呈套筒状连接。ii型复位器旋转横杆手柄iif,延长股骨假体部iia与髂翼结合件iid之间距离,通过可调节撑开结构,纵向牵伸股骨柄假体4与髋臼假体5间距离,获得对抗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避免髋关节脱位保护性张力,直至股骨头跨越髋臼外侧缘,调节对应股骨头与髋臼内衬,完成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关节复位。两种复位器使用时,髂翼固定螺钉ie、iie均必须在髋臼假体上缘置入,髂翼固定螺钉ie、iie两者平行钻入。
38.由以上两个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撑开机制原理是撑开调节结构以螺母和螺纹驱动,i型与ii型具有相同撑开复位功能,只是其撑开模式有区别:i型通过扳手旋转螺母实现撑开,ii型可以通过扳手旋转螺母实现撑开、也可以通过旋转t型手柄带动螺杆在螺母中旋转,实现撑开。撑开调节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延伸至齿轮凹凸咬合、气动驱离、杠杆撬拨等机制等。
39.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中,髂翼固定螺钉的前部为自攻螺纹,尾部为外六角形,螺钉可选择钻头置钉,也可通过配套t型手柄置钉。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