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流道奶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1625发布日期:2022-06-25 10:2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偏心流道奶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奶嘴,特别是一种偏心流道奶嘴。


背景技术:

2.人们从呱呱坠地开始,第一口的营养补给是来自于母亲乳房的母乳。如果母乳的供给发生了问题,婴儿还可以饮用牛奶、羊奶等其它液体替代食品来维持生长。基于安全与卫生考虑,婴儿不便于直接就食于他种哺乳类动物的乳头,也受益于奶粉的加工技术,人们很早前就发明了方便婴儿啜饮动物奶或冲泡奶的工具,其中最广为使用的便是奶瓶与奶嘴。
3.奶嘴是一种仿生结构,模仿母亲的乳房,让婴儿能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吸吮奶瓶内的奶水。经过多年的研发,奶嘴不论在材质、外观、结构上,几乎都已达到了最经济的量产设计。然而,人们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的目标下,还是持续地改进奶嘴设计。一般来说,奶嘴的内部构造细微精巧,通常都会有残奶的问题,造成奶嘴清洗时的困扰。此外,奶嘴的吸吮部通常与奶瓶方向平行,母亲拿持奶瓶来喂食婴儿时,其角度通常和婴儿于母亲怀抱下吸吮母乳的角度不同,这会让婴儿在进行奶瓶喂食时的感觉有别于母亲的乳房,有些婴儿甚至会讨厌使用奶嘴。为此,一些制造商对奶嘴进行了更精细的改良。一个现有技术公开于中国专利申请第cn104013535a号中,其为一种人工奶嘴及具有人工奶嘴的哺乳器。在该申请案中,主要是人工奶嘴乳头的中心轴线具有与基部倾斜的设计,这让婴儿有机会调整其吸吮角度,使其接近吸吮母乳时嘴部与母亲乳头的间的角度。然而,实际操作上,前述申请案的人工奶嘴乳头及底部容易积存残奶。此外,对于不熟悉拿持方向的新手妈妈来说,无法将人工奶嘴乳头以其最合适方向送入婴儿口中,反造成婴儿要迁就歪斜的人工奶嘴乳头而产生不适应感。
4.为了解决奶嘴设计上还存在的前述问题,从而有本实用新型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心流道奶嘴,喂食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婴儿进食的舒适感。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偏心流道奶嘴,设置在奶瓶中盖上,其包括:一圆形法兰基部;一奶嘴主体部,与该圆形法兰基部通过一环形内缩段连接;及一吸吮部,形成于该奶嘴主体部上方。奶瓶中盖套设于该环形内缩段外,通过该圆形法兰基部与该奶嘴主体部的下端夹持固定;该奶嘴主体部与该吸吮部关于一对称平面呈对称;该吸吮部的一中心轴线沿该对称平面且垂直于该圆形法兰基部偏离该圆形法兰基部的对称中心,该奶嘴主体部在该吸吮部两侧分别形成较大的一上唇抵靠区及较小的一下唇抵靠区。
7.所述的偏心流道奶嘴穿过该上唇抵靠区形成一上通气道,穿过该圆形法兰基部形成一下通气道,该圆形法兰基部于该下通气道的下方开口处形成一单向通气阀,该单向通气阀允许空气单向由该圆形法兰基部上方流通到下方。最好,该单向通气阀为三角球阀,该
上唇抵靠区于邻近该上通气道处形成指向该上通气道的开口的一指标,用以提醒使用者免于误将该上通气道堵塞。
8.依照本实用新型,该圆形法兰基部下方形成一防奶残积圆环,该防奶残积圆环由内径处向外径处增加厚度,形成喇叭开口形状的结构,从而自该防奶残积圆环流入该偏心流道奶嘴的奶水不会残积于该防奶残积圆环处。最好,该防奶残积圆环的下方与该防奶残积圆环底部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介于10度到20度间。
9.依照本实用新型,该圆形法兰基部外侧可形成一环形沟槽,用以与奶瓶中盖内的防漏环密接。
10.最好,该中心轴线自该圆形法兰基部的对称中心的偏移量为该圆形法兰基部最外部半径的30%~60%。
11.依照本实用新型,该吸吮部内侧沿奶水流通方向可形成多个肋条,用以防止该吸吮部于吸吮使用时扁塌。
12.依照本实用新型,该奶嘴主体部的侧壁厚度可由其上方渐增到其下方。
13.依照本实用新型,该上唇抵靠区内侧任一点向该中心轴线延伸出的垂直线交于该下唇抵靠区内侧的一点,则该垂直线在该上唇抵靠区内侧到该中心轴线间的距离,大于该垂直线在该下唇抵靠区内侧到该中心轴线间的距离。
14.依照本实用新型,该吸吮部的开口处可形成一防撕裂圈,以避免该吸吮部于吸吮使用时受外力而将开口撕裂。
15.最好,该吸吮部、该奶嘴主体部、该环形内缩段与该圆形法兰基部使用透明材质一体成型,该奶嘴主体部外侧进行雾化处理。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的奶嘴主体部为偏心设计,内部壁体两侧不对称,使用时以较为平顺的一侧朝下便不容易发生残奶。此外,奶嘴主体部的上通气道有指标指示,将指标朝向婴儿的上唇中央再入口是最佳使用位置,不会让婴儿感到不适。
附图说明
18.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偏心流道奶嘴的立体图;
19.图2为该偏心流道奶嘴的左侧视图;
20.图3为该偏心流道奶嘴的另一左侧视图,标示不同剖面位置;
21.图4为该偏心流道奶嘴沿图1中标示的对称平面的剖面图;
22.图5为沿图3中虚线标示位置垂直页面的剖面图;
23.图6为沿图3中点划线标示位置垂直页面的剖面图;
24.图7为沿图3中双点划线标示位置垂直页面的剖面图;
25.图8绘示该偏心流道奶嘴与奶瓶中盖结合时的剖面图;
26.图9绘示该偏心流道奶嘴使用时的一种状态;
27.图10绘示该偏心流道奶嘴使用时的另一种状态。
28.图中:
[0029]1ꢀꢀꢀꢀꢀꢀꢀꢀ
偏心流道奶嘴
[0030]2ꢀꢀꢀꢀꢀꢀꢀꢀ
奶瓶中盖
[0031]3ꢀꢀꢀꢀꢀꢀꢀꢀ
奶瓶
[0032]
21
ꢀꢀꢀꢀꢀꢀꢀꢀꢀꢀ
防漏环
[0033]
10
ꢀꢀꢀꢀꢀꢀꢀꢀꢀꢀ
圆形法兰基部
[0034]
10a
ꢀꢀꢀꢀꢀꢀꢀꢀꢀ
对称平面
[0035]
11
ꢀꢀꢀꢀꢀꢀꢀꢀꢀꢀ
防奶残积圆环
[0036]
12
ꢀꢀꢀꢀꢀꢀꢀꢀꢀꢀ
底部
[0037]
13
ꢀꢀꢀꢀꢀꢀꢀꢀꢀꢀ
环形沟槽
[0038]
14
ꢀꢀꢀꢀꢀꢀꢀꢀꢀꢀ
下通气道
[0039]
141
ꢀꢀꢀꢀꢀꢀꢀꢀꢀ
下方开口
[0040]
15
ꢀꢀꢀꢀꢀꢀꢀꢀꢀꢀ
单向通气阀
[0041]
20
ꢀꢀꢀꢀꢀꢀꢀꢀꢀꢀ
环形内缩段
[0042]
30
ꢀꢀꢀꢀꢀꢀꢀꢀꢀꢀ
奶嘴主体部
[0043]
31
ꢀꢀꢀꢀꢀꢀꢀꢀꢀꢀ
上唇抵靠区
[0044]
311
ꢀꢀꢀꢀꢀꢀꢀꢀꢀ
上通气道
[0045]
312
ꢀꢀꢀꢀꢀꢀꢀꢀꢀ
指标
[0046]
32
ꢀꢀꢀꢀꢀꢀꢀꢀꢀꢀ
下唇抵靠区
[0047]
40
ꢀꢀꢀꢀꢀꢀꢀꢀꢀꢀ
吸吮部
[0048]
41
ꢀꢀꢀꢀꢀꢀꢀꢀꢀꢀ
中心轴线
[0049]
42
ꢀꢀꢀꢀꢀꢀꢀꢀꢀꢀ
肋条
[0050]
43
ꢀꢀꢀꢀꢀꢀꢀꢀꢀꢀ
开口
[0051]
44
ꢀꢀꢀꢀꢀꢀꢀꢀꢀꢀ
防撕裂圈
[0052]aꢀꢀꢀꢀꢀꢀꢀꢀ

[0053]bꢀꢀꢀꢀꢀꢀꢀꢀ

[0054]cꢀꢀꢀꢀꢀꢀꢀꢀ

[0055]dꢀꢀꢀꢀꢀꢀꢀꢀ

[0056]oꢀꢀꢀꢀꢀꢀꢀꢀ

[0057]
α
ꢀꢀꢀꢀꢀꢀꢀꢀꢀꢀ
夹角
[0058]cꢀꢀꢀꢀꢀꢀꢀꢀ
对称中心
[0059]dꢀꢀꢀꢀꢀꢀꢀꢀ
偏移量
[0060]rꢀꢀꢀꢀꢀꢀꢀꢀ
最外部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参照下列的实施方式而更具体地描述。
[0062]
请见图1与图2,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偏心流道奶嘴1的立体图,图2为偏心流道奶嘴1的左侧视图。整体上来看,偏心流道奶嘴1不似一般常见奶嘴对称出水口中心轴线的设计,而是将一部分结构平移的创新产品。实际上,偏心流道奶嘴1因此变化成为了面对称结构,有如图1虚线所表示一个对称平面10a。依照本实用新型,由纵向看来,结构上偏心流道奶嘴1包括了一圆形法兰基部10、一环形内缩段20、一奶嘴主体部30及一吸吮部40。这些技术要件的结构与功能,连同偏心流道奶嘴1的使用方式,将于下方详细说明。
[0063]
圆形法兰基部10是用来与奶瓶中盖2卡接,进而固定于奶瓶3上的设计。一般奶嘴也有法兰结构,但其底部是平坦的。这样的设计有一个问题:喝完奶时会有奶渣残留在法兰结构底部。时间一久,奶渣水分蒸发而遗留在该处,除了不易清洗,也容易滋养细菌。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为了方便说明,请参见图3与图6。图3为偏心流道奶嘴1的另一左侧视图,标示不同剖面位置,图6为沿图3中点划线标示位置垂直页面的剖面图。由于圆形法兰基部10的底部在仰视方向上包括了一个圆环,图3中点划线标示的位置刚好经过其圆心,且该剖面垂直于对称平面10a,因此图6是个对称的图形。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有剖面图式中,剖面皆以灰底或黑底绘示。圆形法兰基部10下方形成了一防奶残积圆环11(图6中以三角虚线框标示其截剖位置),防奶残积圆环11由内径处向外径处增加厚度,形成近似喇叭开口形状的结构。剖面上可以看出防奶残积圆环11由内而外与其底部12间形成了一个夹角α,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当婴儿在吸吮时奶水时,奶水的流动会更顺畅而不会卡住奶水。为了对此有较佳的理解,请见图9。当婴儿使用偏心流道奶嘴1吸吮奶水时,防奶残积圆环11形成的平面与接触的奶水流动方向间的角度小于90度,奶水便能沿着防奶残积圆环11平顺地向婴儿嘴巴方向流动。如果是一般的奶嘴设计,此处与接触的奶水的流动方向间夹角几乎接近垂直,奶水流动较困难,进而于喝完奶时,尚有部分残奶遗留该处。
[0064]
最好,防奶残积圆环11的下方与防奶残积圆环11的底部12所在平面间的夹角α介于10度到20度间。夹角α过大,使用材料过多且不便与奶瓶中盖卡接;夹角α太小,残奶又因表面张力而不滑落。
[0065]
同时请见图6与图8,该图为偏心流道奶嘴1与奶瓶中盖2结合时的剖面图。圆形法兰基部10的另一个设计是圆形法兰基部10的外侧形成一环形沟槽13,用以与奶瓶中盖2内的防漏环21密接,防止奶瓶内的奶水外溢。
[0066]
奶嘴主体部30下与圆形法兰基部10通过环形内缩段20连接,上与吸吮部40连接。实际上,吸吮部40、奶嘴主体部30、环形内缩段20与圆形法兰基部10均使用透明材质,比如硅胶或橡胶,一体成型。最好,奶嘴主体部30的外侧进行雾化处理,使奶嘴主体部30不透明,而与透明的吸吮部40形成鲜明落差,使婴儿能直觉地去咬含吸吮部40。一般奶嘴对应本实用新型奶嘴主体部30的部分,其侧壁厚度通常维持不变,这样的结构很容易因为啜饮时因压力差而扁塌,久而久之造成奶嘴变形。请见图4,该图为偏心流道奶嘴1沿图1中标示的对称平面10a的剖面图。奶嘴主体部30的侧壁厚度由其上方渐增到其下方,因此承受外部压力差时,吸吮部40向奶嘴主体部30挤压靠拢,受限于奶嘴主体部30的渐变壁厚,无法过度地挤压奶嘴主体部30。压力解除后,奶嘴主体部30也因为下方较厚部分的弹性,恢复原来形状,从而具有抗扁塌的功能。奶嘴主体部30的厚度分布不均,除了本身是偏心结构的主体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其一侧形成了通气道,此部分将于下方说明。奶嘴主体部30的另一个功用是协助夹持奶瓶中盖。也即,奶瓶中盖2可套设于环形内缩段20外,通过圆形法兰基部10与奶嘴主体部30的下端夹持固定,如图4所示。
[0067]
吸吮部40形成于奶嘴主体部30上方,是婴儿口含吸奶的部分。外观上,吸吮部40并未有偏心的设计,吸吮部40对称于其内的一中心轴线41(图4中以双点划线表示),奶嘴主体部30还是与吸吮部40关于对称平面10a呈对称。吸吮部40整体的壁厚均匀,但薄于奶嘴主体部30的壁厚。在婴儿嘴含吸吮下,很容易扁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吸吮部40内侧沿奶水流通方向形成多个肋条42(剖面部分也包括一肋条42的部分),用以防止吸吮部40于吸吮使用
时扁塌。此外,请见图2,吸吮部40的开口43处形成一防撕裂圈44,以避免吸吮部40于吸吮使用时受外力(比如婴儿牙咬)而将开口撕裂。
[0068]
由于奶嘴主体部30的偏心设计,吸吮部40的中心轴线41偏移了。请复见图4。中心轴线41沿对称平面10a且垂直于圆形法兰基部10,偏离圆形法兰基部10的对称中心c(由仰视方向观看圆形法兰基部10的最外部,其为一个圆形,对称中心c位于该圆形的圆心处)。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中心轴线41自圆形法兰基部30的对称中心c的偏移量d可为圆形法兰基部10的最外部半径r的30%~60%。因此,由偏心流道奶嘴1的上方看来,如图2所示,奶嘴主体部30在吸吮部40两侧分别形成较大的一上唇抵靠区31及较小的一下唇抵靠区32(如各虚线切割标示)。
[0069]
请见图4。偏心流道奶嘴1穿过上唇抵靠区31形成一上通气道311,穿过圆形法兰基部10形成一下通气道14。请见图5,该图为沿图3中虚线标示位置垂直页面的剖面图。圆形法兰基部10于下通气道14的下方开口141处形成一单向通气阀15,单向通气阀15允许空气单向由圆形法兰基部10上方流通到下方,如空心箭号所绘示。实际上,单向通气阀15可以是个三角球阀。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通气阀15的末端凸出于防奶残积圆环11外,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单向通气阀15的末端也可内缩于防奶残积圆环11中。凸出的设计有利于残奶的排除。上通气道311与下通气道14的设计是要让婴儿在饮用奶水时,平衡奶瓶内外压力以便顺利吸吮奶水的设计。由于奶瓶中盖受圆形法兰基部10与奶嘴主体部30的下端夹持固定,注定外部空气无法从奶瓶中盖2进入奶瓶3中。如果需要补充空气,外部的空气可先通过上通气道311,流经环形内缩段20与奶瓶中盖2间微小的缝隙,最终由下通气道14的单向通气阀15流向奶瓶3。也因为单向通气阀15的单向流通特性,奶瓶中的奶水不会自单向通气阀15反溢到下通气道14中。
[0070]
因为奶嘴主体部30是偏心结构,所以使用上和一般奶嘴稍有不同。请见图9与图10,这些图式绘示偏心流道奶嘴1使用时的各种状态。当婴儿在嘴含偏心流道奶嘴1时,需要将上唇抵靠区31抵靠其上唇,将下唇抵靠区32抵靠其下唇。除了外观形状使然,也有避免使用位置不对时,上通气道311的开口不会被婴儿或喂食者的身体遮住,影响通气。由于上通气道311的开口于上唇抵靠区31处并不明显,新手喂食者可能会忽略了它的存在,造成前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唇抵靠区31于邻近上通气道311处形成指向上通气道311的开口的一指标312,用以提醒使用者免于误将上通气道311堵塞。同时,将指标312朝向婴儿的上唇中央再入口,偏心流道奶嘴1在最佳使用位置,不会让婴儿感到不适。指标312可以形成于上唇抵靠区31的外侧,是个凸出或凹陷的图案,本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凸出的三角形,以其中一个角指向上通气道311。当然,如果奶嘴主体部30没有雾化处理,指标312也可以形成于上唇抵靠区31的内侧。
[0071]
设计上,奶嘴主体部30除了外部与一般的奶嘴不同外,其内侧的设计也有改进特征。上唇抵靠区31内侧任一点向中心轴线41延伸出的垂直线交于下唇抵靠区32内侧的一点,则该垂直线在上唇抵靠区31内侧到中心轴线41间的距离,大于垂直线在下唇抵靠区32内侧到中心轴线41间的距离。为了对此特征有较佳的理解,请见图7。图7为沿图3中双点划线标示位置垂直页面的剖面图,图7的剖面垂直于中心轴线41,所以中心轴线41的位置以点o表示,由上唇抵靠区31内侧点a中心轴线41延伸出的垂直线交于下唇抵靠区32内侧的点b,点a与点o间距离大于点o与点b间距离。即便考虑上通气道311存在对壁体的影响,由上唇抵
靠区31内侧点c中心轴线41延伸出的垂直线交于下唇抵靠区32内侧的点d,点c与点o间距离大于点o与点d间距离。这样的设计形成了上唇抵靠区31内侧较下唇抵靠区32内侧宽大,下唇抵靠区32内侧的曲面更平滑(弯曲弧度不大),流经附近的奶水流速会较快。这样有一个优点。请复见图9与图10。图9中,当奶瓶3中的奶水充足,婴儿吸吮奶水时,奶水的流动会如图9带箭头线段所示。此时奶水流动主要是奶瓶3内外压力差。当奶瓶3中的奶水即将喝完时,残奶如图10所示,残奶的流动主要受重力影响。由于下唇抵靠区32内侧的曲面平滑,导致以虚线框标示部分的残奶,会顺着下唇抵靠区32内侧表面流向开口,避免了残奶积留。
[0072]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