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肢踝关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2695发布日期:2022-04-27 12:1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假肢踝关节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肢踝关节。


背景技术:

2.下肢截肢后,穿戴适当的假肢系统是辅助截肢者实现功能康复和回归日常生活的关键。对于假肢而言,其重点就是保证假肢使用者运动的平稳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求踝关节假肢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调整踝关节假肢的角度,以达到和自然的行走状态下的动作相匹配。
3.现有踝关节假肢小腿与脚板的相对运动形成的步态,无法形成脚板以踝关节为轴,脚后跟不动脚尖抬起的转动过程,或脚尖不动脚后跟抬起的转动过程,自然度差,运动比较死板,不够灵活,导致其穿戴的效果较差,因而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提升其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假肢踝关节,解决了现有踝关节假肢灵活性较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假肢踝关节,包括底板,且底板呈夹角为钝角的z形结构,底板的前端上方固定连接有顶面,后端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片,底板的前端滑嵌有传动杆,且传动杆通过挤压弹簧和底板之间弹性连接,传动杆与直齿轮通过直齿轮与排齿的啮合相配合,两个固定片之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传动有第二锥齿轮,并且第二锥齿轮和直齿轮之间通过连杆传动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两个固定片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转轴的一端。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传动杆内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呈u形结构,凹槽的一侧竖直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排齿且另一侧开设有与直齿轮相配合的滑槽,排齿与直齿轮啮合连接,另一侧和直齿轮之间滑嵌配合。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底板的后端下方固定连接有减震板,且减震板的末端水平面低于底板的前端水平面。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转动块的顶部环形阵列有多个弹性杆,且多个弹性杆的顶端均呈向外侧的倾斜设置。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多个所述弹性杆的内侧插接有连接筒,且连接筒外壁呈向内侧倾斜设置,并且连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硅胶。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底板前端滑嵌传动杆,且在传动杆的内侧设置与其啮合传动连接的直齿轮,由于第二锥齿轮和直齿轮之间通过连杆传动连接,从而在直齿轮转动时,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通过转轴和固定片之间固定连接,从而在走路过程中底板绕转轴向下转动,对小腿位置提供以向前的推力,提升走路时的灵活性。
19.2、本实用新型中,将使用者的小腿放置入连接筒中,与连接筒中的硅胶层接触,提升相互之间摩擦力的同时,减小连接筒对使用者腿部造成的压迫感,将连接筒插接至弹性杆的内部,通过弹性杆对连接筒的挤压力,保证连接筒的位置稳定,从而完成踝关节的安装,在使用过程中,减震板与外部地面之间接触,通过与底板之间的弹性连接,降低在行走过程中受到的震动力,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图;
2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机构结构图;
23.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锥齿轮结构图。
24.图中:1、底板;2、减震板;3、固定片;4、转动块;5、弹性杆;6、连接筒;7、顶面;8、传动杆;9、挤压弹簧;10、连杆;11、转轴;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直齿轮;15、凹槽;16、排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参照图1-3,一种假肢踝关节,包括底板1,且底板1呈夹角为钝角的z形结构,底板1的前端上方固定连接有顶面7,后端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片3,底板1的前端滑嵌有传动杆8,且传动杆8通过挤压弹簧9和底板1之间弹性连接,传动杆8与直齿轮14通过直齿轮14与排齿16的啮合相配合,两个固定片3之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2,且第一锥齿轮12的一侧啮合传动有第二锥齿轮13,并且第二锥齿轮13和直齿轮14之间通过连杆10传动连接。
27.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固定片3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11,且转轴11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块4,第一锥齿轮12固定连接于转轴11的一端,转动块4的顶部环形阵列有多个弹性杆5,且多个弹性杆5的顶端均呈向外侧的倾斜设置,多个弹性杆5的内侧插接有连接筒6,且连接筒6外壁呈向内侧倾斜设置,并且连接筒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硅胶,弹性
杆5对连接筒6具有向内侧的夹持力,保证夹持的稳定性。
28.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传动杆8内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呈u形结构,凹槽15的一侧竖直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排齿16且另一侧开设有与直齿轮14相配合的滑槽,排齿16与直齿轮14啮合连接,另一侧和直齿轮14之间滑嵌配合。
29.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板1的后端下方固定连接有减震板2,且减震板2的末端水平面低于底板1的前端水平面,减震板2减震的范围有限,避免由于底板1移动范围过大,导致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3之间失去啮合关系。
30.工作原理:将使用者的小腿放置入连接筒6中,与连接筒6中的硅胶层接触,提升相互之间摩擦力的同时,减小连接筒6对使用者腿部造成的压迫感,将连接筒6插接至弹性杆5的内部,通过弹性杆5对连接筒6的挤压力,保证连接筒6的位置稳定,从而完成踝关节的安装,在使用过程中,减震板2与外部地面之间接触,通过与底板1之间的弹性连接,降低在行走过程中受到的震动力,提升用户体验;在走路过程中,底板1前端受力时,传动杆8向上滑动并通过排齿16带动直齿轮14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13和直齿轮14之间通过连杆10进行传动连接,从而第二锥齿轮13和直齿轮14的运动趋势相同,第二锥齿轮13随后啮合传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12通过转轴11和固定片3同步运动,从而在抬脚过程中,底板1向下转动,以提供给小腿一定的支撑力,从而更好的模仿人行走时的动作,当踝关节整个抬起时,在挤压弹簧9作用下,传动杆8位置复原,从而通过第二锥齿轮13、直齿轮14、连杆10和第一锥齿轮12的作用下,对底板1和转动块4之间相对位置进行复原,以进行下一次的循环,以此实现踝关节的便捷移动,提升其灵活性。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