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注射功能的圈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2558发布日期:2022-09-06 19:5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注射功能的圈套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注射功能的圈套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内镜治疗的广泛发展,内镜下emr更趋普及。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施(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成为假蒂息肉,然后利用圈套或电切技术,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或作大块组织活检而协助诊断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
3.在常规操作中,医生需要先将注射针通过内镜进入人体腔道,在病变组织部位下进行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使病变组织隆起。然后将注射针从内镜中撤出,再将圈套器通过内镜进入人体腔道,将隆起的病变组织进行圈套剥离。有的患者消化道内有多颗息肉需要切除,会造成注射针与圈套器频繁交替进出内镜,更换器械无形中使手术时间增长,医护人员工作量加大,增加了手术风险。
4.在现有技术中,本技术人申请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40475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注射针的圈套器,包括手柄、指环、电极座、注射管、圈套头、牵引丝、注射针头、导流管和双腔鞘管,指环与手柄滑动连接,牵引丝穿设在双腔鞘管中,牵引丝的近端与指环连接,牵引丝的远端与圈套头连接,导流管穿设在双腔鞘管中,导流管的近端与注射管连接,导流管的远端与注射针头连接,注射管与手柄滑动连接,注射管上固定推块,注射管和推块沿手柄上的第二滑槽滑动,双腔鞘管的近端通过端帽与手柄连接。
5.该方案将注射针和圈套器设置在同一根鞘管,避免了重复进出钳道的繁琐,且将注射针和圈套器手柄合二为一,增加了手术操作的便捷性,提高手术效率,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该方案在出针时,需要医务人员一只手握住手柄,另一只手去推动固定推块,利用固定推块将注射针推出,这样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注射功能的圈套器,能够单手操作,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方便、快捷。
7.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8.一种带注射功能的圈套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主体上滑动的设置有圈套器指环,所述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双腔鞘管,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注射接头,所述双腔鞘管的一个腔管内设置有注射针组件,所述双腔鞘管的另一个腔管内设置有圈套组件,所述圈套组件电连接有电极座,所述圈套组件与圈套器指环联动连接,所述注射针组件与注射接头连通;所述主体位于注射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具有轴向通孔的指环管,所述注射接头滑动的设置在指环管的轴向通孔内,所述注射接头上设置有轴向块,所述轴向块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指环管上开设有贯穿轴向通孔的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内滑动的设置有复位卡柱,所述复位卡柱上设置有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
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形成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卡块靠近第二卡块的一侧与轴向块滑动相抵,所述复位卡柱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按键,所述按键与指环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注射接头与轴向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9.进一步,所述主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圈套器指环包括滑筒,所述滑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如此,滑筒通过第一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槽内,从而实现滑筒在主体上的稳定滑动。
10.进一步,所述滑筒的侧面设置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的尾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复位卡柱远离按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指环卡扣,所述指环卡扣的尾部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头。当只需要注射出针的时候,将圈套器指环向尾部滑动,使得指环卡扣上的卡头刚好卡设在楔形槽尾部的卡槽内,将圈套器指环固定,这样可以在出针的时候,避免圈套器指环移动导致圈套头出去影响注射;当回针的时候,按下按键时,复位卡柱带动指环卡扣向下运动,可以达到脱扣的目的。
11.进一步,所述指环管上开设有与指环管的轴向通孔垂直的盲孔,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所述按键靠近指环管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套设在定位柱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盲孔的底部相抵。当下按按键时,定位柱和盲孔可以对第一弹簧的两端进行固定,防止在收缩时,第一弹簧发生偏移,从而实现按键竖向的平稳下按和上弹。
12.进一步,所述盲孔、第一弹簧和定位柱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定位柱分别对称的设置在复位卡柱的两侧,两个第一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定位柱上,两个第一弹簧分别设置与两个盲孔中。设置两个对称的定位柱,可以使得按键在下按和上弹时不发生偏移,按动起来更加的顺畅。
13.进一步,所述注射针组件包括注射针头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通于注射接头与注射针头之间;所述圈套组件包括圈套头和牵引丝,所述牵引丝固定连接于圈套头与圈套器指环之间,所述牵引丝与电极座电连接。注射接头用于外接外部的注射器,将注射液通过依次通过注射接头和导流管,从注射针头注入到病变组织部;当滑动圈套器指环时,通过牵引丝老控制圈套头在双腔鞘管内的进出。
14.进一步,所述电极座设置在圈套器指环上,所述圈套器指环为双圈套器指环。双圈套器指环是指滑筒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指环,在滑筒的两侧均设置指环,使用时,医务人员的食指和中指可以分别放入到两个指环内,对整个圈套器的夹持固定更加稳定,利于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将电机设置在圈套器指环上,方便操作。
15.进一步,所述主体与指环管一体成型,所述主体的中空结构与指环管的轴向通孔相连通,所述主体的中空结构与通孔处形成阶梯孔,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阶梯孔相抵,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注射接头相抵。当推动注射接头时,第二弹簧被压缩,当需要退回注射接头时,第二弹簧的复位力可以带动注射接头复位。
16.进一步,所述指环管上设置有拇指环。当出圈套使用时,医务人员的大拇指可以放入到拇指环内,方便操作。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将注射和圈套集成在一个圈套器上,使用时,将食指和中指可以分
别放入到双圈套器指环的两个指环内,拇指可以按动按键,或者推动注射接头,或者放入拇指环内固定主体,整个注射或圈套时可以单手操作,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方便。
19.2、本实用新型在出针时,仅需推入注射接头,推到一定位置,第一卡块会在第一弹簧的恢复作用力下将注射接头卡住,回针时,仅需按下按键,使得第一卡块失去对注射接头的阻挡,在第二弹簧的复位作用力下,注射接头复位,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快捷,结构也非常简单,即可达到顺畅的进针和回针。
20.3、本实用新型在注射出针的时候,可以将圈套器指环向尾部滑动,使得指环卡扣上的卡头刚好卡设在楔形槽尾部的卡槽内,将圈套器指环固定,可以在出针的时候,避免圈套器指环移动导致圈套头出去影响注射。
21.4、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圈套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注射,更加的实用。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注射功能的圈套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出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回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出圈套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出圈套后再出针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1中注射接头和复位卡柱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其中,主体1、双圈套器指环2、滑筒3、电极座4、双腔鞘管5、注射接头6、注射针头7、导流管8、圈套头9、牵引丝10、指环管11、轴向通孔12、拇指环13、轴向块14、第一缺口15、竖向通孔16、复位卡柱17、第一卡块18、第二卡块19、第二缺口20、按键21、定位柱22、盲孔23、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楔形槽26、卡槽27、指环卡扣28、卡头29。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1.如图1-7所示:一种带注射功能的圈套器,包括主体1,主体1为中空结构,主体1上滑动的设置有双圈套器指环2,为实现双圈套器指环2在主体1 上的稳定滑动,主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双圈套器指环2 包括滑筒3,滑筒3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指环,滑筒3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筒3上设置有电极座4。
32.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双腔鞘管5,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注射接头6,双腔鞘管5的一个腔管内设置有注射针组件,双腔鞘管5的另一个腔管内设置有圈套组件,注射针组件包括注射针头7和导流管8,导流管8连通于注射接头6与注射针头7之间;圈套组件包括圈套头9和牵引丝10,牵引丝10固定连接于圈套头9与双圈套器指环2之间,牵引丝10与电极座4电连接。
33.主体1位于注射接头6的一端设置有具有轴向通孔12的指环管11,指环管11上设置有拇指环13,注射接头6滑动的设置在指环管11的轴向通孔12 内,注射接头6上设置有轴向块14,轴向块14上开设有第一缺口15,指环管 11上开设有贯穿轴向通孔12的竖向通孔16,
竖向通孔16内滑动的设置有复位卡柱17,复位卡柱17上设置有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卡块18和第二卡块19,第一卡块18与第二卡块19之间形成第二缺口20,第一卡块18靠近第二卡块19的一侧与轴向块14滑动相抵。
34.复位卡柱17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按键21,按键21靠近指环管1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定位柱22,两个定位柱22分别对称的设置在复位卡柱17的两侧,指环管11上开设有与指环管11的轴向通孔12垂直的两个盲孔23,两个定位柱22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24的另一端与盲孔23的底部相抵。滑筒3的侧面设置有楔形槽26,楔形槽26的尾部设置有卡槽27,复位卡柱17 远离按键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指环卡扣28,指环卡扣28的尾部设置有与卡槽 27配合的卡头29。
35.主体1与指环管11一体成型,主体1的中空结构与指环管11的轴向通孔 12相连通,主体1的中空结构与通孔处形成阶梯孔,轴向通孔1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25,第二弹簧25的一端与阶梯孔相抵,第二弹簧25的另一端与注射接头6相抵。
3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37.初始状态下,圈套头9和注射针头7均处于复位状态,即圈套头9和注射针头7位于双腔鞘管5的内部。医务人员的食指和中指可以分别放入到双圈套器指环2的两个指环内,对整个圈套器稳定的夹持固定,大拇指可以放入到拇指环13内。
38.当需要出针时,可以将拇指从拇指环13内取出,然后用拇指将注射接头6 从后端向前推入,推入的过程中将压缩第二弹簧25,此时第一卡块18在注射接头6上的轴向块14上滑动,第一弹簧24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将注射接头 6推到第一卡块18与轴向块14的第一缺口15处以一条直线上时,复位卡柱17 会在第一弹簧24的复位作用力下,第一卡块18插入到注射接头6上轴向块14 的第一缺口15内,从而将注射接头6卡住,此时注射针头7也随着注射接头6 的推入而从双腔鞘管5内出针,可进行注射工作。此时指环卡扣28上的卡头 29也卡入了楔形槽26内的卡槽27内,将双圈套器指环2固定,这样可以在出针的时候,避免双圈套器指环2移动导致圈套头9出去影响注射。
39.当注射完成时,按入按键21,使得复位卡柱17向下运动,一方面,复位卡柱17带动指环卡扣28向下运动,可以达到指环卡扣28与双圈套器指环2 脱扣的目的;另一方面,复位卡柱17向下运动,则待第一卡块18与第二卡块19之间的第二缺口20与第一缺口15相交时,则第一卡块18失去对注射接头6 的阻挡,在第二弹簧25的复位作用力下,注射接头6复位。
40.当需要出圈套头9时,圈套头9在双圈套器指环2往前的推动下出双腔鞘管5,进行圈套工作,在病变组织圈套不太顺利,出现缺水塌陷等情况下,重复出针的步骤,进行注射工作,即在出圈套头9的时候可以进行出针进行注射。
4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