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0502发布日期:2022-08-13 05:2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一种内窥镜手柄,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2.内窥镜是一种通过将具有至少照明、拍摄功能的插入部伸入至人体的自然通道或者术区开孔中,进行人体的体腔环境探测,通过操作位于人体外部的手柄,对位于内窥镜插入部前端的主动弯曲部分进行弯曲角度调节,从而使其在预定的方向进行偏转,帮助人们获取更大可视角度范围的观察。
3.另外,通常内窥镜的插入部上还设置有器械通道,在人体的体腔环境的探测或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人体的内部组织的多余积液进行抽吸,积液经器械通道导出至体外,另外,器械通道还用于外部器械,如活检钳顺着器械通道伸入至体腔中,达到目标靶向组织后,钳取部分人体组织进行活检检测。
4.因此,当插入部插入至人体后,其外部以及内部的器械通道被严重污染,通常的做法是将插入部连带手柄整体进行抛弃,因此成本较高,患者难以支撑高昂的器材费用;另外,现有的内窥镜的主动弯曲部分通过设置在手柄上的拨杆或者转动轮,对主动弯曲部分的弯曲程度进行调节,然而现有技术中主动弯曲部分的弯曲过程转角精度难以把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的远端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用于连接内窥镜手柄的可抛弃段;
7.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操作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操作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所包围的容置空间内,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操作单元传动配合连接;
8.传动部,所述传动部至少包括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近端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单元;
9.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在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作用下,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中的一者沿一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中的另一者沿所述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
10.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11.第一齿轮副,所述第一齿轮副包括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操作单元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近端配合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杆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杆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连接的第一滑
块;
13.以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杆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杆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旋转中心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
15.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且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旋转中心两侧。
16.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径向的末端具有开放型缺口。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径向的末端为封闭结构。
18.所述壳体内固定设置有包围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
19.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包括上述的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
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的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以及上述的内窥镜手柄。
21.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中,当操作者拨动拨杆或者拨轮时,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往预设方向移动的幅度将大于第一从动齿轮的单位旋转角度,因此,操作者在将主动弯曲部弯曲至极限位置过程中所需要拨动拨杆或者拨轮的范围将缩小,从而有益于通过拨动较小的范围而获得更大的弯曲角度;
23.2、本发明中,现有技术中,为达到上述效果需要采用多级齿轮组的啮合,然而本发明中,仅需一个齿轮即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结构简单,舍弃了多级齿轮的方案可以降低内窥镜手柄的制造成本,对患者而言更加有益;另外,通常手柄内的布局空间及其有限,较多的部件将增加手柄内部空间的结构布局难度,另外,手柄的外形结构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方便操作者使用。
24.3、本发明中,将第一滑块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在拨动拨轮或拨杆时获得更好的驱动手感;从而更有益于操作者通过力的反馈来判断主动弯曲部的弯曲情况,帮助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手感,快速帮助操作者适应内窥镜手柄的使用。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手柄对接结构分离状态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手柄对接结构对接状态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重复使用段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重复使用段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重复使用段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从动齿轮从a旋转至b状态转动速率分析示意图;
32.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从动齿轮从a旋转至b状态受力分析示意图。
33.附图中:
34.10、可重复使用段;101、第一传动杆;1012、第一滑块;102、第二传动杆;1022、第二滑块;11、操作单元;120、第一驱动齿轮;13、第一从动齿轮;131、第二滑槽;132、第一滑槽;15、安装螺栓;16、安装板;160、第二导向孔;163、第一导向孔;20、可抛弃段;201、第一推杆;2011、第一牵引绳;202、第二推杆;2021、第二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发明,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36.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在本发明中,“近端”和“远端”是本结构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人体操作的远近位置,以方便对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同时方便理解;“近端”和“远端”是相对而言的位置关系,而非绝对的。
40.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重复使用段10,包括:
41.壳体(本实施例中并未示出),所述壳体的远端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用于连接内窥镜手柄的可抛弃段20;因此,通过将内窥镜手柄的可重复使用段10与可抛弃段20可
拆卸式连接(可重复使用段10与可抛弃段20沿图1或图2中的a或-a方向对接和拆卸),从而在临床使用后可以实现将可重复使用段10保留,而将可抛弃段20舍弃,降低了内窥镜的使用成本,进而给患者降低了经济负担。
42.请结合图3所示,可重复使用段10,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操作单元11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操作单元11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所包围的容置空间内,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操作单元11传动配合连接。
43.请结合图4所示,可重复使用段10,还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至少包括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所述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的近端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单元;
44.所述第一传动杆101和所述第二传动杆102在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作用下,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中的一者沿一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中的另一者沿所述预设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
45.进一步地,
46.请结合附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47.第一齿轮副,所述第一齿轮副包括第一驱动齿轮120和第一从动齿轮13,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20与所述操作单元11驱动连接,具体地,操作单元11包括拨杆或者拨轮,图3中示出了操作单元11为拨轮结构,该拨轮结构中心设置有转动轴,该转动轴连接至第一驱动齿轮120上,从而在操作拨轮的过程中使第一驱动齿轮12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3;进一步地,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与所述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的近端配合连接。
48.继续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和所述第一传动杆101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第一滑槽132,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和所述第一传动杆101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32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1012;
49.以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和所述第二传动杆102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第二滑槽131,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和所述第二传动杆102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31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1022。
50.为保障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在预定的方向移动,因此在所述壳体内的安装板16上固定设置有包围所述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的第一导向孔163和第二导向孔160。
51.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均安装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上;且所述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的旋转中心两侧。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上分别设置配合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的第一滑块1012和第二滑块1022;当第一从动齿轮13受迫转动时,请结合附图5所示,第一从动齿轮13绕其旋转中心的安装螺栓15逆时针旋转使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达到图5所示中的位置,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在转动过程中同时在相反的方向推动第一滑块1012和第二滑块1022移动,从而使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在预设的行动轨迹上做直线运动,在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作用下使位于内窥镜手柄可抛弃段20中的第一推杆201和第二推杆202沿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的移动方向同步移动,以使分别连接在第一推杆201和第二推杆202上的第一牵
引绳2011和第二牵引绳2021移动,进而调节设置在可抛弃段20上的主动弯曲部弯曲;其中,可抛弃段20上的主动弯曲部弯曲角度通过调节拨轮的转动角度来实现。
52.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主动弯曲部的弯曲角度是通过调节拨杆或者拨轮实现,当拨杆或者拨轮旋转预设的角度,则主动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对应弯曲相应的角度;因此,当弯曲部的弯曲角度需要调节至达到极限弯曲角度的过程中,拨杆或者拨轮对应的旋转角度也较大,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内窥镜手柄的使用过程中通常是需要单手操作。然而,单手操作过程中,对弯曲部大角度范围的调节具有一定难度。原因在于,当手在握住内窥镜手柄保持稳定性的同时,需要手指活动较大范围的幅度来拨动拨杆或者拨轮,这对于不同操作个体而言难度是不同的,另外,操作者在操作拨轮或者拨杆的过程中难以通过手感来判断主动弯曲部的弯曲情况。
5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提供的将所述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均安装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上;且所述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的旋转中心两侧。请结合图6所示,当逆时针驱动第一从动齿轮13,从a位置旋转到b位置,该过程中由于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只能沿箭头指示的预定方向移动,因此第一滑块1012和第二滑块1022到达第一从动齿轮13的旋转中心的高度为h,并且该高度h不会随着第一传动杆101、第二传动杆102以及第一从动齿轮13的运动而发生变化,因此第一滑块1012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横向位移为l,该横向位移l与第一从动齿轮13的旋转角度θ相关,于是可以总结出h、l和θ之间的关系为下式:l=h
·
tanθ;可以得到第一滑块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过程仅与第一从动齿轮13的旋转角度θ相关;进而,可以推导出l随θ变化的速率如下式::l

=h/cos2θ,由于第一滑块1012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过程,θ从0开始增加,l

=h/cos2θ逐渐增大;因此,可以得到当操作者拨动拨杆或者拨轮时,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往预设方向移动的幅度将大于第一从动齿轮13的单位旋转角度,因此,操作者在将主动弯曲部弯曲至极限位置过程中所需要拨动拨杆或者拨轮的范围将缩小,从而有益于通过拨动较小的范围而获得更大的弯曲角度;现有技术中,为达到上述效果需要采用多级齿轮组的啮合,然而本发明中,仅需一个齿轮即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结构简单,舍弃了多级齿轮的方案可以降低内窥镜手柄的制造成本,对患者而言更加有益;另外,通常手柄内的布局空间及其有限,较多的部件将增加手柄内部空间的结构布局难度,另外,手柄的外形结构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方便操作者使用。
54.与此同时,请结合图7所示,在转动第一从动齿轮13的过程中,当第一滑块1012位于a位置时,第一滑槽132的槽壁施加给第一滑块1012的力为f,达到b位置后,若操作者施加的力不变依然为f,则第一滑槽132沿预设方向推动第一滑块1012的力为f1,结合图7中所示力的分解原理,f1=f
·
cosθ<f;因此,意味着操作者将第一滑块1012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在保障相同转动速度下,需要更大的驱动力;换言之,将第一滑块1012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在拨动拨轮或拨杆时获得更好的驱动手感;从而更有益于操作者通过力的反馈来判断主动弯曲部的弯曲情况,帮助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手感,快速帮助操作者适应内窥镜手柄的使用。
55.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的旋转中心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从而使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获得同步位移。
56.请结合图4至图7,所述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径向的末端具有开放型缺口。该开放型缺口可以有益于第一滑块1012和第二滑块1022的安装,从而提高了手柄的组装效率。
57.在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径向的末端还可以为封闭结构,可以防止第一滑块1012和第二滑块1022沿第一从动齿轮13的径向滑离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1。
58.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重复使用段10,还可以设置两套驱动部和传动部,两套驱动部分别对两套传动部进行驱动,从而可以实现主动弯曲部在四个角度进行偏转。
59.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包括上述的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重复使用段10。
6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的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重复使用段10,以及上述的内窥镜手柄。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