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耳式干耳器

文档序号:31246435发布日期:2022-08-24 01:4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耳式干耳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挂耳式干耳器。


背景技术:

2.外耳道深而窄,且容易进水,进水后难以干耳,特别是在外耳道口偏狭窄的病人。外耳道经常处于潮湿状态或者经常使用棉签掏耳,非常容易导致外耳道炎,特别是真菌式外耳道炎,会使患者出现瘙痒、疼痛、流脓、耳闷等不适,并且反复治疗后仍容易复发,而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便是外耳道不干燥,因此形成恶性循环者不少见。
3.另外,外耳道通气不足,还会导致外耳道胆脂瘤、慢性鼓膜炎甚至中耳炎等。再者,许多外耳道炎、外耳道胆脂瘤、中耳炎治疗后或手术后患者,需要维持耳道干爽的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总而言之,维持外耳道干燥、通气的环境,在临床中意义重大。
5.现有的干耳方式通常为使用如吹风筒、电风扇以及吹耳球等工具对患者进行干耳,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并没有专门用于干耳的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挂耳式干耳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8.一种挂耳式干耳器,包括:
9.耳后部,所述耳后部设有与人耳背面贴合的曲面结构;所述耳后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电源、微型马达和风扇,所述电源以及所述微型马达均与所述耳后部相对固定,所述微型马达驱动所述风扇旋转;
10.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与所述耳后部相对固定,所述挂耳部设有第一导气通道,所述第一导气通道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11.吹嘴部,所述吹嘴部与所述挂耳部远离所述耳后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吹嘴部设有吹气口以及第二导气通道,所述第二导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吹气口与所述第二导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吹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气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导气通道的一端;
12.固定耳塞,所述固定耳塞设有镂空通气结构,所述固定耳塞与所述吹嘴部远离所述挂耳部的一端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病患将干耳器佩挂于耳朵,此时耳后部位于耳朵后方并且与病患耳朵后方的皮肤抵接,挂耳部位于耳朵的上方,起到防止掉落的作用。吹嘴部伸入病患的外耳道内,电源为微型马达供电,微型马达带动扇叶旋转,使安装腔的空气沿第一导气通道和第二导气通道运动,并最终从吹气口流出,实现吹气。或扇叶旋转带动空气自吹气口流入经第一导气通道和第二导气通道实现抽气。使病患的耳道内的空气不断地流动,
使耳道能保持干燥,可得到较好的干耳效果。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腔内固定有鼓风盒,所述鼓风盒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微型马达设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方,所述风扇为离心扇,所述离心扇安装于所述鼓风盒内,所述第一导气通道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微型马达与所述风扇之间设有交错轴传动系统。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风扇设置为离心扇的形式,可使耳后部保持一定的风力的同时变得更加扁平,有利于减小挂耳式干耳器整体的体积,并且微型马达设置于风扇的下方也能更加有效的利用耳后部的内部空间。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后部设置有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微型马达的通断。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控制开关能控制微型马达的通断,在不需要使用干耳器时可使微型马达停止工作,降低能量消耗。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后部设置有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微型马达的转动方向。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控制开关使干耳器有两种使用模式,一种使用方式为抽气,另一种使用方式为吹气,可对应不同的工况,一般长期佩戴时使用轻微的抽气功能即可,如果洗澡后耳道进水或者耳道内瘙痒难耐时,可通过调节第二控制开关启动吹风模式进行干耳或者耳部气体按摩。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后部安装有调速组件,所述调速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微型马达的转速。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速组件可调节微型马达的转速,可避免了过大的气流导致病患的耳部感到不适。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耳塞套设于所述吹嘴部,所述固定耳塞的位置可沿所述吹嘴部的延伸方向调节。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耳塞被固定于耳道口与耳屏之间,吹嘴部位置可相对于固定耳塞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吹嘴部伸入耳道的深度,实现通气位置的调整,可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治疗。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吹嘴部包括导气管和定制吹嘴,所述导气管与所述定制吹嘴相对固定,所述定制吹嘴为形状定制构件,所述定制吹嘴的形状可根据患者的病症定制。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同人的外耳道弧度差别大,鼓膜炎的位置也不固定,为了达到更加精准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定制吹嘴可针对不同外耳道形态、不同病变位置进行个体化的定制。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气管为软管状结构。
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气管设置为软管结构,导气管相对于硬质结构更容易使定制吹嘴伸入病患的耳道,更便于干耳器佩戴。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病患的耳道内的空气不断地流动,使耳道能保持干燥,可得到较好的干耳效果。
29.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虚线表示内部结构);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马达、鼓风盒、风扇以及交错轴传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马达、鼓风盒、风扇以及交错轴传动系统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00、耳后部;111、电源;112、微型马达;113、鼓风盒;114、风扇;115、主动锥齿轮;116、从动锥齿轮;121、第一控制开关;122、第二控制开关;123、调速组件;200、挂耳部;210、第一导气通道;300、吹嘴部;310、导气管;311、第二导气通道;320、定制吹嘴;400、固定耳塞;410、软管通道;42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36.参照图1至图3,一种挂耳式干耳器,包括耳后部100、挂耳部200、吹嘴部300和固定耳塞400。
37.耳后部100设有与人耳背面贴合的曲面结构,耳后部100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电源111、微型马达112、鼓风盒113和风扇114。电源111、微型马达112、鼓风盒113均与耳后部100固定连接。耳后部100紧贴人耳的一面垫以棉片等软性材料,以减少对耳部的压迫及降低传导至耳部的微型马达112的震动。耳后部100的下端设有第一控制开关121、第二控制开关122和调速组件123,第一控制开关121用于控制微型马达112的通断,第二控制开关122用于控制微型马达112的转向,调速组件123用于控制微型马达112的转速。
38.电源111设置于耳后部100的最下端,微型马达112设置于鼓风盒113以及风扇114的下方,风扇114设置于鼓风盒113内,风扇114设置为离心扇,微型马达112与离心扇之间设置有交错轴传动系统,交错轴传动系统包括主动锥齿轮115和从动锥齿轮116,主动锥齿轮115与微型马达1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锥齿轮116与风扇114固定连接,主动锥齿轮115以及从动锥齿轮116均与耳后部100转动连接,主动锥齿轮115和从动锥齿轮116相互啮合,实现交错轴传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交错轴传动结构,如蜗轮蜗杆等,也可采用两个直齿轮啮合进行传动)。
39.挂耳部200为硬质构件,挂耳部200与耳后部100固定连接,挂耳部200设有第一导
气通道210,第一导气通道210与安装腔相连通。
40.吹嘴部300包括导气管310和定制吹嘴320。导气管310的一端与挂耳部200远离耳后部100的一端连接,导气管310设置为软管结构,导气管310相对于硬质结构更容易使定制吹嘴320伸入病患的耳道,更便于干耳器佩戴。定制吹嘴320与导气管310远离挂耳部200的一端固定连接,定制吹嘴320与导气管310可通过超声波焊接进行连接。不同人的外耳道弧度差别大,鼓膜炎的位置也不固定,为了达到更加精准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定制吹嘴320可针对不同外耳道形态、不同病变位置进行个体化的定制(具体地,可采用3d打印或手工弯曲等方式进行定制),并且为了保持形状固定,其采用硬质的材质制成,定制吹嘴320远离导气管310的一端设有吹气口。吹嘴部300设有第二导气通道311,第二导气通道3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气通道210以及吹气口相连通。
41.固定耳塞400设为圆弧形耳塞头的设计,可以直接卡在耳道口与耳屏之间进行固定。固定耳塞400的中间设有软管通道410,导气管310穿设于固定耳塞400的软管通道410内,导气管310或定制吹嘴320在软管通道410由于摩擦力被固定,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推拉导气管310从而调节吹气口进入耳道的深度,使吹气口能在耳道内移动,可针对耳道不同部位和不同病变进行更精细的治疗。两面均采用镂空设计,除了软管通道410和其必要支撑作用的支撑杆420外,其余部分均镂空,便于气流进出病患的外耳道。
42.使用时将干耳器佩挂在耳部,固定耳塞400戴好后即可启动开关,一般长期佩戴时使用轻微的抽气功能即可,如果洗澡后耳道进水或者耳道内瘙痒难耐时,可通过调节正负极转换开关启动吹风模式进行干耳或者耳部气体按摩,调速开关的存在避免了过大的气流导致耳部不适感。另外,针对不同的耳部病变进行治疗时,可由专业机构人员针对不同患者的耳道弧度情况和病变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吹嘴设计。
4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