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5783发布日期:2022-08-24 09:2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头部磁共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2.现今目前市面上磁共振均为固定安装形式,通常需要配备磁共振屏蔽室,同时各功能部件分开安装并通过电缆连接,这种系统不但安装场地占地面积大,而且各功能部件分散安装连接繁琐,给设备安装和后期维护都会带来一定困难。需要做磁共振检查患者都需要被送到核磁检查室内进行扫描检查,对于部分特殊患者,由于治疗期间不便于长距离移动,特别是icu病房内患者和某些急诊患者,对其进行扫描检查会带来很大不便。
3.现有的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目前市场磁共振设备都是配备屏蔽房或屏蔽罩来隔绝emi对图像的影响,导致磁共振设备体积大、笨重,占用空间大,使用过程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目前市场磁共振设备都是配备屏蔽房或屏蔽罩来隔绝emi对图像的影响,导致磁共振设备体积大、笨重,占用空间大,使用过程不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移动式设备柜、肢体支撑机构和可移动式磁体组件,所述移动式设备柜的下端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包括移动式设备柜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可折叠的肢体支撑机构,所述移动式设备柜的上端设置有可移动式磁体组件,且移动式设备柜的上端另一侧固定有头托垫板,所述可移动式磁体组件的上端顶部设置有计算机组件,所述可移动式磁体组件包括磁体外框、磁体极头、梯度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所述磁体外框内有上下两个磁体极头,且磁体极头的端面处设置有梯度线圈,所述梯度线圈的端面处设置有发射线圈,且发射线圈的端面处设置有接收线圈。
6.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设备柜包括电源控制单元、谱仪、前置接收单元、梯度功放、可充电式电池、射频功放和emi接收单元,所述移动式设备柜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电源控制单元,且电源控制单元的外部一侧设置有谱仪,所述移动式设备柜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前置接收单元,且移动式设备柜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可充电式电池,所述移动式设备柜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梯度功放,且梯度功放的下方处设置有射频功放,所述移动式设备柜的外部一侧设置有emi接收单元。
7.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控制单元、谱仪、前置接收单元、梯度功放、可充电式电池和射频功放之间构成电性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肢体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活动板、活动片、第二活动板
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部一侧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且第一活动板的外部一端活动设置有活动片,并且活动片的外部一端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外部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的下端底部设置有emi接收线圈。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一活动板、活动片、第二活动板和第二支撑架之间构成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可折叠贴合。
10.进一步的,所述emi接收线圈设置有多组。
11.进一步的,所述磁体外框和移动式设备柜构成水平滑动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梯度功放和梯度线圈之间构成电性连接,射频功放与发射线圈之间构成电性连接,前置接收单元与接收线圈之间构成电性连接,且磁体极头、梯度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构成固定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性强,磁体组件采用可移动式结构,可直接移动扫描组件使扫描区域达到患者头部,不需要再主动挪动患者进入磁体达到扫描区域,对移动不便患者带来便捷,使用单独的emi接收线圈来接收外界的干扰信号,并通过在成像过程中扣除该信号的方式起到屏蔽外界干扰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屏蔽房或屏蔽罩,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克服目前磁共振成像系统占用空间大,不能移动,笨重等缺点。
14.采用可充电式电池供电,线性电源,解决了传统通过市电供电带来的信号干扰问题,且工作时不依赖市电,并自带可折叠床,在移动和收纳存放时能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专用的可折叠床能使患者在高度和位置能达到磁共振系统的适合测试位置。
15.1.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设备柜、肢体支撑机构和可移动式磁体组件,移动式设备柜的下端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包括移动式设备柜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可折叠的肢体支撑机构,移动式设备柜的上端设置有可移动式磁体组件,且移动式设备柜的上端另一侧固定有头托垫板,可移动式磁体组件的上端顶部设置有计算机组件,肢体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活动板、活动片、第二活动板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外部一侧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且第一活动板的外部一端活动设置有活动片,并且活动片的外部一端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的外部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的下端底部设置有emi接收线圈。第一支撑架、第一活动板、活动片、第二活动板和第二支撑架之间构成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可折叠贴合。emi接收线圈设置有多组,通过万向轮可移动到患者床旁,给移动不便患者、icu病房患者带来便捷,自带可折叠的肢体支撑机构,在移动和收纳存放时能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专用的可折叠的肢体支撑机构能使患者在高度和位置能达到磁共振系统的适合测试位置,可移动式磁体组件采用可移动式结构,当患者躺在床上,可直接移动可移动式磁体组件整体使扫描区域达到患者头部,不需要再主动挪动患者进入磁体达到扫描区域,对移动不便患者带来便捷,并使用多组分布的emi接收线圈,利用单独的emi接收线圈来接收外界的干扰信号,并通过在成像过程中扣除该信号的方式起到屏蔽外界干扰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屏蔽房或屏蔽罩。测量区域角度及视野开阔,不再是幽闭空间,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6.2.本实用新型,电源控制单元、谱仪、前置接收单元、和可充电式电池之间构成电性连接。可移动式磁体组件包括磁体外框、磁体极头、梯度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磁体
外框的内壁上下两端设置有磁体极头,且磁体极头的端面处设置有梯度线圈,梯度线圈的端面处设置有发射线圈,且发射线圈的端面处设置有接收线圈。磁体外框和移动式设备柜构成水平滑动结构。梯度功放和梯度线圈之间构成电性连接,射频功放与发射线圈之间构成电性连接,前置接收单元与接收线圈之间构成电性连接,且磁体极头、梯度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构成固定结构,整个结构采用可充电式电池供电,线性电源,解决了传统通过市电供电带来的信号干扰问题,且工作时不依赖市电,可充电式电池通过电源控制单元转换成设备需要电压,给梯度功放、射频功放、前置接收单元、谱仪供电,且在可移动式磁体组件中,最中间为接收线圈,外面为发射线圈,发射线圈上下贴着是上下梯度线圈,上下梯度线圈嵌入磁体极头内,达到基本头部磁共振成像结构的构建,来使可移动式磁体组件来精确对内侧的头部进行成像监测,各个emi接收线圈与emi接收单元之间构成电性连接,且emi接收单元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折叠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设备柜上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磁体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移动式设备柜;101、电源控制单元;102、谱仪;103、前置接收单元;104、梯度功放;105、可充电式电池;106、射频功放;107、emi接收单元;2、肢体支撑机构;201、第一支撑架;202、第一活动板;203、活动片;204、第二活动板;205、第二支撑架;3、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01、磁体外框;302、磁体极头;303、梯度线圈;304、发射线圈;305、接收线圈;4、计算机组件;5、万向轮;6、头托垫板;7、emi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移动式设备柜1、肢体支撑机构2和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移动式设备柜1的下端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包括移动式设备柜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可折叠的肢体支撑机构2,移动式设备
柜1的上端设置有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且移动式设备柜1的上端另一侧固定有头托垫板6,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的上端顶部设置有计算机组件4,肢体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架201、第一活动板202、活动片203、第二活动板204和第二支撑架205,第一支撑架201的外部一侧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202,且第一活动板202的外部一端活动设置有活动片203,并且活动片203的外部一端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动板204,第二活动板204的外部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05,的下端底部设置有emi接收线圈7。第一支撑架201、第一活动板202、活动片203、第二活动板204和第二支撑架205之间构成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板202和第二活动板204之间可折叠贴合。emi接收线圈7设置有多组,通过万向轮5可移动到患者床旁,给移动不便患者、icu病房患者带来便捷,自带可折叠的肢体支撑机构2,在移动和收纳存放时能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专用的可折叠的肢体支撑机构2能使患者在高度和位置能达到磁共振系统的适合测试位置,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采用可移动式结构,当患者躺在床上,可直接移动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整体使扫描区域达到患者头部,不需要再主动挪动患者进入磁体达到扫描区域,对移动不便患者带来便捷,并使用多组分布的emi接收线圈7,利用单独的emi接收线圈来接收外界的干扰信号,并通过在成像过程中扣除该信号的方式起到屏蔽外界干扰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屏蔽房或屏蔽罩。测量区域角度及视野开阔,不再是幽闭空间,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27.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移动式设备柜1包括电源控制单元101、谱仪102、前置接收单元103、梯度功放104、可充电式电池105、射频功放106和emi接收单元107,移动式设备柜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电源控制单元101,且电源控制单元10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谱仪102,移动式设备柜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前置接收单元103,且移动式设备柜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可充电式电池105,移动式设备柜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梯度功放104,且梯度功放104的下方处设置有射频功放106,移动式设备柜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emi接收单元107。电源控制单元101、谱仪102、前置接收单元103、梯度功放104、可充电式电池105和射频功放106之间构成电性连接。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包括磁体外框301、磁体极头302、梯度线圈303、发射线圈304和接收线圈305,磁体外框301的内壁上下两端设置有磁体极头302,且磁体极头302的端面处设置有梯度线圈303,梯度线圈303的端面处设置有发射线圈304,且发射线圈304的端面处设置有接收线圈305。磁体外框301和移动式设备柜1构成水平滑动结构。梯度功放104和梯度线圈303之间构成电性连接,射频功放106与发射线圈304之间构成电性连接,前置接收单元103与接收线圈305之间构成电性连接,且磁体极头302、梯度线圈303、发射线圈304和接收线圈305构成固定结构,整个结构采用可充电式电池供电,线性电源,解决了传统通过市电供电带来的信号干扰问题,且工作时不依赖市电,可充电式电池通过电源控制单元转换成设备需要电压,给梯度功放、射频功放、前置接收单元、谱仪供电,且在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中,最中间为接收线圈305,外面为发射线圈304,发射线圈304上下贴着是上下梯度线圈303,上下梯度线圈303嵌入磁体极头302内,达到基本头部磁共振成像结构的构建,来使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来精确对内侧的头部进行成像监测,各个emi接收线圈7与emi接收单元107之间构成电性连接,且emi接收单元107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
28.综上,该移动式头部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时,首先移动式设备柜1通过底部万向轮5实现移动、转弯,以达到患者旁边,之后通过可充电式电池105通过电源控制单元101转
换成设备需要电压,给谱仪102、前置接收单元103、梯度功放104和射频功放106进行供电,之后将肢体支撑机构2进行展开使其平铺,形成平板状结构,患者能躺上进行磁共振扫描,当患者躺在床上时,头部位于头托垫板6处,之后通过握把来推动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使可移动式磁体组件3内部的扫描区域达到支撑头托区域,将头部进行笼罩,以进行头部成像检测,完成后将肢体支撑机构2进行折叠收纳即可。
2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