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性瘤胃臌气放气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1720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泡沫性瘤胃臌气放气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兽医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泡沫性瘤胃臌气放气穿刺针。
【背景技术】
[0002]瘤胃臌气是反刍动物特有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由病程可分为急性瘤胃臌气和慢性瘤胃臌气。由于慢性瘤胃臌气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见于食管、前胃、真胃以及肠道慢性疾病经过中的一种综合征,治疗原则主要在于除去原发病,对症治疗多无效果,所以,瘤胃臌气通常是指急性瘤胃臌气。
[0003]急性瘤胃臌气是由于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采食的易发酵饲料在瘤胃内菌群作用下迅速酵解,产生大量气体(泡沫),而引起的瘤胃和网胃急剧臌胀。按照病性,急性瘤胃臌气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泡沫性臌气和气体性臌气。急性瘤胃臌气多发于牛和绵羊,山羊少见。在我国南方耕牛中的发病率,约占前胃疾病的15%-20%。夏季放牧的牛羊可能成群发生,病死率可达30%,舍饲的牛羊如管理不当,亦会群发,死亡率也较高。
[0004]瘤胃形同发酵罐,采食的饲草、饲料在其酵解和运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还有少量氢、氧、氮和硫等。这些气体,除部分在内容物表面形成气帽外,大多通过反刍和嗳气排出,或随同瘤胃内容物运转至真胃和小肠吸收,从而保持产气与排气的相对平衡。但病理状态下,采食的易发酵饲料,产生大量的气体,既不能通过嗳气排出,又不能随同内容物由胃肠道吸收和排除,因而导致瘤胃急性扩张和臌气。
[0005]泡沫性瘤胃臌气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泡沫的形成,主要决定于瘤胃液的表面张力、粘稠度及泡沫表面的吸附性能这三种胶体化学因素。易发酵的饲料,特别是豆科植物,含多量的蛋白质、皂苷、果胶等物质,可产生气泡。其中核糖体(rRNA) 18S更具有生成泡沫的特性。果胶、唾液中的粘蛋白和细菌的多糖可增高瘤胃液的粘稠度。瘤胃内容物发酵过程中的所产生的有机酸,热别是柠檬酸、丙二酸、琥珀酸等非挥发性酸类,可使瘤胃液的PH下降。当pH降至6.0-5.2时,泡沫的稳定性较高,不能逸出,以致阻塞贲门,嗳气停止,而于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泡沫型臌气。气体性瘤胃臌气的发生,主要起因于瘤胃内碳酸氢盐、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游离二氧化碳和甲烷以及饲料中所含氰苷和脱氢黄体酮化合物(类似维生素P),降低了前胃神经的兴奋性,并对瘤胃收缩有抑制作用。
[0006]在瘤胃臌气的病情发展中,由于瘤胃壁过度扩张,腹内压升高,胸腔负压降低,使呼吸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瘤胃内腐败、酵解产物刺激瘤胃壁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呈疼痛不安现象。疾病末期,瘤胃壁张力完全丧失,气体排出更为困难,血液中二氧化碳显著升高,碱储下降,可见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发生窒息和心脏麻痹并在数小时内死亡。
[0007]瘤胃臌气的治疗原则在于排气消胀,理气止酵,强心输液,健胃消导。治疗过程中一般使用瘤胃穿刺针对瘤胃穿刺放气,同时内服或通过套管穿刺针向瘤胃内灌注止酵消导药物配合治疗。但是,在实际的瘤胃穿刺放气过程中,传统的瘤胃穿刺针存在诸多不便,下面以牛为例,一一说明。第一,对于泡沫型臌气病牛,穿刺针行瘤胃穿刺后,由于大量气泡及气泡上食糜的存在,放气口必然堵塞,只能断断续续地排出少量气体,若拔出穿刺针清理再次进行穿刺放气,不但放气效果仍不理想,还会徒增病牛疼痛和感染风险;第二,对于由于食道阻塞、痉挛和麻痹等食道疾病继发的瘤胃臌气,以及泡沫性臌气阻塞贲门的情况,止酵消导药物无法口服或灌胃,只能由瘤胃穿刺套管针灌注,这就导致了穿刺放气和灌注消导药物不能同时进行,会延误急性臌气病牛的救治时间,也会影响救治效果;第三,即使对于单纯的气体性瘤胃臌气,一般病牛不会配合口服或导管灌胃药物,仍需要通过穿刺针灌注止酵消导药物,而传统的穿刺针只有一个针孔(即放气孔)可供灌注使用,不仅灌注速度慢,且由于是单点灌注,止酵消导或健胃药物只能在硕大的瘤胃一处起作用(发生瘤胃臌气时,瘤胃壁紧绷,平滑肌自动运动性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迟滞),无法有效发挥止酵消导作用,也无法使健胃药物充分发挥作用;第四,瘤胃臌气尤其是急性瘤胃臌气在穿刺放气时应有效控制放气速度,进行间歇式放气,以免快速放气后,腹腔压力迅速降低,胸腔负压升高,血液迅速回流,导致脑缺氧,而传统的穿刺针并无可以控制间歇性放气的装置。
[0008]申请号为201420327559.0的专利公开的治疗瘤胃臌气的装置具有放气部和注药部,解决了放气和灌注药物不能同时进行的问题,但是,其技术方案虽在放气部增设了几个放气孔,对于泡沫性瘤胃臌气也只是能排除多个气泡的气体,依然容易被气泡中的食糜堵塞,其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好;另外,其注药部同传统的穿刺针一样,只能在针头进行单点注射,而反刍动物瘤胃(尤其是牛)体积巨大,且臌气时瘤胃运动迟滞,单点注射药物效果不佳,发生药效缓慢,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治疗反刍动物瘤胃臌气时可以兼顾放气和灌注药物,同时在注射药物时能控制注药部转动速度,有效打碎瘤胃内气泡、防止气泡上黏着的食糜堵塞放气通道,能自行控制放气节奏以及放气速度的泡沫性瘤胃臌气放气穿刺针。
[0010]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泡沫性瘤胃臌气放气穿刺针,包括穿刺放气针本体,穿刺放气针本体包括有放气部和注药部,其中:放气部包括外管壳,外管壳下部侧壁设有数个放气孔,外管壳内还固定有内管套,外管壳内壁与内管套外壁之间的间隙为放气通道,放气通道中设有一调节管,调节管下部侧面设有能卡入放气孔并将放气孔密封的弹性片,弹性片上部能与放气孔上边缘抵触卡位,每个弹性片上部的调节管管壁上均开设有与放气孔形状、大小相同的调节孔,调节管下部设有回弹弹簧和缓升气囊,缓升气囊的上部和调节管底面固定连接,下部固定在放气通道底部,回弹弹簧的上部顶在调节管底面,下部固定在放气通道底部,缓升气囊上设置有一单向阀,单向阀一端伸入缓升气囊中,另一端伸入调节管中,单向阀包括挡板、阀片以及阀片弹簧,阀片弹簧将阀片顶在挡板上,使阀片与挡板密封配合,挡板位于靠近缓升气囊的一侧,阀片位于靠近调节管的一侧,挡板上开设一微孔,使缓升气囊和调节管通过该微孔连通,调节管上部设有按压手柄,调节管被压下时,回弹弹簧压缩,缓升气囊压缩,缓升气囊中气压上升,气体顶开阀片溢出,弹性片下移离开放气孔,调节孔与放气孔部分或全部对齐,放气通道部分或全部开放,下压力消失后,回弹弹簧回弹,使缓升气囊内为负压,空气通过微孔缓慢流入缓升气囊,缓升气囊伸展,弹性片上移与放气孔卡位密封,放气通道关闭;注药部滑动设置在内管套中,注药部包括有软管结构,软管结构包括一个总管和若干个分管,总管上端设有连接部,总管的下端与分管的上端连通,分管下端为盲端,连接部包括有轴向贯通的连接环以及接管,总管上端与连接环下部密封固定连接,连接环上部与接管下端可转动密封连接,接管上端与外界注药装置,每个分管外侧均固定有硬质支撑结构,每个分管内侧均开设有注药孔,硬质支撑结构包括有三个支撑柱,分别为上支撑柱、中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上支撑柱上部延伸至总管上部并与总管固定,中支撑柱上部固定在上支撑柱内侦U,下部低于上支撑柱的下端,中支撑柱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中铰接轴连接,上支撑柱的下端通过中支撑弹簧与中支撑柱的下部连接,下支撑柱的上部固定在中支撑柱的下部内侧,下支撑柱的下部低于中支撑柱的下端,下支撑柱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下铰接轴连接,中支撑柱的下端通过下支撑弹簧与下支撑柱的下部连接;下支撑柱底端铰接有针头体,下支撑柱下部通过针头弹簧与针头体内侧连接,各个硬质支撑结构的针头体的尖部相互抵接组合成穿刺放气针针头;上支撑柱底部内侧设有上支撑斜面,中支撑柱底部内侧设有中支撑斜面,上支撑斜面与中支撑斜面的倾斜角之和为90°,中铰接轴设置于上支撑斜面的正内侧,下铰接轴设置于中支撑斜面的正内侧,穿刺放气针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注药部上侧的压转装置,压转装置包括有压转手柄,压转手柄下部固定有压转套管,压转套管下端与压转弹簧上端连接,压转弹簧下端固定在一转块上,该转块安置在总管上端,可相对于总管上端转动,压转套管内侧面设置有斜螺纹槽,连接环外侧面设有与斜螺纹槽相适配的斜螺纹凸,压转套管套设在连接环外侧,当下压压转套管时,斜螺纹槽在下压力的分力作用下使斜螺纹凸沿着斜螺纹槽转动,内管套内设置有定位槽,上支撑柱上设有弹性定位凸,当注药部处于全展开状态时,弹性定位凸正好卡入定位槽中阻止注药部相对于内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