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42072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又被称为歪嘴巴、歪歪嘴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是 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 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 成。
[0003] 面神经麻痹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 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 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 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0004] 面神经麻痹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 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面瘫的根源在于颈椎骨骼错位歪斜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痉挛而形成 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 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0005] 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神经麻痹应分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神经 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 病变所引起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 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 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
[0006]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 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 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 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 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 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0007] 目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药物有很多,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针灸、口服及注射西 药等等。而针灸效果慢,需要长时间治疗,西药大多有副作用,长时间服用会导致患者肠胃 不适。因此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的 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 此选择一种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对于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 义。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 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活血舒络、祛风胜湿、益气生津、清热 消肿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面神经麻痹有极好 的预防与治疗效果,适于面神经麻痹的预防与治疗。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10] 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 重量份数为:
[0011] 白马骨56~86份宝盖草53~83份翻白叶51~81份豨莶47~77份 石见穿46~76份常春藤41~71份独活38~68份夏枯草36~66份 青风藤32~62份川芎31~61份党参29~59份大枣27~57份 玉竹26~56份白背叶22~52份当归21~51份草石蚕16~46份。
[0012]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3] 白马骨79份宝盖草76份翻白叶74份豨莶70份 石见穿69份常春藤64份独活62份夏枯草60份 青风藤58份川芎54份党参52份大枣50份 玉竹49份白背叶45份当归44份草石蚕39份。
[0014]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5] 白马骨72份宝盖草69份翻白叶67份豨莶65份 石见穿62份常春藤57份独活55份夏枯草52份 青风藤51份川芎47份党参45份大枣41份 玉竹42份白背叶38份当归37份草石蚕32份。
[0016]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7] 白马骨64份宝盖草60份翻白叶59份豨莶58份 石见穿54份常春藤49份独活46份夏枯草45份 青风藤40份川芎39份党参38份大枣35份 玉竹33份白背叶30份当归29份草石蚕24份。
[0018] 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9] (1)将白马骨、翻白叶、豨莶、大枣与草石蚕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加5倍量 蒸馏水,煎煮2小时,提取煎煮液;再加入3~4倍量蒸馏水,煎煮1. 5小时,提取煎煮液,最 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 10~1. 13的稠膏,备 用;
[0020] (2)将宝盖草、石见穿、夏枯草与白背叶去除杂质,放入容器内,喷洒醋液,拌勾,炒 至不黏手,取出晾干,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0021] (3)将常春藤与青风藤去除杂质,洗净,稍蒸,取出,切段,日晒干燥,放入容器内研 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0022] (4)将独活、川考、党参、玉竹与当归放入容器中,洗净,润透,切片日晒晒干,研末, 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0023](5)将步骤⑴所得的稠膏与步骤(2)、步骤(3)、步骤⑷所得的细粉混合后,制 成胶囊,即为所述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
[0024]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25] 白马骨:味辛、苦,性凉;归肝、脾经。祛风利湿,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黄疸型肝炎, 肾炎水肿,咳嗽喉痛,角膜炎,腰腿疼痛;咳血,风火牙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江苏验方草 药选编》载:"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
[0026] 宝盖草:味辛、苦,性平;归心、肝经。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消肿解毒。用于黄疸型 肝炎,淋巴结结核,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跌打伤痛,骨折,黄水疮。《滇南本草》载: "治筋骨痰火疼痛,手足麻木不仁。祛周身游走之风,散瘰疬手足痰核。治跌打损伤,接骨。 止脑漏鼻渊。包痰火红肿疼痛。"
[0027] 翻白叶:味湿、微苦,性平;归胃、肝、大肠经。行气消食,收敛止血,清热活血。用于 食积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痢疾,产后流血过多,小儿惊风,面神经麻痹。
[0028] 豨莶:味苦,性寒;归肝、脾、肾经。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用于四肢麻痹,筋骨疼 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滇南本草》载:"治诸风、风 湿症,内无六经形症,外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气壅盛,手足麻木,瘘痹不仁,筋骨疼痛, 湿气流痰,瘫痪瘘软,风湿痰火,赤白癜风,须眉脱落等症。"
[0029] 石见穿:味微苦,性平;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活血镇痛。用于黄疸型肝炎,癌症肾 炎,白带痛经,淋巴结结核,象皮病,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纲目》载:"主骨痛,大风, 痈肿。"
[0030] 常春藤:味苦、心,性温;归肝、脾经。祛风利湿,平肝解毒。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肝 炎头晕,口眼歪斜,衄血目翳,痈疽肿毒。《开宝本草》载:"平肝顺气,明目,治头晕。"
[0031] 独活:味苦、辛,性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 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药性论》载:"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 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
[0032]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清肝散结。用于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 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滇南本草》载:"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 窃、周身结核。"
[0033] 青风藤: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 肿胀,麻痹瘙痒。《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载:"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 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
[0034] 川考: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冷头 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别录》载:"除脑中冷动, 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 中内寒。"
[0035]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 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本草从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0036]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用于胃虚食 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本经》载:"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 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0037]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用于热病阴伤,咳嗽烦渴, 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本经》载:"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 服去面黑野,好颜色,润泽。"
[0038]白背叶:味微苦、湿,性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 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南宁市药物志》载:"清热,利水, 祛风湿,止痛。治淋浊,痔疮,跌打,蛇伤,止痒,消肿。"
[0039] 当归:味甘、心,性温凉;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 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酒当归活血通经。《别录》载:"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 冷,补五藏,生肌肉。"
[0040] 草石蚕:味甘、淡,性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用于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 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泉州本草》载:"全草:驱风镇痉,退风湿热,止 痛解毒。治中风口眼歪斜,瘫痪,风湿性疼痛。"
[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