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持处理装置和把持单元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92692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向行进而变小。利用截面积变化部26放大超声波振动的振幅。在变幅构件23的顶端部设有内螺纹部27。
[0034]如图2所示,在超声波探头3的基端部设有外螺纹部28。通过将外螺纹部28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27,从而超声波探头3与变幅构件23的顶端方向侧连接。超声波探头3沿着中心轴线C延伸设置。
[0035]如图1所示,超声波探头3贯穿于护套31。在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部设有顶端处理部32。超声波探头3以顶端处理部32自护套31的顶端向顶端方向突出的状态贯穿于护套31。在护套31的顶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作为把持单元的钳口 33。通过使钳口33相对于护套31转动,从而钳口 33相对于顶端处理部32进行打开动作或者闭合动作。
[0036]如图2所示,在超声波振子21上连接有电布线35A、35B的一端。电布线35A、35B穿过线缆12的内部且电布线35A、35B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15的超声波电流供给部16。通过从超声波电流供给部16经由电布线35A、35B向超声波振子21供给超声波产生电流,从而在超声波振子21中产生超声波振动。而且,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从超声波振子21经由变幅构件23向超声波探头3传递。于是,在超声波探头3中超声波振动从基端方向朝向顶端方向传递到顶端处理部32。S卩,超声波探头3成为从基端方向向顶端方向传递超声波振动的振动传递部。顶端处理部32利用传递来的超声波振动进行生物体组织等处理对象的处理。另外,超声波探头3通过传递超声波振动,从而以在处理时所采用的既定的振动模式进行振动方向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纵向振动。此外,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顶端处理部32的顶端)处于作为纵向振动的波腹位置之一的最顶端波腹位置A1。最顶端波腹位置A1是纵向振动的波腹位置中的位于最靠顶端方向侧的波腹位置。即,将共振频率调整为以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处于最顶端波腹位置A1的既定的振动模式振动的状态。此外,在既定的振动模式下,变幅构件23的基端和超声波探头3的顶端处于波腹位置,在变幅构件23的基端和超声波探头3之间具有至少1个纵向振动的波节位置。
[0037]在变幅构件23上连接有电布线36的一端。电布线36穿过线缆12的内部,其另一端与电源单元15的高频电流供给部17连接。由此,从高频电流供给部17供给来的高频电流的探头侧电流路径从高频电流供给部17经由电布线36、变幅构件23以及超声波探头3形成至顶端处理部32。高频电流经由探头侧电流路径被传导从而顶端处理部32作为具有第1电位E1的探头侧电极部发挥功能。
[0038]图3是表示保持单元4的内部结构的图。如图3所示,护套31和超声波探头3从顶端方向侧插入到筒状壳体部5的内部,振子单元2从基端方向侧插入到筒状壳体部5的内部。而且,在筒状壳体部5的内部,护套31的基端部与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连结。此外,在筒状壳体部5的内部,超声波探头3与变幅构件23连接。
[0039]在此,将远离中心轴线C的方向设为外周方向(离轴方向),将朝向中心轴线C的方向设为内周方向(向轴方向)。而且,将外周方向和内周方向设为径向。护套31包括借助卡合销38A、38B固定于旋转操作旋钮8的固定筒状构件41和能够相对于筒状壳体部5、旋转操作旋钮8以及固定筒状构件41沿着中心轴线C(长边轴线L)移动的可动筒状构件42。可动筒状构件42设置在固定筒状构件41的外周方向侧,其借助卡合销38A、38B连结于旋转操作旋钮8。此外,固定筒状构件41由绝缘材料形成,可动筒状构件42由导电材料形成。可动筒状构件42能够相对于旋转操作旋钮8沿着中心轴线C移动,但被限制在不会相对于旋转操作旋钮8以长边轴线L为中心地旋转的状态。由于是前述那样的结构,因此,固定筒状构件41和可动筒状构件42能够与旋转操作旋钮8 一体地以长边轴线L(中心轴线C)为中心地相对于筒状壳体部5旋转。
[0040]在护套31与振子壳体11之间,在可动筒状构件42插入到振子壳体11中的状态下可动筒状构件42与振子壳体11卡合。由此,护套31与振子壳体11连结。可动筒状构件42和振子壳体11被限制在不会相对于彼此以长边轴线L为中心地旋转的状态。但是,可动筒状构件42能够相对于振子壳体11沿着中心轴线C (长边轴线L)移动。
[0041]在可动筒状构件42的外周方向侧(离轴方向侧)设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滑动构件43。滑动构件43配置在可动筒状构件42的外周面。在滑动构件43上安装有可动手柄7。此外,在可动筒状构件42的外周方向侧设有螺旋弹簧45。螺旋弹簧45的基端与滑动构件43连接,螺旋弹簧45的顶端与可动筒状构件42连接。螺旋弹簧45在从自然状态收缩了一定的收缩量的状态下延伸设置在滑动构件43与螺旋弹簧45之间。通过使可动手柄7相对于固定手柄6进行打开动作或者闭合动作,从而借助滑动构件43和螺旋弹簧45将可动手柄7处的操作力传递到可动筒状构件42。由此,可动筒状构件42相对于超声波探头3和保持单元4沿着中心轴线C移动。
[0042]护套31包括固定在固定筒状构件41的顶端的外侧管46和设于比外侧管46靠内周方向侧(向轴方向侧)的位置的内侧管47。内侧管47固定在固定筒状构件41的顶端部。由于外侧管46和内侧管47相对于固定筒状构件41固定,因此,外侧管46和内侧管47能够与旋转操作旋钮8 一体地相对于筒状壳体部5以长边轴线L(中心轴线C)为中心地旋转。
[0043]此外,护套31具备固定在可动筒状构件42的顶端部的可动管51。可动管51在径向(内周方向和外周方向)上的、外侧管46和内侧管47之间沿着中心轴线C(长边轴线L)延伸设置。可动管51借助连接构件52相对于可动筒状构件42固定。此外,可动管51由导电材料形成。可动筒状构件42通过被传递可动手柄7处的操作力而沿着中心轴线C移动,由此,可动管51与可动筒状构件42 —体地相对于超声波探头3和保持单元4沿着中心轴线C (长边轴线L)移动。
[0044]图4和图5是表示把持处理装置1的顶端部的结构的图。如图4和图5所示,外侧管46、内侧管47以及可动管51延伸设置到护套31的顶端部。作为把持单元的钳口 33借助连结销53连结于外侧管46。此外,可动管51的顶端部借助连接销55连接于钳口 33。通过使可动筒状构件42和可动管51沿着中心轴线C(长边轴线L)移动,从而使钳口 33以连结销53为中心地转动。由此,钳口 33相对于顶端处理部32进行打开动作或者闭合动作。通过将钳口 33相对于顶端处理部32闭合,能够在钳口 33与顶端处理部32之间把持生物体组织等处理对象。
[0045]如图2所示,在振子壳体11形成有导电部56。在导电部56连接有电布线57的一端。电布线57穿过线缆12的内部且其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15的高频电流供给部17。此外,在振子壳体11连结于护套31的状态下,护套31的可动筒状构件42与振子壳体11的导电部56接触,可动筒状构件42与振子壳体11的导电部56电连接。由此,从高频电流供给部17供给来的高频电流的钳口侧电流路径从高频电流供给部17经由电布线57、振子壳体11的导电部56、可动筒状构件42以及可动管51形成至钳口 33。
[0046]供给控制部18基于利用能量操作输入按钮9的能量操作的输入来控制来自超声波电流供给部16的超声波产生电流的供给状态和来自高频电流供给部17的高频电流的供给状态。如图3所示,在固定手柄6的内部设有电路板61。而且,在电路板61上设有开关62。通过按压能量操作输入按钮9,输入能量操作,从而将开关62关闭。在开关62上连接有电信号线63的一端。此外,在筒状壳体部5的内周面固定有电连接环65。电信号线63的另一端与电连接环65的导电部(未图示)连接。开关62经由由电信号线63、电连接环65的导电部等形成的电信号路径与供给控制部18电连接。通过关闭开关62,将电信号向供给控制部18传送,检测出能量操作的输入。通过检测出能量操作的输入,从而自超声波电流供给部16供给超声波产生电流、自高频电流供给部17供给高频电流。
[0047]如图3所示,超声波探头3在作为前述既定的振动模式下的纵向振动的波节位置之一的固定波节位置N1固定于护套31的固定筒状构件41。固定波节位置N1位于超声波探头3的基端部。图6是图3的VI — VI线剖视图,用与中心轴线C(长边轴线L)垂直的截面表示固定波节位置N1处的超声波探头3和护套31。如图6所示,超声波探头3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轴平行方向上的、与固定波节位置N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合槽66A、66B和卡合突起67。此外,在护套31的固定筒状构件41的轴平行方向上的、与卡合槽66A、66B和卡合突起67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合突起71A、71B和卡合槽72。通过将卡合突起71A卡合于卡合槽66A,将卡合突起71B卡合于卡合槽66B,将卡合槽72卡合于卡合突起67,从而在固定波节位置N1将超声波探头3固定于固定筒状构件41。
[0048]如图4所示,在作为前述既定的振动模式下的纵向振动的波节位置之一的最顶端波节位置N2,在超声波探头3与护套31之间设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支承构件73。最顶端波节位置N2是既定的振动模式下的纵向振动的波节位置中的、位于最顶端方向侧的波节位置。利用支承构件73,超声波探头3相对于护套31被支承。此外,在除固定波节位置N1和最顶端波节位置N2之外的纵向振动的波节位置,也利用与支承构件73同样的支承构件(未图示)使超声波探头3相对于护套31被支承。在此,在除纵向振动的波节位置之外的位置,超声波探头3不相对于护套31被固定,不相对于护套31被支承。由于仅在振幅为零的纵向振动的波节位置将超声波探头3相对于护套31被固定或者支承,因此,通过传递超声波振动,超声波探头3适当地进行纵向振动。
[0049]如图5所示,顶端处理部32具备在中心轴线C与长边轴线L为同轴的状态下延伸设置的同轴延伸设置部75。在此,将与中心轴线C垂直且与钳口 33的打开方向(图5的箭头II的方向)和闭合方向(图5的箭头12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设为第1宽度方向(图5的箭头B1的方向),将与第1宽度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2宽度方向(图5的箭头B2的方向)。顶端处理部32具备中心轴线C相对于长边轴线L从第2宽度方向朝向第1宽度方向弯曲的弯曲延伸设置部76。弯曲延伸设置部76与同轴延伸设置部75的顶端方向侧连续。通过设置弯曲延伸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