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肝明目的丹参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5129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降;超微结构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与内质网囊 泡变性减轻、肝组织间质炎症反应减弱。
[0030] 谷精草:拉丁名药材Flos Eriocauli ;原植物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0 用于目赤翳障,羞明多泪,雀目。谷精草质轻辛散,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为眼科常 用之品。凡风热所致的目赤翳障,畏光流泪,常配木贼草、密蒙花、白蒺藜以疏散风热;若风 热较甚,肝火偏旺,目赤肿痛较剧,配龙胆草、菊花、决明子等,以疏风泄热,清肝明目,如《审 视瑶函》谷精草汤;若痘后目翳,则配蝉蜕、绿豆衣以祛风明目,清热解毒,如《证治准绳》谷 精草散。至于治疗雀目,谷清草可与猪肝,或再配苍术、夜明砂同用,以益肝明目。《得宜本 草》:"得羯羊肝,治小儿雀目。"《得配本草》:"配地龙、乳香熏鼻,治脑痛;配蛤粉、猪肝治痘 后目翳。"
[0031]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 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 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 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 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0032] 栀子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1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 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主 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本品对目赤肿痛有很大疗效。该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 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0033] 夏枯草(拉丁学名:Prunella vulgaris),又称铁色草。苦、辛,寒。入肝、胆经。 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粘和高血糖。散结 消肿:治瘰疬、癭瘤、乳痈肿痛。功用主治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 高血压等症;叶可代茶。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癭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 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0034] 枸杞既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又是一种营养滋补品,最适于与灵芝搭配服用。在卫生 部公布的63种药食两用的名单中,名列榜首。作为传统中药,枸杞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肝 肾、益精明目、润肺的功效,与灵芝搭配可防止百病。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枸杞的果实检测出 含有丰富的天然胡萝卜素、维生素 C、枸杞蛋白多糖、甜菜碱、亚油酸以及铁、磷、钙等营养成 分,有补虚安神、明目祛风、滋肾润肺以及护肝抗肿瘤等作用。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物质,故有明目之功,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 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并且,枸杞子从诗经 "集于苞杞"时起,便用于医药,迄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晋朝葛洪单用枸杞子捣 汁滴目,治疗眼科疾患的故事。枸杞子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千百年来深 受人们的喜愛。
[0035]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得,是一种发散风热 药,既可内服,也可外敷。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 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病症。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 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清肺润燥、止咳、 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 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利大、小肠;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 血、祛头痛、长发;降血糖、抗糖病等。
[0036] 杭白菊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为桐乡地区的特产。它与安徽的滁菊、亳菊,河南的怀 菊,都是中国驰名的茶用菊。杭菊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 茶"并提。古时曾作贡品。杭白杭白菊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很高药用价值,延年益 寿的功效,《补农书》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杭白菊能 补阴"。李时珍《本草纲目》道:菊能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补;还记载一段神话:"神仙 传言,康风子、朱孺之皆以服菊成仙"。可见杭白菊的功效。练市杭白菊,还可代茶饮用,其 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饮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 强身的作用。
[0037] 丹皮,又名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 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 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 亦罕悟,宜分别之。"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 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 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0038] 旱莲草味甘酸,性凉,入肝肾二经,无毒。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治各种吐血,肠 出血等症。捣汁涂眉发,能促进毛发生长,内服有乌发、黑发功效。《唐本草》说,墨旱莲"主 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敬之"。《日华子本草》中也说,墨旱莲可以"排脓,止血,通小 肠,敷一切疮并蚕癎"。《本草纲目》指出,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本草述》认为,墨旱莲 "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在临床上,墨旱莲常与女贞子同用,旱莲草和女贞子都有保肝、 解毒、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失眠心烦,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等病证。胃弱、 便溏、肾阳虚者不宜服用墨旱莲。
[0039] 具体实施例1 :
[0040] 具体实施例1 :
[0041] 9-10月中旬采摘丹参叶,进行炒制,揉捻、提香。
[0042] 再将其余原料炒青葙子,枸杞,栀子,夏枯草,女贞子,白芍,桑叶,谷精草,杭白菊, 丹皮,制首乌,旱莲草,黄芪,粉碎,萃取,提取制成膏剂、颗粒剂或粉剂。
[0043] 两种提取物混合,紫外线杀菌消毒装袋。
[0044] 具体实施例2 :
[0045] 9-10月中旬手工采摘鲜嫩的丹参叶5000g,晾晒,干透;将晾晒好的丹参叶放入杀 青锅中去青,在70-KKTC下杀青30-45分钟,然后放入大铁锅内进行翻炒,先向下后向上, 用力要均匀,当丹参叶颜色开始发黄,开始小火翻炒20-30分钟成型。将炒好的丹参叶揉捻 后放入提香机中提香30-45分钟,取出后自然晾干。
[0046] 再取其他原料炒青葙子1500g,枸杞1500g,栀子1500g,夏枯草1500g,女贞子 1500g,白芍1500g,桑叶1500g,谷精草1500g,杭白菊1500g,丹皮1500g,制首乌1500g,旱 莲草1500g,黄芪1500g,洗净晾干,于70°C烘箱中,烘8-12h,取出置于干燥箱内冷却,用粉 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将过筛的颗粒物浸泡水中12小时,然后放入提取罐加热煮沸1小 时,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4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第 三次加热煮沸半小时,过滤,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将膏状提取物置于70-90 %乙醇中 浸泡1-2小时,在水浴锅内加热到60°C -70°C,浸提2h,每IOmin搅拌一次,用纱布过滤,残 渣中加入50-60%乙醇,60°C _70°C继续浸提2h,每IOmin搅拌一次,纱布过滤,合并浸提液, 浓缩成糊状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后的膏剂加蜂蜜调和制成颗粒剂;或直接 干燥制成粉剂。然后加蜂蜜调和,制成颗粒剂,混合提香的丹参叶,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0047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